畢業
關燈
小
中
大
苗,也許我嘲笑起泰勒來會更有底氣。
蓋茨獎學金的面試是在安納波利斯的聖約翰學院進行的。
校園令人生畏,有完美無瑕的草坪和幹淨利落的殖民時期風格建築。
我緊張地坐在走廊裡,等候被叫去面試;我身着套裝,抓着羅賓的手提包,感到笨手笨腳,渾身僵硬。
但最終,我幾乎沒有什麼可做的,因為斯坦伯格教授已為我寫了一封有力的推薦信。
第二天我就收到了确認函:我獲得了獎學金。
電話開始響個不停,是楊百翰大學校報和本地新聞媒體打來的。
我接受了六次采訪,上了電視。
一天早上醒來,我發現我的照片登上了楊百翰大學主頁。
我是楊百翰大學第三位獲得蓋茨獎學金的學生,學校充分利用媒體大肆宣傳。
我被問及高中經曆,以及哪位小學老師對我的成功影響最大。
我閃爍其詞,逃避話題,必要時還撒謊。
我沒有告訴任何一個記者,我從沒上過學。
我不知道自己為什麼沒有告訴他們。
我隻是無法忍受别人拍着我的背,對我說我多麼令人印象深刻。
我不想成為霍雷肖·阿爾傑[HoratioAlger(1832-1899),美國作家,作品多描寫窮孩子靠勤奮和努力爬上人生巅峰,因此成為美國夢的化身。
]那樣熱淚盈眶的美國夢的化身。
我希望過有意義的生活,而在我看來,交代那些沒有任何意義。
畢業前一個月,我回到巴克峰。
爸爸已經看了關于我獲得獎學金的報道,他說:“你沒有提到在家上學。
我和你母親知道學校的德行,沒有送你上學,我本以為你會為此更加感激。
你應該告訴大家,這都歸功于在家上學。
” 我什麼也沒說。
爸爸視我的沉默為一種歉意。
他不贊成我去劍橋。
“為了逃離那些國家,我們的祖先冒着生命危險漂洋過海。
而你在做什麼?一轉身又回去了?” 我還是什麼也沒說。
“我期待你畢業,”他說,“上帝精選了一些指責的話,要我給那些教授們講講。
” “不行。
”我輕聲答道。
“耶和華若讓我行動,我就站起來說。
” “不行。
”我又說了一遍。
“主靈不受歡迎的地方我是不會去的。
” 我們的對話到此結束。
我希望這件事就此過去,但因為我沒有在采訪中提及在家上學,父親很是受傷,以至于這個新傷口惡化潰爛了。
畢業前夜,學校舉行晚宴,曆史系将在晚宴上為我頒發“最優秀本科畢業生獎”。
我在門口等我的父母,但他們一直沒有露面。
我以為他們會晚點兒來,于是打電話給母親,但她說他們不來了。
我隻身赴宴,被授予一塊牌匾。
整個大廳隻有我桌子旁邊的座位是空的。
第二天有一個榮譽畢業生午宴,我與學院院長和榮譽項目主任坐在一起。
旁邊的兩個位子還是空的。
我告訴他們我父母的汽車壞了。
午飯後我給母親打電話。
“除非你道歉,否則你爸爸是不會去的,”她說,“我也不會。
” 我道了歉,“他願意說什麼就說什麼吧。
但求求你們來吧。
” 他們錯過了大半的畢業典禮。
我不知道他們是否看見了我被授予學位證書的場景。
我隻記得,我和朋友們一起等待典禮音樂響起,看着他們的父親給他們拍照,他們的母親為他們整理頭發。
我記得我的朋友們都戴着五顔六色的花環,還有剛剛收到的珠寶禮物。
典禮結束後,我獨自站在草坪上,眼巴巴地望着其他學生和他們的家人。
最終我的父母出現了。
母親擁抱了我。
我的朋友勞拉拍了兩張照片:一張是我和母親的合影,我們強顔歡笑;另一張是我夾在父母中間,在壓力下顯得很緊張。
當天晚上我就要出發離開西部山區。
畢業前我已經收拾好了行李。
我的公寓空蕩蕩的,包裹都放在了門邊。
勞拉自告奮勇開車送我去機場,但我父母說他們想送我。
我原以為他們會在路邊丢下我,但爸爸堅持要陪我穿過機場。
他們等着我托運行李,跟着我走到安檢口。
似乎爸爸想等到我在最後一秒改變主意。
我們默默走着。
到達安檢處,我跟他倆擁抱道别。
我脫下鞋子,拿出筆記本電腦和相機,穿過檢查站,重新裝好物品,準備登機。
就在這時,我回頭一瞥,看見爸爸還站在安檢口目送我離開。
他的雙手插在口袋裡,肩膀耷拉着,嘴巴松弛。
我揮揮手,他向前走了幾步,好像要跟上來。
我想起了多年前的那一刻:當高壓電線将旅行車蓋住,母親被困在車内時,爸爸站在旁邊,一副無助的樣子。
我拐過彎,他仍然保持着那個姿勢。
父親的那個形象我将永遠銘記:他臉上的表情充滿愛意、恐懼和失落。
我知道他為什麼害怕。
我在巴克峰的最後一夜,就是他說不會來參加我畢業典禮的那一夜,他無意中吐露過。
“如果你在美國,”他低聲說,“無論你在哪個角落,我們都可以去找你。
我在地下埋了一千加侖汽油。
世界末日來臨時我可以去接你,帶你回家,讓你平平安安的。
但要是你去了大洋彼岸……”
蓋茨獎學金的面試是在安納波利斯的聖約翰學院進行的。
校園令人生畏,有完美無瑕的草坪和幹淨利落的殖民時期風格建築。
我緊張地坐在走廊裡,等候被叫去面試;我身着套裝,抓着羅賓的手提包,感到笨手笨腳,渾身僵硬。
但最終,我幾乎沒有什麼可做的,因為斯坦伯格教授已為我寫了一封有力的推薦信。
第二天我就收到了确認函:我獲得了獎學金。
電話開始響個不停,是楊百翰大學校報和本地新聞媒體打來的。
我接受了六次采訪,上了電視。
一天早上醒來,我發現我的照片登上了楊百翰大學主頁。
我是楊百翰大學第三位獲得蓋茨獎學金的學生,學校充分利用媒體大肆宣傳。
我被問及高中經曆,以及哪位小學老師對我的成功影響最大。
我閃爍其詞,逃避話題,必要時還撒謊。
我沒有告訴任何一個記者,我從沒上過學。
我不知道自己為什麼沒有告訴他們。
我隻是無法忍受别人拍着我的背,對我說我多麼令人印象深刻。
我不想成為霍雷肖·阿爾傑[HoratioAlger(1832-1899),美國作家,作品多描寫窮孩子靠勤奮和努力爬上人生巅峰,因此成為美國夢的化身。
]那樣熱淚盈眶的美國夢的化身。
我希望過有意義的生活,而在我看來,交代那些沒有任何意義。
畢業前一個月,我回到巴克峰。
爸爸已經看了關于我獲得獎學金的報道,他說:“你沒有提到在家上學。
我和你母親知道學校的德行,沒有送你上學,我本以為你會為此更加感激。
你應該告訴大家,這都歸功于在家上學。
” 我什麼也沒說。
爸爸視我的沉默為一種歉意。
他不贊成我去劍橋。
“為了逃離那些國家,我們的祖先冒着生命危險漂洋過海。
而你在做什麼?一轉身又回去了?” 我還是什麼也沒說。
“我期待你畢業,”他說,“上帝精選了一些指責的話,要我給那些教授們講講。
” “不行。
”我輕聲答道。
“耶和華若讓我行動,我就站起來說。
” “不行。
”我又說了一遍。
“主靈不受歡迎的地方我是不會去的。
” 我們的對話到此結束。
我希望這件事就此過去,但因為我沒有在采訪中提及在家上學,父親很是受傷,以至于這個新傷口惡化潰爛了。
畢業前夜,學校舉行晚宴,曆史系将在晚宴上為我頒發“最優秀本科畢業生獎”。
我在門口等我的父母,但他們一直沒有露面。
我以為他們會晚點兒來,于是打電話給母親,但她說他們不來了。
我隻身赴宴,被授予一塊牌匾。
整個大廳隻有我桌子旁邊的座位是空的。
第二天有一個榮譽畢業生午宴,我與學院院長和榮譽項目主任坐在一起。
旁邊的兩個位子還是空的。
我告訴他們我父母的汽車壞了。
午飯後我給母親打電話。
“除非你道歉,否則你爸爸是不會去的,”她說,“我也不會。
” 我道了歉,“他願意說什麼就說什麼吧。
但求求你們來吧。
” 他們錯過了大半的畢業典禮。
我不知道他們是否看見了我被授予學位證書的場景。
我隻記得,我和朋友們一起等待典禮音樂響起,看着他們的父親給他們拍照,他們的母親為他們整理頭發。
我記得我的朋友們都戴着五顔六色的花環,還有剛剛收到的珠寶禮物。
典禮結束後,我獨自站在草坪上,眼巴巴地望着其他學生和他們的家人。
最終我的父母出現了。
母親擁抱了我。
我的朋友勞拉拍了兩張照片:一張是我和母親的合影,我們強顔歡笑;另一張是我夾在父母中間,在壓力下顯得很緊張。
當天晚上我就要出發離開西部山區。
畢業前我已經收拾好了行李。
我的公寓空蕩蕩的,包裹都放在了門邊。
勞拉自告奮勇開車送我去機場,但我父母說他們想送我。
我原以為他們會在路邊丢下我,但爸爸堅持要陪我穿過機場。
他們等着我托運行李,跟着我走到安檢口。
似乎爸爸想等到我在最後一秒改變主意。
我們默默走着。
到達安檢處,我跟他倆擁抱道别。
我脫下鞋子,拿出筆記本電腦和相機,穿過檢查站,重新裝好物品,準備登機。
就在這時,我回頭一瞥,看見爸爸還站在安檢口目送我離開。
他的雙手插在口袋裡,肩膀耷拉着,嘴巴松弛。
我揮揮手,他向前走了幾步,好像要跟上來。
我想起了多年前的那一刻:當高壓電線将旅行車蓋住,母親被困在車内時,爸爸站在旁邊,一副無助的樣子。
我拐過彎,他仍然保持着那個姿勢。
父親的那個形象我将永遠銘記:他臉上的表情充滿愛意、恐懼和失落。
我知道他為什麼害怕。
我在巴克峰的最後一夜,就是他說不會來參加我畢業典禮的那一夜,他無意中吐露過。
“如果你在美國,”他低聲說,“無論你在哪個角落,我們都可以去找你。
我在地下埋了一千加侖汽油。
世界末日來臨時我可以去接你,帶你回家,讓你平平安安的。
但要是你去了大洋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