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花女
關燈
小
中
大
照下,牆上的油畫光影錯落。
我既感覺暴露在優雅的環境中,又感覺自己仿若無形。
其他學生經過時,我盯着他們,看着每一條絲質連衣裙、每一隻濃妝豔抹的眼睛。
它們的美麗讓我迷醉。
吃飯時,我一邊聽着朋友們愉快地聊天,一邊盼望回到自己的房間獨處。
斯坦伯格教授坐在高桌旁。
每一次我瞥到他,就會感到一種古老的本能在起作用,讓我肌肉繃緊,随時準備逃跑。
甜點一上,我就離開了大禮堂。
從那些精緻美麗的人和事物中逃離出來是一種解脫——我允許自己不可愛,但不是給人當綠葉。
克裡博士見我離開,也跟了上來。
外面一片漆黑。
草坪是黑的,天空更黑。
白垩色的光柱從地面升起,照亮了教堂,讓它在夜空的映襯下,像月亮一樣閃閃發光。
“你給斯坦伯格教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克裡博士說,與我并肩而行,“希望他給你留下了一些印象。
” 我不明白。
“這邊走,”他說着,轉向教堂,“我有話要對你說。
” 我跟在他身後,注意到自己的腳步是無聲的,意識到我的帆布鞋不像其他女孩穿的高跟鞋那樣優雅地在石頭上發出嗒嗒的敲擊聲。
克裡博士說他一直在觀察我。
“你表現得像是在假扮别人。
好像你覺得你的生活全靠僞裝。
” 我不知道說什麼好,所以什麼也沒說。
“你從沒有想過,”他說,“你可能和其他人一樣有權待在這裡。
”他等待我做出解釋。
“我更喜歡給别人上菜,”我說,“而不是吃菜。
” 克裡博士笑了。
“你應該相信斯坦伯格教授。
如果他說你是一個學者——我聽他說你是塊‘純金’——那麼你就是。
” “這真是一個神奇的地方,”我說,“一切都閃閃發光。
” “你千萬别這樣想,”克裡博士提高聲音說,“你不是愚人金[Fool'sgold,指黃鐵礦,即看似黃金的物質。
],隻在特定的光線下才發光。
無論你成為誰,無論你把自己變成了什麼,那就是你本來的樣子。
它一直在你心中。
不是在劍橋,而是在于你自己。
你就是黃金。
回到楊百翰大學,甚至回到你家鄉的那座山,都不會改變你是誰。
那可能會改變别人對你的看法,甚至也會改變你對自己的看法——即便是黃金,在某些光線下也會顯得晦暗——但那隻是錯覺。
金子一直是金子。
” 我想相信他,接受他的話,重塑自我,但我從來沒有那樣的信心。
無論我把回憶埋得多深,無論我如何緊閉雙眼對抗它們,當我想到自己,腦海中浮現的形象是那個女孩,在衛生間、在停車場的那個女孩。
我不能告訴克裡博士關于那個女孩的故事。
我不能告訴他,我不能回到劍橋,是因為在這裡,我人生中的每一個暴力和堕落時刻更為凸顯。
在楊百翰大學,我幾乎可以忘記,讓過去的留在過去。
但這裡的反差太大,眼前的世界過于夢幻。
比起石頭尖頂,記憶更加真實,更加可信。
對我來說,我假裝自己不屬于劍橋還有其他與階級和地位有關的原因:因為我很窮,從小就很窮。
因為我可以站在教堂屋頂的風中而不傾斜。
這就是那個不屬于劍橋的人:這次她是屋頂工人,不是那個妓女。
那天下午我在日記裡寫道:我可以上學,可以買新衣服,但我始終是塔拉·韋斯特弗。
我做過的工作沒有一個劍橋學生會去做。
不管怎麼打扮,我們始終不同。
衣服不能解決我的問題。
我内心裡有什麼東西腐爛了,惡臭熏天,令人作嘔,僅憑衣服無法掩蓋。
我不确定克裡博士是否對此有所懷疑。
但他明白,我執着于衣服,把它們作為我不屬于這裡、也不能屬于這裡的象征。
臨走前他最後對我說的一句話,讓我站在教堂旁邊,驚訝得一動不動。
“決定你是誰的最強大因素來自你的内心。
”他說,“斯坦伯格教授說這是《賣花女》。
想想那個故事吧,塔拉。
”他停頓了一下,目光如炬,聲音洪亮,“她隻是一個穿着漂亮衣服的倫敦人。
直到她相信自己。
那時,她穿什麼衣服已經無關緊要了。
”
我既感覺暴露在優雅的環境中,又感覺自己仿若無形。
其他學生經過時,我盯着他們,看着每一條絲質連衣裙、每一隻濃妝豔抹的眼睛。
它們的美麗讓我迷醉。
吃飯時,我一邊聽着朋友們愉快地聊天,一邊盼望回到自己的房間獨處。
斯坦伯格教授坐在高桌旁。
每一次我瞥到他,就會感到一種古老的本能在起作用,讓我肌肉繃緊,随時準備逃跑。
甜點一上,我就離開了大禮堂。
從那些精緻美麗的人和事物中逃離出來是一種解脫——我允許自己不可愛,但不是給人當綠葉。
克裡博士見我離開,也跟了上來。
外面一片漆黑。
草坪是黑的,天空更黑。
白垩色的光柱從地面升起,照亮了教堂,讓它在夜空的映襯下,像月亮一樣閃閃發光。
“你給斯坦伯格教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克裡博士說,與我并肩而行,“希望他給你留下了一些印象。
” 我不明白。
“這邊走,”他說着,轉向教堂,“我有話要對你說。
” 我跟在他身後,注意到自己的腳步是無聲的,意識到我的帆布鞋不像其他女孩穿的高跟鞋那樣優雅地在石頭上發出嗒嗒的敲擊聲。
克裡博士說他一直在觀察我。
“你表現得像是在假扮别人。
好像你覺得你的生活全靠僞裝。
” 我不知道說什麼好,所以什麼也沒說。
“你從沒有想過,”他說,“你可能和其他人一樣有權待在這裡。
”他等待我做出解釋。
“我更喜歡給别人上菜,”我說,“而不是吃菜。
” 克裡博士笑了。
“你應該相信斯坦伯格教授。
如果他說你是一個學者——我聽他說你是塊‘純金’——那麼你就是。
” “這真是一個神奇的地方,”我說,“一切都閃閃發光。
” “你千萬别這樣想,”克裡博士提高聲音說,“你不是愚人金[Fool'sgold,指黃鐵礦,即看似黃金的物質。
],隻在特定的光線下才發光。
無論你成為誰,無論你把自己變成了什麼,那就是你本來的樣子。
它一直在你心中。
不是在劍橋,而是在于你自己。
你就是黃金。
回到楊百翰大學,甚至回到你家鄉的那座山,都不會改變你是誰。
那可能會改變别人對你的看法,甚至也會改變你對自己的看法——即便是黃金,在某些光線下也會顯得晦暗——但那隻是錯覺。
金子一直是金子。
” 我想相信他,接受他的話,重塑自我,但我從來沒有那樣的信心。
無論我把回憶埋得多深,無論我如何緊閉雙眼對抗它們,當我想到自己,腦海中浮現的形象是那個女孩,在衛生間、在停車場的那個女孩。
我不能告訴克裡博士關于那個女孩的故事。
我不能告訴他,我不能回到劍橋,是因為在這裡,我人生中的每一個暴力和堕落時刻更為凸顯。
在楊百翰大學,我幾乎可以忘記,讓過去的留在過去。
但這裡的反差太大,眼前的世界過于夢幻。
比起石頭尖頂,記憶更加真實,更加可信。
對我來說,我假裝自己不屬于劍橋還有其他與階級和地位有關的原因:因為我很窮,從小就很窮。
因為我可以站在教堂屋頂的風中而不傾斜。
這就是那個不屬于劍橋的人:這次她是屋頂工人,不是那個妓女。
那天下午我在日記裡寫道:我可以上學,可以買新衣服,但我始終是塔拉·韋斯特弗。
我做過的工作沒有一個劍橋學生會去做。
不管怎麼打扮,我們始終不同。
衣服不能解決我的問題。
我内心裡有什麼東西腐爛了,惡臭熏天,令人作嘔,僅憑衣服無法掩蓋。
我不确定克裡博士是否對此有所懷疑。
但他明白,我執着于衣服,把它們作為我不屬于這裡、也不能屬于這裡的象征。
臨走前他最後對我說的一句話,讓我站在教堂旁邊,驚訝得一動不動。
“決定你是誰的最強大因素來自你的内心。
”他說,“斯坦伯格教授說這是《賣花女》。
想想那個故事吧,塔拉。
”他停頓了一下,目光如炬,聲音洪亮,“她隻是一個穿着漂亮衣服的倫敦人。
直到她相信自己。
那時,她穿什麼衣服已經無關緊要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