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油色鞋子

關燈
爸外出的機會,把落基山脈這邊他能找到的所有适婚男子一一介紹給自己的妹妹認識,但是誰也不能讓她忘記那個不苟言笑的農場男孩,巴克峰的主宰者。

     吉恩從佛羅裡達回來後,兩人就結了婚。

     外婆拉魯親手縫制了婚紗。

     我隻見過一張婚禮照片,是父母在象牙白薄紗窗簾前擺拍的。

    母親穿着一件傳統絲綢裙子,上有串珠裝飾和威尼斯花邊,領口遮住鎖骨,頭上蒙着刺繡面紗。

    父親穿着一套帶黑色寬翻領的奶油色西裝。

    他們都沉浸在幸福之中,母親面帶輕松的微笑,父親咧嘴大笑,笑容甚至從胡子下面鑽了出來。

     我很難相信照片上那個無憂無慮的年輕人是我父親。

    他在我印象中是個疲憊不堪的中年男人,整日憂心忡忡,擔驚受怕,忙于囤積糧食和彈藥。

     我不知道照片裡的那個男人是何時變成我所認識的父親的。

    也許沒有特定時刻。

    爸爸二十一歲結婚,二十二歲就有了第一個兒子——我大哥托尼。

    二十四歲時,他問母親可否雇個草藥師來給哥哥肖恩接生。

    母親同意了。

    難道就是從這件事初現端倪?還是吉恩就是吉恩,脾氣古怪、不合常規,故意要讓對他不滿的嶽父母一家大跌眼鏡?畢竟二十個月後有了泰勒,但他是在醫院出生的。

    爸爸二十七歲時,盧克在家裡出生,由一名助産士接生。

    爸爸決定不給他申請出生證明,對奧黛麗、理查德和我也堅持如此。

    又過了幾年,三十歲左右的爸爸把我的幾個哥哥從學校接回了家。

    這個我不記得,因為那時還沒有我,但我想也許那是個轉折點。

    接下來的四年裡,爸爸扔掉了電話,駕照到期也不去更換,也不再為家裡的汽車購買保險。

    接着他開始囤積食物。

     這最後一部分描述聽起來像我父親,卻不是哥哥們記憶中的父親。

    聯邦政府人員圍困韋弗一家的那一年,爸爸剛滿四十歲,這一事件證實了他最擔心的事。

    從那以後,他就一直處于備戰狀态,即便戰争隻存在于他的想象中。

    也許這就是為什麼托尼在那張照片裡看到的是他父親,而我看到的卻是一個陌生人。

     韋弗家事件發生十四年後,我坐在大學教室裡,聽一位心理學教授描述一種叫作雙相情感障礙[bipolardisorder,又稱躁郁症。

    ]的疾病。

    在此之前我從未聽說過精神疾病這回事。

    我知道人會發瘋——有人把死貓套在頭上,有人愛上了一根蘿蔔——但我從未想到,一個人功能健全,頭腦清晰,令人信服,卻仍可能在哪方面有問題。

     教授用沉悶平淡的語調陳述道:該病發病的平均年齡是二十五歲,在此之前可能沒有任何症狀。

     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如果爸爸果真患有躁郁症——或者患有能解釋其行為的十幾種失調症之一——那麼其中一個共同的症狀便是偏執狂,偏執會阻礙這種疾病的診斷和治療。

    真相誰也無從得知。

     城裡外婆三年前去世了,享年八十六歲。

     我對她了解不多。

     這些年來,我多次進出她的廚房,但她從未告訴過我,眼睜睜看着女兒把自己隔絕起來,封閉在幻覺和偏執築起的高牆裡,她心裡是什麼滋味。

     現在想象她的樣子,我的腦海裡浮現出一個孤零零的畫面,就好像我的記憶是一台幻燈機,而片盒卻卡住了。

    畫面上,她坐在帶坐墊的長椅上,留着一頭緊密的卷發,嘴角露出恰到好處的禮貌微笑。

    她的眼睛充滿善意,安靜閑适,仿佛在看一出舞台劇。

     那微笑讓我念念不忘。

    始終如一,神秘,超然,冷靜,是唯一恒久不變之物。

    如今我長大了,主要通過姨媽和舅舅盡力去了解她,我于是知道她絕不像看上去的那樣。

     我參加了外婆的追悼會。

    在打開的棺材面前,我的目光在她臉上搜尋。

    殓屍官沒處理好她的嘴唇——一直像鐵面具般挂在她嘴角的親切微笑消失了。

    這是我第一次看到她沒了微笑,這時我才終于意識到,外婆生前可能是唯一一個了解我正在經曆什麼的人:偏執狂和原教旨主義如何瓜分了我的人生,它們如何把我在乎的人從我身邊帶走,隻留下學位和證書——一種體面的虛空。

    現在正在發生的以前也曾發生。

    母女分離再度重演。

    磁帶在循環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