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玩笑而已

關燈
若想繞開沖突,女孩也可能會完全轉向另一種行為。幽默就是直接傷害同齡人的一種方式,而且尤其受歡迎。在針對攻擊目标時,玩笑會為攻擊者撐開保護傘。一位六年級學生如此描述取笑别人卻輕易逃脫的同學:“她會亂說,老師看着她,她就說‘開玩笑而已!’”在阿登學校,學生談起了那些近乎侮辱的取笑。“蕩婦是最惡毒的侮辱,”埃麗卡說道,“随口就說出來“淫蕩”這個詞了,比如‘那件外套看起來真淫蕩’。”如果用力過猛,詞語被推向接近侮辱的模糊邊界,對方會迅速聲明:“我們開玩笑呢!”

    目标女孩很少反駁,也許根本沒反駁過,她們非常擔心别人說自己超級敏感——“你怎麼連玩笑都開不起?”誰都清楚,沒人想和過于敏感的人交往。竭力保持冷靜,可别人的一句“那又怎麼了?”也會引發煩惱。“如果一個女孩成了所有笑話的靶子,那她一定也想讓朋友們明白,這樣很傷人,”16歲的埃莉說道,“她會想‘我知道她們不是故意想傷害我’,然後朋友們也會矢口否認,但這樣真的很傷自尊。”

    被當作“笑柄”的目标會無比苦惱,有一種近乎發瘋的感覺,因為目标女孩必須在傷害自身感情和信任朋友之間做出選擇。信任朋友,卻對自己的直覺置若罔聞,女孩就是這樣“将(自己)眼中的現實放棄或讓渡給那些有權定義或重塑(她的)經曆的人”,據布朗和吉利根觀察,這是女孩喪失自尊的主要症狀之一。

    害怕遭遇報複并不是女孩不敢大膽說話的唯一原因。塔莎·凱勒剛拿到學車許可,我們在一家小吃店見面,她邊啃百吉面包圈,邊和我談論她如何應對那些用笑話掩飾自己真實感情的女孩。

    “最後,你會發現為這些事難過真的很傻。”她邊說邊嚼。

    “哪怕有人說話很難聽?”我問道。

    “如果别人在開玩笑,那你就不應該當成大事。”

    “哪怕有人傷害你的感情了?”

    “如果有人說了傷感情的話,你會覺得這比挨揍還糟嗎?有人在學校把你痛打一頓,那才是大事,那才是欺負人,”她開始給我上課了,“你不會當作是有人在……”她停下了,試圖尋找描述某個現象的詞語,這個現象多年來都未被正式命名——“友善地虐待你”。

    一些主流心理學家認為,同齡人之間的逗樂或随意侮辱會對兒童的成長産生重大影響。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UniversityofCalifornia,Berkeley)的達謝·克爾特納(DacherKeltner)教授稱:“取笑者通過笑聲、會意的眼色、輕輕推搡和語調語氣來表達自己在開玩笑。”這種說法仍是在透過男性視角看女孩的社交世界。男孩可選擇的攻擊手段更多樣,因此很容易區分他們什麼時候是開玩笑,什麼時候是“動真格”或非常生氣。女孩的攻擊常常由肢體語言來傳達,大多數時候還需控制憤怒,這樣一來,女孩的幽默便可能承載不同的目的。“很多時候,”13歲的賈絲明告訴我,“你開玩笑時候說的話就是真心話,隻是你不敢說,”她還補充道,“如果不是兩個人都知道此話當真,幽默就不起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