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蠶兒童
關燈
小
中
大
飼養箱。
為防止壓傷同伴,或搶奪口糧,它住進了一隻半透明塑料箱獨居。
大蠶要吃大量桑葉,假如說媽媽有什麼抱怨的話,就是它吃東西太大聲,蠶屎也很多。
桑葉的供給倒不缺。
“沒關系,有需要來問老師拿就可以。
”女老師一開始就和他這樣約定了。
年輕的科學女老師的辦公室遠離其他老師,是一間陰涼的屋子,一面牆上有扇常年緊閉的百葉門,聽說裡面是标本室,他和同學們至今還無人進入過,因此有很多想象:老師在标本室采集細胞,拼貼成新的生物;老師擰動标本腦後的發條,标本就開始活動;每天放學後,老師打開百葉門,把三個同學的标本搬到外面,他們都是坐在椅子上被做成标本的,臉上始終笑嘻嘻的,老師面對它們排練明天的教課内容。
在這間辦公室裡,大工作台上有一堆可以拆分組合的動植物模型,幾疊好像老師永不想打開批改的作業,常用的試驗用具如顯微鏡、燒杯、酒精燈等,各種東西混合放置。
空氣中有消毒藥水的味道。
一台冰箱在辦公室角落,桑葉就在裡面,分裝成一小包一小包的,很像超市裡賣的蔬菜,也許其中就混有老師的綠葉菜,午休時拿來做沙拉吃,冰箱裡另有一些小盒子,猜測放的是必須冷藏保存的實驗試劑,但實際上也可能裝着老師另外的食物。
就算有恐怖傳說,他也特别喜歡老師。
在蠶第三次蛻皮到第四次蛻皮之間的某一天,小孩在這裡聽說一件怪事。
“它現在這樣大。
”他坐在一條舊沙發上,時間是放學後,書包放在沙發旁邊的地闆上,他向老師動情地比畫。
“真厲害,老師就知道。
”老師說。
“它沒事喜歡去看那幾條小的,趴到它們的盒子邊上,這樣看,這樣看。
”他說。
“是嗎?”老師說。
“它靠在我的詞典上蹭癢癢,像這樣。
”他又講了幾樁大蠶的事情。
“從現在起,和它們好好相處吧。
”老師走過來,把一袋桑葉溫柔地丢進書包裡。
如同媽媽的話,老師的話裡也有不清楚的内容,為何顯得時光短暫的樣子?他的目光小狗似的跟住老師,老師直起身子,退後一點,靠住大工作台,在她胳膊旁邊是一個塑料制的植物細胞模型,橫截面上有細胞質、細胞核、線粒體、葉綠體、液泡,分别被不同顔色标示出來。
科學感的布景襯托了老師,他入迷地看着她,純真目光裡閃爍疑問。
“原來是這樣。
”老師冷靜地與他對望,神助般地,她知曉了問題所在,“你還記得課上講過的内容嗎,我們複習一遍。
小蠶先是住在很小的蠶卵裡,等它成熟了,就從蠶卵裡爬出來,老師當時養了兩天再分給你們養。
小蠶最早比較黑,個頭比較小,吃幾天桑葉,它就得進行一次休眠和蛻皮,脫皮之後才能長得更大。
” “老師講過。
”他朦朦胧胧地記得這些,難道還有别的更重要的知識點嗎?這時便聽老師講出下面奇怪的話。
“蠶一生會蛻四次皮。
”老師說。
“四次。
”他在心裡計數,一,二,三,“然後呢?” “首先,生長五天,第一次蛻皮;生長四天,第二次蛻皮;之後又生長四天左右,第三次蛻皮;又生長大約六天,第四次蛻皮。
第四次,那是蠶一生最後一次蛻皮,然後,再有個八九天,它成熟了,開始吐絲結繭。
蠶把自己織進繭裡,在裡面變成蛹。
” “是一種更大的白色的蟲?” “不,會變成咖啡色,外面是一層硬皮,體型是粗短的,那就是蛹。
” “它就不是蠶了?”他吃驚地說。
“不是現在樣子的蠶。
蟲織繭,變成蛹,蛹破繭出來時變成了蛾。
它在各階段長得完全不一樣,生活習性也不同,所以我們把這叫作完全變态發育。
”老師将課上講過的内容全部再講過這一遍後,同情地望着沙發上遽然變了臉色的小孩。
知識重新流回腦海,使他推演出顯而易見的結局,而在過去一段時間,占領大腦的情感一直阻斷他想起來:他和心愛的朋友終有一别。
第四次蛻皮。
它現在是一條巨蠶,長有從小孩的手指尖到小臂中間那麼長,粗有作業本卷起來這麼粗,全身像撒了糖粉的軟點心。
這些天,小孩經常和它一對一操練。
“别結繭知道嗎?”他拿起一顆球先給巨蠶看,又放下來,雙掌交叉比一個不行的手勢。
蠶長大後,頭部器官也放大了,左右兩側各有六顆清晰可辨的小黑點,那是它的十二個單眼。
它擡起頭,用十二個單眼看看球,之後低頭看看放下的球,最後看看他交叉的雙掌,接下去它有時歪着頭,形如思索。
他每次都将練習重複多遍:結繭,不行,不OK,NO! 另四條蠶如今也體型飽滿,肥胖過一般的蠶。
爸爸媽媽經常替小孩照料它們。
一天,兩人共同守護着被小孩忽視的蠶盒,把蠶屎清掉,向圓滾滾的、嗷嗷待哺的四條蠶投放桑葉,在此情景下,爸爸忽然有種感覺,仿佛它們遭親生爸爸遺棄,自己和妻子成了它們的養父養母。
“我們兒子心裡隻有那一條。
”媽媽理解爸爸的感覺。
兩人憐憫而且喜愛地看着盒子裡的小東西。
“看久了蠻可愛的。
”爸爸評價,“而且,最近我也有一點喜歡上了那一
為防止壓傷同伴,或搶奪口糧,它住進了一隻半透明塑料箱獨居。
大蠶要吃大量桑葉,假如說媽媽有什麼抱怨的話,就是它吃東西太大聲,蠶屎也很多。
桑葉的供給倒不缺。
“沒關系,有需要來問老師拿就可以。
”女老師一開始就和他這樣約定了。
年輕的科學女老師的辦公室遠離其他老師,是一間陰涼的屋子,一面牆上有扇常年緊閉的百葉門,聽說裡面是标本室,他和同學們至今還無人進入過,因此有很多想象:老師在标本室采集細胞,拼貼成新的生物;老師擰動标本腦後的發條,标本就開始活動;每天放學後,老師打開百葉門,把三個同學的标本搬到外面,他們都是坐在椅子上被做成标本的,臉上始終笑嘻嘻的,老師面對它們排練明天的教課内容。
在這間辦公室裡,大工作台上有一堆可以拆分組合的動植物模型,幾疊好像老師永不想打開批改的作業,常用的試驗用具如顯微鏡、燒杯、酒精燈等,各種東西混合放置。
空氣中有消毒藥水的味道。
一台冰箱在辦公室角落,桑葉就在裡面,分裝成一小包一小包的,很像超市裡賣的蔬菜,也許其中就混有老師的綠葉菜,午休時拿來做沙拉吃,冰箱裡另有一些小盒子,猜測放的是必須冷藏保存的實驗試劑,但實際上也可能裝着老師另外的食物。
就算有恐怖傳說,他也特别喜歡老師。
在蠶第三次蛻皮到第四次蛻皮之間的某一天,小孩在這裡聽說一件怪事。
“它現在這樣大。
”他坐在一條舊沙發上,時間是放學後,書包放在沙發旁邊的地闆上,他向老師動情地比畫。
“真厲害,老師就知道。
”老師說。
“它沒事喜歡去看那幾條小的,趴到它們的盒子邊上,這樣看,這樣看。
”他說。
“是嗎?”老師說。
“它靠在我的詞典上蹭癢癢,像這樣。
”他又講了幾樁大蠶的事情。
“從現在起,和它們好好相處吧。
”老師走過來,把一袋桑葉溫柔地丢進書包裡。
如同媽媽的話,老師的話裡也有不清楚的内容,為何顯得時光短暫的樣子?他的目光小狗似的跟住老師,老師直起身子,退後一點,靠住大工作台,在她胳膊旁邊是一個塑料制的植物細胞模型,橫截面上有細胞質、細胞核、線粒體、葉綠體、液泡,分别被不同顔色标示出來。
科學感的布景襯托了老師,他入迷地看着她,純真目光裡閃爍疑問。
“原來是這樣。
”老師冷靜地與他對望,神助般地,她知曉了問題所在,“你還記得課上講過的内容嗎,我們複習一遍。
小蠶先是住在很小的蠶卵裡,等它成熟了,就從蠶卵裡爬出來,老師當時養了兩天再分給你們養。
小蠶最早比較黑,個頭比較小,吃幾天桑葉,它就得進行一次休眠和蛻皮,脫皮之後才能長得更大。
” “老師講過。
”他朦朦胧胧地記得這些,難道還有别的更重要的知識點嗎?這時便聽老師講出下面奇怪的話。
“蠶一生會蛻四次皮。
”老師說。
“四次。
”他在心裡計數,一,二,三,“然後呢?” “首先,生長五天,第一次蛻皮;生長四天,第二次蛻皮;之後又生長四天左右,第三次蛻皮;又生長大約六天,第四次蛻皮。
第四次,那是蠶一生最後一次蛻皮,然後,再有個八九天,它成熟了,開始吐絲結繭。
蠶把自己織進繭裡,在裡面變成蛹。
” “是一種更大的白色的蟲?” “不,會變成咖啡色,外面是一層硬皮,體型是粗短的,那就是蛹。
” “它就不是蠶了?”他吃驚地說。
“不是現在樣子的蠶。
蟲織繭,變成蛹,蛹破繭出來時變成了蛾。
它在各階段長得完全不一樣,生活習性也不同,所以我們把這叫作完全變态發育。
”老師将課上講過的内容全部再講過這一遍後,同情地望着沙發上遽然變了臉色的小孩。
知識重新流回腦海,使他推演出顯而易見的結局,而在過去一段時間,占領大腦的情感一直阻斷他想起來:他和心愛的朋友終有一别。
第四次蛻皮。
它現在是一條巨蠶,長有從小孩的手指尖到小臂中間那麼長,粗有作業本卷起來這麼粗,全身像撒了糖粉的軟點心。
這些天,小孩經常和它一對一操練。
“别結繭知道嗎?”他拿起一顆球先給巨蠶看,又放下來,雙掌交叉比一個不行的手勢。
蠶長大後,頭部器官也放大了,左右兩側各有六顆清晰可辨的小黑點,那是它的十二個單眼。
它擡起頭,用十二個單眼看看球,之後低頭看看放下的球,最後看看他交叉的雙掌,接下去它有時歪着頭,形如思索。
他每次都将練習重複多遍:結繭,不行,不OK,NO! 另四條蠶如今也體型飽滿,肥胖過一般的蠶。
爸爸媽媽經常替小孩照料它們。
一天,兩人共同守護着被小孩忽視的蠶盒,把蠶屎清掉,向圓滾滾的、嗷嗷待哺的四條蠶投放桑葉,在此情景下,爸爸忽然有種感覺,仿佛它們遭親生爸爸遺棄,自己和妻子成了它們的養父養母。
“我們兒子心裡隻有那一條。
”媽媽理解爸爸的感覺。
兩人憐憫而且喜愛地看着盒子裡的小東西。
“看久了蠻可愛的。
”爸爸評價,“而且,最近我也有一點喜歡上了那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