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蠶兒童
關燈
小
中
大
,老師認得出來。
”就此制止了吵嚷。
除了這場風波,這天總的來說過得很好,作為冠軍蠶的飼主,他很風光。
直到下午的最後一堂課,一個嚴肅的男老師在台上講課時,還有同學以鉛筆戳他肩膀,打手勢把盒子讨過去再看一次。
“你不怕了嗎?”同桌躲在豎起的課本後面問他。
“我從來不怕。
”他輕聲回答。
之後盒子還到他手中,他第一次勇敢地把指頭伸到桑葉上而目的并非是喂食或做清理工作,隻想與蠶在情感上互動,其他蠶無動于衷,最大的蠶挪動八對足爬上了手指,觸感綿軟但又是有力的,是冰涼的又是熱情的,幾對矛盾的感覺在暗中沖擊他,他的手指輕微一抖,震抵心髒,但小孩将兩者都穩住了。
“你看,它喜歡我。
”他炫耀道。
父母見到小孩和蠶親密了。
以前每次他完成寫生,總是看似随意地将蠶盒留在餐桌上,存心地整夜忘記它。
現在他改在卧室小書桌寫生。
夜裡,五條蠶有時栖息在小書桌上,有時栖息在他床頭,半夜他很有可能不必要地起來添加桑葉。
蠶按照生長節律進入了第二次休眠。
後面一天,蠶即将醒來完成第二次蛻皮。
放學回家後的小孩内心焦灼,表面上強裝鎮定,導緻了他一定程度的行動混亂,他輪流做各科作業,一會兒打開這本作業本,一會兒換成另一本,好像在給自己的焦慮症試藥。
他舉筆對着本子,卻什麼像樣的東西也沒寫出來。
每隔一會兒,他扭轉屁股,把課本旁邊的蠶盒又一次掀開來看。
小孩的樣子勾起爸爸若幹年前在醫院産房陪伴妻子的回憶,所以沒有太批評他。
“你不打擾它們更好,它們會更快地鑽出來。
”然而媽媽來視察作業情況時,真的看不過去了。
“它們要不要一點幫助?”他問。
“它們會自己管自己,它們一輩子不用别的人監督就知道自己在幹什麼,下一步該怎麼幹。
”媽媽說。
他低頭玩了幾下筆,媽媽像是話裡有話,但也可能僅是忠實地描述蠶的習性,他憑天然的智慧想,還是不要弄得太清楚。
磨蹭着又寫了一會兒功課,第一條蠶蛻去了舊皮,當它以肥美的形态重新活躍在蠶盒中,這時可以肯定,就連媽媽也很高興,因為普通人一般都喜歡新生命。
又有三條蠶緊跟着成功蛻皮。
爸爸也過來觀賞,掏出小孩筆袋裡的尺量了量,四條蠶的平均身長超過二點五厘米,體健膚白,是同齡蠶中的佼佼者。
它們爬到新投放的新鮮桑葉上,它們的胃口好極了。
隻剩最大的那條了,看來當晚等不到結果。
小孩再一次佯裝做起了作業。
但是突然,他聽到類似軟木塞從香槟酒的瓶口彈開的一聲“噗”,他急急将頭轉過,手撥開盒蓋,一天以來僵直不動的蠶,在它的嘴巴部分裂開了,他剛好趕上看見一大團白白的東西從裂口處湧了出來,如同從裡面擠出一條很粗的牙膏,一時停頓住了,接着又擠出半條來,那就是他的蠶。
全家吓了一跳,它太大了,足有其他蠶的三四倍,這晚之前雙方的差距還未到如此懸殊的地步。
再對比它蛻下的那條皮,那樣大的塊頭出自那樣小的容器,像是一個戲法。
大蠶有一顆大頭,引導蟲身一拱一拱地朝同伴爬去,食物立時吃緊了。
“你聽聽,它嚼葉子的聲音有多響。
”媽媽說。
他們真的聽到一種人類接連不斷地吃薯片的聲音。
“天哪,這家夥真大。
”爸爸盯着看了一會兒,隔着襯衣撓了撓手臂,“它讓我起生理反應了。
” 小孩看了看自己的手臂,它們挺胖,不可思議的位置上畫了幾道原子筆印子,此外沒有東西。
“爸爸,你怕它?”他真誠地問。
“沒有啊。
”爸爸說着改撓另一邊的手臂。
小孩這回想,爸爸真像自己。
此後他跪在椅子上,被蠶盒吸光了注意力,徹底忘記作業,他的目光兼及四條蠶,但主要看着他的大蠶。
這天夜晚,大蠶吃桑葉的聲音伴他入眠,咀嚼聲徹夜不停,他覺得不吵,覺得這聲音幽默、自然、好聽。
小孩首次邀請蠶站上肩頭,陡增的高度和移動中的加速度,讓大蠶眩暈,一度擡起大頭做醉漢式的左右晃動,但它用所有足緊緊抓住衣服,它的足雖然隻是從身體上延伸出來的一截短短的突起物,數量卻多,齊心合力地站住了。
好像肩上站着的是一隻訓練過的鹦鹉,或是一隻乖猴子,他帶這條大蟲參觀自己的房間,向它逐一介紹漫畫書、搪膠玩具、手工作業,他認為毫無疑問蠶是一名安靜和有品位的參觀者,對他的藏品滿懷欣賞。
大蠶每天明顯長大一點,長到小孩的一掌長,全身潔白,爸爸繼續嘴上說“不怕”,卻輕易不再進他房間。
它力量變強了,更适應攀登他的身體,自主選擇站立的地方,有時它從一側肩膀緩緩經由背部爬到另一側肩膀,似乎認為利用另一條道路,也就是踩胸而行,是不禮貌的。
當他做作業時,大蠶從肩上專注地望向作業本,既不催促他,也不指正錯誤,長了細毛的頭跟随筆的軌迹滑稽地搖擺。
除非發生一種特殊情況,他感到大蠶的腹部在自己身上異樣蠕動,同時聽見它體内傳出有規律的咕噜聲,說明它饑腸辘辘了,那就得把它放回
”就此制止了吵嚷。
除了這場風波,這天總的來說過得很好,作為冠軍蠶的飼主,他很風光。
直到下午的最後一堂課,一個嚴肅的男老師在台上講課時,還有同學以鉛筆戳他肩膀,打手勢把盒子讨過去再看一次。
“你不怕了嗎?”同桌躲在豎起的課本後面問他。
“我從來不怕。
”他輕聲回答。
之後盒子還到他手中,他第一次勇敢地把指頭伸到桑葉上而目的并非是喂食或做清理工作,隻想與蠶在情感上互動,其他蠶無動于衷,最大的蠶挪動八對足爬上了手指,觸感綿軟但又是有力的,是冰涼的又是熱情的,幾對矛盾的感覺在暗中沖擊他,他的手指輕微一抖,震抵心髒,但小孩将兩者都穩住了。
“你看,它喜歡我。
”他炫耀道。
父母見到小孩和蠶親密了。
以前每次他完成寫生,總是看似随意地将蠶盒留在餐桌上,存心地整夜忘記它。
現在他改在卧室小書桌寫生。
夜裡,五條蠶有時栖息在小書桌上,有時栖息在他床頭,半夜他很有可能不必要地起來添加桑葉。
蠶按照生長節律進入了第二次休眠。
後面一天,蠶即将醒來完成第二次蛻皮。
放學回家後的小孩内心焦灼,表面上強裝鎮定,導緻了他一定程度的行動混亂,他輪流做各科作業,一會兒打開這本作業本,一會兒換成另一本,好像在給自己的焦慮症試藥。
他舉筆對着本子,卻什麼像樣的東西也沒寫出來。
每隔一會兒,他扭轉屁股,把課本旁邊的蠶盒又一次掀開來看。
小孩的樣子勾起爸爸若幹年前在醫院産房陪伴妻子的回憶,所以沒有太批評他。
“你不打擾它們更好,它們會更快地鑽出來。
”然而媽媽來視察作業情況時,真的看不過去了。
“它們要不要一點幫助?”他問。
“它們會自己管自己,它們一輩子不用别的人監督就知道自己在幹什麼,下一步該怎麼幹。
”媽媽說。
他低頭玩了幾下筆,媽媽像是話裡有話,但也可能僅是忠實地描述蠶的習性,他憑天然的智慧想,還是不要弄得太清楚。
磨蹭着又寫了一會兒功課,第一條蠶蛻去了舊皮,當它以肥美的形态重新活躍在蠶盒中,這時可以肯定,就連媽媽也很高興,因為普通人一般都喜歡新生命。
又有三條蠶緊跟着成功蛻皮。
爸爸也過來觀賞,掏出小孩筆袋裡的尺量了量,四條蠶的平均身長超過二點五厘米,體健膚白,是同齡蠶中的佼佼者。
它們爬到新投放的新鮮桑葉上,它們的胃口好極了。
隻剩最大的那條了,看來當晚等不到結果。
小孩再一次佯裝做起了作業。
但是突然,他聽到類似軟木塞從香槟酒的瓶口彈開的一聲“噗”,他急急将頭轉過,手撥開盒蓋,一天以來僵直不動的蠶,在它的嘴巴部分裂開了,他剛好趕上看見一大團白白的東西從裂口處湧了出來,如同從裡面擠出一條很粗的牙膏,一時停頓住了,接着又擠出半條來,那就是他的蠶。
全家吓了一跳,它太大了,足有其他蠶的三四倍,這晚之前雙方的差距還未到如此懸殊的地步。
再對比它蛻下的那條皮,那樣大的塊頭出自那樣小的容器,像是一個戲法。
大蠶有一顆大頭,引導蟲身一拱一拱地朝同伴爬去,食物立時吃緊了。
“你聽聽,它嚼葉子的聲音有多響。
”媽媽說。
他們真的聽到一種人類接連不斷地吃薯片的聲音。
“天哪,這家夥真大。
”爸爸盯着看了一會兒,隔着襯衣撓了撓手臂,“它讓我起生理反應了。
” 小孩看了看自己的手臂,它們挺胖,不可思議的位置上畫了幾道原子筆印子,此外沒有東西。
“爸爸,你怕它?”他真誠地問。
“沒有啊。
”爸爸說着改撓另一邊的手臂。
小孩這回想,爸爸真像自己。
此後他跪在椅子上,被蠶盒吸光了注意力,徹底忘記作業,他的目光兼及四條蠶,但主要看着他的大蠶。
這天夜晚,大蠶吃桑葉的聲音伴他入眠,咀嚼聲徹夜不停,他覺得不吵,覺得這聲音幽默、自然、好聽。
小孩首次邀請蠶站上肩頭,陡增的高度和移動中的加速度,讓大蠶眩暈,一度擡起大頭做醉漢式的左右晃動,但它用所有足緊緊抓住衣服,它的足雖然隻是從身體上延伸出來的一截短短的突起物,數量卻多,齊心合力地站住了。
好像肩上站着的是一隻訓練過的鹦鹉,或是一隻乖猴子,他帶這條大蟲參觀自己的房間,向它逐一介紹漫畫書、搪膠玩具、手工作業,他認為毫無疑問蠶是一名安靜和有品位的參觀者,對他的藏品滿懷欣賞。
大蠶每天明顯長大一點,長到小孩的一掌長,全身潔白,爸爸繼續嘴上說“不怕”,卻輕易不再進他房間。
它力量變強了,更适應攀登他的身體,自主選擇站立的地方,有時它從一側肩膀緩緩經由背部爬到另一側肩膀,似乎認為利用另一條道路,也就是踩胸而行,是不禮貌的。
當他做作業時,大蠶從肩上專注地望向作業本,既不催促他,也不指正錯誤,長了細毛的頭跟随筆的軌迹滑稽地搖擺。
除非發生一種特殊情況,他感到大蠶的腹部在自己身上異樣蠕動,同時聽見它體内傳出有規律的咕噜聲,說明它饑腸辘辘了,那就得把它放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