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之石
關燈
小
中
大
靜得出奇。
看得出一些剛走進來的參觀者面露訝異,憑過去的參觀經驗,他們對展覽的聲音環境做出一般性的預估,但這兒遠遠超出預估,要再過幾分鐘,他們才會接受,甚至贊許這兒的安靜,這兒比哪兒都更安靜。
他們分散到各個展廳中去了,腳步是很輕的,也不讓随身物品發出聲響,也咽下了咳嗽,也克制住不必要的交談,也從思想上摒除雜音,他們專一地欣賞展品。
如此多的人,漫遊在玻璃展櫃之間,僅僅發出最微弱的噪音,這使後走進來的參觀者更加訝異。
展品是不久前剛修複好的一批古文物。
人們曾經聽說過它們,見過個别的實物,見過另一些文物的圖片或文字描述,它們大量地集中展出,這是首次。
她慢慢地在一個展廳裡踱步,她穿黑色套裝、黑色低跟皮鞋,是一名年輕館員,在這個廳裡值班,負責引導和監督參觀者。
在那兒,一個牆角,有一把屬于她的椅子,她可以選擇坐在那裡,或是站起來走動,她不應該常常走出這個廳,這裡是她的工作範圍。
這個廳展出的是一些古代的生活和裝飾用品,陶罐、瓷盤、金屬瓶,都封在展櫃内,展廳的兩面牆上各有敞開的巨門,連接别的展廳,參觀者在相鄰的展廳間自由流動。
現在,她走向一側的鄰廳。
鄰廳的館員也正向她走過去。
他是一個穿黑色西裝的高個子小夥,長相很不錯的,放到任何一個奢侈品商店裡服務有錢人都會很像樣,他看管的展廳主要展出古代的小雕像,鑲寶石銅雕、鑲金玉雕、鍍金塗漆木雕。
兩人在打開的巨門邊停住了,她站在自己這邊,他站在另一邊的地盤,都不越界。
“好怪啊,發生了什麼事嗎?”她幾乎用口型說,“太靜了!” “唔,我也想知道。
”他說。
接下去他們用更輕的聲音說話,因為即便剛才的音量也顯得大了,幾名參觀者側過身看向他們。
“昨天就這樣了?”他悄聲說。
“對。
”她也悄聲說。
他和她在巨門的門口分開了。
今天是星期三。
前天是星期一,是世界上許多博物館、美術館約定的閉館日,這裡也一樣。
前天這層樓趁閉館布展,布展内容就是正在展出的這批文物。
昨天是星期二,是開展首日,從昨天起,這裡變得異常安靜。
男館員決定去了解一點情況。
他用簡潔靈巧的步伐走到自己負責的展廳的另一頭,那兒也有一道打開的巨門,連接着下一個展廳,他想辦法引起那裡的同事的注意,和那位同事低聲輕談。
幾分鐘後,那位同事也走到所負責的展廳的另一頭去,再向下一個展廳裡的同事發出詢問。
詢問于是靜悄悄地往博物館的整層樓傳達出去。
過了一陣,消息逆向傳回來了。
在他們剛剛交談過的地方,那道門口,男館員遞來一張宣傳單,她為了認真研究,上半身微微探進隔壁展廳。
那是一張館内到處可見的宣傳折頁,印着展品的圖文介紹,對應展廳序号。
假如有人問在哪裡可以找到某件展品,任何一個工作人員都可以就近從某個架子上取來一張,以筆圈出展品,回答問題。
她看出,在剛才那會兒,同事們利用這張紙進行過一次公平性頗高的讨論,或者說票選,有數個展品的圖片上被畫着圈,圈上又加了幾條短杠,表示此圈作廢。
唯有一個展品,它被多個不同的筆迹反複圈示出來,并且圈上沒有畫任何一條短杠去否定它。
它被選舉出來為此事負責,它的樣子是一塊石頭。
她無聲地閱讀展品的名字:沉默之石。
她和他站在某個展廳正中,面朝一個獨立擺放的玻璃展櫃。
現在她換上了自己的裙子,他也換過襯衫和褲子,她背一個小包,一隻手始終覆在小包的肩帶上,他拎一個得體的公文包,他們在下班後,穿過很多展廳特地來這裡。
照明系統關閉了大半,但有一束清澈的燈光射在展櫃上,鑽入展櫃中,照亮一塊青灰色的小石頭,它比掌心小,質地細膩,不像雕琢出來的,像由什麼較為柔和的力道長期處理成這樣子。
它是極為安靜的。
沉默之石。
标簽上寫。
她對石頭看了一會兒,不得要領,随後和一名普通參觀者沒兩樣地環視别的文物,對于整個博物館來說,一個基層館員太微不足道了,這裡的東西她以前也沒見過。
這裡的東西似乎是因為難以歸類才最終歸在一起的,有一塊可疑的石頭,有古人用他們的智慧和手藝制作出來的小鳥标本,有織品,有釀酒工具,有塗鴉的小紙片。
“石頭表示什麼?”男館員問她。
“不知道。
”她說。
盡管遊客清空了,他們仍然壓低嗓音說話,她像吹氣似的說,“是他們的一種标志?” “但任何東西,這裡所有的,都是他們的标志。
”他說。
他們正在研究,一個也正要下班的同事拎着公文包穿過重重展品走來,站在他們旁邊,這個年輕人是一個
看得出一些剛走進來的參觀者面露訝異,憑過去的參觀經驗,他們對展覽的聲音環境做出一般性的預估,但這兒遠遠超出預估,要再過幾分鐘,他們才會接受,甚至贊許這兒的安靜,這兒比哪兒都更安靜。
他們分散到各個展廳中去了,腳步是很輕的,也不讓随身物品發出聲響,也咽下了咳嗽,也克制住不必要的交談,也從思想上摒除雜音,他們專一地欣賞展品。
如此多的人,漫遊在玻璃展櫃之間,僅僅發出最微弱的噪音,這使後走進來的參觀者更加訝異。
展品是不久前剛修複好的一批古文物。
人們曾經聽說過它們,見過個别的實物,見過另一些文物的圖片或文字描述,它們大量地集中展出,這是首次。
她慢慢地在一個展廳裡踱步,她穿黑色套裝、黑色低跟皮鞋,是一名年輕館員,在這個廳裡值班,負責引導和監督參觀者。
在那兒,一個牆角,有一把屬于她的椅子,她可以選擇坐在那裡,或是站起來走動,她不應該常常走出這個廳,這裡是她的工作範圍。
這個廳展出的是一些古代的生活和裝飾用品,陶罐、瓷盤、金屬瓶,都封在展櫃内,展廳的兩面牆上各有敞開的巨門,連接别的展廳,參觀者在相鄰的展廳間自由流動。
現在,她走向一側的鄰廳。
鄰廳的館員也正向她走過去。
他是一個穿黑色西裝的高個子小夥,長相很不錯的,放到任何一個奢侈品商店裡服務有錢人都會很像樣,他看管的展廳主要展出古代的小雕像,鑲寶石銅雕、鑲金玉雕、鍍金塗漆木雕。
兩人在打開的巨門邊停住了,她站在自己這邊,他站在另一邊的地盤,都不越界。
“好怪啊,發生了什麼事嗎?”她幾乎用口型說,“太靜了!” “唔,我也想知道。
”他說。
接下去他們用更輕的聲音說話,因為即便剛才的音量也顯得大了,幾名參觀者側過身看向他們。
“昨天就這樣了?”他悄聲說。
“對。
”她也悄聲說。
他和她在巨門的門口分開了。
今天是星期三。
前天是星期一,是世界上許多博物館、美術館約定的閉館日,這裡也一樣。
前天這層樓趁閉館布展,布展内容就是正在展出的這批文物。
昨天是星期二,是開展首日,從昨天起,這裡變得異常安靜。
男館員決定去了解一點情況。
他用簡潔靈巧的步伐走到自己負責的展廳的另一頭,那兒也有一道打開的巨門,連接着下一個展廳,他想辦法引起那裡的同事的注意,和那位同事低聲輕談。
幾分鐘後,那位同事也走到所負責的展廳的另一頭去,再向下一個展廳裡的同事發出詢問。
詢問于是靜悄悄地往博物館的整層樓傳達出去。
過了一陣,消息逆向傳回來了。
在他們剛剛交談過的地方,那道門口,男館員遞來一張宣傳單,她為了認真研究,上半身微微探進隔壁展廳。
那是一張館内到處可見的宣傳折頁,印着展品的圖文介紹,對應展廳序号。
假如有人問在哪裡可以找到某件展品,任何一個工作人員都可以就近從某個架子上取來一張,以筆圈出展品,回答問題。
她看出,在剛才那會兒,同事們利用這張紙進行過一次公平性頗高的讨論,或者說票選,有數個展品的圖片上被畫着圈,圈上又加了幾條短杠,表示此圈作廢。
唯有一個展品,它被多個不同的筆迹反複圈示出來,并且圈上沒有畫任何一條短杠去否定它。
它被選舉出來為此事負責,它的樣子是一塊石頭。
她無聲地閱讀展品的名字:沉默之石。
她和他站在某個展廳正中,面朝一個獨立擺放的玻璃展櫃。
現在她換上了自己的裙子,他也換過襯衫和褲子,她背一個小包,一隻手始終覆在小包的肩帶上,他拎一個得體的公文包,他們在下班後,穿過很多展廳特地來這裡。
照明系統關閉了大半,但有一束清澈的燈光射在展櫃上,鑽入展櫃中,照亮一塊青灰色的小石頭,它比掌心小,質地細膩,不像雕琢出來的,像由什麼較為柔和的力道長期處理成這樣子。
它是極為安靜的。
沉默之石。
标簽上寫。
她對石頭看了一會兒,不得要領,随後和一名普通參觀者沒兩樣地環視别的文物,對于整個博物館來說,一個基層館員太微不足道了,這裡的東西她以前也沒見過。
這裡的東西似乎是因為難以歸類才最終歸在一起的,有一塊可疑的石頭,有古人用他們的智慧和手藝制作出來的小鳥标本,有織品,有釀酒工具,有塗鴉的小紙片。
“石頭表示什麼?”男館員問她。
“不知道。
”她說。
盡管遊客清空了,他們仍然壓低嗓音說話,她像吹氣似的說,“是他們的一種标志?” “但任何東西,這裡所有的,都是他們的标志。
”他說。
他們正在研究,一個也正要下班的同事拎着公文包穿過重重展品走來,站在他們旁邊,這個年輕人是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