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地鲸落
關燈
小
中
大
……”搭檔環視房間,“你也發現我們這麼住很奇怪?”
我心想這趟說不定一點沒賺頭,給你床睡就很善良了。
我問他:“你有沒有發現這裡的人仍然當百貨公司是開門的?” “是嗎?”搭檔不在意地說。
他百無聊賴地躺在白床單上,常年遭受曝曬的臉和胳膊被襯得更黑了,我看事情就像他躺着那樣明顯,但是懶得同他講了。
這兩天所到之處,碰到的每個人都喜歡提一提百貨公司,起先我以為他們說的是别的店,一家躲在角落裡沒露相的商店,但不是。
他們都是百貨公司迷,嘴一張就說它,說到它全是幼稚的謊言。
就拿開旅館的這家人來說,這天早晨我在一樓接待區看報紙,我倚靠在櫃台上,旁邊是書報架,再旁邊是這家人的起居室,我幾乎就站在起居室門口,聽見店主太太把便當塞給女兒,催她快去上班,要她下班時去食品部一趟,“記得用你的員工卡打折啊,要買……”她絮絮地報出一連串食物名稱。
那年輕女孩不耐煩地走出來,路過我時倒是按捺住脾氣,展顔一笑。
店主太太跟出來繼續念叨采購清單,未等她念完,旅館大門一開一合,上班的人走了。
店主太太還有談興,對我說:“我女兒在百貨公司鞋帽部上班。
” “哦?”我合上報紙,“哪家百貨公司?” “那家。
”她明确地說。
我順着她的目光穿透旅館大門上的玻璃看出去,就是關張的那家。
“你女兒在裡面賣鞋?”我說。
“男鞋、女鞋,還賣帽子、襪子、手套。
”她十分明确地說。
她上樓打掃房間去了,我重新翻開報紙。
有篇報道寫道:“在即将到來的百貨公司秋季博覽會上,高端現代設計師結合本地潮流風尚,奢華新品就要來襲。
”下一個版面上,和時尚無關的一篇民生報道這樣寫:“月底貫通的公交線路X,将成為本城骨幹線路之一,它途徑政務中心-環保局-百貨公司-電影城-防疫站,尤其為人們去百貨公司采購商品提供方便……”我再翻看報紙廣告頁,廣告裡也有它。
絲絲縷縷中,都有它。
我失笑了,什麼博覽會,什麼購物體驗呀,這裡的人怎麼随便騙人啊,他們既相互欺騙,又自我欺騙。
我放下報紙,又看向門外的百貨公司,過了一會兒推開門走了出去。
夏末的太陽曬在我身上,百貨公司穹隆頂的彩色玻璃反射出破碎的光芒,也投映在周邊的房子和人們身上。
近看它,它比第一眼時的印象更破落,早就沒有了一點營業的痕迹。
除了商業意義上的關門,爬藤植物也在遮蔽它,在主持一場綠色的落幕。
植物成片地包覆住外牆,遇窗則暫時繞過,露出一個空的窗形,膽大的枝條卻在其中悄悄彙合。
植物未到達的赤裸的牆體上,顯而易見地,磚石在碎裂,掉落了。
小鳥和大老鼠忙于從高處低處的洞口進出,假如我也能像它們那樣進到裡面去,就能見到一個腐壞中的内腔,碎玻璃、未搬走的櫃台、一頭脫落的燈管、鏽管道、髒地、爛牆。
總之,它現在徒有其表,街上的人卻渾然不覺,坐在它的台階上聊天,拎着購物袋在它旁邊走來走去,我聽見他們的嘴中不斷地說百貨公司如何百貨公司如何,每說到那幾個字就放大音量,和店主太太一樣,他們捏造它的存在感。
我繞百貨公司走,遊覽了小城最發達的區域,最發達的區域也不發達,這裡經濟不行,不是從未好過,是好過後又變糟糕的那種不行。
我經過一個小賣部,它是一個鐵皮盒子,對外開了一扇窗,我看到旅館家的女兒在裡面當營業員,穿一個鐘頭前所見的那條褪色緊繃的連衣裙,這條裙子就好像這裡的經濟。
她又對我笑了,臉上有一塊明亮的藍色使她與衆不同,吸引我靠過去。
到我們隻隔着那扇做生意的窗,我們之間僅僅容得下窗台上陳列的一排小商品時,發現是穹隆頂一塊藍色的玻璃在她臉上投下的美麗反光。
“早上好。
”我說。
“你好。
”她期待地看着我,“需要什麼?” 我往她待着的鐵皮盒子裡掃視一圈,不出所料,不賣鞋子也不賣帽子,隻賣小零食,她媽媽給她的便當放在一張小櫃子上。
我知道人在工作崗位上,假如不能被适量的勞動填滿,會很難受的。
看這裡沒顧客買東西,我就要了一瓶低酒精氣泡飲料。
她低頭到冰櫃裡取,藍色光斑渙散了,落在了後面貨架上,她站直身體,光又重新聚集起來回到她臉上,宛如她臉上有塊藍寶石,主要擺在她左臉頰上,緊挨着鼻子,并在她眼睛裡也增加了一點藍色。
我對着她與寶石胡聊起來。
問她這裡值得一去的地方,問她喜不喜歡這份工作,她都很自然地回答了,最後我問她幾點鐘下班,她也很自然地回答我。
“百貨公司早班是下午三點下班,晚班是八點。
” “那麼你今天上早班?”我問。
“是早班。
”她亂說時眼睛一閃,但臉上和她媽媽一樣毫無愧色。
我對她搖了搖飲料瓶。
“晚上見。
” “晚
我問他:“你有沒有發現這裡的人仍然當百貨公司是開門的?” “是嗎?”搭檔不在意地說。
他百無聊賴地躺在白床單上,常年遭受曝曬的臉和胳膊被襯得更黑了,我看事情就像他躺着那樣明顯,但是懶得同他講了。
這兩天所到之處,碰到的每個人都喜歡提一提百貨公司,起先我以為他們說的是别的店,一家躲在角落裡沒露相的商店,但不是。
他們都是百貨公司迷,嘴一張就說它,說到它全是幼稚的謊言。
就拿開旅館的這家人來說,這天早晨我在一樓接待區看報紙,我倚靠在櫃台上,旁邊是書報架,再旁邊是這家人的起居室,我幾乎就站在起居室門口,聽見店主太太把便當塞給女兒,催她快去上班,要她下班時去食品部一趟,“記得用你的員工卡打折啊,要買……”她絮絮地報出一連串食物名稱。
那年輕女孩不耐煩地走出來,路過我時倒是按捺住脾氣,展顔一笑。
店主太太跟出來繼續念叨采購清單,未等她念完,旅館大門一開一合,上班的人走了。
店主太太還有談興,對我說:“我女兒在百貨公司鞋帽部上班。
” “哦?”我合上報紙,“哪家百貨公司?” “那家。
”她明确地說。
我順着她的目光穿透旅館大門上的玻璃看出去,就是關張的那家。
“你女兒在裡面賣鞋?”我說。
“男鞋、女鞋,還賣帽子、襪子、手套。
”她十分明确地說。
她上樓打掃房間去了,我重新翻開報紙。
有篇報道寫道:“在即将到來的百貨公司秋季博覽會上,高端現代設計師結合本地潮流風尚,奢華新品就要來襲。
”下一個版面上,和時尚無關的一篇民生報道這樣寫:“月底貫通的公交線路X,将成為本城骨幹線路之一,它途徑政務中心-環保局-百貨公司-電影城-防疫站,尤其為人們去百貨公司采購商品提供方便……”我再翻看報紙廣告頁,廣告裡也有它。
絲絲縷縷中,都有它。
我失笑了,什麼博覽會,什麼購物體驗呀,這裡的人怎麼随便騙人啊,他們既相互欺騙,又自我欺騙。
我放下報紙,又看向門外的百貨公司,過了一會兒推開門走了出去。
夏末的太陽曬在我身上,百貨公司穹隆頂的彩色玻璃反射出破碎的光芒,也投映在周邊的房子和人們身上。
近看它,它比第一眼時的印象更破落,早就沒有了一點營業的痕迹。
除了商業意義上的關門,爬藤植物也在遮蔽它,在主持一場綠色的落幕。
植物成片地包覆住外牆,遇窗則暫時繞過,露出一個空的窗形,膽大的枝條卻在其中悄悄彙合。
植物未到達的赤裸的牆體上,顯而易見地,磚石在碎裂,掉落了。
小鳥和大老鼠忙于從高處低處的洞口進出,假如我也能像它們那樣進到裡面去,就能見到一個腐壞中的内腔,碎玻璃、未搬走的櫃台、一頭脫落的燈管、鏽管道、髒地、爛牆。
總之,它現在徒有其表,街上的人卻渾然不覺,坐在它的台階上聊天,拎着購物袋在它旁邊走來走去,我聽見他們的嘴中不斷地說百貨公司如何百貨公司如何,每說到那幾個字就放大音量,和店主太太一樣,他們捏造它的存在感。
我繞百貨公司走,遊覽了小城最發達的區域,最發達的區域也不發達,這裡經濟不行,不是從未好過,是好過後又變糟糕的那種不行。
我經過一個小賣部,它是一個鐵皮盒子,對外開了一扇窗,我看到旅館家的女兒在裡面當營業員,穿一個鐘頭前所見的那條褪色緊繃的連衣裙,這條裙子就好像這裡的經濟。
她又對我笑了,臉上有一塊明亮的藍色使她與衆不同,吸引我靠過去。
到我們隻隔着那扇做生意的窗,我們之間僅僅容得下窗台上陳列的一排小商品時,發現是穹隆頂一塊藍色的玻璃在她臉上投下的美麗反光。
“早上好。
”我說。
“你好。
”她期待地看着我,“需要什麼?” 我往她待着的鐵皮盒子裡掃視一圈,不出所料,不賣鞋子也不賣帽子,隻賣小零食,她媽媽給她的便當放在一張小櫃子上。
我知道人在工作崗位上,假如不能被适量的勞動填滿,會很難受的。
看這裡沒顧客買東西,我就要了一瓶低酒精氣泡飲料。
她低頭到冰櫃裡取,藍色光斑渙散了,落在了後面貨架上,她站直身體,光又重新聚集起來回到她臉上,宛如她臉上有塊藍寶石,主要擺在她左臉頰上,緊挨着鼻子,并在她眼睛裡也增加了一點藍色。
我對着她與寶石胡聊起來。
問她這裡值得一去的地方,問她喜不喜歡這份工作,她都很自然地回答了,最後我問她幾點鐘下班,她也很自然地回答我。
“百貨公司早班是下午三點下班,晚班是八點。
” “那麼你今天上早班?”我問。
“是早班。
”她亂說時眼睛一閃,但臉上和她媽媽一樣毫無愧色。
我對她搖了搖飲料瓶。
“晚上見。
” “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