犧牲
關燈
小
中
大
爾想起或哄動一時的事,他都不接碴兒。
不過,設若這些事與美國有關系,他還肯敷衍幾句,可是他另有個說法。
比如談到美國政治,他便告訴我一件事實:美國某議員結婚的時候,新夫婦怎樣的坐着汽車到某禮拜堂,有多少巡警去維持秩序,因為教堂外觀者如山如海!對别的事也是如此,他心目中的政治、美術、和無論什麼,都是結婚與中産階級文化的光華方面的附屬物。
至于中國,中國還有政治、藝術、社會問題等等?他最恨中國電影;中國電影不好,當然其他的一切也不好。
對中國電影最不滿意的地方便是男女不摟緊了熱吻。
幾年的哈佛生活,使他得到那點美國精神,這我明白。
我不明白的是:難道他不是生在中國?他的家庭不是中國的?他沒在中國——在上美國以前——至少活了二十來歲?為什麼這樣不明白不關心中國呢? 我試探多少次了,他的家中情形如何,求學與作事的經驗……哼!他的嘴比石頭子兒還結實!這就奇怪了,他永遠趕着别人來閑扯,可是他又不肯說自己的事! 和他交往快一年了,我似乎看出點來:這位博士并不象我所想的那麼簡單。
即使他是簡單,他的簡單必是另一種。
他必是有一種什麼宗教性的戒律,使他簡單而又深密。
他既不放松了嘴,我隻好從新估定他的外表了。
每逢我問到他個人的事,我留神看他的臉。
他不回答我的問題,可是他的臉并沒完全閑着。
他一定不是個壞人,他的臉出賣了他自己。
他的深密沒能完全勝過他的簡單,可是他必須要深密。
或者這就是毛博士之所以為毛博士了;要不然,還有什麼活頭呢。
人必須有點什麼抓得住自己的東西。
有的人把這點東西永遠放在嘴邊上,有的人把它永遠埋在心裡頭。
辦法不同,立意是一個樣的。
毛博士想把自己拴在自己的心上。
他的美國精神與理想的小家庭是挂在嘴邊上的,可是在這後面,必是在這“後面”才有真的他。
他的臉,在我試問他的時候,好象特别的窪了。
從那最窪的地方發出一點黑晦,慢慢地布滿了全臉,象片霧影。
他的眼,本來就低深不易看到,此時便更往深處去了,仿佛要完全藏起去。
他那些彼此永遠擠着的牙輕輕咬那麼幾下,耳根有點動,似乎是把心中的事嚴嚴地關住,唯恐走了一點風。
然後,他的眼忽然發出些光,臉上那層黑影漸漸地卷起,都卷入頭發裡去。
“真哪!”他不定說什麼呢,與我所問的沒有萬分之一的關系。
他勝利了,過了半天還用眼角撩我幾下。
隻設想他一生下來便是美國博士,雖然是簡截的辦法,但是太不成話。
問是問不出來,隻好等着吧。
反正他不能老在那張椅上搖着玩,而一點别的不幹。
光陰會把人事篩出來。
果然,我等到一件事。
快到暑假了,我找老梅去。
見着老梅,我當然希望也見到那位苦悶的象征。
可是博士并沒露面。
我向外邊一歪頭“那位呢?” “一個多星期沒露面了,”老梅說。
“怎麼了?” “據别人說,他要辭職,我也知道的不多,”老梅笑了笑,“你曉得,他不和别人談私事。
” “别人都怎說來?”我确是很熱心的打聽。
“他們說,他和學校訂了三年的合同。
” “你是幾年?” “我們都沒合同,學校隻給我們一年的聘書。
”“怎麼單單他有呢?” “美國精神,不訂合同他不幹。
” 整象毛博士! 老梅接着說:“他們說,他的合同是中英文各一份,雖然學校是中國人辦的。
博士大概對中國文字不十分信任。
他們說,合同訂得是三年之内兩方面誰也不能辭誰,不得要求加薪,也不準減薪。
雙方簽字,美國精神。
可是,幹了一年——這不是快到暑假了嗎——他要求加薪,不然,他暑假後就不來了。
” “嘔,”我的腦子轉了個圈。
“合同呢?” “立合同的時候是美國精神,不守合同的時候便是中國精神了。
”老梅的嘴往往失于刻薄。
可是他這句話暗示出不少有意思的意思來。
老梅也許是順口地這麼一說,可是正說到我的心坎上。
“學校呢?”我問。
“據他們說,學校拒絕了他的請求;當然,有合同嘛。
”“他呢?” “誰知道!他自己的事不對别人講。
就是跟學校有什麼交涉,他也永遠是寫信,他有打字機。
” “學校不給他增薪,他能不幹了嗎?” “沒告訴你嗎,沒人知道!”老梅似乎有點看不起我。
“他不幹,是他自己失了信用;可是我準知道,學校也不會拿着合同跟他打官司,誰有工夫鬧閑氣。
” “你也不知道他要求增薪的理由?嘔,我是胡塗蟲!”我自動地撤銷這一句,可是又從另一方面提出一句來:“似乎應當有人去勸勸他!” “你去吧;沒我!”老梅又笑了。
“請他吃飯,不吃;喝酒,不喝;問他什麼,不說;他要說的,别人聽着沒味兒;這麼個人,誰有法兒象個朋友似的去勸告呢?” “你可也不能說,這位先生不是很有趣的?” “那要憑怎麼看了。
病理學家看瘋人都很有趣。
”老梅的語氣不對,我聽着。
想了想,我問他:“老梅,博士得罪了你吧?我知道你一向對他不敬,可是——”他笑了。
“耳朵還不離,有你的!近來真有點讨厭他了。
一天到晚,女人女人女人,誰那麼愛聽!” “這還不是真正的原因,”我又給了他一句。
我深知道老梅的為人:他不輕易佩服誰;可是誰要是真得罪了他,他也不輕易的對别人講論。
原先他對博士不敬,并無多少含意,所以倒肯随便的談論;此刻,博士必是真得罪了他,他所以不願說了。
不過,經我這麼一問,他也沒了辦法。
“告訴你吧,”他很勉強地一笑:“有一天,博士問我,梅先生,你也是教授?我就說了,學校這麼請的我,我也沒法。
可是,他說,你并不是美國的博士?我說,我不是;美國博士值幾個子兒一枚?我問他。
他沒說什麼,可是臉完全綠了。
這還不要緊,從那天起,他好象死記上了我。
他甚至寫信質問校長:梅先生沒有博士學位,怎麼和有博士學位的——而且是美國的——掙一樣多的薪水呢?我不曉得他從哪裡探問出我的薪金數目。
” “校長也不好,不應當讓你看那封信。
” “校長才不那麼胡塗;博士把那封信也給了我一封,沒簽名。
他大概是不屑與我為伍。
”老梅笑得更不自然了。
青年都是自傲的。
“哼,這還許就是他要求加薪的理由呢!”我這麼猜。
“不知道。
咱們說點别的?” 辭别了老梅,我打算在暑假放學之前至少見博士一面,也許能夠打聽出點什麼來。
湊巧,我在街上遇見了他。
他走得很急。
眉毛擰着,臉窪得象個羹匙。
不象是走道呢,他似乎是想把一肚子怨氣趕出去。
“哪兒去,博士?”我叫住了他。
“上郵局去,”他說,掏出手絹——不是胸袋掖着的那塊——擦了擦汗。
“快暑假了,到哪裡去休息?” “真哪!聽說青島很好玩,象外國。
也許去玩玩。
不過——” 我準知道他要說什麼,所以沒等“不過”的下回分解說出來,便又問:“暑假後還回來嗎?” “不一定。
”或者因為我問得太急,所以他稍微說走了嘴:不一定自然含有不回來的意思。
他馬上覺到這個,改了口:“不一定到青島去。
”假裝沒聽見我所問的。
“一定到上海去的。
痛快地看幾次電影;在北方作事,犧牲太大了,沒好電影看!上學校來玩啊,省得寂寞!”話還沒說利落,他走開了,一邁步就露出要跑的趨勢。
我不曉得他那個“省得寂寞”是指着誰說的。
至于他的去留,隻好等暑假後再看吧。
剛一考完,博士就走了,可是沒把東西都帶去。
據老梅的猜測:博士必是到别處去謀事,成功呢便用中國精神硬不回來,不管合同上定的是幾年。
找不到事呢就回來,表現他的美國精神。
事實似乎與這個猜測相合:博士支走了三個月的薪水。
我們雖不願往壞處揣度人,可是他的舉動确是令人
不過,設若這些事與美國有關系,他還肯敷衍幾句,可是他另有個說法。
比如談到美國政治,他便告訴我一件事實:美國某議員結婚的時候,新夫婦怎樣的坐着汽車到某禮拜堂,有多少巡警去維持秩序,因為教堂外觀者如山如海!對别的事也是如此,他心目中的政治、美術、和無論什麼,都是結婚與中産階級文化的光華方面的附屬物。
至于中國,中國還有政治、藝術、社會問題等等?他最恨中國電影;中國電影不好,當然其他的一切也不好。
對中國電影最不滿意的地方便是男女不摟緊了熱吻。
幾年的哈佛生活,使他得到那點美國精神,這我明白。
我不明白的是:難道他不是生在中國?他的家庭不是中國的?他沒在中國——在上美國以前——至少活了二十來歲?為什麼這樣不明白不關心中國呢? 我試探多少次了,他的家中情形如何,求學與作事的經驗……哼!他的嘴比石頭子兒還結實!這就奇怪了,他永遠趕着别人來閑扯,可是他又不肯說自己的事! 和他交往快一年了,我似乎看出點來:這位博士并不象我所想的那麼簡單。
即使他是簡單,他的簡單必是另一種。
他必是有一種什麼宗教性的戒律,使他簡單而又深密。
他既不放松了嘴,我隻好從新估定他的外表了。
每逢我問到他個人的事,我留神看他的臉。
他不回答我的問題,可是他的臉并沒完全閑着。
他一定不是個壞人,他的臉出賣了他自己。
他的深密沒能完全勝過他的簡單,可是他必須要深密。
或者這就是毛博士之所以為毛博士了;要不然,還有什麼活頭呢。
人必須有點什麼抓得住自己的東西。
有的人把這點東西永遠放在嘴邊上,有的人把它永遠埋在心裡頭。
辦法不同,立意是一個樣的。
毛博士想把自己拴在自己的心上。
他的美國精神與理想的小家庭是挂在嘴邊上的,可是在這後面,必是在這“後面”才有真的他。
他的臉,在我試問他的時候,好象特别的窪了。
從那最窪的地方發出一點黑晦,慢慢地布滿了全臉,象片霧影。
他的眼,本來就低深不易看到,此時便更往深處去了,仿佛要完全藏起去。
他那些彼此永遠擠着的牙輕輕咬那麼幾下,耳根有點動,似乎是把心中的事嚴嚴地關住,唯恐走了一點風。
然後,他的眼忽然發出些光,臉上那層黑影漸漸地卷起,都卷入頭發裡去。
“真哪!”他不定說什麼呢,與我所問的沒有萬分之一的關系。
他勝利了,過了半天還用眼角撩我幾下。
隻設想他一生下來便是美國博士,雖然是簡截的辦法,但是太不成話。
問是問不出來,隻好等着吧。
反正他不能老在那張椅上搖着玩,而一點别的不幹。
光陰會把人事篩出來。
果然,我等到一件事。
快到暑假了,我找老梅去。
見着老梅,我當然希望也見到那位苦悶的象征。
可是博士并沒露面。
我向外邊一歪頭“那位呢?” “一個多星期沒露面了,”老梅說。
“怎麼了?” “據别人說,他要辭職,我也知道的不多,”老梅笑了笑,“你曉得,他不和别人談私事。
” “别人都怎說來?”我确是很熱心的打聽。
“他們說,他和學校訂了三年的合同。
” “你是幾年?” “我們都沒合同,學校隻給我們一年的聘書。
”“怎麼單單他有呢?” “美國精神,不訂合同他不幹。
” 整象毛博士! 老梅接着說:“他們說,他的合同是中英文各一份,雖然學校是中國人辦的。
博士大概對中國文字不十分信任。
他們說,合同訂得是三年之内兩方面誰也不能辭誰,不得要求加薪,也不準減薪。
雙方簽字,美國精神。
可是,幹了一年——這不是快到暑假了嗎——他要求加薪,不然,他暑假後就不來了。
” “嘔,”我的腦子轉了個圈。
“合同呢?” “立合同的時候是美國精神,不守合同的時候便是中國精神了。
”老梅的嘴往往失于刻薄。
可是他這句話暗示出不少有意思的意思來。
老梅也許是順口地這麼一說,可是正說到我的心坎上。
“學校呢?”我問。
“據他們說,學校拒絕了他的請求;當然,有合同嘛。
”“他呢?” “誰知道!他自己的事不對别人講。
就是跟學校有什麼交涉,他也永遠是寫信,他有打字機。
” “學校不給他增薪,他能不幹了嗎?” “沒告訴你嗎,沒人知道!”老梅似乎有點看不起我。
“他不幹,是他自己失了信用;可是我準知道,學校也不會拿着合同跟他打官司,誰有工夫鬧閑氣。
” “你也不知道他要求增薪的理由?嘔,我是胡塗蟲!”我自動地撤銷這一句,可是又從另一方面提出一句來:“似乎應當有人去勸勸他!” “你去吧;沒我!”老梅又笑了。
“請他吃飯,不吃;喝酒,不喝;問他什麼,不說;他要說的,别人聽着沒味兒;這麼個人,誰有法兒象個朋友似的去勸告呢?” “你可也不能說,這位先生不是很有趣的?” “那要憑怎麼看了。
”老梅的語氣不對,我聽着。
想了想,我問他:“老梅,博士得罪了你吧?我知道你一向對他不敬,可是——”他笑了。
“耳朵還不離,有你的!近來真有點讨厭他了。
一天到晚,女人女人女人,誰那麼愛聽!” “這還不是真正的原因,”我又給了他一句。
我深知道老梅的為人:他不輕易佩服誰;可是誰要是真得罪了他,他也不輕易的對别人講論。
原先他對博士不敬,并無多少含意,所以倒肯随便的談論;此刻,博士必是真得罪了他,他所以不願說了。
不過,經我這麼一問,他也沒了辦法。
“告訴你吧,”他很勉強地一笑:“有一天,博士問我,梅先生,你也是教授?我就說了,學校這麼請的我,我也沒法。
可是,他說,你并不是美國的博士?我說,我不是;美國博士值幾個子兒一枚?我問他。
他沒說什麼,可是臉完全綠了。
這還不要緊,從那天起,他好象死記上了我。
他甚至寫信質問校長:梅先生沒有博士學位,怎麼和有博士學位的——而且是美國的——掙一樣多的薪水呢?我不曉得他從哪裡探問出我的薪金數目。
” “校長也不好,不應當讓你看那封信。
” “校長才不那麼胡塗;博士把那封信也給了我一封,沒簽名。
他大概是不屑與我為伍。
”老梅笑得更不自然了。
青年都是自傲的。
“哼,這還許就是他要求加薪的理由呢!”我這麼猜。
“不知道。
咱們說點别的?” 辭别了老梅,我打算在暑假放學之前至少見博士一面,也許能夠打聽出點什麼來。
湊巧,我在街上遇見了他。
他走得很急。
眉毛擰着,臉窪得象個羹匙。
不象是走道呢,他似乎是想把一肚子怨氣趕出去。
“哪兒去,博士?”我叫住了他。
“上郵局去,”他說,掏出手絹——不是胸袋掖着的那塊——擦了擦汗。
“快暑假了,到哪裡去休息?” “真哪!聽說青島很好玩,象外國。
也許去玩玩。
不過——” 我準知道他要說什麼,所以沒等“不過”的下回分解說出來,便又問:“暑假後還回來嗎?” “不一定。
”或者因為我問得太急,所以他稍微說走了嘴:不一定自然含有不回來的意思。
他馬上覺到這個,改了口:“不一定到青島去。
”假裝沒聽見我所問的。
“一定到上海去的。
痛快地看幾次電影;在北方作事,犧牲太大了,沒好電影看!上學校來玩啊,省得寂寞!”話還沒說利落,他走開了,一邁步就露出要跑的趨勢。
我不曉得他那個“省得寂寞”是指着誰說的。
至于他的去留,隻好等暑假後再看吧。
剛一考完,博士就走了,可是沒把東西都帶去。
據老梅的猜測:博士必是到别處去謀事,成功呢便用中國精神硬不回來,不管合同上定的是幾年。
找不到事呢就回來,表現他的美國精神。
事實似乎與這個猜測相合:博士支走了三個月的薪水。
我們雖不願往壞處揣度人,可是他的舉動确是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