犧牲
關燈
小
中
大
我雖不在他那兒睡,可是在那裡休息和預備功課。
過了兩天,我覺出來,我并不能在那兒休息和預備功課。
隻要我一到那兒,毛博士就象毛兒似的飛了來。
這個人寂寞。
有時候他的眼角還帶着點淚,仿佛是正在屋裡哭,聽見我到了,趕緊跑過來,連淚也沒顧得擦。
因此,我老給他個笑臉,雖然他不叫我安安頓頓地休息會兒。
雖然是菊花時節了,可是北方的秋晴還不至于使健康的人長籲短歎地悲秋。
毛博士可還是那麼憂郁。
我一看見他,就得望望天色。
他仿佛會自己制造一種苦雨凄風的境界,能把屋裡的陽光給趕了出去。
幾天的工夫,我稍微明白些他的言語了。
他有這個好處:他能滿不理會别人怎麼向他發楞。
誰愛發楞誰發楞,他說他的。
他不管言語本是要彼此傳達心意的;跟他談話,我得設想着:我是個留聲機,他也是個留聲機;說就是了,不用管誰明白誰不明白。
怪不得老梅拿博士開玩笑呢,誰能和個留聲機推心置腹的交朋友呢? 不管他怎樣吧,我總想治治他的寂苦;年青青的不該這樣。
我自然不敢再提洗澡與聽戲。
出去走走總該行了。
“怎能一個人走呢?真!”博士又歎了口氣。
“一個人怎就不能走呢?”我問。
“你總得享受享受吧?”他反攻了。
“啊!”我敢起誓,我沒這麼胡塗過。
“一個人去走!”他的眼睛,雖然那麼窪,冒出些火來。
“我陪着你,那麼?” “你又不是女人,”他歎了口長氣。
我這才明白過來。
過了半天,他又找補了一句:“中國人太髒,街上也沒法走。
” 此路不通,我又轉了彎。
“找朋友吃小館去,打網球去;或是獨自看點小說,練練字……”我把銷磨光陰的辦法提出一大堆;有他那套責任洋服在面前,我不敢提那些更有意義的事兒。
他的回答倒還一緻,一句話抄百宗:沒有女人,什麼也不能幹。
“那麼,找女人去好啦!”我看準陣式,總攻擊了。
“那不是什麼難事。
” “可是犧牲又太大了!”他又放了胡塗炮。
“嗯?”也好,我倒有機會練習眨巴眼了;他算把我引入了迷魂陣。
“你得給她買東西吧?你得請她看電影,吃飯吧?”他好象是審我呢。
我心裡說:“我管你呢!” “當然得買,當然得請。
這是美國規矩,必定要這樣。
可是中國人窮啊;我,哈佛的博士,才一個月拿二百塊洋錢——我得要求加薪!——哪裡省得出這一筆費用?”他顯然是說開了頭,我很注意地聽。
“要是花了這麼一筆錢,就順當地訂婚、結婚,也倒好喽,雖然訂婚要花許多錢,還能不買倆金戒指麼?金價這麼貴!結婚要花許多錢,蜜月必須到别處玩去,美國的規矩。
家中也得安置一下:鋼絲床是必要的,洋澡盆是必要的,沙發是必要的,鋼琴是必要的,地毯是必要的。
哎,中國地毯還好,連美國人也喜愛它!這得用幾多錢?這還是順當的話,假如你花了許多錢買東西,請看電影,她不要你呢?錢不是空花了?美國常有這種事呀,可是美國人富哇。
拿哈佛說,男女的交際,單講吃冰激淩的錢,中國人也花不起!你看——” 我等了半天,他也沒有往下說,大概是把話頭忘了;也許是被“中國”氣迷糊了。
我對這個人沒辦法。
他隻好苦悶他的吧。
在老梅回來以前,我天天聽到些美國的規矩,與中國的野蠻。
還就是上海好一些,不幸上海還有許多中國人,這就把上海的地位低降了一大些。
對于上海,他有點害怕:野雞、強盜、殺人放火的事,什麼危險都有,都是因為有中國人——而不是因為有租界。
他眼中的中國人,完全和美國電影中的一樣。
“你必須用美國的精神作事,必須用美國人的眼光看事呀!”他談到高興的時候——還算好,他能因為談講美國而偶爾地笑一笑——老這樣囑咐我。
什麼是美國精神呢?他不能簡單地告訴我。
他得慢慢地講述事實,例如家中必須有澡盆,出門必坐汽車,到處有電影園,男人都有女朋友,冬天屋裡的溫度在七十以上,女人們好看,客廳必有地毯……我把這些事都串在一處,還是不大明白美國精神。
老梅回來了,我覺得有點失望:我很希望能一氣明白了毛博士,可是老梅一回來,我不能天天見他了。
這也不能怨老梅。
本來嗎,咬他的侄子的狗并不是瘋的,他還能不回來嗎? 把功課教到哪裡交待明白了,我約老梅去吃飯。
就手兒請上毛博士。
我要看看到底他是不能享受“中國”式的交際呢,還是他舍不得錢。
他不去。
可是善意地辭謝:“我們年青的人應當省點錢,何必出去吃飯呢,我們将來必須有個小家庭,象美國那樣的。
鋼絲床、澡盆、電爐,”說到這兒,他似乎看出一個理想的小樂園:一對兒現代的亞當夏娃在電燈下低語。
“沙發,兩人讀着《結婚的愛》,那是真正的快樂,真哪!現在得省着點……” 我沒等他說完,扯着他就走。
對于不肯花錢,是他有他的計劃與目的,假如他的話是可信的;好了,我看看他享受一頓可口的飯不享受。
到了飯館,我才明白了,他真不能享受!他不點菜,他不懂中國菜。
“美國也有很多中國飯鋪,真哪。
可是,中國菜到底是不衛生的。
上海好,吃西餐是方便的。
約上女朋友吃吃西餐,倒那個!” 我真有心告訴他,把他的姓改為“毛爾”或“毛利司”,豈不很那個?可是沒好意思。
我和老梅要了菜。
菜來了,毛博士吃得确不帶勁。
他的窪臉上好象要滴下水來,時時的向着桌上發楞。
老梅又開玩笑了:“要是有兩三個女朋友,博士?” 博士忽然地醒過來:“一男一女;人多了是不行的。
真哪。
在自己的小家庭裡,兩個人炖一隻雞吃吃,真惬意!”“也永遠不請客?”老梅是能闆着臉裝傻的。
“美國人不象中國人這樣亂交朋友,中國人太好交朋友了,太不懂愛惜時間,不行的!”毛博士指着臉子教訓老梅。
我和老梅都沒挂氣;這位博士确是真誠,他真不喜歡中國人的一切——除了地毯。
他生在中國,最大的犧牲,可是沒法兒改善。
他隻能厭惡中國人,而想用全力組織個美國式的小家庭,給生命與中國增點光。
自然,我不能相信美國精神就象是他所形容的那樣,但是他所看見的那些,他都虔誠地信奉,澡盆和沙發是他的神。
我也想到,設若他在美國就象他在中國這樣,大概他也是沒看見什麼。
可是他的确看見了美國的電影園,的确看見了中國人不幹淨,那就沒法辦了。
因此,我更對他注意了。
我決不會治好他的苦悶,也不想分這份神了。
我要看清楚他到底是怎回事。
雖然不給老梅代課了,可還不斷找他去,因此也常常看到毛博士。
有時候老梅不在,我便到毛博士屋裡坐坐。
博士的屋裡沒有多少東西。
一張小床,旁邊放着一大一小兩個鐵箱。
一張小桌,鋪着雪白的桌布,擺着點文具,都是美國貨。
兩把椅子,一張為坐人,一張永遠坐着架打字機。
另有一張搖椅,放着個為賣給洋人的團龍繡枕。
他沒事兒便在這張椅上搖,大概是想把光陰搖得無可奈何了,也許能快一點使他達到那個目的。
窗台上放着幾本洋書。
牆上有一面哈佛的班旗,幾張在美國照的像片。
屋裡最帶中國味的東西便是毛博士自己,雖然他也許不願這麼承認。
到他屋裡去過不是一次了,始終沒看見他擺過一盆鮮花,或是貼上一張風景畫或照片。
有時候他在校園裡偷折一朵小花,那隻為插在他的洋服上。
這個人的理想完全是在創造一個人為的,美國式的,暖潔的小家庭。
我可以想到,設若這個理想的小家庭有朝一日實現了,他必定放着窗簾,就是外面的天色變成紫的,或是太陽從西邊出來,他也沒那麼大工夫去看一眼。
大概除了他自己與他那點美國精神,宇宙一切并不存在。
在事實上也證明了這個。
我們的談話限于金錢、洋服、女人、結婚、美國電影。
有時候我提到政治,社會的情形、文藝,和其他的我偶
過了兩天,我覺出來,我并不能在那兒休息和預備功課。
隻要我一到那兒,毛博士就象毛兒似的飛了來。
這個人寂寞。
有時候他的眼角還帶着點淚,仿佛是正在屋裡哭,聽見我到了,趕緊跑過來,連淚也沒顧得擦。
因此,我老給他個笑臉,雖然他不叫我安安頓頓地休息會兒。
雖然是菊花時節了,可是北方的秋晴還不至于使健康的人長籲短歎地悲秋。
毛博士可還是那麼憂郁。
我一看見他,就得望望天色。
他仿佛會自己制造一種苦雨凄風的境界,能把屋裡的陽光給趕了出去。
幾天的工夫,我稍微明白些他的言語了。
他有這個好處:他能滿不理會别人怎麼向他發楞。
誰愛發楞誰發楞,他說他的。
他不管言語本是要彼此傳達心意的;跟他談話,我得設想着:我是個留聲機,他也是個留聲機;說就是了,不用管誰明白誰不明白。
怪不得老梅拿博士開玩笑呢,誰能和個留聲機推心置腹的交朋友呢? 不管他怎樣吧,我總想治治他的寂苦;年青青的不該這樣。
我自然不敢再提洗澡與聽戲。
出去走走總該行了。
“怎能一個人走呢?真!”博士又歎了口氣。
“一個人怎就不能走呢?”我問。
“你總得享受享受吧?”他反攻了。
“啊!”我敢起誓,我沒這麼胡塗過。
“一個人去走!”他的眼睛,雖然那麼窪,冒出些火來。
“我陪着你,那麼?” “你又不是女人,”他歎了口長氣。
我這才明白過來。
過了半天,他又找補了一句:“中國人太髒,街上也沒法走。
” 此路不通,我又轉了彎。
“找朋友吃小館去,打網球去;或是獨自看點小說,練練字……”我把銷磨光陰的辦法提出一大堆;有他那套責任洋服在面前,我不敢提那些更有意義的事兒。
他的回答倒還一緻,一句話抄百宗:沒有女人,什麼也不能幹。
“那麼,找女人去好啦!”我看準陣式,總攻擊了。
“那不是什麼難事。
” “可是犧牲又太大了!”他又放了胡塗炮。
“嗯?”也好,我倒有機會練習眨巴眼了;他算把我引入了迷魂陣。
“你得給她買東西吧?你得請她看電影,吃飯吧?”他好象是審我呢。
我心裡說:“我管你呢!” “當然得買,當然得請。
這是美國規矩,必定要這樣。
可是中國人窮啊;我,哈佛的博士,才一個月拿二百塊洋錢——我得要求加薪!——哪裡省得出這一筆費用?”他顯然是說開了頭,我很注意地聽。
“要是花了這麼一筆錢,就順當地訂婚、結婚,也倒好喽,雖然訂婚要花許多錢,還能不買倆金戒指麼?金價這麼貴!結婚要花許多錢,蜜月必須到别處玩去,美國的規矩。
家中也得安置一下:鋼絲床是必要的,洋澡盆是必要的,沙發是必要的,鋼琴是必要的,地毯是必要的。
哎,中國地毯還好,連美國人也喜愛它!這得用幾多錢?這還是順當的話,假如你花了許多錢買東西,請看電影,她不要你呢?錢不是空花了?美國常有這種事呀,可是美國人富哇。
拿哈佛說,男女的交際,單講吃冰激淩的錢,中國人也花不起!你看——” 我等了半天,他也沒有往下說,大概是把話頭忘了;也許是被“中國”氣迷糊了。
我對這個人沒辦法。
他隻好苦悶他的吧。
在老梅回來以前,我天天聽到些美國的規矩,與中國的野蠻。
還就是上海好一些,不幸上海還有許多中國人,這就把上海的地位低降了一大些。
對于上海,他有點害怕:野雞、強盜、殺人放火的事,什麼危險都有,都是因為有中國人——而不是因為有租界。
他眼中的中國人,完全和美國電影中的一樣。
“你必須用美國的精神作事,必須用美國人的眼光看事呀!”他談到高興的時候——還算好,他能因為談講美國而偶爾地笑一笑——老這樣囑咐我。
什麼是美國精神呢?他不能簡單地告訴我。
他得慢慢地講述事實,例如家中必須有澡盆,出門必坐汽車,到處有電影園,男人都有女朋友,冬天屋裡的溫度在七十以上,女人們好看,客廳必有地毯……我把這些事都串在一處,還是不大明白美國精神。
老梅回來了,我覺得有點失望:我很希望能一氣明白了毛博士,可是老梅一回來,我不能天天見他了。
這也不能怨老梅。
本來嗎,咬他的侄子的狗并不是瘋的,他還能不回來嗎? 把功課教到哪裡交待明白了,我約老梅去吃飯。
就手兒請上毛博士。
我要看看到底他是不能享受“中國”式的交際呢,還是他舍不得錢。
他不去。
可是善意地辭謝:“我們年青的人應當省點錢,何必出去吃飯呢,我們将來必須有個小家庭,象美國那樣的。
鋼絲床、澡盆、電爐,”說到這兒,他似乎看出一個理想的小樂園:一對兒現代的亞當夏娃在電燈下低語。
“沙發,兩人讀着《結婚的愛》,那是真正的快樂,真哪!現在得省着點……” 我沒等他說完,扯着他就走。
對于不肯花錢,是他有他的計劃與目的,假如他的話是可信的;好了,我看看他享受一頓可口的飯不享受。
到了飯館,我才明白了,他真不能享受!他不點菜,他不懂中國菜。
“美國也有很多中國飯鋪,真哪。
可是,中國菜到底是不衛生的。
上海好,吃西餐是方便的。
約上女朋友吃吃西餐,倒那個!” 我真有心告訴他,把他的姓改為“毛爾”或“毛利司”,豈不很那個?可是沒好意思。
我和老梅要了菜。
菜來了,毛博士吃得确不帶勁。
他的窪臉上好象要滴下水來,時時的向着桌上發楞。
老梅又開玩笑了:“要是有兩三個女朋友,博士?” 博士忽然地醒過來:“一男一女;人多了是不行的。
真哪。
在自己的小家庭裡,兩個人炖一隻雞吃吃,真惬意!”“也永遠不請客?”老梅是能闆着臉裝傻的。
“美國人不象中國人這樣亂交朋友,中國人太好交朋友了,太不懂愛惜時間,不行的!”毛博士指着臉子教訓老梅。
我和老梅都沒挂氣;這位博士确是真誠,他真不喜歡中國人的一切——除了地毯。
他生在中國,最大的犧牲,可是沒法兒改善。
他隻能厭惡中國人,而想用全力組織個美國式的小家庭,給生命與中國增點光。
自然,我不能相信美國精神就象是他所形容的那樣,但是他所看見的那些,他都虔誠地信奉,澡盆和沙發是他的神。
我也想到,設若他在美國就象他在中國這樣,大概他也是沒看見什麼。
可是他的确看見了美國的電影園,的确看見了中國人不幹淨,那就沒法辦了。
因此,我更對他注意了。
我決不會治好他的苦悶,也不想分這份神了。
我要看清楚他到底是怎回事。
雖然不給老梅代課了,可還不斷找他去,因此也常常看到毛博士。
有時候老梅不在,我便到毛博士屋裡坐坐。
博士的屋裡沒有多少東西。
一張小床,旁邊放着一大一小兩個鐵箱。
一張小桌,鋪着雪白的桌布,擺着點文具,都是美國貨。
兩把椅子,一張為坐人,一張永遠坐着架打字機。
另有一張搖椅,放着個為賣給洋人的團龍繡枕。
他沒事兒便在這張椅上搖,大概是想把光陰搖得無可奈何了,也許能快一點使他達到那個目的。
窗台上放着幾本洋書。
牆上有一面哈佛的班旗,幾張在美國照的像片。
屋裡最帶中國味的東西便是毛博士自己,雖然他也許不願這麼承認。
到他屋裡去過不是一次了,始終沒看見他擺過一盆鮮花,或是貼上一張風景畫或照片。
有時候他在校園裡偷折一朵小花,那隻為插在他的洋服上。
這個人的理想完全是在創造一個人為的,美國式的,暖潔的小家庭。
我可以想到,設若這個理想的小家庭有朝一日實現了,他必定放着窗簾,就是外面的天色變成紫的,或是太陽從西邊出來,他也沒那麼大工夫去看一眼。
大概除了他自己與他那點美國精神,宇宙一切并不存在。
在事實上也證明了這個。
我們的談話限于金錢、洋服、女人、結婚、美國電影。
有時候我提到政治,社會的情形、文藝,和其他的我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