犧牲
關燈
小
中
大
言語是奇怪的東西。
拿差别說,幾乎每一個人都有些特殊的詞彙。
隻有某人才用某幾個字,用法完全是他自己的;除非你明白這整個的人,你決不能了解這幾個字。
我認識毛先生還是三年前的事。
我們倆初次見面的光景,我還記得很清楚,因為我不懂他的話,所以十分注意地聽他自己解釋,因而附帶地也記住了當時的情形。
我不懂他的話,可不是因為他不會說國語。
他的國語就是經國語推行委員會考試也得公公道道的給八十分。
我聽得很清楚。
但是不明白,假如他用他自己的話寫一篇小說,極精美的印出來,我一定是不明白,除非每句都有他自己的注解。
那正是個晴美的秋天,樹葉剛有些黃的;蝴蝶們還和不少的秋花遊戲着。
這是那種特别的天氣:在屋裡吧,作不下工去,外邊好象有點什麼向你招手;出來吧,也并沒什麼一定可作的事:使人覺得工作可惜,不工作也可惜。
我就正這麼進退兩難,看看窗外的天光,我想飛到那藍色的空中去;繼而一想,飛到那裡又幹什麼呢?立起來,又坐下,好多次了,正象外邊的小蝴蝶那樣飛起去又落下來。
秋光把人與蝶都支使得不知怎樣好了。
最後,我決定出去看個朋友,仿佛看朋友到底象回事,而可以原諒自己似的。
來到街上,我還沒有決定去找哪個朋友。
天氣給了我個建議。
這樣晴爽的天,當然是到空曠地方去,我便想到光惠大學去找老梅,因為大學既在城外,又有很大的校園。
從樓下我就知道老梅是在屋裡呢:他屋子的窗戶都開着,窗台上還曬着兩條雪白的手巾。
我喊了他一聲,他登時探出頭來,頭發在陽光下閃出個白圈兒似的。
他招呼我上去,我便連蹦帶跳地上了樓。
不僅是他的屋子,樓上各處的門與窗都開着呢,一塊塊的陽光印在地闆上,使人覺得非常的痛快。
老梅在門口迎接我。
他蹋拉着鞋片,穿着短衣,看着很自在;我想他大概是沒有功課。
“好天氣?!”我們倆不約而同的問出來,同時也都帶出贊美的意思。
屋裡敢情還另有一位人呢,我不認識。
老梅的手在我與那位的中間一拉線,我們立刻鄭重地帶出笑容,而後彼此點頭,牙都露出點來,預備問“貴姓”。
可是老梅都替我們說了:“——君;毛博士。
”我們又彼此嗞了嗞牙。
我坐在老梅的床上;毛博士背着窗,斜向屋門立着;老梅反倒坐在把椅子;不是他們倆很熟,就是老梅不大敬重這位博士,我想。
一邊和老梅閑扯,我一邊端詳這位博士。
這個人有點特别。
他“全份武裝”地穿着洋服,該怎樣的就全怎樣,例如手絹是在胸袋裡掖着,領帶上别着個針,表鍊在背心的下部橫着,皮鞋尖擦得很亮等等。
可是衣裳至少也象穿過三年的,鞋底厚得不很自然,顯然是曾經換過掌兒。
他不是“穿”洋服呢,倒好象是為誰許下了願,發誓洋裝三年似的;手絹必放在這兒,領帶的針必别在那兒,都是一種責任,一種宗教上的條律。
他不使人覺到穿西服的洋味兒,而令人聯想到孝子扶杖披麻的那股勉強勁兒。
他的臉斜對着屋門,原來門旁的牆上有一面不小的鏡子,他是照鏡子玩呢。
他的臉是兩頭翹,中間窪,象個元寶筐兒,鼻子好象是睡搖籃呢。
眼睛因地勢的關系——在元寶翅的溜坡上——也顯着很深,象兩個小圓槽,槽底上有點黑水;下巴往起翹着,因而下齒特别的向外,仿佛老和上齒頂得你出不來我進不去的。
他的身量不高,身上不算胖,也說不上瘦,恰好支得起那身責任洋服,可又不怎麼帶勁。
脖子上安着那個元寶腦袋,腦袋上很負責地長着一大堆黑頭發,過度負責地梳得光滑。
他照着鏡子,照得有來有去的,似乎很能欣賞他自己的美好。
可是我看他特别。
他是背着陽光,所以臉的中部有點黑暗,因為那塊十分的低窪。
一看這點窪而暗的地方,我就趕緊向窗外看看,生怕是忽然陰了天。
這位博士把那麼晴好的天氣都帶累得使人懷疑它了。
這個人别扭。
他似乎沒心聽我們倆說什麼,同時他又舍不得走開;非常地無聊,因為無聊所以特别注意他自己。
他讓我想到:這個人的穿洋服與生活着都是一種責任。
我不記得我們是正說什麼呢,他忽然轉過臉來,低窪的眼睛閉上了一小會兒,仿佛向心裡找點什麼。
及至眼又睜開,他的嘴剛要笑就又改變了計劃,改為微聲歎了口氣,大概是表示他并沒在心中找到什麼。
他的心裡也許完全是空的。
“怎樣,博士?”老梅的口氣帶出來他确是對博士有點不敬重。
博士似乎沒感覺到這個。
利用歎氣的方便,他吹了一口:“噗!”仿佛天氣很熱似的。
“犧牲太大了!”他說,把身子放在把椅子上,腳伸出很遠去。
“哈佛的博士,受這個洋罪,哎?”老梅一定是拿博士開心呢。
“真哪!”博士的語聲差不多是顫着:“真哪!一個人不該受這個罪!沒有女朋友,沒有電影看,”他停了會兒,好象再也想不起他還需要什麼——使我當時很納悶,于是總而言之來了一句:“什麼也沒有!”幸而他的眼是那樣窪,不然一定早已落下淚來;他千真萬确地是很難過。
“要是在美國?”老梅又幫了一句腔。
“真哪!哪怕是在上海呢:電影是好的,女朋友是多的,”他又止住了。
除了女人和電影,大概他心裡沒什麼了。
我想。
我試了他一句:“毛博士,北方的大戲好啊,倒可以看看。
”他楞了半天才回答出來:“聽外國朋友說,中國戲野蠻!” 我們都沒了話。
我有點坐不住了。
待了半天,我建議去洗澡;城裡新開了一家澡堂,據說設備得很不錯。
我本是約老梅去,但不能不招呼毛博士一聲,他既是在這兒,況且又那麼寂寞。
博士搖了搖頭:“危險哪!” 我又胡塗了;一向在外邊洗澡,還沒淹死我一回呢。
“女人按摩!澡盆裡多麼髒!”他似乎很害怕。
明白了:他心中除了美國,隻有上海。
“此地與上海不同,”我給他解釋了這麼些。
“可是中國還有哪裡比上海更文明?”他這回居然笑了,笑得很不順眼——嘴差點碰到腦門,鼻子完全陷進去。
“可是上海又比不了美國?”老梅是有點故意開玩笑。
“真哪!”博士又鄭重起來:“美國家家有澡盆,美國的旅館間間房子有澡盆!要洗,嘩——一放水:涼的熱的,随意對;要換一盆,嘩——把陳水放了,從新換一盆,嘩——”他一氣說完,每個“嘩”字都帶着些吐沫星,好象他的嘴就是美國的自來水龍頭。
最後他找補了一小句:“中國人髒得很!” 老梅乘博士“嘩嘩”的工夫,已把袍子、鞋,穿好。
博士先走出去,說了一聲,“再見哪”。
說得非常地難聽,好象心裡滿蓄着眼淚似的。
他是舍不得我們,他真寂寞;可是他又不能上“中國”澡堂去,無論是多麼幹淨! 等到我們下了樓,走到院中,我看見博士在一個樓窗裡面望着我們呢。
陽光斜射在他的頭上,鼻子的影兒給臉上印了一小塊黑;他的上身前後地微動,那個小黑塊也忽長忽短地動。
我們快走到校門了,我回了回頭,他還在那兒立着;獨自和陽光反抗呢,仿佛是。
在路上,和在澡堂裡,老梅有幾次要提說毛博士,我都沒接碴兒。
他對博士有點不敬,我不願意被他的意見給我對那個人的印象染上什麼顔色,雖然毛博士給我的印象并不甚好。
我還不大明白他,我隻覺得他象個半生不熟的什麼東西——他既不是上海的小流氓,也不是在美國長大的:不完全象中國人,也不完全象外國人。
他好象是沒有根兒。
我的觀察不見得正确,可是不希望老梅來幫忙;我願自己看清楚了他。
在一方面,我覺得他别扭;在另一方面,我覺得他很有趣——不是值得交往,是“龍生九種,種種各别”的那種有趣。
不久,我就得到了個機會。
老梅托我給代課。
老梅是這麼個人:誰也不知道他怎樣布置的,每學期中他總得請上至少兩三個禮拜的假。
這一回是,據他說,因為他的大侄子被瘋狗咬了,非回家幾天不可。
老梅把鑰匙交給了我,
拿差别說,幾乎每一個人都有些特殊的詞彙。
隻有某人才用某幾個字,用法完全是他自己的;除非你明白這整個的人,你決不能了解這幾個字。
我認識毛先生還是三年前的事。
我們倆初次見面的光景,我還記得很清楚,因為我不懂他的話,所以十分注意地聽他自己解釋,因而附帶地也記住了當時的情形。
我不懂他的話,可不是因為他不會說國語。
他的國語就是經國語推行委員會考試也得公公道道的給八十分。
我聽得很清楚。
但是不明白,假如他用他自己的話寫一篇小說,極精美的印出來,我一定是不明白,除非每句都有他自己的注解。
那正是個晴美的秋天,樹葉剛有些黃的;蝴蝶們還和不少的秋花遊戲着。
這是那種特别的天氣:在屋裡吧,作不下工去,外邊好象有點什麼向你招手;出來吧,也并沒什麼一定可作的事:使人覺得工作可惜,不工作也可惜。
我就正這麼進退兩難,看看窗外的天光,我想飛到那藍色的空中去;繼而一想,飛到那裡又幹什麼呢?立起來,又坐下,好多次了,正象外邊的小蝴蝶那樣飛起去又落下來。
秋光把人與蝶都支使得不知怎樣好了。
最後,我決定出去看個朋友,仿佛看朋友到底象回事,而可以原諒自己似的。
來到街上,我還沒有決定去找哪個朋友。
天氣給了我個建議。
這樣晴爽的天,當然是到空曠地方去,我便想到光惠大學去找老梅,因為大學既在城外,又有很大的校園。
從樓下我就知道老梅是在屋裡呢:他屋子的窗戶都開着,窗台上還曬着兩條雪白的手巾。
我喊了他一聲,他登時探出頭來,頭發在陽光下閃出個白圈兒似的。
他招呼我上去,我便連蹦帶跳地上了樓。
不僅是他的屋子,樓上各處的門與窗都開着呢,一塊塊的陽光印在地闆上,使人覺得非常的痛快。
老梅在門口迎接我。
他蹋拉着鞋片,穿着短衣,看着很自在;我想他大概是沒有功課。
“好天氣?!”我們倆不約而同的問出來,同時也都帶出贊美的意思。
屋裡敢情還另有一位人呢,我不認識。
老梅的手在我與那位的中間一拉線,我們立刻鄭重地帶出笑容,而後彼此點頭,牙都露出點來,預備問“貴姓”。
可是老梅都替我們說了:“——君;毛博士。
”我們又彼此嗞了嗞牙。
我坐在老梅的床上;毛博士背着窗,斜向屋門立着;老梅反倒坐在把椅子;不是他們倆很熟,就是老梅不大敬重這位博士,我想。
一邊和老梅閑扯,我一邊端詳這位博士。
這個人有點特别。
他“全份武裝”地穿着洋服,該怎樣的就全怎樣,例如手絹是在胸袋裡掖着,領帶上别着個針,表鍊在背心的下部橫着,皮鞋尖擦得很亮等等。
可是衣裳至少也象穿過三年的,鞋底厚得不很自然,顯然是曾經換過掌兒。
他不是“穿”洋服呢,倒好象是為誰許下了願,發誓洋裝三年似的;手絹必放在這兒,領帶的針必别在那兒,都是一種責任,一種宗教上的條律。
他不使人覺到穿西服的洋味兒,而令人聯想到孝子扶杖披麻的那股勉強勁兒。
他的臉斜對着屋門,原來門旁的牆上有一面不小的鏡子,他是照鏡子玩呢。
他的臉是兩頭翹,中間窪,象個元寶筐兒,鼻子好象是睡搖籃呢。
眼睛因地勢的關系——在元寶翅的溜坡上——也顯着很深,象兩個小圓槽,槽底上有點黑水;下巴往起翹着,因而下齒特别的向外,仿佛老和上齒頂得你出不來我進不去的。
他的身量不高,身上不算胖,也說不上瘦,恰好支得起那身責任洋服,可又不怎麼帶勁。
脖子上安着那個元寶腦袋,腦袋上很負責地長着一大堆黑頭發,過度負責地梳得光滑。
他照着鏡子,照得有來有去的,似乎很能欣賞他自己的美好。
可是我看他特别。
他是背着陽光,所以臉的中部有點黑暗,因為那塊十分的低窪。
一看這點窪而暗的地方,我就趕緊向窗外看看,生怕是忽然陰了天。
這位博士把那麼晴好的天氣都帶累得使人懷疑它了。
這個人别扭。
他似乎沒心聽我們倆說什麼,同時他又舍不得走開;非常地無聊,因為無聊所以特别注意他自己。
他讓我想到:這個人的穿洋服與生活着都是一種責任。
我不記得我們是正說什麼呢,他忽然轉過臉來,低窪的眼睛閉上了一小會兒,仿佛向心裡找點什麼。
及至眼又睜開,他的嘴剛要笑就又改變了計劃,改為微聲歎了口氣,大概是表示他并沒在心中找到什麼。
他的心裡也許完全是空的。
“怎樣,博士?”老梅的口氣帶出來他确是對博士有點不敬重。
博士似乎沒感覺到這個。
利用歎氣的方便,他吹了一口:“噗!”仿佛天氣很熱似的。
“犧牲太大了!”他說,把身子放在把椅子上,腳伸出很遠去。
“哈佛的博士,受這個洋罪,哎?”老梅一定是拿博士開心呢。
“真哪!”博士的語聲差不多是顫着:“真哪!一個人不該受這個罪!沒有女朋友,沒有電影看,”他停了會兒,好象再也想不起他還需要什麼——使我當時很納悶,于是總而言之來了一句:“什麼也沒有!”幸而他的眼是那樣窪,不然一定早已落下淚來;他千真萬确地是很難過。
“要是在美國?”老梅又幫了一句腔。
“真哪!哪怕是在上海呢:電影是好的,女朋友是多的,”他又止住了。
除了女人和電影,大概他心裡沒什麼了。
我想。
我試了他一句:“毛博士,北方的大戲好啊,倒可以看看。
”他楞了半天才回答出來:“聽外國朋友說,中國戲野蠻!” 我們都沒了話。
我有點坐不住了。
待了半天,我建議去洗澡;城裡新開了一家澡堂,據說設備得很不錯。
我本是約老梅去,但不能不招呼毛博士一聲,他既是在這兒,況且又那麼寂寞。
博士搖了搖頭:“危險哪!” 我又胡塗了;一向在外邊洗澡,還沒淹死我一回呢。
“女人按摩!澡盆裡多麼髒!”他似乎很害怕。
明白了:他心中除了美國,隻有上海。
“此地與上海不同,”我給他解釋了這麼些。
“可是中國還有哪裡比上海更文明?”他這回居然笑了,笑得很不順眼——嘴差點碰到腦門,鼻子完全陷進去。
“可是上海又比不了美國?”老梅是有點故意開玩笑。
“真哪!”博士又鄭重起來:“美國家家有澡盆,美國的旅館間間房子有澡盆!要洗,嘩——一放水:涼的熱的,随意對;要換一盆,嘩——把陳水放了,從新換一盆,嘩——”他一氣說完,每個“嘩”字都帶着些吐沫星,好象他的嘴就是美國的自來水龍頭。
最後他找補了一小句:“中國人髒得很!” 老梅乘博士“嘩嘩”的工夫,已把袍子、鞋,穿好。
博士先走出去,說了一聲,“再見哪”。
說得非常地難聽,好象心裡滿蓄着眼淚似的。
他是舍不得我們,他真寂寞;可是他又不能上“中國”澡堂去,無論是多麼幹淨! 等到我們下了樓,走到院中,我看見博士在一個樓窗裡面望着我們呢。
陽光斜射在他的頭上,鼻子的影兒給臉上印了一小塊黑;他的上身前後地微動,那個小黑塊也忽長忽短地動。
我們快走到校門了,我回了回頭,他還在那兒立着;獨自和陽光反抗呢,仿佛是。
在路上,和在澡堂裡,老梅有幾次要提說毛博士,我都沒接碴兒。
他對博士有點不敬,我不願意被他的意見給我對那個人的印象染上什麼顔色,雖然毛博士給我的印象并不甚好。
我還不大明白他,我隻覺得他象個半生不熟的什麼東西——他既不是上海的小流氓,也不是在美國長大的:不完全象中國人,也不完全象外國人。
他好象是沒有根兒。
我的觀察不見得正确,可是不希望老梅來幫忙;我願自己看清楚了他。
在一方面,我覺得他别扭;在另一方面,我覺得他很有趣——不是值得交往,是“龍生九種,種種各别”的那種有趣。
不久,我就得到了個機會。
老梅托我給代課。
老梅是這麼個人:誰也不知道他怎樣布置的,每學期中他總得請上至少兩三個禮拜的假。
這一回是,據他說,因為他的大侄子被瘋狗咬了,非回家幾天不可。
老梅把鑰匙交給了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