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重新認識自...

關燈
道在死亡的那個瞬間會發生什麼事。

    隻要好好觀察自己如何完成一次呼吸,你就能理解這一切。

     我從觀察自己呼吸所學到的第一件事是:雖然我讀了那麼多書,在大學上了那麼多課,但對自己的心智幾乎一無所知,而且根本沒什麼辦法控制心智。

    無論我怎麼努力,還是會想到别的事情,專心觀察氣息如何進出鼻孔的時間怎樣也撐不過10秒。

    多年來我一直以為自己就是我人生的主宰,是我個人品牌的首席執行官,但禅修不過短短幾小時,就足以證明我對自己幾乎沒有任何控制的能力。

    我非但不是首席執行官,就連當個看門的也不太夠格。

    雖然我隻是站在自己身體的大門(鼻孔)旁,觀察一下有什麼進來、有什麼出去,但沒一會兒我就擅離職守了。

    那真的是一次讓我大開眼界的經曆。

     随着課程進行下去,學生除了要觀察自己的呼吸,還要觀察整個身體的感覺。

    這裡說的并不是什麼特别的幸福或狂喜,而是最普通、最一般的感覺,比如冷熱、壓力、疼痛等。

    内觀技巧背後的道理,是認為心智的流動與身體的感覺密切相關。

    我和這個世界之間隔着的是身體的感覺。

    我真正反應的對象不是外界事件,而是自己身體的感覺。

    某種感覺不愉快,我的反應就是“厭惡”;某種感覺愉快,我的反應就是“想要更多”。

    即使我們以為自己的反應針對的是别人做的某件事(例如特朗普的最新推文)或是遙遠的童年記憶,事實上我們做出的反應也是自己最直接的身體感覺。

    如果有人侮辱我們的國家或神,真正讓我們難受的是胃部灼熱、心頭就像被捏住的感覺。

    我們的國家并沒有任何感覺,但我們的身體真的能夠感覺到痛苦。

     想知道“憤怒”究竟是什麼嗎?隻要在自己生氣的時候,觀察自己身體上出現而最後消失的那些感覺。

    我第一次參加禅修是在24歲,在那之前大概已經生過一萬次氣,但從來沒想到要觀察自己憤怒時的真實感覺。

    每次生氣,我的注意力隻集中在憤怒的對象身上(某人的行為或言辭),而不是憤怒的真實感覺。

     我認為,經過觀察各種感覺的10天,我對自己和整個人類的了解可能要超過我先前所學。

    而且做到這點,無須接受任何故事、理論或神話,隻要觀察真正的現實就行了。

    我學到的最重要的一件事是,各種痛苦最深層的來源,就在于自己的心智。

    如果有什麼是我想得卻不可得,心智的反應就是産生痛苦。

    痛苦并非外部世界的客觀情形,而是自己心智産生的心理反應。

    了解這一點就是跨出了第一步,讓人不再産生痛苦。

     自2000年第一次參加禅修之後,我每天都會冥想兩個小時,每年也會參加一兩個月的禅修課程。

    這不是逃離現實,而是接觸現實。

    因為這樣一來,我每天至少有兩個小時能真正觀察現實,另外22個小時則是被電子郵件、推文和可愛的小狗短片淹沒。

    如果不是憑借禅修帶給我的專注力和清晰的眼界,我不可能寫出《人類簡史》和《未來簡史》。

    至少對我而言,冥想與科學研究并不沖突。

    特别是要了解人類心智的時候,冥想就是另外一種重要的科學工具。

     大腦與心智的奧秘 科學之所以很難解開心智的奧秘,很大程度是因為缺少有效的工具。

    包括科學家在内,許多人都把心智與大腦混為一談,但兩者其實非常不同。

    大腦是由神經元、突觸和生化物質組成的實體網絡組織,心智則是痛苦、愉快、愛和憤怒等主觀體驗的流動。

    生物學家認為是大腦産生了心智,是數十億神經元的生化反應産生了愛和痛苦之類的體驗。

    但到目前為止,我們仍然完全無法解釋心智是如何從大腦裡出現的。

    為什麼數十億神經元以某種模式發射電子信号,我會感覺到疼痛,而以另一種模式發射,我會感覺到愛?對此我們毫無頭緒。

    所以,就算心智确實是在大腦中出現,至少在目前,研究心智和研究大腦仍然完全是兩回事。

     依靠顯微鏡、腦部掃描儀和運算能力強大的計算機,大腦研究正突飛猛進。

    然而,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