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謙遜:地球...

關燈
會有違基督教教旨,是異教徒活動,翌年宣布廢止古奧運會。

    臨終之時,将羅馬帝國分給其兩個兒子,封次子霍諾裡烏斯[Honorius]于西羅馬,長子阿卡迪烏斯[Arcadius]于東羅馬帝國。

    )統治時達到頂峰,公元391年頒布了狄奧多西法令,除基督教和猶太教以外,一切宗教成為非法(猶太教在先前也曾受到各種迫害,但一直都是合法宗教)。

    根據新的法令,就算民衆隻是在家裡敬拜朱庇特(Jupiter)或密特拉(密特拉Mithras原始印度-伊朗語,主格形式為Mitras是一個古老的印度-伊朗神祇。

    這一神祇原是雅利安人萬神殿裡共有的崇拜對象,在伊朗-雅利安人和印度-雅利安人分化之後,開始向着不同特征發展(阿維斯陀中的密特拉和吠陀中的密多羅)。

    ),也可能被處死。

    而為了掃除全帝國一切異教的痕迹,這些笃信基督教的皇帝也禁止奧運競技。

    于是,在舉辦超過1000年之後,最後一屆古代奧林匹克運動會在大約4世紀末或5世紀初畫上句号。

     當然,并非所有的一神論統治者都像這位“由神所賜”的狄奧多西大帝一樣不寬容,也有許多統治者雖然不信一神論,卻不像阿育王一樣心胸開放。

    但不論如何,一神論者既然堅持“隻有我們的神是唯一真神”,就傾向于助長盲信。

    但隻要講到這一點,猶太人就會淡化自己傳播這種危險概念的角色,把責任丢給基督徒和穆斯林承擔。

     猶太教物理學和基督教生物學 一直到19世紀和20世紀,我們才看到猶太人在現代科學大展長才,對全人類有了非凡的貢獻。

    除了愛因斯坦和弗洛伊德這些知名人物,科學界所有諾貝爾獎得主約有20%是猶太人(雖然猶太人占世界人口的比例不到0.2%)。

    但應該強調的是,這些是個别猶太人自身的貢獻,而不能歸功于猶太教的宗教或文化。

    在過去200年間,大多數重要的猶太科學家都不是在猶太宗教領域裡有所成就的。

    事實上,猶太人就是在放棄了猶太初等學校(yeshiva)并轉向實驗室之後,才開始在科學上做出傑出貢獻的。

     在公元1800年前,猶太人對科學的影響十分有限。

    對中國、印度或瑪雅文明的科學進步,猶太人當然影響并不大。

    而在歐洲和中東,雖然邁蒙尼德(Maimonides邁蒙尼德(1138—1204),中世紀猶太教首屈一指的猶太神學家、哲學家,邁蒙尼德在他的《困惑者指南》一書中藐視占星術,他是至今最有影響的一位猶太哲學家。

    )等猶太思想家對非猶太人同事頗有影響,但整體來說,猶太人的影響力大緻上就是與人口比例相當。

    而在16~18世紀,猶太教對科學革命來說算不上有什麼重要性。

    除了斯賓諾莎(巴魯赫·德·斯賓諾莎(BaruchdeSpinoza,公元1632年11月24日—公元1677年2月21日),猶太裔荷蘭籍哲學家,近代西方哲學公認的三大理性主義者之一,與笛卡爾和萊布尼茨齊名。

    斯賓諾莎出生阿姆斯特丹的一個從西班牙逃往荷蘭的猶太家庭。

    年輕時進入培養拉比的宗教學校,在艱難的生活條件下,他仍然堅持哲學和科學的研究,他的思想通過通信方式傳播到歐洲各地,赢得人們的尊重。

    1677年不幸死于肺痨,享年45歲。

    他的主要著作有《笛卡爾哲學原理》、《神學政治論》、《倫理學》、《知性改進論》等。

    )之外,幾乎找不到哪個猶太人對催生現代物理學、化學、生物學或社會科學有至關重要的作用。

    我們并不知道愛因斯坦的祖先在伽利略和牛頓的時代做了什麼,但很可能他們更有興趣研究《塔木德》,而不是光。

     一直到19世紀和20世紀,世俗化和猶太啟蒙運動讓許多猶太人接納了非猶太人鄰居的世界觀和生活方式,才産生了巨大的變化。

    接下來,猶太學者開始進入德國、法國和美國等國家的大學和研究中心,把來自猶太社區和村莊裡的重要文化遺産發揚光大。

    猶太科學家之所以成就非凡,原因之一就在于猶太文化極為重視教育。

    至于其他因素,還包括這個受迫害的少數族群希望證明自己的價值,以及其他組織(例如軍隊和政府行政機構中)的反猶太氣氛較濃,猶太人不易出頭。

     然而,雖然猶太科學家從猶太初等學校帶來了嚴格的紀律,以及對知識價值的深信不疑,但并未帶來任何具體的想法和見解。

    愛因斯坦是猶太人,但相對論并不是什麼“猶太教物理學”。

    不管多麼相信猶太律法神聖不可侵犯,又與E=mc有什麼關系呢?相較之下,達爾文是一名基督徒,甚至在劍橋讀書時還打算成為英國國教的牧師。

    這代表進化論是基督教理論嗎?要說相對論是猶太教對人類的貢獻,就像說進化論是基督教的貢獻一樣荒謬。

     同樣,不管是1918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弗裡茨·哈伯(FritzHaber)合成氨的過程,1952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賽爾曼·瓦克斯曼(SelmanWaksman)發現鍊黴素等抗生素,抑或2011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丹·謝赫特曼(DanShechtman)發現準晶體(quasicrystal),都很難說和猶太教有什麼關系。

    對于像弗洛伊德之類的人文和社會科學學者而言,或許猶太背景對他們的見解會有比較深的影響。

    即使是這些人,比較常見的仍然是他們如何與猶太背景斷離,而非連接。

    與約瑟夫·卡羅拉比(JosephCaro)或約哈南·本·撒該拉比(YochananbenZakkai)的觀點截然不同,弗洛伊德關于人類靈魂的觀點,不是因為仔細閱讀了猶太律法書《完備之席》(ShulhanArukh)才發現俄狄浦斯情結的。

     總而言之,雖然猶太人重視學習,可能有助于猶太科學家取得卓越成就,然而仍然是非猶太思想家打下的基礎,才讓愛因斯坦、哈伯和弗洛伊德成就斐然。

    科學革命絕非出自猶太人的計劃,猶太人是從猶太初等學校進到大學之後,才在科學革命裡找到發揮的空間。

    事實上,猶太人習慣于通過閱讀古代文本尋求所有問題的答案,但現代科學則要從觀察和實驗中獲得解答,所以對猶太人來說這是個重大阻礙。

    如果說真有什麼要素存在于猶太教本身,并能夠帶來科學突破,那麼為什麼在1905年至1933年期間,有10位世俗的德國猶太人獲得了諾貝爾化學獎、醫學獎和物理學獎,但同一時期沒有任何一位極端正統派猶太人或者位于保加利亞或也門的猶太人能摘下諾貝爾獎桂冠? 為避免被懷疑成是“自怨自艾的猶太人”或反猶太主義者,我想強調,我并不是說猶太教是特别邪惡或愚昧的宗教,我隻是要說猶太教在人類曆史上并不是特别重要。

    許多世紀以來,猶太教就是一小群受迫害的少數人的簡單宗教信仰,這些人喜歡閱讀和思考,而不喜歡征服遙遠的國度并燒死異教徒。

     反猶太主義者通常認為猶太人非常重要,認為猶太人控制了全世界和整個銀行體系,至少是媒體;而且從全球變暖到“9·11”恐怖襲擊事件,都是由于猶太人的錯。

    這種反猶太的偏執,其實就像猶太人的狂妄一樣荒唐。

    猶太人可能是個很有意思的民族,但隻要從宏觀層面看就會發現,猶太人對世界的影響非常有限。

     在整個曆史上,人類創造了幾百個不同的宗教和教派,而僅是其中的基督教、伊斯蘭教、印度教和佛教,就影響了數十億人(但不總是好影響)。

    至于絕大多數的教義,例如中國西藏的本教(Bon)、非洲的約魯巴教(Yoruba)和猶太教,影響則要小得多。

    就我個人而言,我甯願自己的前人不是什麼殘酷的世界征服者,而是某些不重要、不管别人閑事的小人物。

    許多宗教一邊贊頌謙遜,一邊卻把自己想象成全宇宙最重要的;一邊要求個人要謙和,一邊又公然展現出集體的傲慢。

    不論信仰什麼,如果能更認真地思考“謙遜”的概念,就能獲益良多。

     而在所有形式的謙遜當中,或許最重要的就是在神的面前謙遜。

    每次講到神,人們往往都自稱卑微,但轉頭就以神之名,對同胞頤指氣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