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謙遜:地球...
關燈
小
中
大
登場是《拳皇95》,與八神庵、如月影二組成了與主人公草薙京的日本隊對立的“勁敵隊”,賽後和如月影二一同被八神庵暴打從此和八神庵結下梁子。
《拳皇97》、《拳皇98》(含《拳皇98UM》)和《拳皇2002》(含《拳皇2002UM》)中與反面角色山崎龍二及同為餓狼角色的布魯·瑪麗一起搭檔組成“97特别參賽者隊”。
在《拳皇2003》中和牙刀、山崎龍二組成“非法隊”。
)洗人、希未人、耶布斯人都滅絕淨盡。
”(《申命記》20:16—17)這種懷疑的可能性更是大增。
這是人類曆史上最早有記錄的例子之一,把種族滅絕視為必須執行的宗教義務。
基督徒挑選了某些猶太人道德規範,将之轉化為通用的誡命,再把這些誡命傳播到世界各地。
事實上,正因為如此,才讓基督教從猶太教中分裂出來。
盡管許多猶太人至今仍相信所謂的“上帝的選民”比其他國家或民族更接近上帝,但基督教的奠基者聖保羅在他著名的《加拉太書》(EpistletotheGalatians)當中就提到,“并不分猶太人,希利尼人,自主的,為奴的,或男或女。
因為你們在基督耶稣裡都成為一了”(《加拉太書》3:28)。
我們必須再次強調,雖然基督教有巨大的影響力,但這絕非人類首次宣揚共通的倫理道德。
《聖經》絕不是人類倫理道德的唯一代表(這其實是種幸運,因為《聖經》實在有許多種族歧視、厭女和恐同的态度)。
早在聖保羅和耶稣之前,孔子、老子、佛陀和瑪哈維拉(Mahavira瑪哈維拉(約公元前599~前527)耆那教尊奉尊者大雄馬哈維亞(Mahavira)為第24代祖師(Tirthankar),也是最後一位祖師。
根據耆那哲學所述,所有的祖師都是人類。
但是,他們已經通過禅定訓練和自我實現達到了完美或覺悟的狀态——他們就是耆那的神。
)雖然對迦南地區或以色列先知毫無所知,卻早已建立起共通的道德規範。
孔子說,“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相較于長老希勒爾(希勒爾(Hillel,約公元前70-公元10年),全名希勒爾·哈·撒根(HillelHa-Zaken),習稱大希勒爾。
公元前後巴勒斯坦猶太人族長,猶太教公會領袖和拉比。
生于巴比倫,傳說與同時代的耶稣同為大衛王的後裔,早年遷居巴勒斯坦,約40歲時抵耶路撒冷。
曾創立猶太教聖經學院“希勒爾之家”(BetHi-llel)。
在對猶太教律法的闡釋上屬寬容派。
所拟解經準則七條,對後世猶太教解經學家具有重大影響。
編有《古代猶太拉比格言集》,成為後人編寫《塔木德》的依據之一。
)這位著名拉比表示愛人如己是托拉(Torah,又譯摩西律法)的本質,孔子要早了500年。
當時,猶太教仍然要求用動物獻祭,系統性滅絕整個人類族群,但佛陀與瑪哈維拉已經開始要求信衆非但不要傷害所有人類,也不要傷害任何有知覺的生物,甚至包括昆蟲。
因此,要說猶太教及其後續的基督教和伊斯蘭教創造了人類的倫理道德,絕對是說不通的。
盲信的誕生 那麼一神論呢?難道猶太教首創一神信仰,在世界上任何其他地方都前所未見(雖然後來多半是由基督徒和穆斯林傳到四方,而非猶太人),不值得我們特别給點兒贊揚嗎?然而,猶太教是否首創一神信仰還存在疑問。
史上最早有明确證據的一神論,大約可追溯到埃及法老阿肯那頓(Akhenaten)在公元前1350年推動的宗教革命;另外,像摩押王米沙(KingMesha)所立的米沙石碑(MeshaStele)等文獻,都指出《聖經》時代的以色列宗教與摩押(Moab)這些鄰國的宗教并無太大不同。
米沙(米沙,1984年4月9日出生于浙江杭州,中國女漫畫家、插畫家,杭州翻翻動漫文化藝術有限公司簽約畫家,代表作品《空氣女孩》和《旁邊的旁邊》等。
)描述他偉大的神“基抹”(Chemosh)的時候,與《舊約》描述耶和華的方式幾乎一模一樣。
然而,“猶太教為世界帶來一神論”這種想法真正的問題在于,這件事情根本不值得引以為傲。
就倫理的角度而言,一神論簡直是人類曆史上最糟糕的概念。
一神論幾乎不會讓人類的道德标準有任何提升。
難道你真的相信,僅僅因為穆斯林隻信一個神,本質上就會比相信多神論的印度教徒更有道德嗎?基督教的征服者,真的比異教徒的美洲原住民部落更有道德?一神論有一點影響是毫無疑問的,那就是讓許多人比以前更不寬容,于是導緻宗教迫害與宗教戰争蔓延肆虐各方。
在多神論者的眼中,不同民族崇拜不同的神靈,進行各式各樣的儀禮和儀式,完全沒有問題。
因此多神論者也很少僅因為他人宗教信仰不同,就加以鬥争、迫害或殺害。
與此相反,一神論者相信隻有自己的神是唯一的真神,也相信這個神要求所有人都要服從他。
因此,随着基督教和伊斯蘭教傳播到世界各地,各種宗教戰争、宗教裁判和宗教歧視的發生率也節節攀升。
讓我們比較一下公元前3世紀印度阿育王(阿育王(英語:Ashoka,公元前273—前232年在位)。
古代印度摩揭陀國孔雀王朝的第三代國王,阿育王的知名度在古印度帝王之中是無與倫比的,他對曆史的影響同樣也可居古印度帝王之首。
18歲時,他被任命為阿般提省總督。
約公元前273年,賓頭娑羅身染重病,朝中未立太子,為了奪取王位,阿育王在大臣成護的幫助下,加入了争奪王位的鬥争。
傳說阿育王曾經謀殺的兄弟姐妹有99人。
最終,阿育王獲得了勝利,約公元前269年,阿育王舉行了正式登基典禮。
阿育王早年好戰殺戮,統一了整個南亞次大陸和今阿富汗的一部分地區,晚年笃信佛教,放下屠刀。
又被稱為“無憂王”。
阿育王在全國各地興建佛教建築,據說總共興建了84000座奉祀佛骨的佛舍利塔。
為了消除佛教不同教派的争議,阿育王曾邀請著名高僧目犍連子帝須長老召集1000比丘,在華氏城舉行大結集(此為佛教史上第三次大結集)。
)與羅馬帝國晚期信仰基督教的皇帝的态度。
阿育王所統治的帝國有着各式各樣的宗教、教派和大師。
他自稱“天親仁顔王”,也就是說他受到諸神的寵愛,并親切對待所有人。
大約在公元前250年,他發布一道寬容的皇家诏書,宣布: 天親仁顔王敬重諸宗教修士暨居士……重視諸宗教精髓均應發展成長。
精髓發展方式不一,然言語均應有所約束,不對自身宗教溢美,不無故對他人宗教貶抑……虔誠逾分而贊頌自身宗教,或為“發揚己身宗教”而貶抑他人宗教,唯傷自身宗教矣。
故,宗教往來為善,宜聆聽敬重彼此教義。
天親仁顔王矚望衆人深明他人宗教之良善教義。
500年後,較晚期的羅馬帝國雖然與阿育王時期的印度同樣多彩紛呈,但在基督教接手後,羅馬皇帝對宗教的态度則大不相同。
從君士坦丁大帝(君士坦丁一世,羅馬皇帝,在位期間從306年至337年。
在313年頒布米蘭诏書,承認基督教為合法且自由的宗教。
324年成為羅馬帝國的獨裁統治者。
)和他的兒子君士坦提烏斯二世(ConstantiusII是羅馬帝國君士坦丁王朝皇帝(337年至361年),也是君士坦丁一世之子。
)開始,皇帝關閉了所有非基督教的神廟,并禁止各種所謂的“異教徒”儀式,違者處死。
而在狄奧多西大帝(狄奧多西一世(約346年-395年1月17日)又譯為狄奧西亞一世或杜多思一世,亦作狄奧多西大帝,是羅馬帝國皇帝(379年~395年),392年統治整個羅馬帝國。
他是最後一位統治統一的羅馬帝國的君主。
狄奧多西一世本名弗拉維烏斯·狄奧多西,出生于現今西班牙塞哥維亞的基督教信徒家庭并随父狄奧多西從軍。
374年,狄奧多西一世已為莫西亞的軍事長官。
379年,狄奧多西一世被皇帝格拉提安任命為共治皇帝,統治羅馬帝國東部地區。
381年羅馬皇帝狄奧多西一世宣布基督教為國教,393年他認為古奧運
《拳皇97》、《拳皇98》(含《拳皇98UM》)和《拳皇2002》(含《拳皇2002UM》)中與反面角色山崎龍二及同為餓狼角色的布魯·瑪麗一起搭檔組成“97特别參賽者隊”。
在《拳皇2003》中和牙刀、山崎龍二組成“非法隊”。
)洗人、希未人、耶布斯人都滅絕淨盡。
”(《申命記》20:16—17)這種懷疑的可能性更是大增。
這是人類曆史上最早有記錄的例子之一,把種族滅絕視為必須執行的宗教義務。
基督徒挑選了某些猶太人道德規範,将之轉化為通用的誡命,再把這些誡命傳播到世界各地。
事實上,正因為如此,才讓基督教從猶太教中分裂出來。
盡管許多猶太人至今仍相信所謂的“上帝的選民”比其他國家或民族更接近上帝,但基督教的奠基者聖保羅在他著名的《加拉太書》(EpistletotheGalatians)當中就提到,“并不分猶太人,希利尼人,自主的,為奴的,或男或女。
因為你們在基督耶稣裡都成為一了”(《加拉太書》3:28)。
我們必須再次強調,雖然基督教有巨大的影響力,但這絕非人類首次宣揚共通的倫理道德。
《聖經》絕不是人類倫理道德的唯一代表(這其實是種幸運,因為《聖經》實在有許多種族歧視、厭女和恐同的态度)。
早在聖保羅和耶稣之前,孔子、老子、佛陀和瑪哈維拉(Mahavira瑪哈維拉(約公元前599~前527)耆那教尊奉尊者大雄馬哈維亞(Mahavira)為第24代祖師(Tirthankar),也是最後一位祖師。
根據耆那哲學所述,所有的祖師都是人類。
但是,他們已經通過禅定訓練和自我實現達到了完美或覺悟的狀态——他們就是耆那的神。
)雖然對迦南地區或以色列先知毫無所知,卻早已建立起共通的道德規範。
孔子說,“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相較于長老希勒爾(希勒爾(Hillel,約公元前70-公元10年),全名希勒爾·哈·撒根(HillelHa-Zaken),習稱大希勒爾。
公元前後巴勒斯坦猶太人族長,猶太教公會領袖和拉比。
生于巴比倫,傳說與同時代的耶稣同為大衛王的後裔,早年遷居巴勒斯坦,約40歲時抵耶路撒冷。
曾創立猶太教聖經學院“希勒爾之家”(BetHi-llel)。
在對猶太教律法的闡釋上屬寬容派。
所拟解經準則七條,對後世猶太教解經學家具有重大影響。
編有《古代猶太拉比格言集》,成為後人編寫《塔木德》的依據之一。
)這位著名拉比表示愛人如己是托拉(Torah,又譯摩西律法)的本質,孔子要早了500年。
當時,猶太教仍然要求用動物獻祭,系統性滅絕整個人類族群,但佛陀與瑪哈維拉已經開始要求信衆非但不要傷害所有人類,也不要傷害任何有知覺的生物,甚至包括昆蟲。
因此,要說猶太教及其後續的基督教和伊斯蘭教創造了人類的倫理道德,絕對是說不通的。
盲信的誕生 那麼一神論呢?難道猶太教首創一神信仰,在世界上任何其他地方都前所未見(雖然後來多半是由基督徒和穆斯林傳到四方,而非猶太人),不值得我們特别給點兒贊揚嗎?然而,猶太教是否首創一神信仰還存在疑問。
史上最早有明确證據的一神論,大約可追溯到埃及法老阿肯那頓(Akhenaten)在公元前1350年推動的宗教革命;另外,像摩押王米沙(KingMesha)所立的米沙石碑(MeshaStele)等文獻,都指出《聖經》時代的以色列宗教與摩押(Moab)這些鄰國的宗教并無太大不同。
米沙(米沙,1984年4月9日出生于浙江杭州,中國女漫畫家、插畫家,杭州翻翻動漫文化藝術有限公司簽約畫家,代表作品《空氣女孩》和《旁邊的旁邊》等。
)描述他偉大的神“基抹”(Chemosh)的時候,與《舊約》描述耶和華的方式幾乎一模一樣。
然而,“猶太教為世界帶來一神論”這種想法真正的問題在于,這件事情根本不值得引以為傲。
就倫理的角度而言,一神論簡直是人類曆史上最糟糕的概念。
一神論幾乎不會讓人類的道德标準有任何提升。
難道你真的相信,僅僅因為穆斯林隻信一個神,本質上就會比相信多神論的印度教徒更有道德嗎?基督教的征服者,真的比異教徒的美洲原住民部落更有道德?一神論有一點影響是毫無疑問的,那就是讓許多人比以前更不寬容,于是導緻宗教迫害與宗教戰争蔓延肆虐各方。
在多神論者的眼中,不同民族崇拜不同的神靈,進行各式各樣的儀禮和儀式,完全沒有問題。
因此多神論者也很少僅因為他人宗教信仰不同,就加以鬥争、迫害或殺害。
與此相反,一神論者相信隻有自己的神是唯一的真神,也相信這個神要求所有人都要服從他。
因此,随着基督教和伊斯蘭教傳播到世界各地,各種宗教戰争、宗教裁判和宗教歧視的發生率也節節攀升。
讓我們比較一下公元前3世紀印度阿育王(阿育王(英語:Ashoka,公元前273—前232年在位)。
古代印度摩揭陀國孔雀王朝的第三代國王,阿育王的知名度在古印度帝王之中是無與倫比的,他對曆史的影響同樣也可居古印度帝王之首。
18歲時,他被任命為阿般提省總督。
約公元前273年,賓頭娑羅身染重病,朝中未立太子,為了奪取王位,阿育王在大臣成護的幫助下,加入了争奪王位的鬥争。
傳說阿育王曾經謀殺的兄弟姐妹有99人。
最終,阿育王獲得了勝利,約公元前269年,阿育王舉行了正式登基典禮。
阿育王早年好戰殺戮,統一了整個南亞次大陸和今阿富汗的一部分地區,晚年笃信佛教,放下屠刀。
又被稱為“無憂王”。
阿育王在全國各地興建佛教建築,據說總共興建了84000座奉祀佛骨的佛舍利塔。
為了消除佛教不同教派的争議,阿育王曾邀請著名高僧目犍連子帝須長老召集1000比丘,在華氏城舉行大結集(此為佛教史上第三次大結集)。
)與羅馬帝國晚期信仰基督教的皇帝的态度。
阿育王所統治的帝國有着各式各樣的宗教、教派和大師。
他自稱“天親仁顔王”,也就是說他受到諸神的寵愛,并親切對待所有人。
大約在公元前250年,他發布一道寬容的皇家诏書,宣布: 天親仁顔王敬重諸宗教修士暨居士……重視諸宗教精髓均應發展成長。
精髓發展方式不一,然言語均應有所約束,不對自身宗教溢美,不無故對他人宗教貶抑……虔誠逾分而贊頌自身宗教,或為“發揚己身宗教”而貶抑他人宗教,唯傷自身宗教矣。
故,宗教往來為善,宜聆聽敬重彼此教義。
天親仁顔王矚望衆人深明他人宗教之良善教義。
500年後,較晚期的羅馬帝國雖然與阿育王時期的印度同樣多彩紛呈,但在基督教接手後,羅馬皇帝對宗教的态度則大不相同。
從君士坦丁大帝(君士坦丁一世,羅馬皇帝,在位期間從306年至337年。
在313年頒布米蘭诏書,承認基督教為合法且自由的宗教。
324年成為羅馬帝國的獨裁統治者。
)和他的兒子君士坦提烏斯二世(ConstantiusII是羅馬帝國君士坦丁王朝皇帝(337年至361年),也是君士坦丁一世之子。
)開始,皇帝關閉了所有非基督教的神廟,并禁止各種所謂的“異教徒”儀式,違者處死。
而在狄奧多西大帝(狄奧多西一世(約346年-395年1月17日)又譯為狄奧西亞一世或杜多思一世,亦作狄奧多西大帝,是羅馬帝國皇帝(379年~395年),392年統治整個羅馬帝國。
他是最後一位統治統一的羅馬帝國的君主。
狄奧多西一世本名弗拉維烏斯·狄奧多西,出生于現今西班牙塞哥維亞的基督教信徒家庭并随父狄奧多西從軍。
374年,狄奧多西一世已為莫西亞的軍事長官。
379年,狄奧多西一世被皇帝格拉提安任命為共治皇帝,統治羅馬帝國東部地區。
381年羅馬皇帝狄奧多西一世宣布基督教為國教,393年他認為古奧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