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文化認同:開...
關燈
小
中
大
果你覺得“歡迎移民、寬容對待陌生人”是一件好事,是否也代表你認為至少在這方面,德國文化優于沙特阿拉伯文化、加州文化優于日本文化?
此外,即便理論上兩套文化規範不分高下,在實際的移民情境裡,也有理由認為東道國的文化更好。
在某國适用的規範和價值觀,換個地方就可能窒礙難行。
讓我們讨論一個具體例子。
為了不受固有偏見的影響,且讓我們虛構兩個國家:冷國和熱國。
這兩個國家在文化上有許多不同,其中包括對人際關系的态度,以及處理人際沖突的方法。
冷國的人從小就被教導,如果在學校、公司甚至在家裡和别人發生沖突,最好忍讓,千萬别大吼大叫、表達憤怒或與對方針鋒相對,怒火隻會讓事情變得更糟。
最好控制自己的情緒,讓雙方冷靜下來,并盡量離那個人遠一點兒。
如果不得不聯系,就保持禮貌、長話短說,并避免敏感問題。
相較之下,熱國的人從小就被教導要把所有沖突表現出來。
遇到沖突的時候千萬别憋着,也千萬别壓抑。
要把握機會,第一時間把情緒表達出來,可以生氣,可以大吼大叫,要讓對方明确知道你的感受。
隻有像這樣誠實又直接,才能讓雙方一起解決問題。
甯可今天吼一吼,也不要讓問題拖好幾年。
盡管正面沖突絕不會愉快,但事後會覺得好多了。
這兩種方法各有利弊,很難說哪個一定比較好。
然而,如果熱國人移民到冷國,在冷國的公司就職,會發生什麼事? 每次與同事發生沖突,這個熱國人都會拍桌怒吼,認為這能讓大家把注意力集中在問題上,并迅速解決問題。
幾年後,主管職位出現一個空缺,雖然這個熱國人符合所有要求,但老闆卻想把職位留給冷國人。
當被問到原因時,老闆的回答是:“沒錯,那個熱國人能力很強,但他的人際關系問題很大,脾氣暴躁,給身邊的人帶來不必要的緊張情緒,也影響了我們的公司文化。
”其他移民到冷國的熱國人也面臨相同的命運,多半隻能待在基層,甚至根本找不到工作。
一切隻因為冷國經理認為,隻要是熱國人,大概都是脾氣暴躁的問題員工。
因為熱國人永遠無法進入高層,也就很難改變冷國的公司文化。
至于移民到熱國的冷國人,也會碰到同樣的問題。
冷國人在熱國就職之後,很快就被認為态度冷冰冰、自以為了不起,幾乎交不到任何朋友。
熱國人覺得他要麼不真誠,要麼缺少基本的人際關系技巧。
他永遠無法進入高層,也就很難改變熱國的公司文化。
在熱國的經理看來,冷國人多半都不友善、太害羞,如果需要和客戶聯系,或與其他員工密切合作,最好還是别找冷國人。
這兩個例子看起來都有種族主義的嫌疑,其實都不是種族主義,而隻是“文化主義”。
人類現在還在英勇地對抗着傳統的種族主義,卻沒發現戰場已經轉移。
傳統的種族主義正在消逝,現在滿世界都是“文化主義者”。
傳統的種族主義一直堅定地以生物學理論作為推論基礎。
在19世紀90年代或20世紀30年代,英國、澳大利亞和美國等國家普遍認為,某些可遺傳的生物特質讓非洲人和中國人天生就不如歐洲人聰明、奮進、有道德。
問題出在他們的血液裡,無法解決。
這種觀點當時在政治上受到歡迎,在科學上也得到廣泛支持。
然而今天,雖然許多人仍然會提出這樣的種族主義主張,但已經完全無法得到科學支持,在政治上也多半不再受歡迎。
例如,在美國,某些政黨和領導人雖然會公開支持歧視政策,也常常發表言論貶低非洲裔美國人、拉丁裔美國人和穆斯林,但他們現在很少會把DNA作為理由,而是會說這個問題與文化有關。
所以,當特朗普總統把海地、薩爾瓦多和非洲某些地區稱為“屎洞國家”的時候,顯然要大家思考的是這些地方的文化,而不是這些地方人的基因組成。
還有一次,特朗普講到墨西哥人移民到美國時說:“墨西哥讓國民移民美國的時候,來的不是最好的人,而是那些問題一堆的人。
這些人把問題都帶過來了,如毒品和犯罪。
這些人中有的人是強奸犯,大概也有一些好人。
”這種說法非常無禮,但他的立論基于社會學,而不再是生物學。
特朗普并沒有說墨西哥人的血液會阻礙一切美好,隻是說那些高素質的墨西哥人通常不會跨過美墨的邊界。
在這裡,辯論的重點仍然在于人的身體,不論是拉丁裔美國人的身體、非洲裔美國人的身體,還是華裔美國人的身體,膚色的确至關重要。
走在紐約的街頭,如果你的皮膚裡有大量的黑色素,那麼無論你走到哪裡,都會被警察重點懷疑。
然而,特朗普總統和奧巴馬總統之類的人,都會從文化和曆史的觀點來解釋膚色的影響。
警察一看到你的膚色就立刻變得警覺,并非出于生物學原因,而是因為過去的奴隸莊園和市中心貧民區留下的印象。
奧巴馬陣營大概會說這是因為警察有偏見,很不幸的是,這是美國曆史留下的問題。
特朗普陣營則大概會說這是因為黑人易犯罪,但也說這很不幸,是美國曆史留下的問題。
無論如何,即使你對美國曆史一無所知,不過是一個從印度德裡去美國的遊客,還是得面對這段曆史的影響。
從生物學轉向文化,絕不隻是換個術語且沒什麼意義,而是一個重大的轉變,會帶來深遠的實際影響,而且好壞參半。
首先,比起生物學,文化有更大的延展性。
因此,一方面,現代文化主義者可能會比傳統種族主義者更包容,隻要外來者願意接受我們的文化,我們就願意視人如己。
另一方面,外來者需要融入同化的壓力就大得多了,而且一旦未能做到,受到的批評将更為嚴厲。
幾乎沒有人會怪黑人沒把皮膚漂白,但就是會有人指責非洲人或
在某國适用的規範和價值觀,換個地方就可能窒礙難行。
讓我們讨論一個具體例子。
為了不受固有偏見的影響,且讓我們虛構兩個國家:冷國和熱國。
這兩個國家在文化上有許多不同,其中包括對人際關系的态度,以及處理人際沖突的方法。
冷國的人從小就被教導,如果在學校、公司甚至在家裡和别人發生沖突,最好忍讓,千萬别大吼大叫、表達憤怒或與對方針鋒相對,怒火隻會讓事情變得更糟。
最好控制自己的情緒,讓雙方冷靜下來,并盡量離那個人遠一點兒。
如果不得不聯系,就保持禮貌、長話短說,并避免敏感問題。
相較之下,熱國的人從小就被教導要把所有沖突表現出來。
遇到沖突的時候千萬别憋着,也千萬别壓抑。
要把握機會,第一時間把情緒表達出來,可以生氣,可以大吼大叫,要讓對方明确知道你的感受。
隻有像這樣誠實又直接,才能讓雙方一起解決問題。
甯可今天吼一吼,也不要讓問題拖好幾年。
盡管正面沖突絕不會愉快,但事後會覺得好多了。
這兩種方法各有利弊,很難說哪個一定比較好。
然而,如果熱國人移民到冷國,在冷國的公司就職,會發生什麼事? 每次與同事發生沖突,這個熱國人都會拍桌怒吼,認為這能讓大家把注意力集中在問題上,并迅速解決問題。
幾年後,主管職位出現一個空缺,雖然這個熱國人符合所有要求,但老闆卻想把職位留給冷國人。
當被問到原因時,老闆的回答是:“沒錯,那個熱國人能力很強,但他的人際關系問題很大,脾氣暴躁,給身邊的人帶來不必要的緊張情緒,也影響了我們的公司文化。
”其他移民到冷國的熱國人也面臨相同的命運,多半隻能待在基層,甚至根本找不到工作。
一切隻因為冷國經理認為,隻要是熱國人,大概都是脾氣暴躁的問題員工。
因為熱國人永遠無法進入高層,也就很難改變冷國的公司文化。
至于移民到熱國的冷國人,也會碰到同樣的問題。
冷國人在熱國就職之後,很快就被認為态度冷冰冰、自以為了不起,幾乎交不到任何朋友。
熱國人覺得他要麼不真誠,要麼缺少基本的人際關系技巧。
他永遠無法進入高層,也就很難改變熱國的公司文化。
在熱國的經理看來,冷國人多半都不友善、太害羞,如果需要和客戶聯系,或與其他員工密切合作,最好還是别找冷國人。
這兩個例子看起來都有種族主義的嫌疑,其實都不是種族主義,而隻是“文化主義”。
人類現在還在英勇地對抗着傳統的種族主義,卻沒發現戰場已經轉移。
傳統的種族主義正在消逝,現在滿世界都是“文化主義者”。
傳統的種族主義一直堅定地以生物學理論作為推論基礎。
在19世紀90年代或20世紀30年代,英國、澳大利亞和美國等國家普遍認為,某些可遺傳的生物特質讓非洲人和中國人天生就不如歐洲人聰明、奮進、有道德。
問題出在他們的血液裡,無法解決。
這種觀點當時在政治上受到歡迎,在科學上也得到廣泛支持。
然而今天,雖然許多人仍然會提出這樣的種族主義主張,但已經完全無法得到科學支持,在政治上也多半不再受歡迎。
例如,在美國,某些政黨和領導人雖然會公開支持歧視政策,也常常發表言論貶低非洲裔美國人、拉丁裔美國人和穆斯林,但他們現在很少會把DNA作為理由,而是會說這個問題與文化有關。
所以,當特朗普總統把海地、薩爾瓦多和非洲某些地區稱為“屎洞國家”的時候,顯然要大家思考的是這些地方的文化,而不是這些地方人的基因組成。
還有一次,特朗普講到墨西哥人移民到美國時說:“墨西哥讓國民移民美國的時候,來的不是最好的人,而是那些問題一堆的人。
這些人把問題都帶過來了,如毒品和犯罪。
這些人中有的人是強奸犯,大概也有一些好人。
”這種說法非常無禮,但他的立論基于社會學,而不再是生物學。
特朗普并沒有說墨西哥人的血液會阻礙一切美好,隻是說那些高素質的墨西哥人通常不會跨過美墨的邊界。
在這裡,辯論的重點仍然在于人的身體,不論是拉丁裔美國人的身體、非洲裔美國人的身體,還是華裔美國人的身體,膚色的确至關重要。
走在紐約的街頭,如果你的皮膚裡有大量的黑色素,那麼無論你走到哪裡,都會被警察重點懷疑。
然而,特朗普總統和奧巴馬總統之類的人,都會從文化和曆史的觀點來解釋膚色的影響。
警察一看到你的膚色就立刻變得警覺,并非出于生物學原因,而是因為過去的奴隸莊園和市中心貧民區留下的印象。
奧巴馬陣營大概會說這是因為警察有偏見,很不幸的是,這是美國曆史留下的問題。
特朗普陣營則大概會說這是因為黑人易犯罪,但也說這很不幸,是美國曆史留下的問題。
無論如何,即使你對美國曆史一無所知,不過是一個從印度德裡去美國的遊客,還是得面對這段曆史的影響。
從生物學轉向文化,絕不隻是換個術語且沒什麼意義,而是一個重大的轉變,會帶來深遠的實際影響,而且好壞參半。
首先,比起生物學,文化有更大的延展性。
因此,一方面,現代文化主義者可能會比傳統種族主義者更包容,隻要外來者願意接受我們的文化,我們就願意視人如己。
另一方面,外來者需要融入同化的壓力就大得多了,而且一旦未能做到,受到的批評将更為嚴厲。
幾乎沒有人會怪黑人沒把皮膚漂白,但就是會有人指責非洲人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