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平等:誰該擁...
關燈
小
中
大
在過去的幾十年間,全球都以為人類将邁向人人平等,而全球化和新技術則會讓我們走得更快。
但實際上,21世紀可能會産生曆史上最不平等的社會。
雖然全球化和互聯網縮短了國家之間的距離,卻可能擴大階級之間的差距;人類似乎就要達成全球統一,但人類這個物種卻可能分裂成不同的生物種姓。
不平等的狀态可以追溯到石器時代。
早在三萬年前的狩獵采集部落,就有某些人的墳墓極盡奢華,身邊滿是象牙珠、手镯、珠寶和手工藝品,而同一部落的其他人隻是在地上挖個洞就草草埋葬。
雖然如此,古代的狩獵采集部落已經比後來的所有人類社會都更加平等,原因在于他們本來就沒什麼财産。
畢竟,得先有财産,才需要擔心占有不均的問題。
農業革命之後,财産不斷增加,分配不平等的問題也随之出現。
人類擁有土地、動物、植物和工具之後,僵化的等級社會出現了,一小群精英世世代代壟斷了大部分的财富和權力。
人類也學會了接受這種情況,認為這再自然不過,甚至可能是天命難違。
在這種想法之下,等級制度不僅是常态,更是理想。
如果貴族和平民、男性和女性、父母和子女全部混為一談而沒有高下之分,哪能有秩序呢?世界各地的神職人員、哲學家和詩人都會耐心地解釋說,就像人體的各個器官也不平等一樣(腳得聽頭的話),如果在人類社會要求平等,隻會帶來混亂。
但到了現代晚期,平等已經成為幾乎所有人類社會的理想。
部分原因在于共産主義和自由主義等新思想的興起,還有部分原因是工業革命使民衆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重要。
工業化的經濟需要大量的普通勞動者,工業化的軍隊也需要大量的普通士兵。
無論哪種政體的國家,都極為重視國民的健康、教育和福利,因為它們需要幾百萬健康的勞動者在生産線工作,需要幾百萬個忠誠的士兵在戰壕裡作戰。
因此,20世紀的曆史有一大部分時間是在縮小階級、種族和性别之間的不平等程度。
雖然2000年的世界還有等級之分,但已經比1900年的世界平等許多。
在21世紀的頭幾年,人們預期推動平等的進程還會持續,甚至加速,特别是希望全球化将會把繁榮帶到世界各地,使印度人和埃及人也能享受與芬蘭人和加拿大人同等的機會和特權。
整整一代人都聽着這個承諾長大。
現在看來,這項承諾大概不會有實現的一天。
全球化确實讓許多人受益,但有迹象顯示,社會之間和社會内部的不平等日益加劇,少數人逐漸壟斷了全球化的成果,而其他數十億人則被棄之不顧。
現在,最富有的1%人群已經擁有全球一半的财富。
更令人警醒的是,最富有的100人所擁有的财富,已經超越了最貧窮的40億人。
事情還可能更為惡化。
前幾章已經提過,人工智能興起可能會讓大多數人類不再擁有經濟價值和政治力量。
同時,生物技術的進步則可能将經濟上的不平等轉化為生物上的不平等。
那些超級富豪終于要看到值得砸下手中大把财富的目标了。
迄今為止,能用錢買到的頂多就是地位的象征,但很快就有可能買到生命本身。
等到出現了延長生命、讓身體和認知能力再升級的全新療法,而這一切的代價又極度昂貴,可能就是人類整體分裂出生物種姓的時刻。
在人類曆史上,富人和貴族總是認為自己是在某些技能上高人一等,才讓他們大權在握。
但就我們所知,事實不然。
平均來說,公爵并不比農民更具天賦,之所以有地位高下之别,隻是不公平的法律和經濟歧視所緻。
但到了2100年,富人就可能真的比貧民更有天賦、更具創意、更為聰明。
等到貧富之間出現真正的能力差異,要再拉近幾乎不再可能。
如果富人運用優秀的能力進一步強化自己,而且擁有更多的錢就能買到更強的身體和大腦,那麼随着時間的推移,差異隻會越來越大。
到了2100年,最富有的1%人群可能不僅擁有全世界大部分的财富,更擁有全世界大部分的美麗、創意與健康。
因此,在生物工程與人工智能興起之後,人類可能會分裂成兩個群體:一小群超人類,以及絕大多數位于下層而且毫無用途的智人。
雪上加霜的是,等到民衆不再具備經濟與政治上的力量,國家對國民健康、教育和福利的投資意願也可能降低。
成了多餘的人,是件非常危險的事。
這時候,民衆的未來隻能依賴一小群精英能否心存善意。
就算這種善意能維持幾十年,但隻要遭逢危難(例如氣候突變),要把多餘的人抛到腦後實在太誘人,也太簡單。
像法國和新西蘭這樣的國家,長久以來抱持自由主義的信仰、福利國家的作風,雖然精英已經不再需要民衆,但或許仍然願意繼續為民衆提供照顧。
然而如果是
但實際上,21世紀可能會産生曆史上最不平等的社會。
雖然全球化和互聯網縮短了國家之間的距離,卻可能擴大階級之間的差距;人類似乎就要達成全球統一,但人類這個物種卻可能分裂成不同的生物種姓。
不平等的狀态可以追溯到石器時代。
早在三萬年前的狩獵采集部落,就有某些人的墳墓極盡奢華,身邊滿是象牙珠、手镯、珠寶和手工藝品,而同一部落的其他人隻是在地上挖個洞就草草埋葬。
雖然如此,古代的狩獵采集部落已經比後來的所有人類社會都更加平等,原因在于他們本來就沒什麼财産。
畢竟,得先有财産,才需要擔心占有不均的問題。
農業革命之後,财産不斷增加,分配不平等的問題也随之出現。
人類擁有土地、動物、植物和工具之後,僵化的等級社會出現了,一小群精英世世代代壟斷了大部分的财富和權力。
人類也學會了接受這種情況,認為這再自然不過,甚至可能是天命難違。
在這種想法之下,等級制度不僅是常态,更是理想。
如果貴族和平民、男性和女性、父母和子女全部混為一談而沒有高下之分,哪能有秩序呢?世界各地的神職人員、哲學家和詩人都會耐心地解釋說,就像人體的各個器官也不平等一樣(腳得聽頭的話),如果在人類社會要求平等,隻會帶來混亂。
但到了現代晚期,平等已經成為幾乎所有人類社會的理想。
部分原因在于共産主義和自由主義等新思想的興起,還有部分原因是工業革命使民衆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重要。
工業化的經濟需要大量的普通勞動者,工業化的軍隊也需要大量的普通士兵。
無論哪種政體的國家,都極為重視國民的健康、教育和福利,因為它們需要幾百萬健康的勞動者在生産線工作,需要幾百萬個忠誠的士兵在戰壕裡作戰。
因此,20世紀的曆史有一大部分時間是在縮小階級、種族和性别之間的不平等程度。
雖然2000年的世界還有等級之分,但已經比1900年的世界平等許多。
在21世紀的頭幾年,人們預期推動平等的進程還會持續,甚至加速,特别是希望全球化将會把繁榮帶到世界各地,使印度人和埃及人也能享受與芬蘭人和加拿大人同等的機會和特權。
整整一代人都聽着這個承諾長大。
現在看來,這項承諾大概不會有實現的一天。
全球化确實讓許多人受益,但有迹象顯示,社會之間和社會内部的不平等日益加劇,少數人逐漸壟斷了全球化的成果,而其他數十億人則被棄之不顧。
現在,最富有的1%人群已經擁有全球一半的财富。
更令人警醒的是,最富有的100人所擁有的财富,已經超越了最貧窮的40億人。
事情還可能更為惡化。
前幾章已經提過,人工智能興起可能會讓大多數人類不再擁有經濟價值和政治力量。
同時,生物技術的進步則可能将經濟上的不平等轉化為生物上的不平等。
那些超級富豪終于要看到值得砸下手中大把财富的目标了。
迄今為止,能用錢買到的頂多就是地位的象征,但很快就有可能買到生命本身。
等到出現了延長生命、讓身體和認知能力再升級的全新療法,而這一切的代價又極度昂貴,可能就是人類整體分裂出生物種姓的時刻。
在人類曆史上,富人和貴族總是認為自己是在某些技能上高人一等,才讓他們大權在握。
但就我們所知,事實不然。
平均來說,公爵并不比農民更具天賦,之所以有地位高下之别,隻是不公平的法律和經濟歧視所緻。
但到了2100年,富人就可能真的比貧民更有天賦、更具創意、更為聰明。
等到貧富之間出現真正的能力差異,要再拉近幾乎不再可能。
如果富人運用優秀的能力進一步強化自己,而且擁有更多的錢就能買到更強的身體和大腦,那麼随着時間的推移,差異隻會越來越大。
到了2100年,最富有的1%人群可能不僅擁有全世界大部分的财富,更擁有全世界大部分的美麗、創意與健康。
因此,在生物工程與人工智能興起之後,人類可能會分裂成兩個群體:一小群超人類,以及絕大多數位于下層而且毫無用途的智人。
雪上加霜的是,等到民衆不再具備經濟與政治上的力量,國家對國民健康、教育和福利的投資意願也可能降低。
成了多餘的人,是件非常危險的事。
這時候,民衆的未來隻能依賴一小群精英能否心存善意。
就算這種善意能維持幾十年,但隻要遭逢危難(例如氣候突變),要把多餘的人抛到腦後實在太誘人,也太簡單。
像法國和新西蘭這樣的國家,長久以來抱持自由主義的信仰、福利國家的作風,雖然精英已經不再需要民衆,但或許仍然願意繼續為民衆提供照顧。
然而如果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