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理想的幻滅:...

關燈
遭遇刺殺的美國總統,也是首位共和黨籍總統,多次被評價為最偉大的總統。

    最新版5美元紙币正面是亞伯拉罕·林肯的照片。

    2006年,亞伯拉罕·林肯被美國的權威期刊《大西洋月刊》評為影響美國的100位人物第1名。

    英國《泰晤士報》2008年組織專家委員會對43位美國總統分别以不同的标準進行“最偉大總統”排名,亞伯拉罕·林肯列為第一。

    )提出的原則:你可以在某些時候欺騙所有人,也可以在所有時候欺騙某些人,但你無法在所有時候欺騙所有人。

    如果政府腐敗,未能改善人民生活,最終一定會有越來越多的公民看清真相。

    然而,政府控制媒體之後,阻礙了公民看清真相,也就打破了林肯的邏輯。

    執政的寡頭特權階級一旦壟斷媒體,便能不斷将自身的失敗歸咎于他人,并将公民的注意力引導到外部的威脅——無論是真有其事或僅僅是空穴來風。

     生活在這種寡頭體制下,總會看到一些重大的危機,讓人覺得醫療保健和污染相形之下隻是無聊的小事。

    國家都面臨外來入侵或惡意颠覆了,誰還有時間擔心病人太多、河流遭到污染?隻要制造出永無止境的危機,腐敗的寡頭政治就能享受永無止境的統治。

     然而,雖然這種寡頭模式在真實世界曆久不衰,卻完全無法打動人心。

    其他的意識形态都能高談闊論自身願景,但寡頭政治雖然手握權力,卻無法真正以己為榮,而是多半會用其他意識形态作為自己的包裝。

    雖然法國和英國的右翼極端主義分子很可能有賴俄羅斯的協助,也對普京表示敬佩,但就算是右翼極端分子的選民,也不希望自己所生活的國家仿效俄羅斯模式。

    根據調查,俄羅斯87%的财富集中在最富有的10%的人手中。

    就算是法國極右派的民族陣線(FrontNational),又會有多少工人階級的支持者會想在法國複制這種财富分配模式? 人民會用腳投票以增加政治自由。

    我在走訪世界各地的途中,遇到過許多希望移民到美國、德國、加拿大或澳大利亞的人,也遇到過一些想要移民到中國或日本的人,但從來沒遇到過想移民到俄羅斯的人。

     至于“全球伊斯蘭教”(globalIslam),主要也隻對生于斯長于斯的人有吸引力。

    雖然它也會吸引某些叙利亞人和伊拉克人,甚至還有某些在德國和英國信仰伊斯蘭教的青年,但很難看到希臘或南非(加拿大或韓國就更别提了)認為加入伊斯蘭世界會有助于解決國家所面臨的問題。

    在這種時候,人民也會用腳投票。

    每有一個信仰伊斯蘭教的青年從德國前往中東,接受伊斯蘭教神權政治的生活,就可能有100個中東青年希望能走出中東,在自由主義的德國開始新生活。

     這可能意味着,目前的信心危機并不及以往嚴重。

    自由主義者如果因為過去這幾年的情勢就感到絕望,那麼可以回想一下1918年、1938年或1968年,當時的局勢可比今日更為嚴峻。

    說到底,人類還是不願輕易放棄自由主義這套故事,因為人類目前也想不出别的辦法。

    人類可能想好好敲打自由主義一番,但最後還是接納自由主義。

     又或者,人類也可能徹底放棄追求全球性的故事,轉而向地方性的民族主義和宗教故事尋求庇護。

    在20世紀,民族主義運動風起雲湧,有非常重要的政治意義,但這些運動除了能将全球劃分為許多各自獨立的民族國家之外,并沒有對世界未來的一緻願景。

    因此,印度尼西亞民族主義者反抗荷蘭統治,越南民族主義者追求自由越南,但不論在印度尼西亞還是在越南,都沒有關于全人類的故事和願景。

    所以隻要一讨論到印度尼西亞、越南和所有其他自由國家彼此有何關聯,或者人類該怎樣應對核戰争威脅等全球性問題,民族主義者總是又訴諸自由主義或其他什麼主義。

     然而,如果各種主義已不足信,人類是否應該放棄追求共同的全球性故事?畢竟,所有的全球性故事(甚至包括共産主義),不都是來自西方?馬克思的故鄉在德國特裡爾(Trier),推動自由貿易的則是在英國曼徹斯特的實業家;如果你是個在越南的農村村民,為什麼要相信這些人說的故事?或許每個國家都應該根據自己的古老傳統,走出一條不同的獨特道路?抑或西方人也該休息一下,别再想着要主宰世界,而是先把自己的事管好? 自由主義幻滅後形成思想空缺,暫時由地方的懷舊幻想來填補,緬懷着往日的榮光——這可以說是正在全球發生的事。

    特朗普呼籲美國應該采取孤立主義,承諾要“讓美國再次偉大”,這聽起來好像在說,20世紀80年代甚至50年代的美國社會真是完美,美國應該在21世紀重現這種社會。

    至于英國脫歐分子,則是夢想讓英國成為一個獨立的強權,他們仿佛還活在維多利亞女王時代,也仿佛以為就算到了這個互聯網和全球變暖的時代,“光榮孤立政策”還能繼續實行。

    至于俄羅斯,普京的官方願景可不是要建立腐敗的寡頭政治,而是要複興沙皇時代的帝國。

    在十月革命(Bolshevik(“布爾什維克”是俄文“多數派”(Большевики?)的音譯,是列甯創建的俄國無産階級政黨。

    與之相對的是“孟什維克”,俄語意指“少數派”。

    在1903年俄國社會民主工黨第二次代表大會上,一個新型的無産階級政黨——布爾什維克黨宣告誕生。

    布爾什維克黨的建立是俄國工人運動史上的重大轉折點,推動了俄國革命運動的發展,它不但對俄國革命曆史的進程而且對後來的整個國際共運産生了深遠的影響。

    蘇維埃俄國建立後在1918年改名為共産黨,因此俄國共産黨也叫布爾什維克黨即俄共(布)。

    )revolution)一個世紀後,普京率領着俄羅斯民族和東正教信仰推動的政府,承諾要重返古代沙皇的榮耀,影響力從波羅的海一路延伸到高加索地區(高加索地區位于裡海和黑海之間,約44萬平方公裡。

    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