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ong>Ⅳ 二〇〇〇年 多倫多</strong>
關燈
小
中
大
羅斯戴爾社區,廚師和他的作家兒子住在一座三層高、有四間卧室的房子裡,它離央街上的餐廳不遠。
然而到了廚師這個歲數——他已經七十六歲了——再加上他那隻在城裡走了十七年人行道、越來越瘸的跛腳,如今改回原名的多米尼克·巴恰加盧波走起路來慢吞吞的。
廚師正沿着濕滑的人行道一瘸一拐地走着,冬天對他向來不友好。
這一天,多米尼克在為那兩棟建造中的新公寓樓擔心,它們簡直就建在他們家的後院裡。
如果其中一棟擋住了丹尼爾的視線,讓他無法從書房看到薩默希爾酒水店的鐘樓,那該怎麼辦? “等我從書桌那兒再也看不見鐘樓時,咱們就該搬家了。
”丹尼告訴父親。
不管兒子是不是認真的,廚師都不喜歡搬家,他已經搬夠了。
多米尼克并不在乎他們在克魯尼街的住處視野如何,他已經戒酒五十六年多了。
就算兩棟公寓樓擋住了薩默希爾酒水店,讓他再也看不見那個地方,廚師也不會介意。
是不是因為丹尼爾又開始喝酒了,所以他才不甘心看不到酒水店?多米尼克心想。
再過多久,正在建造的公寓樓會完全擋住他們的視線?廚師擔心地想。
(到了現在的年紀,無論任何亂七八糟的東西都會讓多米尼克心煩。
)但他喜歡住在羅斯戴爾,也喜歡他工作的那家餐廳。
多米尼克·巴恰加盧波也喜歡聽人們打網球的聲音,天氣溫暖的時節,克魯尼街住處的窗戶敞開時,他就能聽到這種聲音——他們的房子離多倫多草地網球俱樂部不遠,那裡的聲音和光景全部處于父子倆耳聞目睹的範圍之内。
夏天,他們還可以聽到孩子們在遊泳池裡的聲音,甚至在所有窗戶都關着的冬天,他們也會在緩慢移動,蜿蜒穿過多倫多市中心、經由高架橋越過央街的列車聲中睡着。
廚師現在看到的高架橋上裝飾着聖誕彩燈,它們為午後那沉悶、陰郁的氣氛增添了活力。
在這個十二月的城市裡,到處都是聖誕彩燈、裝飾品和購物者。
多米尼克在央街的十字路口等待交通燈變色時,突然想起凱奇姆要來多倫多過聖誕節,不由得微微有些吃驚,雖然這并不是最近才有的事,但廚師還是無法習慣老伐木工出現在城市裡這樣反常的一幕。
作家丹尼·安吉爾和父親去科羅拉多跟喬過聖誕節,已經是十四年前的事了。
(那幾次凱奇姆沒有去,從新罕布什爾開車去科羅拉多太遠,他又堅決不坐飛機。
) 喬在博爾德讀大學的那幾年冬天,丹尼爾在溫特帕克租了一間滑雪屋。
大湖外面那條穿過洛基山國家公園的道路會在冬季關閉,因此從博爾德開車過去需要大約兩個小時——隻有七十号州際公路和通向伯紹德山道的四十号公路可走——但喬喜歡在溫特帕克滑雪,他父親也由着他來。
(或者說,廚師在央街等待交通燈慢條斯理地改變顔色時,心裡是這麼想的。
) 那幾年的聖誕期間,科羅拉多的景色很美,但溫特帕克的滑雪屋對喬的誘惑太大——尤其是滑雪季節接近尾聲時,這個年輕大學生的父親和祖父都回多倫多去了。
為了滑雪,這孩子自然會逃掉一些課——即便不是每次滑雪區覆蓋上新雪的時候都會這樣。
在附近單獨滑雪這項活動對博爾德的每個大學生來說都充滿了吸引力,更不用說在溫特帕克擁有一座完全屬于自己的滑雪屋了——而且可以從那裡直接走到滑雪纜車那邊。
(噢,丹尼爾,你到底是怎麼想的?多米尼克·巴恰加盧波想。
) 交通燈終于變了顔色,廚師一瘸一拐地穿過央街,謹慎地留意着那些莽撞的城市司機,他們像沒頭的蒼蠅一樣在薩默希爾酒水店或者啤酒屋附近尋找停車位。
他的作家兒子是怎麼形容這片社區的來着?廚師回憶着,哦,對了,多米尼克想起來了,丹尼爾說的是“享樂主義者的購物中心”。
這裡有些高檔市場,賣的是真正出色的好貨:鮮魚、美味的香腸和肉類,但廚師覺得價格高得離譜——而且現在正值假期,多米尼克覺得,城裡的每個蹩腳司機都在買酒!(他并不責怪心愛的丹尼爾重新喝酒,廚師體諒兒子這樣做的原因。
) 冰冷的風從安大略湖刮到了央街,多米尼克摸索出手套和鑰匙,打開餐廳上了鎖的門。
餐廳服務員和大多數廚房員工都會從餐廳背後那條平行于央街的皇冠巷進入廚房,不過廚師自己有鑰匙。
他轉身背對着風,費力地走進前門。
在庫斯縣和佛蒙特州的溫德姆縣,冬天更加寒冷,但來自大湖的潮濕而刺骨的寒風讓多米尼克·巴恰加盧波想起了波士頓的北區有多冷,可那時候還有卡梅拉給他溫暖,廚師回憶着,他想念她——奇怪的是,多米尼克隻是想念卡梅拉,但并不懷念有女人陪伴的生活,尤其是到了現在這個年紀。
他為什麼不想念羅茜呢?廚師意識到自己在想。
“現在,大廚,”凱奇姆曾對他說,“我有時候會發現自己已經不再去想着她了,你能想到嗎?”是的,他能,多米尼克不得不承認。
也許凱奇姆和廚師不再懷念的是他們三個人之間的緊張關系——還有簡不留情面的評判和當年他們瞞着丹尼爾的做法? 餐廳裡,首先跟廚師打招呼的是好幾種醬料味兒——年輕的廚師西爾維斯特羅叫它們“母醬”。
小牛肉醬——所有的母醬之母——是從昨天晚上供餐時開始調配的,最後收汁之前,要先把它煮沸兩次,西爾維斯特羅的母醬還包括番茄醬和貝夏梅爾調味汁。
廚師挂好外套和圍巾,心不在焉地整理着被喬最喜歡的滑雪帽壓平的頭發——不知怎麼,他竟然能同時聞出所有的母醬味兒。
盡管多米尼克心滿意足地給烹調大師西爾維斯特羅當二廚,但廚房裡的人都叫他“老行家”。
西爾維斯特羅負責調制醬汁,烹饪所有的肉菜。
克裡斯汀和喬伊斯做湯和魚——這是多米尼克第一次跟女廚師共事——斯科特是面點師。
多米尼克已經半退休了,隻在廚房裡幹點零活,比如替每個廚師備菜和收尾,包括替西爾維斯特羅調配醬汁和做肉菜。
在廚房裡,他們還叫廚師“萬事通”。
他不僅比廚藝高超的年輕廚師西爾維斯特羅年紀大,而且是衆人裡最年長的。
廚師覺得西爾維斯特羅就像他第二個兒子,但他不會把這個告訴心愛的丹尼爾。
多米尼克也不會告訴凱奇姆他把年輕的西爾維斯特羅當兒子——部分原因是,老伐木工現在是個熟練而蠻橫的傳真操作員,老是沒完沒了、肆無忌憚地給廚師父子發傳真。
(有時候收到傳真的人讀了一頁多都弄不清楚這是發給誰的!)凱奇姆的傳真不分晝夜接踵而至,為了睡個好覺,丹尼和父親隻能把傳真機搬到廚房裡。
更重要的是,凱奇姆對西爾維斯特羅有偏見,老伐木工認為年輕廚師的名字意大利味道太濃,如果再讓他知道老朋友多米尼克還把西爾維斯特羅當成“第二個兒子”,那就更不妙了——不,多米尼克可不想再收到來自凱奇姆的海量抱怨傳真,老伐木工平時發的牢騷就已經夠多的了。
我還以為那是家法國餐廳——就是你半退休打零工的那家,大廚。
你沒想着給餐廳改名吧,對不對?我猜不會改成意大利名字吧?那個新來的,就是你說的那個年輕廚師——西爾維斯特羅,他是叫這個名字吧?好吧,我覺得他的名字可沒什麼法國味兒!餐廳還是叫“帕特裡斯”,對吧? 說對也不對,廚師想;他不回複凱奇姆的這封最新傳真是有理由的。
這家餐廳的老闆兼領班叫帕特裡斯·阿爾諾,與丹尼爾同齡——五十八歲。
阿爾諾出生在裡昂,但在馬賽長大,十六歲時去了尼斯讀酒店管理。
帕特裡斯餐廳的廚房裡,挂着一張泛黃的老照片,上面是穿着白色廚師服的阿爾諾,那時他才十多歲,但阿爾諾最擅長的還是管理。
他在百慕大的一家海灘俱樂部的餐廳工作時,給那裡的客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還在那兒遇到了多倫多老牌旅館溫布利酒店的創始人。
一九八三年廚師初到多倫多時,帕特裡斯·阿爾諾正在經營馬克西姆餐廳,它是貝街與布洛爾街地區最受歡迎的聚會咖啡廳,是老溫布利酒店旗下的一家咖啡餐廳第三次轉型的産物。
在多米尼克·巴恰加盧波看來,凱奇姆的可怕告誡——絕對不能跟意大利餐館沾邊——依然發人深省,因此帕特裡斯·阿爾諾的帕特裡斯餐廳顯然是個不錯的選擇:無論店主還是餐廳都跟意大利沒關系。
實際上,帕特裡斯曾經慫恿他的兄弟馬塞爾離開馬賽,到馬克西姆做廚師,所以那家餐廳非常有法國味兒。
“啊,可這艘船正在下沉,多米尼克。
”帕特裡斯警告廚師,他的意思是,多倫多正處于迅速的變化之中,未來的食客也許會願意冒點險,到古闆保守的酒店餐廳之外的場所就餐。
(阿爾諾和他兄弟離開馬克西姆之後,溫布利酒店變成了停車場。
) 接下來的十年中,阿爾諾兄弟在皇後西街開了一家餐廳,廚師跟他們一起工作。
這條街正處于轉型期,平時看着破破爛爛,但被帕特裡斯命名為“大衆舞會”的這家餐廳生意卻很紅火,能在中午和晚間同時招待五十桌客人,由馬塞爾擔任主廚,多米尼克喜歡向他學習。
店裡的菜品有鵝肝,還有新鮮的法國芬迪克萊爾牡蛎。
(但廚師還是沒學會做甜點,他始終沒掌握馬塞爾的那道用蘋果白蘭地和薩巴甜醬作配料的焦糖蘋果撻。
) 在巴黎,“大衆舞會”指的是受歡迎的歌舞廳兼酒吧,供應食物和紅酒——這樣的場所甚至熬過了一九九〇年的經濟衰退。
他們在亞麻桌布上鋪上蠟紙,把餐廳變成了小酒館,供應牛排薯條、白葡萄酒和蒸贻貝。
但一九九五年店面的租約到期了,十年之間,皇後西街已經從肮髒變得時髦,再從時髦變成了沉悶乏味的主流。
(“大衆舞會”變成了一家鞋店,馬塞爾回到了法國。
) 廚師和帕特裡斯·阿爾諾一時不知何去何從,兩人去“阿瓦隆”工作了一年,但阿爾諾告訴多米尼克,他們“隻是在等待時機”。
帕特裡斯想再開一家自己的餐廳。
一九九七年,他買下央街薩默希爾附近的一家倒閉的餐廳。
至于西爾維斯特羅,他原來是意大利人,先後在倫敦和米蘭工作過,很喜歡旅行。
(“旅行意味着你能學到新東西。
”帕特裡斯決定讓年輕的西爾維斯特羅擔任新主廚時,這樣告訴多米尼克。
) 至于新餐廳的名字“帕特裡斯”——嗯,阿爾諾還有什麼别的選擇呢?“這個名字你有資格用,”多米尼克告訴帕特裡斯,“别為用了自己的名字感到不好意思。
” 最初的幾年裡,帕特裡斯這個店名和這家餐廳打出了小小的名氣,但無法與現在相比。
阿爾諾和廚師把馬塞爾的一些看家好菜教給了西爾維斯特羅:龍蝦配芥末薩巴甜醬、布列塔尼魚湯、波特酒果凍鵝肝醬、紙包比目魚、雙人份牛肋排、烤小牛肝配肥鹹肉片和珍珠洋蔥加香醋汁。
當然,西爾維斯特羅也把自己的拿手菜添到了菜單上:蝸牛蒜蓉黃油意式方餃、檸檬醬小牛肉片、手工意面配油封鴨和牛肝菌、兔肉玉米糕。
(多米尼克也把幾樣熟悉的菜品加到了菜單上。
)這家新餐廳開在央街一一五八号,但不完全是法式餐廳,也不像阿爾諾曾經期望的那樣在附近大受歡迎。
“不隻是店名的問題,當然,店名已經很糟糕了,”帕特裡斯告訴多米尼克和西爾維斯特羅,“我完全看錯了羅斯戴爾——這個社區不需要昂貴的法國餐廳,咱們應該走随和風格,價錢要便宜!讓顧客每周來兩到三次,而不是每兩個月才來一次。
” 聖誕放假期間,帕特裡斯通常不營業,這一年的假期是十二月二十四日到一月二日,他們有足夠的時間按照阿爾諾的計劃翻新店面。
長軟座要換上亮色的新椅套,檸檬黃的牆壁要重新粉刷,挂上老法國航線的招貼畫。
“勒阿弗爾、南安普頓、紐約-跨大西洋輪船公司!”帕特裡斯宣布,他還找來幾張圖盧茲·羅特列克給紅磨坊舞女拉古麗和歌手珍·阿芙麗畫的海報。
菜單要加上炸魚薯條,還要有鞑靼牛肉配薯條,菜和酒水的價格都要降低百分之二十五,重新回歸小酒館的水平,就像“大衆舞會”在經濟蕭條之中反倒生意興隆的那段日子那樣,但帕特裡斯不想再用“小酒館”之類的詞當店名了。
(“‘小酒館’這樣的詞已經泛濫了,早就變得沒有意義了!”阿爾諾說。
) 推陳出新是經營餐廳必不可少的手段,阿爾諾明白。
“可店名呢?”西爾維斯特羅問老闆,多米尼克知道,這個意大利人有自己的想法。
“我覺得‘帕特裡斯’太法國了,”帕特裡斯回答,“非常老派,必須改掉。
”阿爾諾精明文雅,待人随和殷勤,多米尼克對他既喜歡又佩服,但廚師對餐廳的這次改頭換面始終有些擔心——他們所做的一切全都是為了迎合那些裝腔作勢的羅斯戴爾勢利鬼。
“你們都知道我的想法。
”西爾維斯特羅故作心不在焉地聳了聳肩,他帥氣又自信,讓人很想有個這樣的兒子。
年輕的廚師被餐廳落地窗下半部分的磨砂玻璃吸引住了。
巨大的前窗正對央街,街上的路人看不透玻璃這一邊,但上半部分的玻璃完全透明。
桌前的顧客看得到央街對面薩默希爾酒水店上方的楓葉旗,(最後)還會看到所謂的“公證人廣場”上的那兩座正在建造的高層公寓,窗戶下半部分的磨砂玻璃就像窗簾——這是西爾維斯特羅給餐廳取名的靈感來源。
“就叫‘拉騰達’吧,”西爾維斯特羅感慨地說,“窗簾的意思。
” “我覺得這個名字不吉利,”多米尼克告訴年輕廚師,“我是不會想在叫這個名字的餐廳吃飯的。
” “依我看,西爾維斯特羅,你應該留着這個名字,等你有了自己的餐廳時,可以用它當店名,一定會有這麼一天的!”阿爾諾說。
“拉騰達。
”西爾維斯特羅深情地重複着,熱情的棕色眼睛裡滿是淚花。
“太意大利了,”多米尼克·巴恰加盧波告訴情緒激動的年輕人,“這家店也許不算是嚴格意義上的法國餐廳,可也不是意大利餐廳。
”如果以前的帕特裡斯餐廳換了個意大利名字,凱奇姆會怎麼說?廚師想,他也看出自己的論點的荒謬之處——聖誕節假期過後,要把西西裡肉餡糕和煙花女意面列入更低調的菜單的那個人,正是他自己。
困惑的帕特裡斯和震驚的西爾維斯特羅難以置信地望向廚師,不明白他為什麼這麼說。
多米尼克想:我應該讓丹尼爾給餐廳取名字——他是作家!這時西爾維斯特羅打破了沉默。
“用你的名字怎麼樣,多米尼克?”年輕的廚師說。
“千萬别叫巴恰加盧波!”廚師驚慌失措地叫道。
(就算牛仔不來殺他,多米尼克知道,凱奇姆也會來宰了他的!) “太意大利了呢!”阿爾諾親切地說。
“我是說用你名字的含義當店名,多米尼克。
”西爾維斯特羅說。
盡管“巴恰加盧波”這個詞跟法語相似,帕特裡斯·阿爾諾還是沒猜出它的含義。
“狼之吻。
”西爾維斯特羅慢條斯理地說,重音放在“狼”和“吻”上。
阿爾諾吃了一驚。
他身材矮胖結實,灰色短發修剪得體,笑容精明世故,深色長褲熨燙得一絲不苟,上身是一件優雅的開領襯衫。
這個男人彬彬有禮卻不顯造作,而且冷靜睿智,是一位既了解老式做派的價值又鼓勵創新的餐館老闆。
“啊,不錯——‘狼之吻’!——你為什麼不早告訴我,多米尼克?”阿爾諾調侃他的忠誠朋友,“這下我們有了個既吸引人又時髦的店名了,而且還很前衛!” 噢,“狼之吻”前衛,好吧,廚師想——盡管凱奇姆對這個店名的反應也許不會這麼溫和。
多米尼克不願想象老伐木工聽到這個店名後會怎麼說。
“堆成山的駝鹿糞啊!”凱奇姆也許會這樣感歎,可能還會說得更難聽。
廚師恢複原名的做法是不是非常冒險呢?在這個有了互聯網的世界上,多米尼克·巴恰加盧波重現于世,會不會招來危險?(至少凱奇姆會多少感到寬慰——對發音敏感的努齊竟然拼錯了“巴恰加盧波”這個詞!) 不過,從現實的角度來看,新罕布什爾州庫斯縣的退休副警長怎麼可能發現,遠在加拿大安大略省多倫多市的一家名為“狼之吻”的餐廳,店名正是“巴恰加盧波”這個拼錯了的意大利詞組的英文意思呢?而且,别忘了,廚師安慰自己,牛仔和凱奇姆一樣大,已經八十三歲了! 如果說我現在還不安全的話,那就永遠别想着安全了。
多米尼克邊想邊走進帕特裡斯(它很快就會改叫“狼之吻”了)狹窄而熱鬧的廚房。
嗯,這是個意外頻發的世界,不是嗎?在這樣的世界裡,不斷變化的除了名字,還有許多别的東西。
丹尼·安吉爾倒是衷心希望自己從未放棄過丹尼爾·巴恰加盧波這個名字,但并非因為他想做回原來那個更純真的男孩,甚至也不是因為丹尼爾·巴恰加盧波是他的真名,是父母給的唯一名字,而是由于這位五十八歲的小說家相信,這對作家來說是個好名字。
這位小說家越接近六十歲,就越覺得自己既不像丹尼也不像安吉爾,他父親還是一直叫他丹尼爾,做兒子的也覺得“丹尼爾”這個名字更适合自己。
(他這個年近六十,在家工作的作家跟七十六歲的父親住在一起,日子當然不會總是稱心如意,别人也可能把他們當成一對喜歡吵架的伴侶。
)
然而到了廚師這個歲數——他已經七十六歲了——再加上他那隻在城裡走了十七年人行道、越來越瘸的跛腳,如今改回原名的多米尼克·巴恰加盧波走起路來慢吞吞的。
廚師正沿着濕滑的人行道一瘸一拐地走着,冬天對他向來不友好。
這一天,多米尼克在為那兩棟建造中的新公寓樓擔心,它們簡直就建在他們家的後院裡。
如果其中一棟擋住了丹尼爾的視線,讓他無法從書房看到薩默希爾酒水店的鐘樓,那該怎麼辦? “等我從書桌那兒再也看不見鐘樓時,咱們就該搬家了。
”丹尼告訴父親。
不管兒子是不是認真的,廚師都不喜歡搬家,他已經搬夠了。
多米尼克并不在乎他們在克魯尼街的住處視野如何,他已經戒酒五十六年多了。
就算兩棟公寓樓擋住了薩默希爾酒水店,讓他再也看不見那個地方,廚師也不會介意。
是不是因為丹尼爾又開始喝酒了,所以他才不甘心看不到酒水店?多米尼克心想。
再過多久,正在建造的公寓樓會完全擋住他們的視線?廚師擔心地想。
(到了現在的年紀,無論任何亂七八糟的東西都會讓多米尼克心煩。
)但他喜歡住在羅斯戴爾,也喜歡他工作的那家餐廳。
多米尼克·巴恰加盧波也喜歡聽人們打網球的聲音,天氣溫暖的時節,克魯尼街住處的窗戶敞開時,他就能聽到這種聲音——他們的房子離多倫多草地網球俱樂部不遠,那裡的聲音和光景全部處于父子倆耳聞目睹的範圍之内。
夏天,他們還可以聽到孩子們在遊泳池裡的聲音,甚至在所有窗戶都關着的冬天,他們也會在緩慢移動,蜿蜒穿過多倫多市中心、經由高架橋越過央街的列車聲中睡着。
廚師現在看到的高架橋上裝飾着聖誕彩燈,它們為午後那沉悶、陰郁的氣氛增添了活力。
在這個十二月的城市裡,到處都是聖誕彩燈、裝飾品和購物者。
多米尼克在央街的十字路口等待交通燈變色時,突然想起凱奇姆要來多倫多過聖誕節,不由得微微有些吃驚,雖然這并不是最近才有的事,但廚師還是無法習慣老伐木工出現在城市裡這樣反常的一幕。
作家丹尼·安吉爾和父親去科羅拉多跟喬過聖誕節,已經是十四年前的事了。
(那幾次凱奇姆沒有去,從新罕布什爾開車去科羅拉多太遠,他又堅決不坐飛機。
) 喬在博爾德讀大學的那幾年冬天,丹尼爾在溫特帕克租了一間滑雪屋。
大湖外面那條穿過洛基山國家公園的道路會在冬季關閉,因此從博爾德開車過去需要大約兩個小時——隻有七十号州際公路和通向伯紹德山道的四十号公路可走——但喬喜歡在溫特帕克滑雪,他父親也由着他來。
(或者說,廚師在央街等待交通燈慢條斯理地改變顔色時,心裡是這麼想的。
) 那幾年的聖誕期間,科羅拉多的景色很美,但溫特帕克的滑雪屋對喬的誘惑太大——尤其是滑雪季節接近尾聲時,這個年輕大學生的父親和祖父都回多倫多去了。
為了滑雪,這孩子自然會逃掉一些課——即便不是每次滑雪區覆蓋上新雪的時候都會這樣。
在附近單獨滑雪這項活動對博爾德的每個大學生來說都充滿了吸引力,更不用說在溫特帕克擁有一座完全屬于自己的滑雪屋了——而且可以從那裡直接走到滑雪纜車那邊。
(噢,丹尼爾,你到底是怎麼想的?多米尼克·巴恰加盧波想。
) 交通燈終于變了顔色,廚師一瘸一拐地穿過央街,謹慎地留意着那些莽撞的城市司機,他們像沒頭的蒼蠅一樣在薩默希爾酒水店或者啤酒屋附近尋找停車位。
他的作家兒子是怎麼形容這片社區的來着?廚師回憶着,哦,對了,多米尼克想起來了,丹尼爾說的是“享樂主義者的購物中心”。
這裡有些高檔市場,賣的是真正出色的好貨:鮮魚、美味的香腸和肉類,但廚師覺得價格高得離譜——而且現在正值假期,多米尼克覺得,城裡的每個蹩腳司機都在買酒!(他并不責怪心愛的丹尼爾重新喝酒,廚師體諒兒子這樣做的原因。
) 冰冷的風從安大略湖刮到了央街,多米尼克摸索出手套和鑰匙,打開餐廳上了鎖的門。
餐廳服務員和大多數廚房員工都會從餐廳背後那條平行于央街的皇冠巷進入廚房,不過廚師自己有鑰匙。
他轉身背對着風,費力地走進前門。
在庫斯縣和佛蒙特州的溫德姆縣,冬天更加寒冷,但來自大湖的潮濕而刺骨的寒風讓多米尼克·巴恰加盧波想起了波士頓的北區有多冷,可那時候還有卡梅拉給他溫暖,廚師回憶着,他想念她——奇怪的是,多米尼克隻是想念卡梅拉,但并不懷念有女人陪伴的生活,尤其是到了現在這個年紀。
他為什麼不想念羅茜呢?廚師意識到自己在想。
“現在,大廚,”凱奇姆曾對他說,“我有時候會發現自己已經不再去想着她了,你能想到嗎?”是的,他能,多米尼克不得不承認。
也許凱奇姆和廚師不再懷念的是他們三個人之間的緊張關系——還有簡不留情面的評判和當年他們瞞着丹尼爾的做法? 餐廳裡,首先跟廚師打招呼的是好幾種醬料味兒——年輕的廚師西爾維斯特羅叫它們“母醬”。
小牛肉醬——所有的母醬之母——是從昨天晚上供餐時開始調配的,最後收汁之前,要先把它煮沸兩次,西爾維斯特羅的母醬還包括番茄醬和貝夏梅爾調味汁。
廚師挂好外套和圍巾,心不在焉地整理着被喬最喜歡的滑雪帽壓平的頭發——不知怎麼,他竟然能同時聞出所有的母醬味兒。
盡管多米尼克心滿意足地給烹調大師西爾維斯特羅當二廚,但廚房裡的人都叫他“老行家”。
西爾維斯特羅負責調制醬汁,烹饪所有的肉菜。
克裡斯汀和喬伊斯做湯和魚——這是多米尼克第一次跟女廚師共事——斯科特是面點師。
多米尼克已經半退休了,隻在廚房裡幹點零活,比如替每個廚師備菜和收尾,包括替西爾維斯特羅調配醬汁和做肉菜。
在廚房裡,他們還叫廚師“萬事通”。
他不僅比廚藝高超的年輕廚師西爾維斯特羅年紀大,而且是衆人裡最年長的。
廚師覺得西爾維斯特羅就像他第二個兒子,但他不會把這個告訴心愛的丹尼爾。
多米尼克也不會告訴凱奇姆他把年輕的西爾維斯特羅當兒子——部分原因是,老伐木工現在是個熟練而蠻橫的傳真操作員,老是沒完沒了、肆無忌憚地給廚師父子發傳真。
(有時候收到傳真的人讀了一頁多都弄不清楚這是發給誰的!)凱奇姆的傳真不分晝夜接踵而至,為了睡個好覺,丹尼和父親隻能把傳真機搬到廚房裡。
更重要的是,凱奇姆對西爾維斯特羅有偏見,老伐木工認為年輕廚師的名字意大利味道太濃,如果再讓他知道老朋友多米尼克還把西爾維斯特羅當成“第二個兒子”,那就更不妙了——不,多米尼克可不想再收到來自凱奇姆的海量抱怨傳真,老伐木工平時發的牢騷就已經夠多的了。
我還以為那是家法國餐廳——就是你半退休打零工的那家,大廚。
你沒想着給餐廳改名吧,對不對?我猜不會改成意大利名字吧?那個新來的,就是你說的那個年輕廚師——西爾維斯特羅,他是叫這個名字吧?好吧,我覺得他的名字可沒什麼法國味兒!餐廳還是叫“帕特裡斯”,對吧? 說對也不對,廚師想;他不回複凱奇姆的這封最新傳真是有理由的。
這家餐廳的老闆兼領班叫帕特裡斯·阿爾諾,與丹尼爾同齡——五十八歲。
阿爾諾出生在裡昂,但在馬賽長大,十六歲時去了尼斯讀酒店管理。
帕特裡斯餐廳的廚房裡,挂着一張泛黃的老照片,上面是穿着白色廚師服的阿爾諾,那時他才十多歲,但阿爾諾最擅長的還是管理。
他在百慕大的一家海灘俱樂部的餐廳工作時,給那裡的客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還在那兒遇到了多倫多老牌旅館溫布利酒店的創始人。
一九八三年廚師初到多倫多時,帕特裡斯·阿爾諾正在經營馬克西姆餐廳,它是貝街與布洛爾街地區最受歡迎的聚會咖啡廳,是老溫布利酒店旗下的一家咖啡餐廳第三次轉型的産物。
在多米尼克·巴恰加盧波看來,凱奇姆的可怕告誡——絕對不能跟意大利餐館沾邊——依然發人深省,因此帕特裡斯·阿爾諾的帕特裡斯餐廳顯然是個不錯的選擇:無論店主還是餐廳都跟意大利沒關系。
實際上,帕特裡斯曾經慫恿他的兄弟馬塞爾離開馬賽,到馬克西姆做廚師,所以那家餐廳非常有法國味兒。
“啊,可這艘船正在下沉,多米尼克。
”帕特裡斯警告廚師,他的意思是,多倫多正處于迅速的變化之中,未來的食客也許會願意冒點險,到古闆保守的酒店餐廳之外的場所就餐。
(阿爾諾和他兄弟離開馬克西姆之後,溫布利酒店變成了停車場。
) 接下來的十年中,阿爾諾兄弟在皇後西街開了一家餐廳,廚師跟他們一起工作。
這條街正處于轉型期,平時看着破破爛爛,但被帕特裡斯命名為“大衆舞會”的這家餐廳生意卻很紅火,能在中午和晚間同時招待五十桌客人,由馬塞爾擔任主廚,多米尼克喜歡向他學習。
店裡的菜品有鵝肝,還有新鮮的法國芬迪克萊爾牡蛎。
(但廚師還是沒學會做甜點,他始終沒掌握馬塞爾的那道用蘋果白蘭地和薩巴甜醬作配料的焦糖蘋果撻。
) 在巴黎,“大衆舞會”指的是受歡迎的歌舞廳兼酒吧,供應食物和紅酒——這樣的場所甚至熬過了一九九〇年的經濟衰退。
他們在亞麻桌布上鋪上蠟紙,把餐廳變成了小酒館,供應牛排薯條、白葡萄酒和蒸贻貝。
但一九九五年店面的租約到期了,十年之間,皇後西街已經從肮髒變得時髦,再從時髦變成了沉悶乏味的主流。
(“大衆舞會”變成了一家鞋店,馬塞爾回到了法國。
) 廚師和帕特裡斯·阿爾諾一時不知何去何從,兩人去“阿瓦隆”工作了一年,但阿爾諾告訴多米尼克,他們“隻是在等待時機”。
帕特裡斯想再開一家自己的餐廳。
一九九七年,他買下央街薩默希爾附近的一家倒閉的餐廳。
至于西爾維斯特羅,他原來是意大利人,先後在倫敦和米蘭工作過,很喜歡旅行。
(“旅行意味着你能學到新東西。
”帕特裡斯決定讓年輕的西爾維斯特羅擔任新主廚時,這樣告訴多米尼克。
) 至于新餐廳的名字“帕特裡斯”——嗯,阿爾諾還有什麼别的選擇呢?“這個名字你有資格用,”多米尼克告訴帕特裡斯,“别為用了自己的名字感到不好意思。
” 最初的幾年裡,帕特裡斯這個店名和這家餐廳打出了小小的名氣,但無法與現在相比。
阿爾諾和廚師把馬塞爾的一些看家好菜教給了西爾維斯特羅:龍蝦配芥末薩巴甜醬、布列塔尼魚湯、波特酒果凍鵝肝醬、紙包比目魚、雙人份牛肋排、烤小牛肝配肥鹹肉片和珍珠洋蔥加香醋汁。
當然,西爾維斯特羅也把自己的拿手菜添到了菜單上:蝸牛蒜蓉黃油意式方餃、檸檬醬小牛肉片、手工意面配油封鴨和牛肝菌、兔肉玉米糕。
(多米尼克也把幾樣熟悉的菜品加到了菜單上。
)這家新餐廳開在央街一一五八号,但不完全是法式餐廳,也不像阿爾諾曾經期望的那樣在附近大受歡迎。
“不隻是店名的問題,當然,店名已經很糟糕了,”帕特裡斯告訴多米尼克和西爾維斯特羅,“我完全看錯了羅斯戴爾——這個社區不需要昂貴的法國餐廳,咱們應該走随和風格,價錢要便宜!讓顧客每周來兩到三次,而不是每兩個月才來一次。
” 聖誕放假期間,帕特裡斯通常不營業,這一年的假期是十二月二十四日到一月二日,他們有足夠的時間按照阿爾諾的計劃翻新店面。
長軟座要換上亮色的新椅套,檸檬黃的牆壁要重新粉刷,挂上老法國航線的招貼畫。
“勒阿弗爾、南安普頓、紐約-跨大西洋輪船公司!”帕特裡斯宣布,他還找來幾張圖盧茲·羅特列克給紅磨坊舞女拉古麗和歌手珍·阿芙麗畫的海報。
菜單要加上炸魚薯條,還要有鞑靼牛肉配薯條,菜和酒水的價格都要降低百分之二十五,重新回歸小酒館的水平,就像“大衆舞會”在經濟蕭條之中反倒生意興隆的那段日子那樣,但帕特裡斯不想再用“小酒館”之類的詞當店名了。
(“‘小酒館’這樣的詞已經泛濫了,早就變得沒有意義了!”阿爾諾說。
) 推陳出新是經營餐廳必不可少的手段,阿爾諾明白。
“可店名呢?”西爾維斯特羅問老闆,多米尼克知道,這個意大利人有自己的想法。
“我覺得‘帕特裡斯’太法國了,”帕特裡斯回答,“非常老派,必須改掉。
”阿爾諾精明文雅,待人随和殷勤,多米尼克對他既喜歡又佩服,但廚師對餐廳的這次改頭換面始終有些擔心——他們所做的一切全都是為了迎合那些裝腔作勢的羅斯戴爾勢利鬼。
“你們都知道我的想法。
”西爾維斯特羅故作心不在焉地聳了聳肩,他帥氣又自信,讓人很想有個這樣的兒子。
年輕的廚師被餐廳落地窗下半部分的磨砂玻璃吸引住了。
巨大的前窗正對央街,街上的路人看不透玻璃這一邊,但上半部分的玻璃完全透明。
桌前的顧客看得到央街對面薩默希爾酒水店上方的楓葉旗,(最後)還會看到所謂的“公證人廣場”上的那兩座正在建造的高層公寓,窗戶下半部分的磨砂玻璃就像窗簾——這是西爾維斯特羅給餐廳取名的靈感來源。
“就叫‘拉騰達’吧,”西爾維斯特羅感慨地說,“窗簾的意思。
” “我覺得這個名字不吉利,”多米尼克告訴年輕廚師,“我是不會想在叫這個名字的餐廳吃飯的。
” “依我看,西爾維斯特羅,你應該留着這個名字,等你有了自己的餐廳時,可以用它當店名,一定會有這麼一天的!”阿爾諾說。
“拉騰達。
”西爾維斯特羅深情地重複着,熱情的棕色眼睛裡滿是淚花。
“太意大利了,”多米尼克·巴恰加盧波告訴情緒激動的年輕人,“這家店也許不算是嚴格意義上的法國餐廳,可也不是意大利餐廳。
”如果以前的帕特裡斯餐廳換了個意大利名字,凱奇姆會怎麼說?廚師想,他也看出自己的論點的荒謬之處——聖誕節假期過後,要把西西裡肉餡糕和煙花女意面列入更低調的菜單的那個人,正是他自己。
困惑的帕特裡斯和震驚的西爾維斯特羅難以置信地望向廚師,不明白他為什麼這麼說。
多米尼克想:我應該讓丹尼爾給餐廳取名字——他是作家!這時西爾維斯特羅打破了沉默。
“用你的名字怎麼樣,多米尼克?”年輕的廚師說。
“千萬别叫巴恰加盧波!”廚師驚慌失措地叫道。
(就算牛仔不來殺他,多米尼克知道,凱奇姆也會來宰了他的!) “太意大利了呢!”阿爾諾親切地說。
“我是說用你名字的含義當店名,多米尼克。
”西爾維斯特羅說。
盡管“巴恰加盧波”這個詞跟法語相似,帕特裡斯·阿爾諾還是沒猜出它的含義。
“狼之吻。
”西爾維斯特羅慢條斯理地說,重音放在“狼”和“吻”上。
阿爾諾吃了一驚。
他身材矮胖結實,灰色短發修剪得體,笑容精明世故,深色長褲熨燙得一絲不苟,上身是一件優雅的開領襯衫。
這個男人彬彬有禮卻不顯造作,而且冷靜睿智,是一位既了解老式做派的價值又鼓勵創新的餐館老闆。
“啊,不錯——‘狼之吻’!——你為什麼不早告訴我,多米尼克?”阿爾諾調侃他的忠誠朋友,“這下我們有了個既吸引人又時髦的店名了,而且還很前衛!” 噢,“狼之吻”前衛,好吧,廚師想——盡管凱奇姆對這個店名的反應也許不會這麼溫和。
多米尼克不願想象老伐木工聽到這個店名後會怎麼說。
“堆成山的駝鹿糞啊!”凱奇姆也許會這樣感歎,可能還會說得更難聽。
廚師恢複原名的做法是不是非常冒險呢?在這個有了互聯網的世界上,多米尼克·巴恰加盧波重現于世,會不會招來危險?(至少凱奇姆會多少感到寬慰——對發音敏感的努齊竟然拼錯了“巴恰加盧波”這個詞!) 不過,從現實的角度來看,新罕布什爾州庫斯縣的退休副警長怎麼可能發現,遠在加拿大安大略省多倫多市的一家名為“狼之吻”的餐廳,店名正是“巴恰加盧波”這個拼錯了的意大利詞組的英文意思呢?而且,别忘了,廚師安慰自己,牛仔和凱奇姆一樣大,已經八十三歲了! 如果說我現在還不安全的話,那就永遠别想着安全了。
多米尼克邊想邊走進帕特裡斯(它很快就會改叫“狼之吻”了)狹窄而熱鬧的廚房。
嗯,這是個意外頻發的世界,不是嗎?在這樣的世界裡,不斷變化的除了名字,還有許多别的東西。
丹尼·安吉爾倒是衷心希望自己從未放棄過丹尼爾·巴恰加盧波這個名字,但并非因為他想做回原來那個更純真的男孩,甚至也不是因為丹尼爾·巴恰加盧波是他的真名,是父母給的唯一名字,而是由于這位五十八歲的小說家相信,這對作家來說是個好名字。
這位小說家越接近六十歲,就越覺得自己既不像丹尼也不像安吉爾,他父親還是一直叫他丹尼爾,做兒子的也覺得“丹尼爾”這個名字更适合自己。
(他這個年近六十,在家工作的作家跟七十六歲的父親住在一起,日子當然不會總是稱心如意,别人也可能把他們當成一對喜歡吵架的伴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