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 世事無常

關燈
标題,但未免限度太大,不如畫掉冠詞,改成“路中央的一個孩子”,但他對這兩個标題都不滿意——很快把“一個”也畫掉了。

    從這行字上方——筆記本的同一頁——的那些記錄來看,作家顯然不喜歡用冠詞,“那輛藍色野馬”被改成了“藍色野馬”。

    (也許“路中央的孩子”更好?) 無論誰看到四十一歲的作家的表情,都會覺得他所做的這項練習比單純地拟定标題更加意味深長和令人痛苦。

    朵特和梅覺得,這位愁眉苦臉的年輕作者看起來異乎尋常地魅力十足和面熟,等待食物上桌時,她倆都專心地看着他。

    因為沒有招牌可以大聲朗讀,梅一時有些不知所措,但朵特小聲跟朋友說:“不管他在寫什麼,都壓根兒不覺得開心。

    ” “我可以讓他開心!”梅小聲說,兩個女人又開始用她們那獨一無二的方式咯咯地笑了起來。

     這個時候,丹尼再也沒法聚精會神地寫作了,藍色野馬和路中央的孩子幾乎攫取了作家的全部注意力,哪一個做标題更好倒變得沒那麼重要了,這兩個詞組激發了他的想象力,對他來說意義遠不止标題。

    但兩個老太太的獨特笑聲引得丹尼從筆記本上擡起頭來,朵特和梅連忙移開視線。

    她們一直在盯着他看——丹尼很清楚這一點,他可以發誓,自己曾經聽過這兩個胖女人令人難忘、嘲弄意味十足的笑。

    但他是什麼時候、在什麼地方聽到的呢? 那一定是很久之前的事了,丹尼根本想不起來,他關注的是那些更新鮮、更令人難忘的細節,比如飛馳的藍色野馬和無助的路上的孩子。

    丹尼與夥房後廚那個十二歲的男孩早已相去甚遠,曾幾何時,朵特和梅的咯咯笑聲猶如标點符号那樣恒定。

    作家把注意力重新轉回筆記本上,他正在回想艾奧瓦城的生活,可他并不知道,自己與那段在絞河鎮度過的時光更加接近。

     在法院街住了一年後,廚師父子和喬逐漸習慣了跟怡穎和她的那些性感睡衣共處同一屋檐下。

    她調整了自己在醫院上班的時間表,這樣等喬放學回家時,她一般都會在家。

    那時喬還沒真正開始騎自行車,丹尼的女朋友也是很快就換,而且這些短期女友很少在法院街的房子裡過夜。

    每天下午三點多,廚師會去毛家餐廳上班——跟鄭家小弟去下曼哈頓時除外。

     托尼·安吉爾離家采購的那兩天晚上,怡穎不會在法院路的房子過夜。

    她在仁慈醫院的旁邊有套自己的公寓。

    她也許一直知道丹尼迷戀她——怡穎沒做任何鼓勵他的事情,獲得她全部關愛的是廚師和小喬,但當喬開始騎自行車上學時,是她最先告訴丹尼這件事的。

    那時他們已經搬到了法院街的第二套房子,那裡更靠近馬斯卡汀大街上通勤的車流,但與法院街和朗費羅小學之間隻隔着幾條小巷,盡管如此,怡穎還是告訴丹尼,他應該讓喬在人行道上騎車。

    “孩子過馬路時,應該下來推着車子走。

    ”她說。

     “在這座城市,總有騎自行車的孩子被汽車撞到。

    ”怡穎告訴丹尼。

    他努力不去看她身上的睡衣,他知道自己應該把心思放在她作為急診室護士的經驗之談上。

    “我總是看到這樣的孩子——昨天晚上急診室裡就有一個。

    ”她說。

     “晚上也有孩子騎自行車?”丹尼問她。

     “他是天還沒黑時在道奇街被撞的,但在急診室待了一整夜。

    ”怡穎回答道。

     “他會好起來嗎?”丹尼問。

     怡穎搖了搖頭。

    在法院街的第二套房子的廚房,她正給自己泡茶,把一片薄薄的烤面包像香煙一樣叼在嘴邊。

    喬從學校回來了,他覺得不舒服,丹尼正在廚房的桌子上寫作。

    “一定要讓喬在人行道上騎自行車,”怡穎說,“要是他想去市中心——或者遊泳池、動物園、城市公園……看在上帝的份上,讓他走着去,或者坐公交。

    ” “好吧。

    ”丹尼告訴她。

    她端着茶吃剩下的烤面包,在他旁邊坐下來。

     “你還在家裡幹什麼?”怡穎問他,“有我在,不是嗎?我已經睡醒了,你應該去辦公室寫作。

    我是個護士,丹尼——我可以照顧喬。

    ” “好吧。

    ”丹尼再次說道。

    作家想,喬有急診室護士和兩個日裔保姆照顧,應該非常安全了吧? 大多數夜晚,廚師和急診室護士都得上班——要麼是丹尼在家裡陪着喬,要麼是那對日裔雙胞胎的其中一位照顧男孩。

    Sao和香織的父母來自橫濱,但這對雙胞胎出生在舊金山,在那裡長大。

    廚師有天晚上把她們從毛家餐廳帶回家,他叫醒丹尼,把他介紹給雙胞胎,然後領着Sao和香織來到喬的房間,讓她倆看看睡着的孩子。

    “看到了嗎?”托尼低聲問雙胞胎,丹尼正迷迷糊糊地躺在床上,“這孩子是個天使——非常容易照看。

    ” 廚師不同意丹尼讓作家班的學員給喬當保姆。

    托尼·安吉爾覺得,丹尼的學生都是作家,很容易分心或者走神。

    年輕的作家們活在自己的想象裡,不是嗎?廚師問兒子。

    (丹尼知道,父親一向不信任想象力。

    )此外,這些年輕作家都是研究生,其中的許多人比一般的研究生還要年長。

    “他們年齡太大了,當不好保姆!”廚師說。

    父親的看法讓丹尼覺得新鮮,但他喜歡Sao和香織,她們是同卵雙胞胎,長得一模一樣,他始終分不清她倆誰是誰。

    (過了一段時間,喬能分辨她們了,但這也沒什麼大不了的。

    ) “橫濱姐妹。

    ”丹尼總是在心裡這麼稱呼她們——仿佛“橫濱”是她倆的姓——她們還在讀本科,在毛家餐廳兼職做女招待。

    因此,艾奧瓦城除了對廚師來說充滿亞洲風情之外,對丹尼和小喬而言也是如此。

    雙胞胎彼此說日語,喬喜歡她們這樣,可丹尼覺得心煩。

    多數夜晚,當Sao在毛家餐廳工作時,香織就在家照顧喬——反之亦然。

    (在這樣的情況下,兩人都不會說日語。

    ) 橫濱姐妹起初對怡穎保有一份冷淡的敬意,怡穎在急診室的排班經常讓她沒機會跟Sao或者香織在家中相遇。

    她們在毛家餐廳碰面的機會更多,怡穎偶爾會在深夜(一個人)去吃飯——但她更喜歡在急診室通宵值班,一直工作到白天。

     有天晚上小弟當領班,他誤以為怡穎是毛家餐廳的女招待。

    “你遲到了!”他告訴她。

     “我是顧客——我訂了位子。

    ”怡穎告訴小弟。

     “哦,媽的——你是托尼的護士!”小弟說。

     “托尼還很年輕,不需要護士。

    ”怡穎說。

     後來,廚師想幫小弟說點好話(“他是個好司機——就是當領班很差勁”),但怡穎不買賬。

     “美國佬以為我是越南人,皇後區的上海小癟三以為我是服務員!”她告訴托尼。

     不幸的是,日裔雙胞胎之一就是服務員——這時她還在給喬當保姆——她無意中聽到了怡穎的話。

    “當服務員不好嗎?”Sao或香織問護士。

     在艾奧瓦城,日本雙胞胎也曾被誤認為是越南來的戰争新娘。

    Sao或香織跟丹尼解釋說,在她們土生土長的舊金山,人們能區分日本人和越南人,美國中西部的人顯然做不到。

    老實說,對于如此可恥的混淆,丹尼始終無言以對。

    畢竟連他自己都分不清Sao和香織!(而且,怡穎用貶損的語氣說出“服務員”這個詞之後,橫濱姐妹對這位香港來的護士原來就有些冷淡的敬意,變得更冷淡了。

    ) “我們是幸福的一家人。

    ”丹尼後來試圖向一位年紀比較大的作家班學員解釋。

    尹是一位來自首爾的作家,回艾奧瓦城的第二年,她來到首爾的作家班。

    那些年,作家班的學員還包括幾個越南老兵——他們的年紀也不小了。

    有幾位女作家因為結婚生子和離婚而中斷過寫作生涯。

    這些大齡研究生比大學剛畢業的年輕作家有優勢,大齡作者有更多東西可寫。

     尹就是如此。

    在首爾時,她曾是包辦婚姻的受害者——她正在寫的小說裡提到了這場婚姻,稱其為“事實上的包辦婚姻”。

     丹尼批評了“事實上的”這個詞:“要麼是包辦婚姻,要麼不是,對嗎?”他問尹。

     她的皮膚像牛奶一樣白,黑發剪得短短的,劉海下面那雙深棕色的大眼睛讓她看起來弱不禁風,其實尹已經三十多歲了——跟丹尼同齡——為了讓真實生活中的丈夫主動與自己離婚、避免卷入“韓國式的繁文缛節”,她所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