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 死狗/回憶毛家餐廳

關燈
——就像喝了二十多杯雙倍濃縮咖啡似的。

     “這個國家怎麼了?毛不過是一個姓而已!”小弟叫道,“十年前,這個國家的蛋就讓人在越南給割了!這跟毛完全沒關系!那隻是一個姓而已!”斯派西(或者另一位女朋友)給他綁馬尾辮的那條非常醒目的粉色絲帶松開了,小弟看起來就像個歇斯底裡的女子舉重運動員,駕駛着一座會跑的中餐廳,到這裡吃飯的顧客肯定會被毒死。

     “咱們還是回去卸貨吧。

    ”廚師建議,他希望能讓小弟冷靜下來。

    托尼·安吉爾試圖忘記那條在香油裡遊泳的鮟鱇魚,還有其他所有在卡車後廂裡漂浮的東西。

     裝海水的桶已經空了,贻貝全死了,周末不會有豆豉醬清酒蒸贻貝這道菜了,也不會有洛克菲勒牡蛎(雪上加霜的是,小弟和廚師回到艾奧瓦城時,大哥已經切好做洛克菲勒牡蛎的菠菜和鹹肉了)。

    海鲈魚在路上就變質了,鮟鱇魚還可以搶救一下——但隻有尾巴還能用,大哥把它片成薄片端上了桌。

     廚師學會了用去骨來檢查蘇格蘭三文魚新鮮程度的辦法,如果骨頭難以拔出,說明魚還挺新鮮。

    臘腸、新鮮比目魚和冷凍鱿魚在這場險些與公交車相撞的事故中幸存了下來,但蝦、扇貝和螃蟹未能幸免。

    大哥最喜歡的馬斯卡彭奶酪和帕爾瑪幹酪安然無恙,但其他奶酪隻能丢掉。

    壽司卷簾和海苔吸飽了香油和青島啤酒。

    一連幾個月,小弟天天都拿水管沖洗卡車,但密西西比河上那場僥幸避免的事故留下的氣味始終無法消除。

     他真的喜歡自己在艾奧瓦城度過的那段時光——跟鄭家小弟一起出門采購的經曆也包括在内,托尼·安吉爾想。

    阿韋利諾每天的晚餐菜單上,都會有一兩道廚師從鄭家大哥那裡學來的菜式。

    在阿韋利諾,廚師會在菜單上簡單地手寫标明菜品的分類——“亞洲的”和“法國的”,這一手也是跟鄭家大哥學的。

    在毛家餐廳,假如遇到緊急情況,比如所有的魚(還有牡蛎和贻貝)在星期六晚上之前就變質了,大哥會讓廚師做意面特餐或者比薩。

     對于這些菜肴,毛家餐廳的菜單上會相應地标注“意大利的”幾個字。

     把車停在州際公路旁邊過來就餐的長途卡車司機難免會抱怨:“‘意大利的’是他媽的什麼意思?你們這兒不是中餐館嗎?” “我們幾乎什麼都有。

    ”小弟告訴他們——他通常是周末的領班,廚師和大哥在廚房忙碌。

     毛家餐廳的其他員工是一群相當聰明、來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亞裔大學生——其中的許多人并非來自亞洲,而是從西雅圖、舊金山、波士頓和紐約來的。

    大哥後來找的新女友叫子敏,是法學院的華裔學生,幾年前在艾奧瓦大學讀本科,為了毛家餐廳、鄭家大哥和法學院,她決定留在艾奧瓦城(不回台灣了)。

    星期四晚上,小弟還在遭受巧克力濃縮咖啡球帶來的亢奮折磨,那時就由子敏充當領班。

     毛家餐廳沒有收音機——一九八三年春末的某天晚上,阿韋利諾營業之前,托尼·安吉爾在檢查店裡的陳設時想起了這件事。

    鄭家大哥在餐廳的廚房裡放了一台電視——廚師覺得這是許多人不慎被菜刀或者切肉刀割傷手指的原因,但大哥喜歡體育節目和新聞,有時電視上會播放在艾奧瓦城舉行的足球或籃球比賽,這樣廚房裡的人會提前知道賽後迎來的食客是高興還是沮喪了。

     那些年裡,艾奧瓦的摔跤隊很少會輸——至少在主場是這樣——那些對抗賽會把激動萬分又饑腸辘辘的人群帶到毛家餐廳。

    廚師想起,丹尼爾以前帶着小喬看過大多數的主場比賽,也許正是艾奧瓦摔跤隊的輝煌曆史,讓喬在去諾斯菲爾德黑門山學校讀書時有了想要摔跤的意願,這件事很可能跟凱奇姆這個著名的酒吧鬥毆愛好者沒什麼關系。

     在阿韋利諾的廚房,托尼·安吉爾有台“加蘭德”八竈頭煤氣爐,帶兩個烤箱和一個烤架,他還有一隻炖雞湯的汽鍋。

    在毛家餐廳最忙的時候,晚上的客人能達到八九十位,但阿韋利諾沒有這麼大的規模。

    托尼很少會在一晚上招待三四十位以上的顧客——五十個人是他的極限。

     這天晚上,廚師在忙着做燴牛小排用的紅酒汁,汽鍋裡還炖着清雞湯和醬雞湯。

    在菜單上的“亞洲的”那一類,他給客人準備的是鄭家大哥傳授的沙嗲牛肉配花生醬和用蝦、豆角和蘆筍做的天婦羅拼盤,此外還有平時都會供應的意面套餐和兩種受歡迎的比薩——意大利辣香腸配番茄大蒜汁比薩和加了四種奶酪的野生蘑菇比薩。

    他用迷疊香烤了一隻雞,擺在鋪着芝麻菜和烤茴香的盤子裡,還做了一隻大蒜烤羊腿、一份野生蘑菇燴飯。

     年輕的二廚格雷格上過曼哈頓九十二街的廚藝學校,學東西很快。

    托尼讓格雷格用褐色黃油和酸豆做格勒諾布爾醬,給雞肉塊調味——這是今晚供應的“法國的”菜品。

    托尼最喜歡的兩個女招待在旁邊等着上菜,其中之一是單身母親,另一位是她讀大學的女兒。

    母親名叫塞萊斯特,一九七六年就開始為廚師工作,女兒洛蕾塔比他平時雇來做服務員、傳菜工和洗碗工的那些布拉托布羅的高中生成熟多了。

     洛蕾塔的年齡比多數大學生大,高三時她生了個孩子。

    洛蕾塔沒結婚,在母親家照顧孩子,直到這個小男孩長到足夠大(四五歲),不會讓塞萊斯特抓狂為止。

    然後洛蕾塔去附近的社區大學讀書——平時還要上班,通勤起來并不輕松,好在她把課程都安排在了周二到周四,周四晚上到下周二早晨回布拉托布羅的家,仍然跟母親和年幼的兒子住在一起。

     因為廚師一直在跟塞萊斯特睡覺——從去年開始的,持續了十八個月——他覺得這個安排很不錯。

    每星期有兩天,他住在塞萊斯特家,陪伴塞萊斯特和她上一年級的孫子——其中有一天是星期三,這天餐廳不營業。

    每當洛蕾塔回到布拉托布羅,廚師就回自己家住。

    去年夏天,塞萊斯特搬到托尼在阿韋利諾樓上的小公寓住,一次最多住三四個晚上,情況變得有些尴尬。

    她有一頭紅發,胸前長着一片非常迷人的雀斑,也是個大塊頭,盡管遠遠無法與印第安·簡或者卡梅拉相提并論。

    塞萊斯特的年齡(五十歲)剛好是廚師和他兒子丹尼年齡的中間數。

     在阿韋利諾的廚房裡,兩人從來不會表現得多麼親昵——他們都堅持這麼做——盡管每個員工都知道托尼·安吉爾和塞萊斯特是一對。

    廚師在“藏書窖”認識的那些女友從此另尋新歡,或者結了婚。

    托尼對店主說的那個老笑話已經不管用了,當廚師問她是不是認識哪個女人,可以給他介紹時,就隻是在純粹開玩笑而已。

    (有塞萊斯特在,店主要麼沒介紹,要麼不願意。

    布拉托布羅是個小鎮,塞萊斯特是非常受大家歡迎的人。

    ) 托尼·安吉爾想起,在艾奧瓦州認識女人更容易。

    當然,他現在年紀大了,而且與艾奧瓦相比,布拉托布羅是一個很小的城鎮。

    在艾奧瓦城,每次作家班開派對,作家都邀請父親參加,那些女作家知道怎麼才能玩得盡興。

     丹尼經常邀請他在作家班的學生去毛家餐廳吃晚飯——尤其是在中國春節這樣的節日,這天通常在每年的一月或二月,那時鄭家大哥會一連三天晚上向客人們提供十道菜的固定套餐。

    廚師記得,一九七三年的中國牛年除夕,小弟的卡車在賓夕法尼亞抛錨了,托尼·安吉爾和小弟差點沒能把貨物及時送到艾奧瓦城。

     廚師想起,一九七四年是中國的虎年,小弟說服斯派西搭他們的車,從皇後區一起去艾奧瓦城。

    幸好斯派西身材嬌小,但卡車的駕駛室裡還是很擠。

    車來到印第安納或者伊利諾伊州的某個地方,斯派西發現小弟還在跟貝斯佩奇的一個女人約會——斯派西叫她“那個拿騷縣的婊子”,廚師聽他們吵了一路。

     不知怎麼,一想到艾奧瓦城和毛家餐廳,托尼·安吉爾就覺得阿韋利諾缺乏野心,但廚師喜歡他在布拉托布羅的餐廳,原因之一就是它相對容易經營。

    像鄭家大哥、托尼·莫利納裡和保羅·波爾卡裡那種真正的廚師,可能會覺得阿韋利諾缺乏野心,但(五十九歲的)廚師并不想跟他們競争。

     讓托尼·安吉爾遺憾的是,他沒法邀請老朋友或者老師到佛蒙特州作客,請他們在阿韋利諾用餐。

    廚師覺得,在那些教過他的高級廚師眼裡,他在布拉托布羅的餐廳恐怕不值一提,但他們好歹也教了他這麼多東西。

    在看到阿韋利諾的菜單和他們給他帶來的良好影響之後,可能也會覺得感動和開心,認同廚師擁有了自己的餐館的自豪感,更何況這家餐廳在當地非常成功——盡管僅限于布拉托布羅。

    莫利納裡和波爾卡裡倒是已經退休,可以在方便的時候來佛蒙特州,但鄭氏兄弟或許很難抽出時間。

     鄭家大哥和小弟聽從子敏的忠告,搬回了東部。

    子敏這位年輕的華裔律師嫁給了大哥,再也沒有回台灣,她給他提出了一些非常可靠的商業建議。

    康涅狄格州離小弟進貨的下曼哈頓更近,鄭氏兄弟沒必要像在艾奧瓦那樣為了保證食材的新鮮和地道而絞盡腦汁。

    他們的新餐廳最初名叫“包子”,中文意思是“包起來的東西”。

    (廚師記得,鄭家大哥每年春節都會做金色的豬肉餡春卷和鹵肉餡的包子——這些蒸好的圓形面團表面有裂口,像三明治一樣,夾着切碎的鹵豬肩肉,肉餡裡還有中國的五香粉)但子敏才是鄭家的生意人:她把餐廳的名字改成了“香茅”,在康涅狄格州,這個名字更有市場,也更容易理解。

     有一天,托尼·安吉爾想到,也許丹尼爾可以和我開車去康涅狄格州,到香茅餐廳吃飯,我們可以在附近的某個地方過夜。

    廚師想念鄭家大哥和小弟,希望他們過得好。

     “怎麼了,托尼?”塞萊斯特問他。

    (廚師哭了,但他自己沒意識到。

    ) “沒事,塞萊斯特,其實我很開心。

    ”托尼說。

    他朝她笑了笑,彎腰聞了聞熬好的紅酒,給一小撮新鮮的迷疊香焯了水,把裡面的油煮出來,将迷疊香放進紅酒裡。

     “是嗎,呃,你在哭呢。

    ”塞萊斯特對他說。

     “我猜是因為想起了以前的事吧。

    ”廚師說。

    二廚格雷格也看着他。

    洛蕾塔從前廳走進廚房。

     “今天晚上我們還開門嗎,還是打算讓客人想辦法闖進來?”她問廚師。

     “哦,時間到了嗎?”托尼·安吉爾問。

    他一定是把手表落在樓上的卧室了,他在那兒讀《班戈爾以東》的校樣來着,還沒讀完。

     “他哭什麼?”洛蕾塔問母親。

     “我剛才問過他,”塞萊斯特回答,“說是想起了以前的事。

    ” “是好事,對吧?”洛蕾塔問廚師,她從架子上拿了塊幹淨的洗碗巾,拍了拍他的臉頰,就連洗碗工和傳菜工——兩個布拉托布羅的高中生——都關心地望着托尼·安吉爾。

     廚師和二廚分工并不嚴格,但通常格雷格負責燒烤,托尼配制醬料。

     “你今晚想讓我配醬料嗎,老大?”格雷格問廚師。

     “我沒事,”托尼搖了搖頭,對大家說,“難道你們從來不回想以前的事嗎?” “丹尼來過電話——我忘了告訴你了,”洛蕾塔對廚師說,“他今晚過來。

    ” “是的,聽起來,作為作家,丹尼今天過得不錯,”塞萊斯特告訴托尼,“有兩隻狗想咬他,‘公雞’咬死了其中一隻。

    他訂了一張桌子,老時間。

    不過隻有他一個人。

    他說,巴雷特不會喜歡狗的故事。

    他還說,‘告訴我老爹,一會兒見’。

    ” “老爹”是艾奧瓦城的叫法——廚師喜歡這個稱呼。

     巴雷特原來是英國人,但她在美國住了很多年,她的英國口音讓托尼·安吉爾覺得,自己每次聽她講話,都會感受到越來越濃的英國味兒。

    美國人對英國口音真是反應過度,廚師想,也許是因為英國口音讓很多美國人覺得自己沒受過教育。

     托尼知道兒子說巴雷特不喜歡聽狗的故事是什麼意思。

    盡管丹尼在跑步時被狗追着咬,但巴雷特喜歡動物,她總是站在狗那一邊。

    (她覺得世上沒有壞狗,隻有壞的狗主人;佛蒙特州的那個州警永遠不該朝任何一條狗開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