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奇襲喀拉
關燈
小
中
大
裡還放了其他物品,四頂張開的降落傘,四頂仍包裝着的備傘,四隻氧氣瓶,繩子和網狀皮帶等。
然後他們開始在上面堆放石塊,不能清楚地堆成一個形狀,那會被發現,而是随意的,好像石塊是從山坡上翻滾下來的。
他們從小溪中取來水把石塊和草地上的血污沖洗掉。
原先石塊下面光秃秃的地塊,用腳去踩了幾下,溪邊的草屑索性扔進溪流中讓水給沖走了。
這個山谷必須盡可能恢複成午夜前一小時的模樣。
他們原先指望在黎明前可以安排五個小時的行軍,但現在已經花費了三個多小時。
諾斯背包裡的某些物品留在那裡與他埋在了一起:他的衣服、食物和水。
設備需由剩下的人分擔,這更加重了他們的負擔。
黎明前一小時他們離開山谷進入了SOP,即常規行動程序。
斯蒂芬森中士走在前面偵察。
每當翻上一道山梁之前,他總要先蹲伏在地上觀察山梁對面的情況,以免措手不及。
路線是上行的,他腳步沉重地行走着。
雖然他個子較小,且比馬丁年長五歲,但他可以背負八十磅裝備比大多數空着手的人走得還快。
山區上空飄來一片雲,這正是馬丁所需要的,這樣會推遲黎明的到來,給他們額外的一個小時。
經過九十分鐘的強行軍,他們穿過幾道山梁,翻過兩座丘陵,已經走了八英裡。
最後,慢慢放亮的天空迫使他們去尋找一個藏身之處。
馬丁選擇了懸崖下的一條水平的石縫,外面有幹枯的雜草作為屏障,下面有一個幹涸的旱谷。
在夜色褪盡前的最後一段時間裡,他們吃了一些幹糧,喝了幾口水,在身上蓋了一層稀松的僞裝網,躺下來睡覺了。
放哨觀察分成三班,馬丁值第一班。
上午十一點,他把斯蒂芬森推醒。
中士值班警戒,他去睡覺了。
下午四點鐘,本·伊斯曼在馬丁肋骨上捅了一下。
馬丁睜開眼睛,看到伊斯曼正把食指貼在自己嘴唇上。
馬丁聽了聽。
從他們身下十英尺的旱谷裡傳來了阿拉伯語的說話聲。
斯蒂芬森中士也醒了,他揚起了一條眉毛。
現在我們怎麼辦?馬丁又傾聽了一會兒。
對方共有四個人,是一個巡邏小組,對于無休止的山區行軍任務已經厭煩了,而且已經疲勞了。
在十分鐘之内馬丁就聽明白他們想在那裡紮營過夜。
馬丁已經損失了不少時間。
他需要在六點鐘動身,那時候夜幕剛降臨,他需要利用晚上的每一個小時走完剩下的路程,到達要塞對面山丘上的岩縫中。
他也許需要更多的時間來尋找适合他們隐蔽和觀察的岩縫。
下面旱谷裡的對話表明,這些伊拉克人要去找一些木柴,在灌木裡點上一堆火。
他們肯定會到灌木裡,向特空團戰士藏身處察看一下。
即使他們不來,馬丁的小分隊也要等幾個鐘頭,等他們全都睡着、睡死以後才能溜走。
沒有其他選擇。
馬丁做了一下手勢,另兩個人抽出了他們随身佩帶着的雙刃尖刀。
三個人悄悄地走過亂石堆進入到了旱谷裡。
他們幹完後,馬丁翻了一下伊拉克人屍身上的番号。
他注意到他們全都姓烏貝蒂。
他們都是烏貝蒂部落人,是來自這個地區的山民。
他們都佩戴着共和國衛隊的識别符号。
顯然,共和國衛隊從這些山區戰鬥隊員中選拔一些人組成了巡邏隊,其任務是确保要塞免受外人侵入。
這些人全都長得瘦長結實,身上沒有一絲脂肪,在這裡翻山越嶺一般不會走累。
馬丁的小分隊又花了一個小時的時間把四具屍體拖入石縫裡,割開伊拉克人的僞裝帳篷做了一塊篷布,并在篷布上裝飾了灌木、蘆葦和青草。
他們忙完之後,需十分銳利的眼光才能發現懸崖下面的這個隐藏處。
幸好這支伊拉克的巡邏隊沒有無線電,他們很可能都是在返回後才去基地報到。
現在他們永遠不會返回了。
如果運氣好的話,兩天以後才會有人想起他們。
夜色變濃時,特空團戰士們又上路了。
他們努力在星光下辨認着照片上那些山丘的形狀,按照指南針指示的方向朝目的地挺進。
馬丁攜帶的地圖制作得很精美,是根據TR-1偵察機的航拍照片由電腦繪制出來的,顯示了從空投區到潛伏地之間的路線。
每隔一段時間馬丁就停下來,用手提衛星導航定位儀測定一下方位,并借着筆形電筒看一下地圖,以核對他們的行走方向和進度。
到半夜時,方向和進度都令人滿意。
他估算還需要行走十英裡。
在英國威爾士地區的布雷肯斯,馬丁和戰友們能保持一小時行走四英裡的速度。
那是在平地上,牽着狗在晚間輕松活潑地行走,肩上也沒有八十磅的負荷,以這種速度行軍是相當正常的。
但在敵方的山區,在有可能遭遇敵人巡邏隊的情況下,行軍進度不得不放慢了。
他們已經碰上了一次巡邏兵,再碰上一次簡直太多了。
他們勝過伊拉克人的一項優勢是他們的夜視鏡。
戴着這種新型的廣角夜視鏡,他們看到的前方鄉野呈現一片淡綠色,因為圖像增大器能收集附近的一點一滴自然光,并集中到觀察者的視網膜内。
黎明前兩小時,他們見到了前面那個要塞的龐大黑影,于是開始攀登左邊的山坡。
他們選定的那座山在耶利哥提供的一平方公裡範圍的南緣,從靠近山頂的岩縫裡,他們應該能看見對面差不多平行高度上的要塞南立面,如果要塞确實在那裡的話。
他們吃力地攀登了一個小時,喘氣越來越粗重了。
斯蒂芬森中士領頭拐入了一條山羊踏出來的小路,沿着山坡蜿蜒而上。
在快到山頂處,他們找到了TR-l偵察機下向和側向照相機拍到過的那條岩縫。
它比馬丁想象的還要理想——岩石中的一條天然裂縫,有八英尺長,四英尺深,二英尺高。
岩縫外面是一塊二英尺寬的突岩,馬丁可以在那裡躺下來,身體和雙腳藏在岩石叢中。
戰士們取出一張稀松的僞裝網,把他們的藏身處裝點得難以察覺。
幹糧和水裝進了皮帶上的彈藥袋内,馬丁的技術設備放在随手可及的地方,武器經檢查後放在了旁邊。
在太陽升起之前,馬丁使用了其中一件設備。
這是一部發報機,比他在巴格達用過的那一台要小得多,隻有兩包香煙那麼大。
發報機連着一塊鎳镉電池,其電量足夠馬丁使用。
頻率已經設定好了,另一頭接收信号的,是一個二十四小時開着的傾聽表。
馬丁隻要按約定的短聲和停頓次序按下發射按鈕,就可以引起接聽者注意,然後等待揚聲器作出反應。
該設備的第三個部件是一隻碟形天線,像在巴格達的那一隻一樣也是折疊式的,但尺寸更小。
雖然他現在身處比巴格達更往北的伊拉克北方,但他所處的地面也比原先更高了。
馬丁架起天線,朝向南方,把發報機裝上電池,再接上天線,然後按動發射按鈕:1-2-3-4-5,停頓;1-2,停頓;1,停頓;1。
五秒鐘之後,他手裡的無線電輕柔地鳴響起來。
四短聲,四短聲,兩短聲。
他用大拇指按住發射按鈕,對着揚聲器說了起來。
“來到尼尼韋,來到泰雷。
重複一遍,來到尼尼韋,來到泰雷。
” 他松開發射按鈕等待着。
從收發報機傳來了一陣激動的聲音:1-2-3,停頓;1,停頓;4,已收悉。
馬丁把收發報機放進防水的塑料袋裡,取出高倍野戰望遠鏡,伏在那塊突出的岩石上。
在他身後,斯蒂芬森中士和伊斯曼下士像胎兒般地蜷縮在岩石下的石縫中,顯然很舒适。
兩條樹枝支撐起馬丁身前的那部分僞裝網,造成了一條狹長的裂口,正好讓他把望遠鏡插進去。
二月二十三日早晨,當太陽從哈姆利的群山之間躍出時,馬丁少校開始觀察他的老同學奧斯曼·巴德裡的傑作——高新技術無法看見的喀拉。
在利雅得,史蒂夫·萊恩和西蒙·巴克斯曼凝視着無線電報務員交給他們的那張紙。
“好極了,”萊恩激動地說,“他已經到了,已經在那座山上了。
” 二十分鐘以後,消息從格洛森将軍辦公室到達了阿爾卡茲。
唐·沃克上尉于二月二十二日淩晨一兩點鐘回到基地,他抓緊下半夜時間睡了一覺。
當太陽升起時,夜間執行飛行任務的飛行員們結束任務彙報,返回寝室睡覺,他開始工作了。
到中午,他制訂出一份計劃并報給了他的上級軍官。
計劃随即送交利雅得并且獲得了批準。
下午,合适的飛機、機組人員和裝備都安排了。
計劃的内容是派出四架飛機去襲擊巴格達北方很遠的一個伊拉克空軍基地,叫東提克裡特,離薩達姆·侯賽因的家鄉不遠。
這将是一次夜襲,準備投擲兩千磅激光制導炸彈。
唐·沃克将帶上他慣常的僚機和另兩架戰鷹,領導這次空襲。
這項任務雖然是十二小時以前剛剛制訂出來的,但奇迹般地出現在利雅得發出的空襲任務命令之中,沒有用常規的三天準備時間。
另三架飛機的機組人員接到東提克裡特的任務後,立即暫停其他任務。
他們将于二月二十二日晚上或者其後的晚上去執行這次行動。
從現在起到臨戰前,他們必須一直處于一小時内出發的備戰狀态。
作戰參謀與他們一起制訂了去東提克裡特的航線,四架戰鷹将沿着巴格達與伊朗東部邊境之間的空中廊道飛行,在沙迪亞湖上空轉向四十五度,然後直線飛去提克裡特。
太陽下山前,那四架戰鷹作好了起飛準備,到晚上十點鐘,任務取消了。
沒有換成其他任務。
八位機組人員接到了休息的命令。
在此期間,中隊的其他飛機正在打擊科威特北方伊拉克共和國衛隊坦克部隊。
第二天早晨,唐·沃克在食堂裡喝咖啡時,被中隊長叫到了外面。
“你們的目标标定員已經到位了。
”中隊長告訴他,“好好休息一下。
晚上的任務很艱巨。
” 在初升的太陽下,麥克·馬丁開始觀察山谷對面的那座山丘。
在圖像增大模式下,他的望遠鏡能分辨出單棵的灌木;通過調節焦距,他能看清他想觀察地區的各種大小物體。
在開始的一個小時内,它看上去隻不過是一座山。
與所有其他山丘一樣,長着草,低矮的灌木,随處有光秃秃的岩石,偶爾還有幾塊圓石依附在山坡上。
與他的視野内的所有其他山丘一樣,這座山丘的形狀是不規則的。
看來沒有什麼反常的地方。
他不時地揉揉眼睛,把腦袋枕在手臂上休息一會兒,然後繼續觀察。
到半晌午時,開始出現了一種模
然後他們開始在上面堆放石塊,不能清楚地堆成一個形狀,那會被發現,而是随意的,好像石塊是從山坡上翻滾下來的。
他們從小溪中取來水把石塊和草地上的血污沖洗掉。
原先石塊下面光秃秃的地塊,用腳去踩了幾下,溪邊的草屑索性扔進溪流中讓水給沖走了。
這個山谷必須盡可能恢複成午夜前一小時的模樣。
他們原先指望在黎明前可以安排五個小時的行軍,但現在已經花費了三個多小時。
諾斯背包裡的某些物品留在那裡與他埋在了一起:他的衣服、食物和水。
設備需由剩下的人分擔,這更加重了他們的負擔。
黎明前一小時他們離開山谷進入了SOP,即常規行動程序。
斯蒂芬森中士走在前面偵察。
每當翻上一道山梁之前,他總要先蹲伏在地上觀察山梁對面的情況,以免措手不及。
路線是上行的,他腳步沉重地行走着。
雖然他個子較小,且比馬丁年長五歲,但他可以背負八十磅裝備比大多數空着手的人走得還快。
山區上空飄來一片雲,這正是馬丁所需要的,這樣會推遲黎明的到來,給他們額外的一個小時。
經過九十分鐘的強行軍,他們穿過幾道山梁,翻過兩座丘陵,已經走了八英裡。
最後,慢慢放亮的天空迫使他們去尋找一個藏身之處。
馬丁選擇了懸崖下的一條水平的石縫,外面有幹枯的雜草作為屏障,下面有一個幹涸的旱谷。
在夜色褪盡前的最後一段時間裡,他們吃了一些幹糧,喝了幾口水,在身上蓋了一層稀松的僞裝網,躺下來睡覺了。
放哨觀察分成三班,馬丁值第一班。
上午十一點,他把斯蒂芬森推醒。
中士值班警戒,他去睡覺了。
下午四點鐘,本·伊斯曼在馬丁肋骨上捅了一下。
馬丁睜開眼睛,看到伊斯曼正把食指貼在自己嘴唇上。
馬丁聽了聽。
從他們身下十英尺的旱谷裡傳來了阿拉伯語的說話聲。
斯蒂芬森中士也醒了,他揚起了一條眉毛。
現在我們怎麼辦?馬丁又傾聽了一會兒。
對方共有四個人,是一個巡邏小組,對于無休止的山區行軍任務已經厭煩了,而且已經疲勞了。
在十分鐘之内馬丁就聽明白他們想在那裡紮營過夜。
馬丁已經損失了不少時間。
他需要在六點鐘動身,那時候夜幕剛降臨,他需要利用晚上的每一個小時走完剩下的路程,到達要塞對面山丘上的岩縫中。
他也許需要更多的時間來尋找适合他們隐蔽和觀察的岩縫。
下面旱谷裡的對話表明,這些伊拉克人要去找一些木柴,在灌木裡點上一堆火。
他們肯定會到灌木裡,向特空團戰士藏身處察看一下。
即使他們不來,馬丁的小分隊也要等幾個鐘頭,等他們全都睡着、睡死以後才能溜走。
沒有其他選擇。
馬丁做了一下手勢,另兩個人抽出了他們随身佩帶着的雙刃尖刀。
三個人悄悄地走過亂石堆進入到了旱谷裡。
他們幹完後,馬丁翻了一下伊拉克人屍身上的番号。
他注意到他們全都姓烏貝蒂。
他們都是烏貝蒂部落人,是來自這個地區的山民。
他們都佩戴着共和國衛隊的識别符号。
顯然,共和國衛隊從這些山區戰鬥隊員中選拔一些人組成了巡邏隊,其任務是确保要塞免受外人侵入。
這些人全都長得瘦長結實,身上沒有一絲脂肪,在這裡翻山越嶺一般不會走累。
馬丁的小分隊又花了一個小時的時間把四具屍體拖入石縫裡,割開伊拉克人的僞裝帳篷做了一塊篷布,并在篷布上裝飾了灌木、蘆葦和青草。
他們忙完之後,需十分銳利的眼光才能發現懸崖下面的這個隐藏處。
幸好這支伊拉克的巡邏隊沒有無線電,他們很可能都是在返回後才去基地報到。
現在他們永遠不會返回了。
如果運氣好的話,兩天以後才會有人想起他們。
夜色變濃時,特空團戰士們又上路了。
他們努力在星光下辨認着照片上那些山丘的形狀,按照指南針指示的方向朝目的地挺進。
馬丁攜帶的地圖制作得很精美,是根據TR-1偵察機的航拍照片由電腦繪制出來的,顯示了從空投區到潛伏地之間的路線。
每隔一段時間馬丁就停下來,用手提衛星導航定位儀測定一下方位,并借着筆形電筒看一下地圖,以核對他們的行走方向和進度。
到半夜時,方向和進度都令人滿意。
他估算還需要行走十英裡。
在英國威爾士地區的布雷肯斯,馬丁和戰友們能保持一小時行走四英裡的速度。
那是在平地上,牽着狗在晚間輕松活潑地行走,肩上也沒有八十磅的負荷,以這種速度行軍是相當正常的。
但在敵方的山區,在有可能遭遇敵人巡邏隊的情況下,行軍進度不得不放慢了。
他們已經碰上了一次巡邏兵,再碰上一次簡直太多了。
他們勝過伊拉克人的一項優勢是他們的夜視鏡。
戴着這種新型的廣角夜視鏡,他們看到的前方鄉野呈現一片淡綠色,因為圖像增大器能收集附近的一點一滴自然光,并集中到觀察者的視網膜内。
黎明前兩小時,他們見到了前面那個要塞的龐大黑影,于是開始攀登左邊的山坡。
他們選定的那座山在耶利哥提供的一平方公裡範圍的南緣,從靠近山頂的岩縫裡,他們應該能看見對面差不多平行高度上的要塞南立面,如果要塞确實在那裡的話。
他們吃力地攀登了一個小時,喘氣越來越粗重了。
斯蒂芬森中士領頭拐入了一條山羊踏出來的小路,沿着山坡蜿蜒而上。
在快到山頂處,他們找到了TR-l偵察機下向和側向照相機拍到過的那條岩縫。
它比馬丁想象的還要理想——岩石中的一條天然裂縫,有八英尺長,四英尺深,二英尺高。
岩縫外面是一塊二英尺寬的突岩,馬丁可以在那裡躺下來,身體和雙腳藏在岩石叢中。
戰士們取出一張稀松的僞裝網,把他們的藏身處裝點得難以察覺。
幹糧和水裝進了皮帶上的彈藥袋内,馬丁的技術設備放在随手可及的地方,武器經檢查後放在了旁邊。
在太陽升起之前,馬丁使用了其中一件設備。
這是一部發報機,比他在巴格達用過的那一台要小得多,隻有兩包香煙那麼大。
發報機連着一塊鎳镉電池,其電量足夠馬丁使用。
頻率已經設定好了,另一頭接收信号的,是一個二十四小時開着的傾聽表。
馬丁隻要按約定的短聲和停頓次序按下發射按鈕,就可以引起接聽者注意,然後等待揚聲器作出反應。
該設備的第三個部件是一隻碟形天線,像在巴格達的那一隻一樣也是折疊式的,但尺寸更小。
雖然他現在身處比巴格達更往北的伊拉克北方,但他所處的地面也比原先更高了。
馬丁架起天線,朝向南方,把發報機裝上電池,再接上天線,然後按動發射按鈕:1-2-3-4-5,停頓;1-2,停頓;1,停頓;1。
五秒鐘之後,他手裡的無線電輕柔地鳴響起來。
四短聲,四短聲,兩短聲。
他用大拇指按住發射按鈕,對着揚聲器說了起來。
“來到尼尼韋,來到泰雷。
重複一遍,來到尼尼韋,來到泰雷。
” 他松開發射按鈕等待着。
從收發報機傳來了一陣激動的聲音:1-2-3,停頓;1,停頓;4,已收悉。
馬丁把收發報機放進防水的塑料袋裡,取出高倍野戰望遠鏡,伏在那塊突出的岩石上。
在他身後,斯蒂芬森中士和伊斯曼下士像胎兒般地蜷縮在岩石下的石縫中,顯然很舒适。
兩條樹枝支撐起馬丁身前的那部分僞裝網,造成了一條狹長的裂口,正好讓他把望遠鏡插進去。
二月二十三日早晨,當太陽從哈姆利的群山之間躍出時,馬丁少校開始觀察他的老同學奧斯曼·巴德裡的傑作——高新技術無法看見的喀拉。
在利雅得,史蒂夫·萊恩和西蒙·巴克斯曼凝視着無線電報務員交給他們的那張紙。
“好極了,”萊恩激動地說,“他已經到了,已經在那座山上了。
” 二十分鐘以後,消息從格洛森将軍辦公室到達了阿爾卡茲。
唐·沃克上尉于二月二十二日淩晨一兩點鐘回到基地,他抓緊下半夜時間睡了一覺。
當太陽升起時,夜間執行飛行任務的飛行員們結束任務彙報,返回寝室睡覺,他開始工作了。
到中午,他制訂出一份計劃并報給了他的上級軍官。
計劃随即送交利雅得并且獲得了批準。
下午,合适的飛機、機組人員和裝備都安排了。
計劃的内容是派出四架飛機去襲擊巴格達北方很遠的一個伊拉克空軍基地,叫東提克裡特,離薩達姆·侯賽因的家鄉不遠。
這将是一次夜襲,準備投擲兩千磅激光制導炸彈。
唐·沃克将帶上他慣常的僚機和另兩架戰鷹,領導這次空襲。
這項任務雖然是十二小時以前剛剛制訂出來的,但奇迹般地出現在利雅得發出的空襲任務命令之中,沒有用常規的三天準備時間。
另三架飛機的機組人員接到東提克裡特的任務後,立即暫停其他任務。
他們将于二月二十二日晚上或者其後的晚上去執行這次行動。
從現在起到臨戰前,他們必須一直處于一小時内出發的備戰狀态。
作戰參謀與他們一起制訂了去東提克裡特的航線,四架戰鷹将沿着巴格達與伊朗東部邊境之間的空中廊道飛行,在沙迪亞湖上空轉向四十五度,然後直線飛去提克裡特。
太陽下山前,那四架戰鷹作好了起飛準備,到晚上十點鐘,任務取消了。
沒有換成其他任務。
八位機組人員接到了休息的命令。
在此期間,中隊的其他飛機正在打擊科威特北方伊拉克共和國衛隊坦克部隊。
第二天早晨,唐·沃克在食堂裡喝咖啡時,被中隊長叫到了外面。
“你們的目标标定員已經到位了。
”中隊長告訴他,“好好休息一下。
晚上的任務很艱巨。
” 在初升的太陽下,麥克·馬丁開始觀察山谷對面的那座山丘。
在圖像增大模式下,他的望遠鏡能分辨出單棵的灌木;通過調節焦距,他能看清他想觀察地區的各種大小物體。
在開始的一個小時内,它看上去隻不過是一座山。
與所有其他山丘一樣,長着草,低矮的灌木,随處有光秃秃的岩石,偶爾還有幾塊圓石依附在山坡上。
與他的視野内的所有其他山丘一樣,這座山丘的形狀是不規則的。
看來沒有什麼反常的地方。
他不時地揉揉眼睛,把腦袋枕在手臂上休息一會兒,然後繼續觀察。
到半晌午時,開始出現了一種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