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倫敦會議
關燈
小
中
大
會遭到挫敗,因此要盡一切努力确保不緻發生這種事情。
美國的政策,考慮到與我們的英國同盟相聯合,應包括如下四個目标: 一、隻要可能,暗地裡觸怒薩達姆·侯賽因,目的在于使他拒絕撤出科威特。
二、拒絕他為撤離科威特可能會提出來的任何條件,這樣使我們的進攻有正當的理由。
三、敦促聯合國立即通過已長期擱置的安理會第678号決議,授權多國部隊一旦作好準備即可開始空中打擊。
四、表面上裝作歡迎,但實際上去挫敗任何可能使伊拉克逃脫懲罰的和平計劃。
這方面,顯然聯合國秘書長、法國和蘇聯是主要的障礙,他們很可能随時會提出一些幼稚的計劃,從而阻止本應該要做的事情。
至于對公衆,當然應繼續灌輸争取和平的假象。
專此呈送,并緻敬意。
“伊紮克,這件事我們真的應該同意他們。
”以色列副外長本傑明·内塔尼亞胡建議說。
與副外長相比,以色列總理在轉椅裡面顯得更為矮小了。
兩人正在耶路撒冷那間堡壘般的總理私人辦公室裡。
隔着厚重的鋼木門,兩名站在門外的空降兵戰士對裡面的談話一無所知。
伊紮克·沙米爾總理從辦公桌後面瞪着眼,他那雙短腿在地毯上方晃來晃去,盡管隻要他需要,旁邊就有一隻特制的擱腳凳。
在滿頭灰白頭發下,他那張線條分明的、好鬥的臉,使他看上去像那種喜好惡作劇但态度友善的侏儒。
副外長在各方面都與總理不同,他長得高大,而總理矮小;他衣着筆挺合身,而沙米爾穿着皺巴巴的衣服;他長相溫文爾雅,而總理性情暴躁。
然而他們相處融洽,持有相同的觀點——他們的國家決不與巴勒斯坦人妥協。
就是這點,讓這位俄羅斯出生的總理毫不猶豫地選了這位大都市的外交家。
副外長本傑明·内塔尼亞胡把事情的利害關系說清楚了。
以色列需要美國,需要美國對以色列的友好态度,這方面曾因為美國強大的猶太院外活動人士而得到保證,但現在卻在國會山和美國媒體中遭到圍攻;以色列也需要美國的援助、美國的武器和美國在安理會的否決權。
如果因為特拉維夫那邊的科比·德洛爾操縱的一個伊拉克間諜,使這種關系處于危險境地的話,那真是太不值得了。
“這個耶利哥,不管是什麼人,把他交給美國人吧。
”内塔尼亞胡催促說,“如果他能幫助他們摧垮薩達姆·侯賽因,對我們豈不更好?” 總理嘟哝了一聲,點點頭,伸手去按内部通訊器。
“給德洛爾将軍打電話,告訴他我要見他,就在我的辦公室。
”他對他的機要秘書說,“不,不要等他有空,讓他現在就來。
” 四個小時以後,摩薩德局長科比·德洛爾離開了總理辦公室。
他簡直快氣炸了。
當他的轎車從耶路撒冷出來,轉下山丘,進入返回特拉維夫的寬闊公路時,他覺得他想不起以前什麼時候這樣憤怒過。
被自己的總理批評已經是夠丢臉的了,被訓斥是一個笨蛋更使他無地自容。
通常他會欣賞路邊的松林,當初耶路撒冷遭圍攻時,今天的公路還是一條布滿泥坑的土路,他父親和其他先輩把巴勒斯坦人的防線轟開一個缺口,從而拯救了這個城市。
但今天他根本無心欣賞。
回到自己的辦公室後,他召來沙米·格桑并把消息告訴了他。
“美國人到底是怎麼知道的?”他大聲喊道,“是誰洩露的?” “局裡人沒人洩露出去,”格桑胸有成竹地說,“會不會是那個教授?我獲悉他剛剛從倫敦回來。
” “該死的叛徒,”德洛爾咆哮起來,“我饒不了他。
” “英國佬很可能把他灌醉了,”格桑說,“酒後吹牛說大話。
算了吧,科比,損失已經造成了。
我們要做什麼呢?” “把耶利哥的所有情況都告訴他們。
”德洛爾厲聲說,“我才不去。
派沙龍,讓他去辦。
會議定在倫敦,消息洩露的地方。
” 格桑思考了一番,露齒笑了。
“什麼事情那麼有趣?”德洛爾問道。
“就這樣,我們無法再次接觸耶利哥,就讓他們去嘗試吧。
我們仍未弄清那家夥到底是什麼人,讓他們去查明吧。
碰上好運氣他們或許能挖到寶貝。
” 德洛爾思考了一番,最後一絲狡黠的笑容浮上了他的臉:“今天晚上派沙龍去。
然後我們開始另一項行動。
這個主意我在心裡已經盤算了好長時間了。
我們把它稱為‘約書亞’[《聖經》記載,約書亞攻破耶利哥城并屠殺耶利哥人。
]行動。
” “為什麼?”格桑問,他被搞糊塗了。
“你忘了約書亞曾對耶利哥幹過什麼嗎?” 倫敦會議對美國中情局主管行動的副局長比爾·斯圖爾特來說相當重要,于是他跨越大西洋親自飛過來了,陪同他一起前來的是中東處處長奇普·巴伯。
他們在公司的一座安全房——離格羅斯文納廣場的美國使館不遠的一套公寓裡安頓下來,并與英國秘密情報局副局長以及史蒂夫·萊恩一起吃了一頓晚飯。
由于斯圖爾特的級别,秘情局副局長出面是出于禮儀,他不參加正式會議,而由伊拉克科科長西蒙·巴克斯曼參加。
大衛·沙龍用假名從特拉維夫飛到倫敦來了,在格林廣場的以色列使館派出一名卡查到機場去迎接他。
大衛·沙龍的彙報會從第二天上午開始,整整開了一天,再加上半個晚上。
秘密情報局選擇了他們自己的一座安全房,位于南肯辛頓的一座公寓,保護得很好,又有效地“布過線”。
這地方很寬敞,屋内的餐廳用作了會議室。
其中一個卧室裡安放了一排錄音機,由兩名技術人員專門負責錄音。
一個年輕漂亮的女士被世紀大廈派過來,負責後勤工作,為餐桌邊上的六個男人提供咖啡和三明治。
兩個身材高大的男人整整一天一直待在樓下門廳裡,裝作在修理那部功能完全正常的電梯,實際上是在确保除了住戶沒有其他閑人上樓。
坐在餐桌周圍的是,大衛·沙龍和來自以色列駐倫敦使館的那名卡查;來自蘭利的兩個美國人斯圖爾特和巴伯;秘情局的兩人萊恩和巴克斯曼。
按照美國人的要求,沙龍從事情的開始說起,并按其發展原原本本地講了一遍。
“一個雇傭兵?一個闖進來的雇傭兵?”斯圖爾特插嘴問道,“你不是在故意刺激我們吧?” “我接到的指示是要絕對坦率。
”沙龍說,“這就是事情的經過。
” 美國人并不反對雇傭兵。
實際上這樣反而更好。
在背叛自己國家的所有動機中,對招募機構來說,金錢是最簡單,也是最容易的。
雇傭兵就是為了錢。
這樣不用擔心有撕心裂肺的悔恨,或自我厭惡;不用去安撫動搖的軍心,不用去做思想工作。
情報界中的雇傭兵就像是妓女。
根本不用費心地安排燭光晚餐,說什麼甜言蜜語,一疊美金往桌子上一放就解決問題了。
沙龍描述了他們如何瘋狂地尋找有外交官身份掩護的、能較長時間居留在巴格達的人,而最後他們唯一的選擇是阿爾方索·本茨·蒙卡達。
他也講了在聖地亞哥對蒙卡達進行強化培訓,之後蒙卡達重新滲入巴格達,把耶利哥操縱了兩年。
“等一下,”斯圖爾特說,“這個業餘特工把耶利哥操縱了兩年?從信筒裡取來了七十份情報而沒被抓住?” “是的。
”沙龍說。
“你的意見呢,史蒂夫?” 萊恩聳聳肩:“初學者的運氣。
不能到東柏林和莫斯科去嘗試。
” “對。
”斯圖爾特說,“他去郵筒從來沒被盯梢過?從來沒遭遇過危險?” “沒有。
”沙龍說,“有幾次他被盯梢了,但都是随機的、馬馬虎虎的。
有幾次是從他的住處到西亞經濟委員會大樓的路上,或者回程;還有一次是在他去郵筒的路上。
但他發現了尾巴并放棄了行動。
” “我們可以假設,”萊恩說,“他确實被一個盯梢組尾随着到了一個郵筒,拉曼尼手下的反間人員守候在郵筒旁并剝去了耶利哥的僞裝。
經說服後,耶利哥隻能合作
美國的政策,考慮到與我們的英國同盟相聯合,應包括如下四個目标: 一、隻要可能,暗地裡觸怒薩達姆·侯賽因,目的在于使他拒絕撤出科威特。
二、拒絕他為撤離科威特可能會提出來的任何條件,這樣使我們的進攻有正當的理由。
三、敦促聯合國立即通過已長期擱置的安理會第678号決議,授權多國部隊一旦作好準備即可開始空中打擊。
四、表面上裝作歡迎,但實際上去挫敗任何可能使伊拉克逃脫懲罰的和平計劃。
這方面,顯然聯合國秘書長、法國和蘇聯是主要的障礙,他們很可能随時會提出一些幼稚的計劃,從而阻止本應該要做的事情。
至于對公衆,當然應繼續灌輸争取和平的假象。
專此呈送,并緻敬意。
“伊紮克,這件事我們真的應該同意他們。
”以色列副外長本傑明·内塔尼亞胡建議說。
與副外長相比,以色列總理在轉椅裡面顯得更為矮小了。
兩人正在耶路撒冷那間堡壘般的總理私人辦公室裡。
隔着厚重的鋼木門,兩名站在門外的空降兵戰士對裡面的談話一無所知。
伊紮克·沙米爾總理從辦公桌後面瞪着眼,他那雙短腿在地毯上方晃來晃去,盡管隻要他需要,旁邊就有一隻特制的擱腳凳。
在滿頭灰白頭發下,他那張線條分明的、好鬥的臉,使他看上去像那種喜好惡作劇但态度友善的侏儒。
副外長在各方面都與總理不同,他長得高大,而總理矮小;他衣着筆挺合身,而沙米爾穿着皺巴巴的衣服;他長相溫文爾雅,而總理性情暴躁。
然而他們相處融洽,持有相同的觀點——他們的國家決不與巴勒斯坦人妥協。
就是這點,讓這位俄羅斯出生的總理毫不猶豫地選了這位大都市的外交家。
副外長本傑明·内塔尼亞胡把事情的利害關系說清楚了。
以色列需要美國,需要美國對以色列的友好态度,這方面曾因為美國強大的猶太院外活動人士而得到保證,但現在卻在國會山和美國媒體中遭到圍攻;以色列也需要美國的援助、美國的武器和美國在安理會的否決權。
如果因為特拉維夫那邊的科比·德洛爾操縱的一個伊拉克間諜,使這種關系處于危險境地的話,那真是太不值得了。
“這個耶利哥,不管是什麼人,把他交給美國人吧。
”内塔尼亞胡催促說,“如果他能幫助他們摧垮薩達姆·侯賽因,對我們豈不更好?” 總理嘟哝了一聲,點點頭,伸手去按内部通訊器。
“給德洛爾将軍打電話,告訴他我要見他,就在我的辦公室。
”他對他的機要秘書說,“不,不要等他有空,讓他現在就來。
” 四個小時以後,摩薩德局長科比·德洛爾離開了總理辦公室。
他簡直快氣炸了。
當他的轎車從耶路撒冷出來,轉下山丘,進入返回特拉維夫的寬闊公路時,他覺得他想不起以前什麼時候這樣憤怒過。
被自己的總理批評已經是夠丢臉的了,被訓斥是一個笨蛋更使他無地自容。
通常他會欣賞路邊的松林,當初耶路撒冷遭圍攻時,今天的公路還是一條布滿泥坑的土路,他父親和其他先輩把巴勒斯坦人的防線轟開一個缺口,從而拯救了這個城市。
但今天他根本無心欣賞。
回到自己的辦公室後,他召來沙米·格桑并把消息告訴了他。
“美國人到底是怎麼知道的?”他大聲喊道,“是誰洩露的?” “局裡人沒人洩露出去,”格桑胸有成竹地說,“會不會是那個教授?我獲悉他剛剛從倫敦回來。
” “該死的叛徒,”德洛爾咆哮起來,“我饒不了他。
” “英國佬很可能把他灌醉了,”格桑說,“酒後吹牛說大話。
算了吧,科比,損失已經造成了。
我們要做什麼呢?” “把耶利哥的所有情況都告訴他們。
”德洛爾厲聲說,“我才不去。
派沙龍,讓他去辦。
會議定在倫敦,消息洩露的地方。
” 格桑思考了一番,露齒笑了。
“什麼事情那麼有趣?”德洛爾問道。
“就這樣,我們無法再次接觸耶利哥,就讓他們去嘗試吧。
我們仍未弄清那家夥到底是什麼人,讓他們去查明吧。
碰上好運氣他們或許能挖到寶貝。
” 德洛爾思考了一番,最後一絲狡黠的笑容浮上了他的臉:“今天晚上派沙龍去。
然後我們開始另一項行動。
這個主意我在心裡已經盤算了好長時間了。
我們把它稱為‘約書亞’[《聖經》記載,約書亞攻破耶利哥城并屠殺耶利哥人。
]行動。
” “為什麼?”格桑問,他被搞糊塗了。
“你忘了約書亞曾對耶利哥幹過什麼嗎?” 倫敦會議對美國中情局主管行動的副局長比爾·斯圖爾特來說相當重要,于是他跨越大西洋親自飛過來了,陪同他一起前來的是中東處處長奇普·巴伯。
他們在公司的一座安全房——離格羅斯文納廣場的美國使館不遠的一套公寓裡安頓下來,并與英國秘密情報局副局長以及史蒂夫·萊恩一起吃了一頓晚飯。
由于斯圖爾特的級别,秘情局副局長出面是出于禮儀,他不參加正式會議,而由伊拉克科科長西蒙·巴克斯曼參加。
大衛·沙龍用假名從特拉維夫飛到倫敦來了,在格林廣場的以色列使館派出一名卡查到機場去迎接他。
大衛·沙龍的彙報會從第二天上午開始,整整開了一天,再加上半個晚上。
秘密情報局選擇了他們自己的一座安全房,位于南肯辛頓的一座公寓,保護得很好,又有效地“布過線”。
這地方很寬敞,屋内的餐廳用作了會議室。
其中一個卧室裡安放了一排錄音機,由兩名技術人員專門負責錄音。
一個年輕漂亮的女士被世紀大廈派過來,負責後勤工作,為餐桌邊上的六個男人提供咖啡和三明治。
兩個身材高大的男人整整一天一直待在樓下門廳裡,裝作在修理那部功能完全正常的電梯,實際上是在确保除了住戶沒有其他閑人上樓。
坐在餐桌周圍的是,大衛·沙龍和來自以色列駐倫敦使館的那名卡查;來自蘭利的兩個美國人斯圖爾特和巴伯;秘情局的兩人萊恩和巴克斯曼。
按照美國人的要求,沙龍從事情的開始說起,并按其發展原原本本地講了一遍。
“一個雇傭兵?一個闖進來的雇傭兵?”斯圖爾特插嘴問道,“你不是在故意刺激我們吧?” “我接到的指示是要絕對坦率。
”沙龍說,“這就是事情的經過。
” 美國人并不反對雇傭兵。
實際上這樣反而更好。
在背叛自己國家的所有動機中,對招募機構來說,金錢是最簡單,也是最容易的。
雇傭兵就是為了錢。
這樣不用擔心有撕心裂肺的悔恨,或自我厭惡;不用去安撫動搖的軍心,不用去做思想工作。
情報界中的雇傭兵就像是妓女。
根本不用費心地安排燭光晚餐,說什麼甜言蜜語,一疊美金往桌子上一放就解決問題了。
沙龍描述了他們如何瘋狂地尋找有外交官身份掩護的、能較長時間居留在巴格達的人,而最後他們唯一的選擇是阿爾方索·本茨·蒙卡達。
他也講了在聖地亞哥對蒙卡達進行強化培訓,之後蒙卡達重新滲入巴格達,把耶利哥操縱了兩年。
“等一下,”斯圖爾特說,“這個業餘特工把耶利哥操縱了兩年?從信筒裡取來了七十份情報而沒被抓住?” “是的。
”沙龍說。
“你的意見呢,史蒂夫?” 萊恩聳聳肩:“初學者的運氣。
不能到東柏林和莫斯科去嘗試。
” “對。
”斯圖爾特說,“他去郵筒從來沒被盯梢過?從來沒遭遇過危險?” “沒有。
”沙龍說,“有幾次他被盯梢了,但都是随機的、馬馬虎虎的。
有幾次是從他的住處到西亞經濟委員會大樓的路上,或者回程;還有一次是在他去郵筒的路上。
但他發現了尾巴并放棄了行動。
” “我們可以假設,”萊恩說,“他确實被一個盯梢組尾随着到了一個郵筒,拉曼尼手下的反間人員守候在郵筒旁并剝去了耶利哥的僞裝。
經說服後,耶利哥隻能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