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侵占科威特
關燈
小
中
大
星都已經重新調整了軌道,每隔幾分鐘就會經過科威特和伊拉克上空。
(這點讓他估算對了。
) 試圖去做不可能的事情是沒有意義的,盡管他不得不裝作已經嘗試過了。
他工作的主要目标是防止惡意阻攔、暗殺伊拉克士兵,或損毀伊軍的裝備,還有防止科威特人形成有組織的抵抗運動。
他必須防止外援——無論是人員、技術或裝備——跟任何抵抗運動接上頭。
這樣他必然會遇到他的老競争對手——秘密警察局,該機構就設在他下面兩層的房間裡。
那天早上他已經獲悉,卡蒂布局長任命沙巴維那個惡棍為秘密警察局科威特分局局長。
科威特遊擊隊員一旦落到他們手裡,會發出像國内持不同政見者那樣的尖叫聲。
因此他,拉曼尼,将把目标對準外國人。
那是他的工作範疇。
倫敦。
那天上午臨近中午時分,在戈華街外邊的倫敦大學亞非學院,特裡·馬丁博士講完課,回到了高級教師的辦公室。
在門口,他遇上了瑪貝爾——阿拉伯學教研組的女秘書。
“噢,馬丁博士,你有一張條子。
” 她支起膝蓋,把公文包擱到花呢裙子上,在包裡翻了幾下,取出一張紙條。
“這位先生打電話找你。
他說事情比較急,希望你能回電。
” 走進辦公室,馬丁放下講義拿起牆上的付費電話。
鈴聲響了兩下,有人來接聽了,一個女性清脆的聲音重複了一下自己的号碼。
沒有報出單位名稱,隻是号碼。
“史蒂夫·萊恩先生在嗎?” “請問您貴姓?” “呃……馬丁博士。
特裡·馬丁。
他打電話找過我。
” “哦,是的,馬丁博士。
請你稍等一下好嗎?” 馬丁皺了皺眉頭。
這個女人知道他的名字,知道他要打這個電話。
他一生中可從來不認識任何叫史蒂夫·萊恩的人。
電話裡傳來了一個男人的聲音。
“我是史蒂夫·萊恩。
你真好,這麼快就回電了。
不久前我們在戰略研究所曾見過面。
就是你作了關于伊拉克軍火采購機器的學術報告之後。
不知你中飯是怎麼安排的?” 這個萊恩,不管他是誰,采用了既有點躊躇同時又有說服力的自我表述,讓人很難回絕。
“今天嗎?現在嗎?” “除非你另有安排。
怎麼樣?” “去食堂吃三明治。
”馬丁說。
“能否請你到司各特餐館吃時鮮的比目魚?行嗎?你肯定知道那家餐館,在蒙特街。
” 馬丁聽說過司各特,那是倫敦最好最貴的海鮮館之一。
坐出租車需二十分鐘,現在是十二點半。
而他喜歡吃海鮮。
司各特不是他這種做學問的人消費得起的地方。
這位萊恩先生是否知道這些情況? “你确實是在戰略研究所工作嗎?”他問。
“吃飯時再解釋吧,博士。
那就一點鐘,我等你。
”電話挂斷了。
當馬丁進入那家餐廳時,領班服務員親自迎上前來。
“馬丁博士嗎?萊恩先生在桌子旁等着你。
請跟我來。
” 這是位于角落裡的一張安靜的桌子,相當隐蔽。
談話不會被别人聽到。
萊恩——此時馬丁明白以前肯定沒有見過這人——起身與他打招呼。
這人骨瘦如柴,頭發有些灰白,穿着一套深色西服,打着一條樸素的領帶。
他把客人引到一個座位旁,朝着一瓶放在冰桶裡的葡萄酒做了一下手勢,并揚起了一條眉毛。
馬丁點點頭。
“你不是研究所的,對吧,萊恩先生?” 萊恩絲毫沒有狼狽的樣子。
他注視着清澈涼爽的液體倒入酒杯。
服務員在留給他們每人一份菜單之後走開了。
他向客人舉起了手中的玻璃杯。
“實際上是世紀大廈的。
你介意嗎?” 英國秘密情報局在世紀大廈辦公。
這是一座毫不起眼的大樓,位于泰晤士河南岸的大象城堡與老肯特路之間。
這不是一棟新樓,外觀與其所擔當的任務并不相配。
其内部複雜得像是一個迷宮,來訪的客人其實根本用不着進行安全檢查,因為要不了一分鐘他們就會在裡面迷路,最後非大聲呼救不可。
“不,隻是感興趣。
”馬丁說。
“确切地說,感興趣的應該是我們。
我着迷于你的研究領域。
我正在努力向你學習,可我研究得沒你那麼詳盡。
” “我覺得這話令人難以置信。
”馬丁說,但他挺受用。
一個學者聽到别人表達仰慕之情,總是會很高興的。
“沒錯,”萊恩堅持着,“來兩份比目魚吧?好的。
我真希望我已經讀過你在戰略研究所、聯合情報所和查塔姆研究所發表過的所有論文。
當然還有在《幸存》雜志上的那兩篇文章。
” 盡管馬丁博士隻是一位三十五歲的年輕學者,但在過去的五年裡,戰略研究所、聯合情報研究所等機構,因為廣泛研究外事之需,越來越頻繁地邀請他為他們作學術報告。
《幸存》是戰略研究所辦的一份雜志,每期均會有二十五份寄到位于查爾斯國王大街的外交與英聯邦事務部,其中五份再下發給世紀大廈。
特裡·馬丁之所以引起這些人的興趣,并不是因為他對中世紀美索不達米亞的淵博知識,而是由于他第二個研究領域。
作為個人興趣,多年前他就開始研究中東地區的武裝力量。
他去參加防務展覽會,結交武器制造商及他們的阿拉伯用戶。
在這些方面,他那流利的阿拉伯語幫他認識了許多聯系人。
十年後,在這個本來用于消遣的第二專業領域,他成了百科全書,連一些高層專業人員也來認真地聽他講課,其中許多人被美國作家湯姆·克蘭西認為是北約和前華約防務設備的世界級專家。
兩份比目魚端上桌來,他們開始津津有味地吃了起來。
八個星期之前,當時還是世紀大廈中東處主管行動處長的萊恩,就從研究人員那裡調來了特裡·馬丁的檔案。
他對所看到的内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生在巴格達,長在伊拉克,後來在英國上學,當馬丁從海利伯裡畢業時,他有三門功課特别出色:英語、曆史和法語。
海利伯裡認為他将是一名出色的學者,應該去牛津或劍橋深造。
但這位能說一口流利阿拉伯語的男孩想攻讀阿拉伯學,于是他以大學畢業生的身份向倫敦大學亞非學院提出了申請,并于一九七三年春季參加了面試。
面試立即獲得通過,他于一九七三年秋季入學,主修中東曆史。
通過三年學習,他以優異成績畢業了,然後進一步攻讀博士學位,專修八世紀至十五世紀的伊拉克曆史,尤其是公元七五〇年至一二五八年的阿拔斯王朝。
一九七九年他獲得了博士學位,接着于一九八〇年去了一次伊拉克,就在那時伊拉克侵入伊朗,觸發了長達八年的兩伊戰争,其間的經曆使他對中東地區的軍事力量發生了興趣。
回國後,他才二十六歲就被亞非學院聘為講師。
這是世界上研究阿拉伯學最好也是最難攻讀的學院之一。
由于他優秀的第一手研究,他晉升為高級講師,三十四歲那年又成為中東曆史方面的高級講師,顯然可望在四十歲之前成為教授。
萊恩讀到的書面材料僅限于這些。
使他更感興趣的是第二個領域,即中東武器庫方面的知識。
多年來,這一直是個邊緣學科,被冷戰所忽視,可現在…… “是關于科威特的事。
”他最後說。
吃剩的比目魚撤下去了。
兩人都謝絕了甜點。
比目魚已經讓他們吃得夠飽了,而且萊恩猜測馬丁吃得很多。
兩杯佳釀的紅葡萄酒端了上來。
“也許你可以想象,這幾天我們忙得焦頭爛額。
” 萊恩隻是輕描淡寫地提了一下。
外交大臣道格拉斯·赫德被剛從美國回來的鐵娘子狠狠批評了一頓;要求立即搞清情況的命令,如雨點般落到了世紀大廈的密探們頭上。
“事實是,我們想派一個人潛入科威特,摸清楚那裡究竟在發生什麼事。
” “伊拉克占領之下的科威特嗎?”馬丁問。
“恐怕是這樣。
” “那為什麼找我呢?” “讓我對你坦率地講,”萊恩說,“我們确實想弄明白裡邊在發生什麼。
伊拉克占領軍有多少部隊?戰鬥力如何?配有什麼裝備?我們的本國同胞現在是怎樣應付的?他們是否處境危險?能否安全地把他們轉移出來?我們需要派一個地面人員進去。
這種情報是非常重要的。
所以要找一個人,阿拉伯語說得與阿拉伯人——伊拉克人或科威特人——一樣好。
你一生都在搞阿拉伯語,比我強多了……” “可現在的英國肯定有幾百個科威特人,他們可以潛回去。
”馬丁建議說。
萊恩咂着嘴,想把嵌在牙縫裡的一小片比目魚弄出來。
“确切地說,”他喃喃地說道,“我們想派遣一名本國人。
” “一個英國人?可誰能混同于阿拉伯人呢?” “那就是我們所需要的。
我不知道是否有那樣的人。
” 肯定是因為葡萄酒。
特裡·馬丁不習慣中飯時喝紅葡萄酒。
事後他真恨不得咬下自己的舌頭,假如時間能夠倒轉幾秒鐘的話。
但是話已經說出去了,就無法收回了。
“我知道一個人。
我的兄弟麥克,他是特空團的一名少校。
他的長相酷似阿拉伯人。
” 當萊恩把牙簽連同一小片搗亂的比目魚從嘴裡取出時,他按捺住心中湧上來的一陣狂喜。
“是嗎?”他喃喃地說,“是嗎?”
(這點讓他估算對了。
) 試圖去做不可能的事情是沒有意義的,盡管他不得不裝作已經嘗試過了。
他工作的主要目标是防止惡意阻攔、暗殺伊拉克士兵,或損毀伊軍的裝備,還有防止科威特人形成有組織的抵抗運動。
他必須防止外援——無論是人員、技術或裝備——跟任何抵抗運動接上頭。
這樣他必然會遇到他的老競争對手——秘密警察局,該機構就設在他下面兩層的房間裡。
那天早上他已經獲悉,卡蒂布局長任命沙巴維那個惡棍為秘密警察局科威特分局局長。
科威特遊擊隊員一旦落到他們手裡,會發出像國内持不同政見者那樣的尖叫聲。
因此他,拉曼尼,将把目标對準外國人。
那是他的工作範疇。
倫敦。
那天上午臨近中午時分,在戈華街外邊的倫敦大學亞非學院,特裡·馬丁博士講完課,回到了高級教師的辦公室。
在門口,他遇上了瑪貝爾——阿拉伯學教研組的女秘書。
“噢,馬丁博士,你有一張條子。
” 她支起膝蓋,把公文包擱到花呢裙子上,在包裡翻了幾下,取出一張紙條。
“這位先生打電話找你。
他說事情比較急,希望你能回電。
” 走進辦公室,馬丁放下講義拿起牆上的付費電話。
鈴聲響了兩下,有人來接聽了,一個女性清脆的聲音重複了一下自己的号碼。
沒有報出單位名稱,隻是号碼。
“史蒂夫·萊恩先生在嗎?” “請問您貴姓?” “呃……馬丁博士。
特裡·馬丁。
他打電話找過我。
” “哦,是的,馬丁博士。
請你稍等一下好嗎?” 馬丁皺了皺眉頭。
這個女人知道他的名字,知道他要打這個電話。
他一生中可從來不認識任何叫史蒂夫·萊恩的人。
電話裡傳來了一個男人的聲音。
“我是史蒂夫·萊恩。
你真好,這麼快就回電了。
不久前我們在戰略研究所曾見過面。
就是你作了關于伊拉克軍火采購機器的學術報告之後。
不知你中飯是怎麼安排的?” 這個萊恩,不管他是誰,采用了既有點躊躇同時又有說服力的自我表述,讓人很難回絕。
“今天嗎?現在嗎?” “除非你另有安排。
怎麼樣?” “去食堂吃三明治。
”馬丁說。
“能否請你到司各特餐館吃時鮮的比目魚?行嗎?你肯定知道那家餐館,在蒙特街。
” 馬丁聽說過司各特,那是倫敦最好最貴的海鮮館之一。
坐出租車需二十分鐘,現在是十二點半。
而他喜歡吃海鮮。
司各特不是他這種做學問的人消費得起的地方。
這位萊恩先生是否知道這些情況? “你确實是在戰略研究所工作嗎?”他問。
“吃飯時再解釋吧,博士。
那就一點鐘,我等你。
”電話挂斷了。
當馬丁進入那家餐廳時,領班服務員親自迎上前來。
“馬丁博士嗎?萊恩先生在桌子旁等着你。
請跟我來。
” 這是位于角落裡的一張安靜的桌子,相當隐蔽。
談話不會被别人聽到。
萊恩——此時馬丁明白以前肯定沒有見過這人——起身與他打招呼。
這人骨瘦如柴,頭發有些灰白,穿着一套深色西服,打着一條樸素的領帶。
他把客人引到一個座位旁,朝着一瓶放在冰桶裡的葡萄酒做了一下手勢,并揚起了一條眉毛。
馬丁點點頭。
“你不是研究所的,對吧,萊恩先生?” 萊恩絲毫沒有狼狽的樣子。
他注視着清澈涼爽的液體倒入酒杯。
服務員在留給他們每人一份菜單之後走開了。
他向客人舉起了手中的玻璃杯。
“實際上是世紀大廈的。
你介意嗎?” 英國秘密情報局在世紀大廈辦公。
這是一座毫不起眼的大樓,位于泰晤士河南岸的大象城堡與老肯特路之間。
這不是一棟新樓,外觀與其所擔當的任務并不相配。
其内部複雜得像是一個迷宮,來訪的客人其實根本用不着進行安全檢查,因為要不了一分鐘他們就會在裡面迷路,最後非大聲呼救不可。
“不,隻是感興趣。
”馬丁說。
“确切地說,感興趣的應該是我們。
我着迷于你的研究領域。
我正在努力向你學習,可我研究得沒你那麼詳盡。
” “我覺得這話令人難以置信。
”馬丁說,但他挺受用。
一個學者聽到别人表達仰慕之情,總是會很高興的。
“沒錯,”萊恩堅持着,“來兩份比目魚吧?好的。
我真希望我已經讀過你在戰略研究所、聯合情報所和查塔姆研究所發表過的所有論文。
當然還有在《幸存》雜志上的那兩篇文章。
” 盡管馬丁博士隻是一位三十五歲的年輕學者,但在過去的五年裡,戰略研究所、聯合情報研究所等機構,因為廣泛研究外事之需,越來越頻繁地邀請他為他們作學術報告。
《幸存》是戰略研究所辦的一份雜志,每期均會有二十五份寄到位于查爾斯國王大街的外交與英聯邦事務部,其中五份再下發給世紀大廈。
特裡·馬丁之所以引起這些人的興趣,并不是因為他對中世紀美索不達米亞的淵博知識,而是由于他第二個研究領域。
作為個人興趣,多年前他就開始研究中東地區的武裝力量。
他去參加防務展覽會,結交武器制造商及他們的阿拉伯用戶。
在這些方面,他那流利的阿拉伯語幫他認識了許多聯系人。
十年後,在這個本來用于消遣的第二專業領域,他成了百科全書,連一些高層專業人員也來認真地聽他講課,其中許多人被美國作家湯姆·克蘭西認為是北約和前華約防務設備的世界級專家。
兩份比目魚端上桌來,他們開始津津有味地吃了起來。
八個星期之前,當時還是世紀大廈中東處主管行動處長的萊恩,就從研究人員那裡調來了特裡·馬丁的檔案。
他對所看到的内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生在巴格達,長在伊拉克,後來在英國上學,當馬丁從海利伯裡畢業時,他有三門功課特别出色:英語、曆史和法語。
海利伯裡認為他将是一名出色的學者,應該去牛津或劍橋深造。
但這位能說一口流利阿拉伯語的男孩想攻讀阿拉伯學,于是他以大學畢業生的身份向倫敦大學亞非學院提出了申請,并于一九七三年春季參加了面試。
面試立即獲得通過,他于一九七三年秋季入學,主修中東曆史。
通過三年學習,他以優異成績畢業了,然後進一步攻讀博士學位,專修八世紀至十五世紀的伊拉克曆史,尤其是公元七五〇年至一二五八年的阿拔斯王朝。
一九七九年他獲得了博士學位,接着于一九八〇年去了一次伊拉克,就在那時伊拉克侵入伊朗,觸發了長達八年的兩伊戰争,其間的經曆使他對中東地區的軍事力量發生了興趣。
回國後,他才二十六歲就被亞非學院聘為講師。
這是世界上研究阿拉伯學最好也是最難攻讀的學院之一。
由于他優秀的第一手研究,他晉升為高級講師,三十四歲那年又成為中東曆史方面的高級講師,顯然可望在四十歲之前成為教授。
萊恩讀到的書面材料僅限于這些。
使他更感興趣的是第二個領域,即中東武器庫方面的知識。
多年來,這一直是個邊緣學科,被冷戰所忽視,可現在…… “是關于科威特的事。
”他最後說。
吃剩的比目魚撤下去了。
兩人都謝絕了甜點。
比目魚已經讓他們吃得夠飽了,而且萊恩猜測馬丁吃得很多。
兩杯佳釀的紅葡萄酒端了上來。
“也許你可以想象,這幾天我們忙得焦頭爛額。
” 萊恩隻是輕描淡寫地提了一下。
外交大臣道格拉斯·赫德被剛從美國回來的鐵娘子狠狠批評了一頓;要求立即搞清情況的命令,如雨點般落到了世紀大廈的密探們頭上。
“事實是,我們想派一個人潛入科威特,摸清楚那裡究竟在發生什麼事。
” “伊拉克占領之下的科威特嗎?”馬丁問。
“恐怕是這樣。
” “那為什麼找我呢?” “讓我對你坦率地講,”萊恩說,“我們确實想弄明白裡邊在發生什麼。
伊拉克占領軍有多少部隊?戰鬥力如何?配有什麼裝備?我們的本國同胞現在是怎樣應付的?他們是否處境危險?能否安全地把他們轉移出來?我們需要派一個地面人員進去。
這種情報是非常重要的。
所以要找一個人,阿拉伯語說得與阿拉伯人——伊拉克人或科威特人——一樣好。
你一生都在搞阿拉伯語,比我強多了……” “可現在的英國肯定有幾百個科威特人,他們可以潛回去。
”馬丁建議說。
萊恩咂着嘴,想把嵌在牙縫裡的一小片比目魚弄出來。
“确切地說,”他喃喃地說道,“我們想派遣一名本國人。
” “一個英國人?可誰能混同于阿拉伯人呢?” “那就是我們所需要的。
我不知道是否有那樣的人。
” 肯定是因為葡萄酒。
特裡·馬丁不習慣中飯時喝紅葡萄酒。
事後他真恨不得咬下自己的舌頭,假如時間能夠倒轉幾秒鐘的話。
但是話已經說出去了,就無法收回了。
“我知道一個人。
我的兄弟麥克,他是特空團的一名少校。
他的長相酷似阿拉伯人。
” 當萊恩把牙簽連同一小片搗亂的比目魚從嘴裡取出時,他按捺住心中湧上來的一陣狂喜。
“是嗎?”他喃喃地說,“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