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侵占科威特
關燈
小
中
大
年在沙地上劃了那條該死的國境線,創建了世界上最富裕的酋長國。
科威特将在今夜被收複,就在今夜。
而他奧斯曼·巴德裡,将是這項偉大事業的一分子。
作為一名工程兵,他不會被派往最前線,但他将随着他的舟橋部隊、推土機、推扒機和挖掘機緊跟其後,如果科威特人試圖阻擋,工程兵們将開出一條道路。
空中偵察沒有發現任何障礙。
沒有工事、沒有反坦克壕、沒有混凝土陷阱。
但為防萬一,工程兵部隊将在奧斯曼·巴德裡的指揮下,為共和國衛隊的坦克兵和機械化步兵開出一條前進的道路。
距他站立的地方幾碼遠處有一座野戰指揮帳篷。
此刻裡面擠滿了高級軍官。
時間在一分一秒地流逝,他們一邊俯身在作戰地圖上為進攻計劃作最後的調整,一邊等待着總統從巴格達發出最後的“開始”命令。
巴德裡上校已經向他的上司——伊拉克陸軍工程兵司令阿裡·穆蘇裡上将彙報過了。
二月份巴德裡被舉薦參加那項“特别任務”,為此他對将軍感激涕零。
現在他向首長作出了保證,他的部隊已經整裝待發。
當他站在那裡與穆蘇裡上将交談時,另一名将軍走了過來。
于是他被介紹給了裝甲兵司令阿蔔杜拉·卡迪裡上将。
在遠處,他看見統帥精銳的共和國衛隊的薩蒂·圖馬·阿巴斯上将走進了帳篷。
巴德裡上校是忠誠的黨員、薩達姆·侯賽因的崇拜者,當他聽到卡迪裡上将朝着阿巴斯的背影輕聲說了聲“小爬蟲”時,他感到非常迷惑不解。
這怎麼可能呢?圖馬·阿巴斯不是薩達姆·侯賽因的一名親信嗎?不正是他赢得了關鍵的法奧戰役、并最終打敗了伊朗人而受到了嘉獎嗎?巴德裡上校聽到過傳聞,說法奧戰役實際上是由現在已經消失了的馬哈爾·拉希德上将打勝的,不過他把這種說法自動排除出腦海了。
現在,黑暗中他周圍全是共和國衛隊塔瓦庫爾那師和麥地那師的官兵。
他的思緒回到二月份那個令人難忘的夜晚,當時穆蘇裡上将命令他丢下庫拜項目的掃尾工程,立即到巴格達報道。
他猜測他将接受新的任務。
“總統要見你,”穆蘇裡直截了當地說,“他會派人來找你。
馬上搬到這裡的軍官營區,日夜待命。
” 巴德裡上校抿緊了嘴唇。
他做錯了什麼?還是說了什麼?他沒有不忠的言行,那是不可能的。
是不是他遭到了诽謗?不,總統是不會派人來找那樣的人的。
犯錯誤的人将被秘密警察局局長卡蒂布準将手下的行刑隊抓去教訓一頓。
看到他一臉迷惘的樣子,穆蘇裡上将不禁哈哈大笑起來,他的牙齒在濃黑的小胡子下顯得格外白亮。
許多高級軍官都蓄着小胡子,以模仿薩達姆·侯賽因。
“别擔心。
他要交給你一項任務,一項特别任務。
” 果然,在二十四小時之内,巴德裡就被召喚到了軍官營房的前廳裡,一輛長長的黑色公務車已經在等候他了,車内坐着總統衛隊的兩名衛兵。
他被迅速帶往總統府,接受他一生中最驚險也最重要的會見。
當時,總統府坐落在金迪街與七月十四日街的轉角上,靠近同名的那座大橋。
兩者都是為了紀念一九六八年七月份那兩次政變中的第一次。
那兩次政變使複興黨上台執政,同時結束了軍人統治。
巴德裡被引到了一間接待室,在那裡等了兩個小時。
他被徹底搜了兩次身,然後才被領去參見總統。
他身邊的衛兵一停下腳步,他也停下,把兩個腳跟一碰,“啪”的一聲敬了一個軍禮。
過了三秒鐘他才放下手,摘去他的貝雷帽,把它夾在左臂之下,然後他保持着立正的姿勢。
“那麼你就是馬斯基洛夫卡的天才學員喽?” 他已經被告知不要去看總統的臉,但在被提問時,他還是忍不住看了。
薩達姆·侯賽因此刻心情頗佳。
他面前的年輕人流露着熱愛和羨慕的眼光。
好,沒什麼可怕的。
總統斟酌着詞句,把他的要求告訴了這位工程師。
巴德裡的胸中湧上了一股自豪和感激的暖流。
在此後的五個月裡,他按進度要求努力工作,最後提前完成了任務。
他有總統答應給他的全部設施。
每一件設備、每一個人都歸他調配使用。
如果他需要更多水泥或鋼材,他隻要打卡米爾的私人電話号碼,總統的女婿就會立即從工業部把物資調撥過來。
如果他需要更多的勞動力,成百上千的勞工就會到達,都是訂有契約的朝鮮人和越南人。
那年夏天,這些勞工白天劈山、挖土,晚上就睡在山谷下面殘破的臨時房子裡。
後來他們被帶走了,他不知道他們去了哪裡。
除了苦力,沒人從那條道路進來過。
這條最終要被抹去的唯一的土路,專供卡車運來鋼材、貨物以及混凝土攪拌機。
除了卡車司機,其他每一個人都是搭乘蘇制米爾直升機進來的,而且在他們抵達後才被允許摘去眼罩,在離開時又得戴上。
不光是伊拉克平民如此,最高級别官員們也是同樣。
乘直升機從空中對山區考察數天後,巴德裡親自選定了該地點。
它位于比基夫利更北更深的傑巴爾哈姆利的高山上。
基夫利處于通往蘇萊馬尼耶的路上,從那裡開始,哈姆利山脈由小山丘漸漸變成崇山峻嶺。
他每天工作二十四小時,隻在工地上随便打個盹。
他把巨大的工作量壓到部下的肩上,對他們采取了威吓加哄騙的軟硬兼施的手段,及發放獎金的刺激機制,最後工程于七月底前竣工了。
随後,所有工作過的痕迹都被抹去;每一塊磚頭,每一片混凝土塊,每一片在陽光下可能會發光的金屬,在岩石上留下的每一處刮擦,都被清除掉了。
三個衛兵村也完工了,村裡養起了羊群。
最後,那條唯一的土路也被抹掉了,被推土機碾成碎石又被推到了下面的峽谷裡。
那三條山谷和遭受過破壞的山坡,被恢複成與原先幾乎一模一樣。
他,工程兵上校奧斯曼·巴德裡,古城尼尼微和泰雷建築技術的繼承人,蘇聯建築大師斯特潘諾夫的得意門生,擅長僞裝工程——把某項工程完全掩蓋起來或僞裝成其他工程,為薩達姆·侯賽因建成了那個“喀拉”要塞。
沒人能看到它,沒人知道它在哪裡。
在工程結束前,巴德裡親眼目睹了大炮的組裝者和科學家們,建起了一門令人敬畏的加農炮,其炮筒似乎能觸到天上的星星。
全部完工後他們離開了,隻有警備隊留了下來。
警備隊将留居在那裡,沒人能再出去。
那些必須進出此處的人則由直升機載運。
直升機不許着陸,隻能在那座山外邊的一塊草地上空盤旋。
極少數幾個抵達過又離開的人,都被蒙上了眼睛。
那些飛行員和機組人員被封閉在一個空軍基地裡,既不許會客,也不許打電話。
最後一批野草種子撒下了,最後一批灌木種下了,喀拉要塞被孤零零地留在了那裡。
巴德裡并不知道,實際上那些坐卡車進來的工人最後又被卡車拉走,然後轉移到了車窗封黑的大客車。
載運三千名亞洲工人的大客車到了遠處的一個山谷後,衛兵迅速跑開。
雷管起爆,整塊山體滑下來,把所有的客車永久性地埋在了裡面。
然後那些衛兵又被其他衛兵槍殺了。
他們都已經看見了喀拉。
巴德裡的遐想被指揮帳篷裡爆發出來的喊聲打斷了。
命令迅速在整裝待命的戰士中傳開,進攻開始了。
工程兵上校趕緊跑向自己的卡車,坐到駕駛室的旅客座上。
他的司機“轟”的一聲發動了汽車。
他們準備就緒的同時,承擔入侵尖刀任務的共和國衛隊兩個坦克師發動了戰車,頓時空中響起了震耳欲聾的噪聲,然後蘇制T-72坦克群隆隆響着離開機場,駛上了去科威特的道路。
坦克部隊長驅直入,他後來這麼告訴他在空軍當上校飛行員的哥哥。
那個倒黴的邊防警察崗亭被掀翻後又被碾得粉碎。
淩晨兩點鐘,坦克縱隊已經越過國境線朝南滾滾而去。
如果說科威特人以為這支名列世界前四強的陸軍隻是沖到穆塔拉山口來耀武揚威,直至科威特同意伊拉克總統的要求的話,那麼他們猜錯了;如果說西方認為這支軍隊是去奪取朝思暮想的瓦爾巴島和布比延島,以使伊拉克獲得它垂涎已久的進出海灣的門戶的話,那麼他們也是搭錯了脈。
來自巴格達的命令是:占領全境。
黎明前,在科威特市北部的科威特石油城賈赫拉發生了一場坦克戰。
入侵前一星期為避免惹惱伊拉克人而留在後方的科威特唯一一支裝甲旅趕赴北方倉促應戰。
戰鬥是一邊倒的。
隻配做生意和搞石油的科威特人打得很艱苦、很頑強。
他們把伊拉克共和國衛隊的精銳部隊拖住了一個小時,使在南方艾哈馬迪空軍基地的天鷹戰鬥機和幻影戰鬥機得以升空,但科威特人根本沒有可能獲勝。
龐大的蘇制T-72坦克把科威特人的較小型T-55坦克炸成了碎片。
最後,守軍損失了二十輛坦克後撤退了。
奧斯曼·巴德裡在一英裡後面觀察着伊軍的龐然大物在硝煙彌漫中左沖右突,噴射出猛烈的炮火,火光映紅了伊朗上空的天際。
他不知道,塔瓦庫爾那師和麥地那師的這些坦克,有一天會被英、美的挑戰者和亞布拉姆斯坦克炸得粉身碎骨。
黎明時,第一批先頭部隊進入了科威特市的西北郊,然後兵分四路占領了該地區進出市區的四條公路:海岸邊的阿布紮比路,格拉納達與安達魯斯郊區間的賈赫拉路,以及再往南
科威特将在今夜被收複,就在今夜。
而他奧斯曼·巴德裡,将是這項偉大事業的一分子。
作為一名工程兵,他不會被派往最前線,但他将随着他的舟橋部隊、推土機、推扒機和挖掘機緊跟其後,如果科威特人試圖阻擋,工程兵們将開出一條道路。
空中偵察沒有發現任何障礙。
沒有工事、沒有反坦克壕、沒有混凝土陷阱。
但為防萬一,工程兵部隊将在奧斯曼·巴德裡的指揮下,為共和國衛隊的坦克兵和機械化步兵開出一條前進的道路。
距他站立的地方幾碼遠處有一座野戰指揮帳篷。
此刻裡面擠滿了高級軍官。
時間在一分一秒地流逝,他們一邊俯身在作戰地圖上為進攻計劃作最後的調整,一邊等待着總統從巴格達發出最後的“開始”命令。
巴德裡上校已經向他的上司——伊拉克陸軍工程兵司令阿裡·穆蘇裡上将彙報過了。
二月份巴德裡被舉薦參加那項“特别任務”,為此他對将軍感激涕零。
現在他向首長作出了保證,他的部隊已經整裝待發。
當他站在那裡與穆蘇裡上将交談時,另一名将軍走了過來。
于是他被介紹給了裝甲兵司令阿蔔杜拉·卡迪裡上将。
在遠處,他看見統帥精銳的共和國衛隊的薩蒂·圖馬·阿巴斯上将走進了帳篷。
巴德裡上校是忠誠的黨員、薩達姆·侯賽因的崇拜者,當他聽到卡迪裡上将朝着阿巴斯的背影輕聲說了聲“小爬蟲”時,他感到非常迷惑不解。
這怎麼可能呢?圖馬·阿巴斯不是薩達姆·侯賽因的一名親信嗎?不正是他赢得了關鍵的法奧戰役、并最終打敗了伊朗人而受到了嘉獎嗎?巴德裡上校聽到過傳聞,說法奧戰役實際上是由現在已經消失了的馬哈爾·拉希德上将打勝的,不過他把這種說法自動排除出腦海了。
現在,黑暗中他周圍全是共和國衛隊塔瓦庫爾那師和麥地那師的官兵。
他的思緒回到二月份那個令人難忘的夜晚,當時穆蘇裡上将命令他丢下庫拜項目的掃尾工程,立即到巴格達報道。
他猜測他将接受新的任務。
“總統要見你,”穆蘇裡直截了當地說,“他會派人來找你。
馬上搬到這裡的軍官營區,日夜待命。
” 巴德裡上校抿緊了嘴唇。
他做錯了什麼?還是說了什麼?他沒有不忠的言行,那是不可能的。
是不是他遭到了诽謗?不,總統是不會派人來找那樣的人的。
犯錯誤的人将被秘密警察局局長卡蒂布準将手下的行刑隊抓去教訓一頓。
看到他一臉迷惘的樣子,穆蘇裡上将不禁哈哈大笑起來,他的牙齒在濃黑的小胡子下顯得格外白亮。
許多高級軍官都蓄着小胡子,以模仿薩達姆·侯賽因。
“别擔心。
他要交給你一項任務,一項特别任務。
” 果然,在二十四小時之内,巴德裡就被召喚到了軍官營房的前廳裡,一輛長長的黑色公務車已經在等候他了,車内坐着總統衛隊的兩名衛兵。
他被迅速帶往總統府,接受他一生中最驚險也最重要的會見。
當時,總統府坐落在金迪街與七月十四日街的轉角上,靠近同名的那座大橋。
兩者都是為了紀念一九六八年七月份那兩次政變中的第一次。
那兩次政變使複興黨上台執政,同時結束了軍人統治。
巴德裡被引到了一間接待室,在那裡等了兩個小時。
他被徹底搜了兩次身,然後才被領去參見總統。
他身邊的衛兵一停下腳步,他也停下,把兩個腳跟一碰,“啪”的一聲敬了一個軍禮。
過了三秒鐘他才放下手,摘去他的貝雷帽,把它夾在左臂之下,然後他保持着立正的姿勢。
“那麼你就是馬斯基洛夫卡的天才學員喽?” 他已經被告知不要去看總統的臉,但在被提問時,他還是忍不住看了。
薩達姆·侯賽因此刻心情頗佳。
他面前的年輕人流露着熱愛和羨慕的眼光。
好,沒什麼可怕的。
總統斟酌着詞句,把他的要求告訴了這位工程師。
巴德裡的胸中湧上了一股自豪和感激的暖流。
在此後的五個月裡,他按進度要求努力工作,最後提前完成了任務。
他有總統答應給他的全部設施。
每一件設備、每一個人都歸他調配使用。
如果他需要更多水泥或鋼材,他隻要打卡米爾的私人電話号碼,總統的女婿就會立即從工業部把物資調撥過來。
如果他需要更多的勞動力,成百上千的勞工就會到達,都是訂有契約的朝鮮人和越南人。
那年夏天,這些勞工白天劈山、挖土,晚上就睡在山谷下面殘破的臨時房子裡。
後來他們被帶走了,他不知道他們去了哪裡。
除了苦力,沒人從那條道路進來過。
這條最終要被抹去的唯一的土路,專供卡車運來鋼材、貨物以及混凝土攪拌機。
除了卡車司機,其他每一個人都是搭乘蘇制米爾直升機進來的,而且在他們抵達後才被允許摘去眼罩,在離開時又得戴上。
不光是伊拉克平民如此,最高級别官員們也是同樣。
乘直升機從空中對山區考察數天後,巴德裡親自選定了該地點。
它位于比基夫利更北更深的傑巴爾哈姆利的高山上。
基夫利處于通往蘇萊馬尼耶的路上,從那裡開始,哈姆利山脈由小山丘漸漸變成崇山峻嶺。
他每天工作二十四小時,隻在工地上随便打個盹。
他把巨大的工作量壓到部下的肩上,對他們采取了威吓加哄騙的軟硬兼施的手段,及發放獎金的刺激機制,最後工程于七月底前竣工了。
随後,所有工作過的痕迹都被抹去;每一塊磚頭,每一片混凝土塊,每一片在陽光下可能會發光的金屬,在岩石上留下的每一處刮擦,都被清除掉了。
三個衛兵村也完工了,村裡養起了羊群。
最後,那條唯一的土路也被抹掉了,被推土機碾成碎石又被推到了下面的峽谷裡。
那三條山谷和遭受過破壞的山坡,被恢複成與原先幾乎一模一樣。
他,工程兵上校奧斯曼·巴德裡,古城尼尼微和泰雷建築技術的繼承人,蘇聯建築大師斯特潘諾夫的得意門生,擅長僞裝工程——把某項工程完全掩蓋起來或僞裝成其他工程,為薩達姆·侯賽因建成了那個“喀拉”要塞。
沒人能看到它,沒人知道它在哪裡。
在工程結束前,巴德裡親眼目睹了大炮的組裝者和科學家們,建起了一門令人敬畏的加農炮,其炮筒似乎能觸到天上的星星。
全部完工後他們離開了,隻有警備隊留了下來。
警備隊将留居在那裡,沒人能再出去。
那些必須進出此處的人則由直升機載運。
直升機不許着陸,隻能在那座山外邊的一塊草地上空盤旋。
極少數幾個抵達過又離開的人,都被蒙上了眼睛。
那些飛行員和機組人員被封閉在一個空軍基地裡,既不許會客,也不許打電話。
最後一批野草種子撒下了,最後一批灌木種下了,喀拉要塞被孤零零地留在了那裡。
巴德裡并不知道,實際上那些坐卡車進來的工人最後又被卡車拉走,然後轉移到了車窗封黑的大客車。
載運三千名亞洲工人的大客車到了遠處的一個山谷後,衛兵迅速跑開。
雷管起爆,整塊山體滑下來,把所有的客車永久性地埋在了裡面。
然後那些衛兵又被其他衛兵槍殺了。
他們都已經看見了喀拉。
巴德裡的遐想被指揮帳篷裡爆發出來的喊聲打斷了。
命令迅速在整裝待命的戰士中傳開,進攻開始了。
工程兵上校趕緊跑向自己的卡車,坐到駕駛室的旅客座上。
他的司機“轟”的一聲發動了汽車。
他們準備就緒的同時,承擔入侵尖刀任務的共和國衛隊兩個坦克師發動了戰車,頓時空中響起了震耳欲聾的噪聲,然後蘇制T-72坦克群隆隆響着離開機場,駛上了去科威特的道路。
坦克部隊長驅直入,他後來這麼告訴他在空軍當上校飛行員的哥哥。
那個倒黴的邊防警察崗亭被掀翻後又被碾得粉碎。
淩晨兩點鐘,坦克縱隊已經越過國境線朝南滾滾而去。
如果說科威特人以為這支名列世界前四強的陸軍隻是沖到穆塔拉山口來耀武揚威,直至科威特同意伊拉克總統的要求的話,那麼他們猜錯了;如果說西方認為這支軍隊是去奪取朝思暮想的瓦爾巴島和布比延島,以使伊拉克獲得它垂涎已久的進出海灣的門戶的話,那麼他們也是搭錯了脈。
來自巴格達的命令是:占領全境。
黎明前,在科威特市北部的科威特石油城賈赫拉發生了一場坦克戰。
入侵前一星期為避免惹惱伊拉克人而留在後方的科威特唯一一支裝甲旅趕赴北方倉促應戰。
戰鬥是一邊倒的。
隻配做生意和搞石油的科威特人打得很艱苦、很頑強。
他們把伊拉克共和國衛隊的精銳部隊拖住了一個小時,使在南方艾哈馬迪空軍基地的天鷹戰鬥機和幻影戰鬥機得以升空,但科威特人根本沒有可能獲勝。
龐大的蘇制T-72坦克把科威特人的較小型T-55坦克炸成了碎片。
最後,守軍損失了二十輛坦克後撤退了。
奧斯曼·巴德裡在一英裡後面觀察着伊軍的龐然大物在硝煙彌漫中左沖右突,噴射出猛烈的炮火,火光映紅了伊朗上空的天際。
他不知道,塔瓦庫爾那師和麥地那師的這些坦克,有一天會被英、美的挑戰者和亞布拉姆斯坦克炸得粉身碎骨。
黎明時,第一批先頭部隊進入了科威特市的西北郊,然後兵分四路占領了該地區進出市區的四條公路:海岸邊的阿布紮比路,格拉納達與安達魯斯郊區間的賈赫拉路,以及再往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