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侵占科威特
關燈
小
中
大
從卡塔爾至阿拉伯聯合酋長國阿布紮比的主要公路上,一輛寬大的道奇越野車在疾駛着。
空調保持着車内的涼爽,車載錄音機正在播放司機最愛聽的美國鄉村音樂,使人有回到家鄉的感覺。
過了魯懷斯,汽車行駛在開闊的鄉間,左邊的大海在沙丘之間時隐時現,右邊是綿延幾百英裡、直到佐法爾和印度洋的荒涼沙漠。
梅貝拉·沃克坐在她丈夫旁邊,激動地注視着在正午陽光照耀下閃閃發光的黃褐色沙漠。
雷·沃克的雙眼一直凝視着前方的道路。
幹了一輩子石油的他對沙漠已經不覺得新鮮了。
“見過一處,見了全部。
”當他的妻子又一次對她眼前的奇景發出驚歎時,他咕哝着說了一句。
可是對于梅貝拉·沃克來說,這一切都很新奇,她享受着為期兩周的阿拉伯灣(以前曾叫波斯灣)之行的每一分鐘。
他們從北部的科威特開始,駕着公司借給他們的這輛越野車,朝南穿過卡夫吉和哈巴爾進入沙特阿拉伯,經過水堤路駛入巴林,然後折回下行,經卡塔爾抵達阿聯酋。
每到一處,雷·沃克都到公司的辦事處簡單“視察”一番——這是這趟旅行的表面理由;梅貝拉則帶上辦事處派的向導去遊覽當地的景色。
她覺得自己非常勇敢,因為當她行走在狹窄的街巷裡時,隻有一名白種男子相伴。
其實她不知道,她在任何美國城市都不比海灣的阿拉伯地區更安全。
這是她第一次、也許是最後一次離開美國出國旅行。
她贊賞那些阿拉伯宮殿和清真寺尖塔;她對黃金市場陳列的無窮無盡的金飾品驚歎不已;她敬畏老市區裡在她身邊晃來晃去的黑膚色面孔和他們五顔六色的衣袍。
她對每一處景色和每一個人都拍了照片,這樣回去後她就能向女士俱樂部的姐妹們展示她的見聞。
她聽從了公司駐卡塔爾辦事處代表的警告:要給生活在沙漠裡的阿拉伯人拍照時,如未得到對方同意一定要當心,因為有些人仍認為被人拍照會被攝走部分靈魂。
她時常提醒自己,她是一個快樂的女人,有許多事值得她快樂。
她高中一畢業,就與約會了兩年的固定男朋友結了婚。
她發現自己嫁給了一個實實在在的好男人。
丈夫在當地的一家石油公司工作,随着公司擴展,他一步一步得到提升,現在已經是副總裁了。
他們在特爾薩郊外有一座漂亮的房子,在北卡羅來納州的大西洋與帕姆利科灣之間的哈特勒斯,另有一座沙灘别墅,供夏季度假用。
婚後三十年來夫妻恩愛,有一個兒子。
現在,由公司出錢讓他們去阿拉伯灣觀賞異域的風土人情。
“這條路不錯。
”當他們駛上一個山丘時她評論說。
伸展在他們前方的瀝青路發出亮晶晶的微光。
車内的溫度是七十五華氏度(約為二十四攝氏度),而外面沙漠裡的氣溫是一百度(約為三十八攝氏度)。
“應該不錯,”她的丈夫咕哝着說,“是我們修建的。
” “公司嗎?” “不。
是山姆大叔,沒錯。
” 雷·沃克在轉述信息時,習慣加上“沒錯”兩個字。
年近六十歲,雷·沃克即将過上退休生活,他可以領取豐厚的年金,并持有一些優績股。
感恩戴德的公司支付一切費用,向他提供了一次為期兩周的旅行,讓他坐頭等艙去海灣地區“視察”各駐外機構工作。
盡管他以前從未去過那些地方,他不得不承認他沒有像妻子那樣着迷,但為了她,他還是很高興。
他個人打算在阿布紮比或迪拜結束此行,然後登上經倫敦直飛美國班機的頭等艙。
至少他可以買到一大杯冰鎮的百威啤酒,而用不着急急忙忙跑到公司的辦事處去喝了。
他覺得,伊斯蘭教義對某些人來說很好,可是在科威特和沙特阿拉伯的最高級的賓館住過,并被告知他們絕對禁酒之後,他不免覺得禁止人在大熱天喝啤酒的宗教有點不可思議。
他全身穿着沙漠地區石油人的裝束:長筒皮靴、牛仔褲、寬皮帶、襯衫和斯泰森草帽——其實他并不需要這樣打扮,因為他實際上是主管質量控制的化學工程師。
他看了一眼裡程表,到阿布紮比的岔路口還有八十英裡。
“我要方便一下,甜心。
”他低聲說。
“那好吧,你要小心,”梅貝拉警告說,“外面有蠍子呢。
” “可是它們跳不了兩英尺高。
”他說,忍不住對自己的玩笑哈哈大笑起來。
那地方被一隻彈跳力很高的蠍子蜇一下——回去被單位裡同事知道後會讓他們笑掉大牙的。
“雷,真拿你這個人沒辦法。
”梅貝拉說着也被逗笑了。
沃克打了一下方向盤,把道奇越野車開到空曠的公路旁邊,車門打開時迎面撲來的熱浪如同是打開了鼓風爐門。
他鑽出汽車,“砰”的一聲關上車門,盡量保持車内涼爽。
當丈夫走向附近的沙丘去方便時,梅貝拉繼續坐在前排的旅客座上。
她朝擋風玻璃望出去,輕輕地說了一聲:“噢,天哪,看那邊。
” 她伸手取來照相機,打開車門,慢慢地下了車。
“雷,我給他拍照他會介意嗎?” “當心點,甜心。
是誰呀?” 一個貝都因人正站在她丈夫對面的馬路邊,看起來是從兩個沙丘之間走出來的。
剛剛還沒影,此刻就在那裡了。
梅貝拉站在汽車右前輪的擋泥闆旁,手裡拿着相機,正舉棋不定。
她丈夫轉過身來,拉上了褲襟的拉鍊。
他盯着公路對面的那個人。
“不知道呀,”他說,“估計不會介意。
但不要太靠近,說不定他身上有跳蚤。
我去把汽車發動起來。
你快點拍,如果他惱怒了,你就跳上車。
快點。
” 他爬上司機座,發動了汽車,同時也打開了空調。
梅貝拉·沃克向前走了幾步,舉起手中的照相機。
“我能給你拍一張照片嗎?”她問,“照相機?照片?咔嚓咔嚓?回家後放進相冊裡?” 那人隻是站在那裡凝視着她。
他那曾經是白色的罩袍沾滿了污漬和塵土,從雙肩下垂到他腳邊的沙土上。
那條有紅白斑點的茶巾用一根兩股搓成的黑帶子系着,盤在頭上。
茶巾垂下來的一角被塞進了另一邊的太陽穴下,這樣把他的臉部從鼻梁以下全遮住了。
在有斑點的茶巾之上,那雙黑眼睛凝視着她。
前額上的一小片皮膚,還有那雙眼睛,在沙漠的反射下發出棕色的光澤。
梅貝拉已經拍了許多照片,但還沒有一張這樣的:一個貝都因部族的遊牧民站在沙特廣袤的沙漠裡。
她舉起了相機。
那人沒有動。
她對準視窗眯起一隻眼睛,把那人的身影放進長方形鏡框的中央,心裡盤算着,如果他追過來她能否及時跳上車。
咔嚓。
“非常感謝你。
”她說。
他還是沒有動。
她倒退着走向汽車,臉上綻出燦爛的笑容。
她記起來,《讀者文摘》有一次曾這麼忠告美國人,任何時候遇上不懂英語的人,要“保持笑容”。
“甜心,快上車!”她的丈夫喊道。
“沒事,我認為他沒發火。
”她說,一邊拉開了車門。
在她拍照時,車上的錄音帶已經播放完了。
這時電台廣播插了進來。
雷·沃克伸出手把她拉進車内。
汽車随即駛離了路邊。
那個阿拉伯人注視着他們離開,聳聳肩,走向沙丘後面。
那裡停放着他那輛塗上沙漠僞裝的越野吉普車。
幾秒鐘之後,他也朝着阿布紮比的方向疾駛而去了。
“幹嗎這麼着急?”梅貝拉·沃克抱怨說,“他不會來追擊我的。
” “不是因為這個,甜心。
”雷·沃克抿緊嘴唇,他是一個有控制力的人,能應付任何突發事件。
“我們去阿布紮比搭乘下一班飛機回國。
今天上午伊拉克入侵了科威特,沒錯。
他們随時會抵達這裡。
” 這時候是一九九〇年八月二日,海灣時間上午十點鐘。
十二小時之前,在薩夫灣的一個小型機場附近,伊拉克工程兵部隊的奧斯曼·巴德裡上校在一輛T-72主戰坦克的履帶旁等待着,心情既緊張又激動。
雖然當時他不可能知道,科威特戰役将在薩夫灣打響也将在薩夫灣結束。
這個機場隻有跑道,沒有地面建築。
南北方向的主要公路就在機場外面通過。
三天前巴德裡上校就是沿着這條主要公路一直南下。
那條路有一個岔口,往東可去巴士拉,往西北可抵達巴格達。
該公路朝南可一直到達五英裡之外的科威特邊境站。
從他站着的地方往南眺望,他可以看見燈火闌珊的賈赫拉,越過賈赫拉再往東,在小海灣的對面就是科威特市的燈光。
他之所以激動,是因為為祖國效勞的時刻到來了。
該是懲罰那些科威特賤民的時候了,為他們對伊拉克的所作所為,為不宣而戰的經濟戰,為伊拉克的金融損失,也為科威特人的驕傲自大。
難道不是伊拉克在八年血戰中擋住了波斯的遊牧民族侵入海灣北部,才保住了科威特人的奢侈生活方式嗎?難道現在科威特人對伊拉克的回報,就是從他們共享的魯邁拉油田偷走他們應得份額之外的石油?是科威特在超額生産并壓低油價,難道現在還要伊拉克人去向他們搖尾乞憐?科威特這幫狗東西堅持要他們歸還在兩伊戰争中借給伊拉克的一百五十億美元,難道伊拉克現在隻能屈從嗎? 不。
與往常一樣,總統作出了英明的決策。
曆史上,科威特是伊拉克的第十九個省份;一直是這樣,直至英國人于一九一三
空調保持着車内的涼爽,車載錄音機正在播放司機最愛聽的美國鄉村音樂,使人有回到家鄉的感覺。
過了魯懷斯,汽車行駛在開闊的鄉間,左邊的大海在沙丘之間時隐時現,右邊是綿延幾百英裡、直到佐法爾和印度洋的荒涼沙漠。
梅貝拉·沃克坐在她丈夫旁邊,激動地注視着在正午陽光照耀下閃閃發光的黃褐色沙漠。
雷·沃克的雙眼一直凝視着前方的道路。
幹了一輩子石油的他對沙漠已經不覺得新鮮了。
“見過一處,見了全部。
”當他的妻子又一次對她眼前的奇景發出驚歎時,他咕哝着說了一句。
可是對于梅貝拉·沃克來說,這一切都很新奇,她享受着為期兩周的阿拉伯灣(以前曾叫波斯灣)之行的每一分鐘。
他們從北部的科威特開始,駕着公司借給他們的這輛越野車,朝南穿過卡夫吉和哈巴爾進入沙特阿拉伯,經過水堤路駛入巴林,然後折回下行,經卡塔爾抵達阿聯酋。
每到一處,雷·沃克都到公司的辦事處簡單“視察”一番——這是這趟旅行的表面理由;梅貝拉則帶上辦事處派的向導去遊覽當地的景色。
她覺得自己非常勇敢,因為當她行走在狹窄的街巷裡時,隻有一名白種男子相伴。
其實她不知道,她在任何美國城市都不比海灣的阿拉伯地區更安全。
這是她第一次、也許是最後一次離開美國出國旅行。
她贊賞那些阿拉伯宮殿和清真寺尖塔;她對黃金市場陳列的無窮無盡的金飾品驚歎不已;她敬畏老市區裡在她身邊晃來晃去的黑膚色面孔和他們五顔六色的衣袍。
她對每一處景色和每一個人都拍了照片,這樣回去後她就能向女士俱樂部的姐妹們展示她的見聞。
她聽從了公司駐卡塔爾辦事處代表的警告:要給生活在沙漠裡的阿拉伯人拍照時,如未得到對方同意一定要當心,因為有些人仍認為被人拍照會被攝走部分靈魂。
她時常提醒自己,她是一個快樂的女人,有許多事值得她快樂。
她高中一畢業,就與約會了兩年的固定男朋友結了婚。
她發現自己嫁給了一個實實在在的好男人。
丈夫在當地的一家石油公司工作,随着公司擴展,他一步一步得到提升,現在已經是副總裁了。
他們在特爾薩郊外有一座漂亮的房子,在北卡羅來納州的大西洋與帕姆利科灣之間的哈特勒斯,另有一座沙灘别墅,供夏季度假用。
婚後三十年來夫妻恩愛,有一個兒子。
現在,由公司出錢讓他們去阿拉伯灣觀賞異域的風土人情。
“這條路不錯。
”當他們駛上一個山丘時她評論說。
伸展在他們前方的瀝青路發出亮晶晶的微光。
車内的溫度是七十五華氏度(約為二十四攝氏度),而外面沙漠裡的氣溫是一百度(約為三十八攝氏度)。
“應該不錯,”她的丈夫咕哝着說,“是我們修建的。
” “公司嗎?” “不。
是山姆大叔,沒錯。
” 雷·沃克在轉述信息時,習慣加上“沒錯”兩個字。
年近六十歲,雷·沃克即将過上退休生活,他可以領取豐厚的年金,并持有一些優績股。
感恩戴德的公司支付一切費用,向他提供了一次為期兩周的旅行,讓他坐頭等艙去海灣地區“視察”各駐外機構工作。
盡管他以前從未去過那些地方,他不得不承認他沒有像妻子那樣着迷,但為了她,他還是很高興。
他個人打算在阿布紮比或迪拜結束此行,然後登上經倫敦直飛美國班機的頭等艙。
至少他可以買到一大杯冰鎮的百威啤酒,而用不着急急忙忙跑到公司的辦事處去喝了。
他覺得,伊斯蘭教義對某些人來說很好,可是在科威特和沙特阿拉伯的最高級的賓館住過,并被告知他們絕對禁酒之後,他不免覺得禁止人在大熱天喝啤酒的宗教有點不可思議。
他全身穿着沙漠地區石油人的裝束:長筒皮靴、牛仔褲、寬皮帶、襯衫和斯泰森草帽——其實他并不需要這樣打扮,因為他實際上是主管質量控制的化學工程師。
他看了一眼裡程表,到阿布紮比的岔路口還有八十英裡。
“我要方便一下,甜心。
”他低聲說。
“那好吧,你要小心,”梅貝拉警告說,“外面有蠍子呢。
” “可是它們跳不了兩英尺高。
”他說,忍不住對自己的玩笑哈哈大笑起來。
那地方被一隻彈跳力很高的蠍子蜇一下——回去被單位裡同事知道後會讓他們笑掉大牙的。
“雷,真拿你這個人沒辦法。
”梅貝拉說着也被逗笑了。
沃克打了一下方向盤,把道奇越野車開到空曠的公路旁邊,車門打開時迎面撲來的熱浪如同是打開了鼓風爐門。
他鑽出汽車,“砰”的一聲關上車門,盡量保持車内涼爽。
當丈夫走向附近的沙丘去方便時,梅貝拉繼續坐在前排的旅客座上。
她朝擋風玻璃望出去,輕輕地說了一聲:“噢,天哪,看那邊。
” 她伸手取來照相機,打開車門,慢慢地下了車。
“雷,我給他拍照他會介意嗎?” “當心點,甜心。
是誰呀?” 一個貝都因人正站在她丈夫對面的馬路邊,看起來是從兩個沙丘之間走出來的。
剛剛還沒影,此刻就在那裡了。
梅貝拉站在汽車右前輪的擋泥闆旁,手裡拿着相機,正舉棋不定。
她丈夫轉過身來,拉上了褲襟的拉鍊。
他盯着公路對面的那個人。
“不知道呀,”他說,“估計不會介意。
但不要太靠近,說不定他身上有跳蚤。
我去把汽車發動起來。
你快點拍,如果他惱怒了,你就跳上車。
快點。
” 他爬上司機座,發動了汽車,同時也打開了空調。
梅貝拉·沃克向前走了幾步,舉起手中的照相機。
“我能給你拍一張照片嗎?”她問,“照相機?照片?咔嚓咔嚓?回家後放進相冊裡?” 那人隻是站在那裡凝視着她。
他那曾經是白色的罩袍沾滿了污漬和塵土,從雙肩下垂到他腳邊的沙土上。
那條有紅白斑點的茶巾用一根兩股搓成的黑帶子系着,盤在頭上。
茶巾垂下來的一角被塞進了另一邊的太陽穴下,這樣把他的臉部從鼻梁以下全遮住了。
在有斑點的茶巾之上,那雙黑眼睛凝視着她。
前額上的一小片皮膚,還有那雙眼睛,在沙漠的反射下發出棕色的光澤。
梅貝拉已經拍了許多照片,但還沒有一張這樣的:一個貝都因部族的遊牧民站在沙特廣袤的沙漠裡。
她舉起了相機。
那人沒有動。
她對準視窗眯起一隻眼睛,把那人的身影放進長方形鏡框的中央,心裡盤算着,如果他追過來她能否及時跳上車。
咔嚓。
“非常感謝你。
”她說。
他還是沒有動。
她倒退着走向汽車,臉上綻出燦爛的笑容。
她記起來,《讀者文摘》有一次曾這麼忠告美國人,任何時候遇上不懂英語的人,要“保持笑容”。
“甜心,快上車!”她的丈夫喊道。
“沒事,我認為他沒發火。
”她說,一邊拉開了車門。
在她拍照時,車上的錄音帶已經播放完了。
這時電台廣播插了進來。
雷·沃克伸出手把她拉進車内。
汽車随即駛離了路邊。
那個阿拉伯人注視着他們離開,聳聳肩,走向沙丘後面。
那裡停放着他那輛塗上沙漠僞裝的越野吉普車。
幾秒鐘之後,他也朝着阿布紮比的方向疾駛而去了。
“幹嗎這麼着急?”梅貝拉·沃克抱怨說,“他不會來追擊我的。
” “不是因為這個,甜心。
”雷·沃克抿緊嘴唇,他是一個有控制力的人,能應付任何突發事件。
“我們去阿布紮比搭乘下一班飛機回國。
今天上午伊拉克入侵了科威特,沒錯。
他們随時會抵達這裡。
” 這時候是一九九〇年八月二日,海灣時間上午十點鐘。
十二小時之前,在薩夫灣的一個小型機場附近,伊拉克工程兵部隊的奧斯曼·巴德裡上校在一輛T-72主戰坦克的履帶旁等待着,心情既緊張又激動。
雖然當時他不可能知道,科威特戰役将在薩夫灣打響也将在薩夫灣結束。
這個機場隻有跑道,沒有地面建築。
南北方向的主要公路就在機場外面通過。
三天前巴德裡上校就是沿着這條主要公路一直南下。
那條路有一個岔口,往東可去巴士拉,往西北可抵達巴格達。
該公路朝南可一直到達五英裡之外的科威特邊境站。
從他站着的地方往南眺望,他可以看見燈火闌珊的賈赫拉,越過賈赫拉再往東,在小海灣的對面就是科威特市的燈光。
他之所以激動,是因為為祖國效勞的時刻到來了。
該是懲罰那些科威特賤民的時候了,為他們對伊拉克的所作所為,為不宣而戰的經濟戰,為伊拉克的金融損失,也為科威特人的驕傲自大。
難道不是伊拉克在八年血戰中擋住了波斯的遊牧民族侵入海灣北部,才保住了科威特人的奢侈生活方式嗎?難道現在科威特人對伊拉克的回報,就是從他們共享的魯邁拉油田偷走他們應得份額之外的石油?是科威特在超額生産并壓低油價,難道現在還要伊拉克人去向他們搖尾乞憐?科威特這幫狗東西堅持要他們歸還在兩伊戰争中借給伊拉克的一百五十億美元,難道伊拉克現在隻能屈從嗎? 不。
與往常一樣,總統作出了英明的決策。
曆史上,科威特是伊拉克的第十九個省份;一直是這樣,直至英國人于一九一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