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火炮設計師
關燈
小
中
大
那個還能活十分鐘的人正在開懷大笑。
使他開心的原因,是他的私人助手莫妮克·傑明給他講的一個故事。
這是一九九〇年三月二十二日,一個細雨蒙蒙的晚上,莫妮克正驅車把他從辦公室送回家去。
故事的主人公是他們在斯塔爾街的空間研究公司的一位女同事,公認的蕩婦、花癡,結果卻是個同性戀。
這種笑料似乎正好符合他低俗的趣味。
地點是在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七點差十分時,他們兩人離開位于烏可郊區的辦公室,由莫妮克駕駛一輛雷諾21型汽車。
她已經在幾個月之前賣掉了她雇主的大衆汽車,因為他開車技術很糟糕,她擔心他會因車禍而死于非命。
他的住宅位于福黎街旁邊切裡德魯三棟公寓樓的中間那一棟。
從辦公室到住宅隻有十分鐘車程,但半路上他們在一家面包房停了下來。
兩人都走了進去,他買了一隻他最喜歡吃的鄉間面包。
風中夾着雨絲,他們縮着頭,沒有注意到跟在他們後面的那輛轎車。
這并不奇怪,因為他們都沒接受過特工訓練。
那輛沒有标志的轎車裡面坐着兩個臉頰黝黑的人,已經在科學家後面跟蹤了幾個星期,從來沒有跟丢過,也從來沒有接近過他,隻是注視着。
而他卻沒見過他們。
其他人見過,但他不知道。
從公墓前面的那家面包店出來後,他把面包扔進了汽車後座,然後鑽進汽車繼續回家的旅程。
七點十分,莫妮克在離街邊十五米的公寓樓玻璃門前面停住了汽車。
她提議要陪他上樓,看着他走進家裡,但被婉言謝絕了。
她知道他要等他的女朋友海倫,不願讓女同事看到。
這是他的虛榮心之一,他的女助手們也縱容了他這種虛榮。
海倫僅僅是一個好朋友,是他在布魯塞爾期間的伴兒,而他的妻子在加拿大。
他鑽出汽車,與往常一樣,那件有腰帶的風雨衣領子向上翻着。
他提起那隻與他形影不離的黑色大帆布包,背到了肩上。
帆布包重量超過十五公斤,裡面裝滿了紙:科技資料、項目書和各種數據。
這位科學家不相信保險箱,不合邏輯地認為把他所有的最新項目資料背在肩上更為保險。
莫妮克最後看到她雇主時,他正站在玻璃門前,一邊肩膀上背着包,另一邊手臂下夾着面包,在掏鑰匙。
她注視着他走進門内,自動上鎖的玻璃門在他身後“咔嚓”一聲鎖上了。
然後她就駕車離開了。
科學家住在這座八層公寓大廈的六樓。
大樓後部裝有兩部電梯,樓梯環繞電梯盤旋而上,每一層樓道都有一扇消防門。
他走進其中一部電梯,到達六樓時走了出來。
樓道門廳裡的小功率燈泡在他步出電梯時自動亮了起來。
他的一隻手拎着叮當作響的鑰匙串,另一隻手抓着面包,身體因為背包的重量而向一邊傾斜。
他向左轉彎,接着又是左轉走過黃褐色的地毯,走到自己的住宅前,把鑰匙朝門鎖插了進去。
殺手一直等候在燈光昏暗的電梯井另一邊。
他靜靜地從電梯井旁轉過身來,手裡握着一把裝着消音器的7.65毫米貝雷塔自動手槍。
槍外面套了一隻塑料袋,以防止跳出來的彈殼落到地毯上。
一共五槍,從不到一米的距離射入了後腦和後頸,這已經綽綽有餘了。
科學家那高大、粗壯的身體向前一沖,倚在了門上,然後慢慢地下滑,倒在了地毯上。
槍手甚至不想去作檢查,沒有這個必要。
這種事情他以前幹過,在囚犯身上練習過,現在他明白任務已經完成了。
他輕盈地跑下六層樓梯,從後門出去,穿過栽着樹木的花園,上了等候在那裡的轎車。
一小時内,他已經在自己國家的大使館裡了,随後當天就離開了比利時。
五分鐘後,海倫來了。
起先,她還以為她的情人心髒病發作了。
她慌忙進入房内打電話給急救人員。
然後她記起來他的醫生就住在同一幢樓裡,于是也給醫生打了電話。
急救人員先到了。
其中一個急救員試圖去挪動仍然俯卧在地上的沉重身軀。
當他把手抽出來時,發現手上沾滿了鮮血。
幾分鐘後,他和醫生宣告受害人已經死亡。
這層樓四套公寓中唯一的住戶走到自己的門邊,這是一位老太太,剛才一直在聽古典音樂,隔着厚厚的實木門根本沒有聽到外面發生了什麼。
在切裡德魯這種小區,鄰裡之間總是保持距離。
躺在地上的人是傑拉爾德·文森特·布爾博士,一位任性的天才、世界著名的大炮設計師,也是最近為伊拉克的薩達姆·侯賽因服務的武器設計制造商。
自格裡·布爾[傑拉爾德的愛稱。
——譯注(本書中的注釋,如無特别說明,均為譯注)]博士遭謀殺之後,歐洲大地開始發生一些奇怪的事情。
在布魯塞爾,比利時反間諜機構承認,幾個月以來布爾差不多每天都被一系列沒有标志的轎車所跟蹤,車内是兩個黝黑的、東地中海人長相的男人。
四月十一日,英國海關在米德爾斯布勒碼頭截獲了八段巨型鋼管。
這些鋼管鑄造、加工得很精美,兩頭裝有龐大的法蘭,可用大号螺栓和螺帽拼接組裝起來。
大獲全勝的海關官員宣稱,這些鋼管并不是用于石油化工廠的(提單和出口證明上是這麼寫的),而是由格裡·布爾設計的大炮炮筒的部件,目的地是伊拉克。
超級大炮的笑劇由此誕生了,并将繼續演下去,抖露出一些兩面派的伎倆、幾個情報機構的卑鄙行動、一些官僚主義現象和政治上的奸詐手段。
幾個星期内,超級大炮的零部件開始在歐洲各地露面。
四月二十三日,土耳其宣布攔下了一輛匈牙利卡車,車上裝有運往伊拉克的一根十米長鋼管,土方認為那根鋼管是超級大炮的部件。
同一天,希臘官員聲稱截獲了另一輛裝載鋼鐵部件的卡車,并以同謀的罪名把那個倒黴的英國司機拘留了幾個星期。
五月份,意大利方面查獲了七十五噸部件,另有十五噸在羅馬附近的富齊尼工廠被沒收。
後者是用于超級大炮炮尾的钛鋼合金部件。
在意大利北方布雷西亞的一個倉庫裡查出了更多的零配件,也是同樣用途。
接下來是德國人,他們在法蘭克福和不來梅港查獲的東西,據證實也是現在已經世人皆知的超級大炮的部件。
事實上,格裡·布爾為他的設計所做的訂單是很高明的。
組成炮筒的鋼管确實是由兩家英國公司制造的,即伯明翰的瓦爾特·索瑪斯和謝菲爾德鑄造廠。
但一九九〇年四月遭截獲的那八段鋼管,隻是五十二段中的最後一批。
這些部件齊全後,可以組裝成兩條一百五十六米長的炮筒,其令人難以置信的一米口徑,可以發射電話亭那麼大的物體。
撐腳也就是支架,來自希臘;組成反沖機構的管路、泵和閥門,來自瑞士和意大利;炮尾和炮闩來自奧地利和德國;推進劑來自比利時。
總之,共有七個國家充當了承包商,但他們誰也不知道他們生産的究竟是什麼産品。
媒體興奮得如獲至寶,興高采烈的海關官員和英國司法機關也是如此,他們開始急切地起訴無辜的涉嫌者。
沒人指出,真正的大魚已經漏網了。
被截獲的隻是構成2、3、4号超級大炮的部件。
至于格裡·布爾遭暗殺,媒體抛出了一些荒唐的理論。
可想而知,美國中央情報局又被扣上了“應對一切負責”的帽子。
這是一個謬論。
盡管在過去,在特定的情況下,蘭利(中情局所在地和代名詞)也曾實施過一些暗殺,但目标都屬于同一類型:變節的情報官、叛徒和雙重間諜。
那種在中情局頭兒指使下、被同事槍殺的前中情局特工的屍體堆滿了蘭利門廳的說法聽起來很有趣,但毫無真實性可言。
再者,格裡·布爾不是黑社會人物。
他是著名的科學家,大炮設計師和承包人,設計制造傳統和非傳統大炮;他也是一位美國公民,曾為美國工作過幾年,并曾多次向他的美國軍方朋友談起過他的打算。
如果說,軍火業中每一位曾為敵對國工作過的設計師和實業家都要被“消滅”的話,那麼南北美洲和歐洲約有五百個人符合這個條件,何況伊拉克早前并沒有被視作美國的敵人。
最後,在最近的十年裡,蘭利受到了監督委員會這種官僚主義體制的制約。
沒有書面簽署的命令,任何情報官不得下達殺人的指令。
對于像格裡·布爾那樣的人,實施暗殺的命令必須來自中央情報局局長本人。
當時的中情局局長是威廉·韋伯斯特,一位來自堪薩斯州的本本主義的前法官。
要想從威廉·韋伯斯特那裡得到一份殺人手谕,難度如同用一把茶匙從馬裡奧監獄越獄。
但是毫無疑問,在誰殺了格裡·布爾這個謎團中,以色列的摩薩德脫不了幹系。
整個新聞界和布爾的大多數親友都得出了這個結論。
布爾曾為伊拉克工作過,而伊拉克是以色列的敵人。
一加一等于二。
但國際政治錯綜複雜,事情可能不是那麼簡單。
世界上的主要情報機構中,摩薩德是最小、最冷酷無情和最雄心勃勃的。
毫無疑問,它過去執行過許多暗殺任務,它的三個“基頓”隊就是幹這個的——基頓這個詞在希伯來語中是刺刀的意思。
基頓隊員來自摩薩德的戰鬥部,都是些隐蔽的
使他開心的原因,是他的私人助手莫妮克·傑明給他講的一個故事。
這是一九九〇年三月二十二日,一個細雨蒙蒙的晚上,莫妮克正驅車把他從辦公室送回家去。
故事的主人公是他們在斯塔爾街的空間研究公司的一位女同事,公認的蕩婦、花癡,結果卻是個同性戀。
這種笑料似乎正好符合他低俗的趣味。
地點是在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七點差十分時,他們兩人離開位于烏可郊區的辦公室,由莫妮克駕駛一輛雷諾21型汽車。
她已經在幾個月之前賣掉了她雇主的大衆汽車,因為他開車技術很糟糕,她擔心他會因車禍而死于非命。
他的住宅位于福黎街旁邊切裡德魯三棟公寓樓的中間那一棟。
從辦公室到住宅隻有十分鐘車程,但半路上他們在一家面包房停了下來。
兩人都走了進去,他買了一隻他最喜歡吃的鄉間面包。
風中夾着雨絲,他們縮着頭,沒有注意到跟在他們後面的那輛轎車。
這并不奇怪,因為他們都沒接受過特工訓練。
那輛沒有标志的轎車裡面坐着兩個臉頰黝黑的人,已經在科學家後面跟蹤了幾個星期,從來沒有跟丢過,也從來沒有接近過他,隻是注視着。
而他卻沒見過他們。
其他人見過,但他不知道。
從公墓前面的那家面包店出來後,他把面包扔進了汽車後座,然後鑽進汽車繼續回家的旅程。
七點十分,莫妮克在離街邊十五米的公寓樓玻璃門前面停住了汽車。
她提議要陪他上樓,看着他走進家裡,但被婉言謝絕了。
她知道他要等他的女朋友海倫,不願讓女同事看到。
這是他的虛榮心之一,他的女助手們也縱容了他這種虛榮。
海倫僅僅是一個好朋友,是他在布魯塞爾期間的伴兒,而他的妻子在加拿大。
他鑽出汽車,與往常一樣,那件有腰帶的風雨衣領子向上翻着。
他提起那隻與他形影不離的黑色大帆布包,背到了肩上。
帆布包重量超過十五公斤,裡面裝滿了紙:科技資料、項目書和各種數據。
這位科學家不相信保險箱,不合邏輯地認為把他所有的最新項目資料背在肩上更為保險。
莫妮克最後看到她雇主時,他正站在玻璃門前,一邊肩膀上背着包,另一邊手臂下夾着面包,在掏鑰匙。
她注視着他走進門内,自動上鎖的玻璃門在他身後“咔嚓”一聲鎖上了。
然後她就駕車離開了。
科學家住在這座八層公寓大廈的六樓。
大樓後部裝有兩部電梯,樓梯環繞電梯盤旋而上,每一層樓道都有一扇消防門。
他走進其中一部電梯,到達六樓時走了出來。
樓道門廳裡的小功率燈泡在他步出電梯時自動亮了起來。
他的一隻手拎着叮當作響的鑰匙串,另一隻手抓着面包,身體因為背包的重量而向一邊傾斜。
他向左轉彎,接着又是左轉走過黃褐色的地毯,走到自己的住宅前,把鑰匙朝門鎖插了進去。
殺手一直等候在燈光昏暗的電梯井另一邊。
他靜靜地從電梯井旁轉過身來,手裡握着一把裝着消音器的7.65毫米貝雷塔自動手槍。
槍外面套了一隻塑料袋,以防止跳出來的彈殼落到地毯上。
一共五槍,從不到一米的距離射入了後腦和後頸,這已經綽綽有餘了。
科學家那高大、粗壯的身體向前一沖,倚在了門上,然後慢慢地下滑,倒在了地毯上。
槍手甚至不想去作檢查,沒有這個必要。
這種事情他以前幹過,在囚犯身上練習過,現在他明白任務已經完成了。
他輕盈地跑下六層樓梯,從後門出去,穿過栽着樹木的花園,上了等候在那裡的轎車。
一小時内,他已經在自己國家的大使館裡了,随後當天就離開了比利時。
五分鐘後,海倫來了。
起先,她還以為她的情人心髒病發作了。
她慌忙進入房内打電話給急救人員。
然後她記起來他的醫生就住在同一幢樓裡,于是也給醫生打了電話。
急救人員先到了。
其中一個急救員試圖去挪動仍然俯卧在地上的沉重身軀。
當他把手抽出來時,發現手上沾滿了鮮血。
幾分鐘後,他和醫生宣告受害人已經死亡。
這層樓四套公寓中唯一的住戶走到自己的門邊,這是一位老太太,剛才一直在聽古典音樂,隔着厚厚的實木門根本沒有聽到外面發生了什麼。
在切裡德魯這種小區,鄰裡之間總是保持距離。
躺在地上的人是傑拉爾德·文森特·布爾博士,一位任性的天才、世界著名的大炮設計師,也是最近為伊拉克的薩達姆·侯賽因服務的武器設計制造商。
自格裡·布爾[傑拉爾德的愛稱。
——譯注(本書中的注釋,如無特别說明,均為譯注)]博士遭謀殺之後,歐洲大地開始發生一些奇怪的事情。
在布魯塞爾,比利時反間諜機構承認,幾個月以來布爾差不多每天都被一系列沒有标志的轎車所跟蹤,車内是兩個黝黑的、東地中海人長相的男人。
四月十一日,英國海關在米德爾斯布勒碼頭截獲了八段巨型鋼管。
這些鋼管鑄造、加工得很精美,兩頭裝有龐大的法蘭,可用大号螺栓和螺帽拼接組裝起來。
大獲全勝的海關官員宣稱,這些鋼管并不是用于石油化工廠的(提單和出口證明上是這麼寫的),而是由格裡·布爾設計的大炮炮筒的部件,目的地是伊拉克。
超級大炮的笑劇由此誕生了,并将繼續演下去,抖露出一些兩面派的伎倆、幾個情報機構的卑鄙行動、一些官僚主義現象和政治上的奸詐手段。
幾個星期内,超級大炮的零部件開始在歐洲各地露面。
四月二十三日,土耳其宣布攔下了一輛匈牙利卡車,車上裝有運往伊拉克的一根十米長鋼管,土方認為那根鋼管是超級大炮的部件。
同一天,希臘官員聲稱截獲了另一輛裝載鋼鐵部件的卡車,并以同謀的罪名把那個倒黴的英國司機拘留了幾個星期。
五月份,意大利方面查獲了七十五噸部件,另有十五噸在羅馬附近的富齊尼工廠被沒收。
後者是用于超級大炮炮尾的钛鋼合金部件。
在意大利北方布雷西亞的一個倉庫裡查出了更多的零配件,也是同樣用途。
接下來是德國人,他們在法蘭克福和不來梅港查獲的東西,據證實也是現在已經世人皆知的超級大炮的部件。
事實上,格裡·布爾為他的設計所做的訂單是很高明的。
組成炮筒的鋼管确實是由兩家英國公司制造的,即伯明翰的瓦爾特·索瑪斯和謝菲爾德鑄造廠。
但一九九〇年四月遭截獲的那八段鋼管,隻是五十二段中的最後一批。
這些部件齊全後,可以組裝成兩條一百五十六米長的炮筒,其令人難以置信的一米口徑,可以發射電話亭那麼大的物體。
撐腳也就是支架,來自希臘;組成反沖機構的管路、泵和閥門,來自瑞士和意大利;炮尾和炮闩來自奧地利和德國;推進劑來自比利時。
總之,共有七個國家充當了承包商,但他們誰也不知道他們生産的究竟是什麼産品。
媒體興奮得如獲至寶,興高采烈的海關官員和英國司法機關也是如此,他們開始急切地起訴無辜的涉嫌者。
沒人指出,真正的大魚已經漏網了。
被截獲的隻是構成2、3、4号超級大炮的部件。
至于格裡·布爾遭暗殺,媒體抛出了一些荒唐的理論。
可想而知,美國中央情報局又被扣上了“應對一切負責”的帽子。
這是一個謬論。
盡管在過去,在特定的情況下,蘭利(中情局所在地和代名詞)也曾實施過一些暗殺,但目标都屬于同一類型:變節的情報官、叛徒和雙重間諜。
那種在中情局頭兒指使下、被同事槍殺的前中情局特工的屍體堆滿了蘭利門廳的說法聽起來很有趣,但毫無真實性可言。
再者,格裡·布爾不是黑社會人物。
他是著名的科學家,大炮設計師和承包人,設計制造傳統和非傳統大炮;他也是一位美國公民,曾為美國工作過幾年,并曾多次向他的美國軍方朋友談起過他的打算。
如果說,軍火業中每一位曾為敵對國工作過的設計師和實業家都要被“消滅”的話,那麼南北美洲和歐洲約有五百個人符合這個條件,何況伊拉克早前并沒有被視作美國的敵人。
最後,在最近的十年裡,蘭利受到了監督委員會這種官僚主義體制的制約。
沒有書面簽署的命令,任何情報官不得下達殺人的指令。
對于像格裡·布爾那樣的人,實施暗殺的命令必須來自中央情報局局長本人。
當時的中情局局長是威廉·韋伯斯特,一位來自堪薩斯州的本本主義的前法官。
要想從威廉·韋伯斯特那裡得到一份殺人手谕,難度如同用一把茶匙從馬裡奧監獄越獄。
但是毫無疑問,在誰殺了格裡·布爾這個謎團中,以色列的摩薩德脫不了幹系。
整個新聞界和布爾的大多數親友都得出了這個結論。
布爾曾為伊拉克工作過,而伊拉克是以色列的敵人。
一加一等于二。
但國際政治錯綜複雜,事情可能不是那麼簡單。
世界上的主要情報機構中,摩薩德是最小、最冷酷無情和最雄心勃勃的。
毫無疑問,它過去執行過許多暗殺任務,它的三個“基頓”隊就是幹這個的——基頓這個詞在希伯來語中是刺刀的意思。
基頓隊員來自摩薩德的戰鬥部,都是些隐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