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ong>第四部 旅程</strong>

關燈
裡達州通過一個屏幕在注視着他。

     一聲令下,“地獄火”導彈離開了掠食者的機腹,幾秒鐘之後,那輛陸地巡洋艦連同它的乘客一起灰飛煙滅了。

    這一切全都在美國佛羅裡達州的一塊等離子屏幕上全景顯示出來。

     現在從圖姆萊特起飛的這兩架掠食者并沒有配置武器。

    它們的全部任務是在無人能看到、聽到,雷達也探測不到的兩萬英尺高空執行巡邏,監視身下的地面和海面。

     瓜達爾有四座清真寺,英國人悄悄地詢問了巴基斯坦的聯合情報局後,得知第四個也就是最小的那個是煽動原教旨主義的溫床。

    與大多數伊斯蘭小型清真寺一樣,這個小寺院隻有一名伊瑪目,靠善男信女的捐助維持。

    它的創立者和管理者是伊瑪目阿蔔杜拉·哈拉比。

     他熟知這個地方的全體教徒,當他在那把高椅子上引領祈禱儀式時,他一眼就發現來了一個新人。

    即使是在寺院的後部,那塊黑色的塔利班頭巾仍然沒能逃過他的眼睛。

     随後,那個留着黑胡子的陌生人還沒來得及換回涼鞋,消失在街上的人群中,伊瑪目便拉住了他的袖口。

     “我們仁慈的真主向你表示問候。

    ”他咕哝着說。

    他講的是阿拉伯語,而不是烏爾都語。

     “也問候你,伊瑪目。

    ”陌生人說。

    他回答的也是阿拉伯語,但伊瑪目注意到了普什圖語口音。

    疑問得到了确認,這個人來自部落地區。

     “朋友們和我現在要去休息室,”他說,“跟我們一起去喝茶好嗎?” 普什圖人想了想,然後嚴肅地點點頭。

    大多數清真寺都有一間休息室,可供祈禱者休閑、聊天、社交和進行宗教培訓。

    在西方,對青少年進行極端主義思想灌輸常常就是在那種地方完成的。

     “我是伊瑪目哈拉比。

    請問我們這位新祈禱者的姓名?”他問道。

     馬丁毫不猶豫地報出了阿富汗總統的名字和特種部隊準将的姓氏。

     “我叫哈米德·尤素夫。

    ”他回答說。

     “好,歡迎你,哈米德·尤素夫。

    ”伊瑪目說,“我注意到你戴着塔利班的頭巾。

    你曾經是其中的一員嗎?” “自從一九九四年我在坎大哈加入毛拉奧馬爾那時候起,一直都是。

    ” 休息室是清真寺後面一間破敗的棚屋,裡面有十幾個人。

    茶端了上來。

    馬丁注意到其中一個男人在凝視着他。

    随後,這個人急切地把伊瑪目拉到旁邊,狂亂地耳語起來。

    他解釋說,他是做夢也不會想去看電視及其肮髒的畫面的,但他經過一家電視商店時剛好看到櫥窗裡的電視機。

     “我敢肯定就是這個人,”他壓低聲音說,“他從喀布爾逃脫了,就在三天前。

    ” 馬丁不懂烏爾都語,更不用說帶着俾路支口音了,但他知道他們正談論他。

    那位伊瑪目也許會強烈反對所有西方的、現代的東西,但與大多數人一樣,他發現手機是一件很方便的工具,雖然是西方基督教國家芬蘭的諾基亞公司生産的。

    他讓三個朋友去穩住那個陌生人,與他攀談,設法不讓他離開。

    然後他回到自己那間簡陋的居室并撥打了好幾個電話。

    在他返回時,他感到大有所獲。

     此人一開始就是一個塔利班戰士,家人和親屬都死于美國人之手。

    在美國佬入侵期間指揮塔利班部隊在前線抵抗,後參與卡拉伊賈吉監獄的暴動,在美軍的關塔那摩灣地獄被關押了五年。

    最近在親美的喀布爾政權手中逃脫——這個人不是一名難民,而是一個英雄。

     伊瑪目哈拉比是巴基斯坦人,但他厭惡與美國合作的巴基斯坦政府。

    他完全同情“基地”組織。

    公平地說,能使他後半輩子富足的五百萬阿富汗尼賞錢絲毫沒有打動他。

     他回到休息廳,把那個陌生人招呼過去。

     “我知道你是什麼人。

    ”他低聲說,“你就是他們要找的那個阿富汗人。

    你和我在一起是安全的。

    但瓜達爾不行,聯合情報局的密探到處都是,他們在懸賞你的人頭呢。

    你住在哪裡?” “我沒有住所。

    我從北方過來,剛剛抵達這裡。

    ”馬丁說。

     “我知道你從哪裡來,新聞一直在播放。

    你留在這裡,但不能久留。

    你還是要離開瓜達爾的。

    你将會需要新的證件,新的身份證,安全地離開這裡。

    我認識一個人。

    ” 他派遣他的古蘭經學校裡一個小男孩去了港口。

    他要找的那條船沒在港内,得在二十四小時後才能抵達。

    小男孩在它通常會停泊的碼頭上耐心地等待着。

     費薩爾·本·薩利姆是阿拉伯灣的卡塔爾人。

    他出生在海灣旁的一座漁民棚屋裡,附近的漁村後來成了繁忙的首都多哈。

    不過,那是在發現了石油,英國人撤退、美國人到來以後,在金錢像潮水般湧進來之前。

     童年時,他就嘗到貧困的滋味,自覺地尊敬那些傲慢的白皮膚外國人。

    但他從小就立志要出人頭地,混出個模樣來。

    他所選擇的人生道路是他唯一了解的——海洋。

    他作了一艘沿海貨船的水手。

    那艘船的航線是在阿曼國佐法爾省的馬西拉島、薩拉至波斯灣縱深處科威特和巴林的衆多港口之間,憑着他聰敏的腦袋,他學到了許多東西。

     他知道,總有人想出售某些商品,而且願意低價出售。

    而在某個地方,也總有人想購買這些商品,而且願意高價購買。

    在兩者之間,就是那個叫作海關的監管機構。

    費薩爾·本·薩利姆通過走私發了财。

     旅途中,他看到了許多他喜歡的東西:漂亮的布匹和挂毯、古老的伊斯蘭藝術品、珍貴的手稿和富麗堂皇的清真寺。

    他還看到了他鄙視的東西:富裕的西方人、在太陽底下被烤得發紅的豬一般的臉、令人作嘔的穿着比基尼的婦女、醉鬼,以及所有的不義之财。

     他還發現,海灣國家的統治者們從沙漠裡滾滾流淌的石油中獲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