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關燈
小
中
大
拉伊賈吉的建造格局與西方的城堡不同。
這是一個占地十英畝的露天大院,裡面種着樹木,還有一些平房。
整個地方圍着一道五十英尺高的圍牆,但牆的兩面都是斜坡,人可以沿着斜坡跑上去,在牆頂上窺視胸牆對面的情況。
這道厚牆裡面有迷宮般的兵營、倉庫和通道,地下又有同樣如迷宮般的地道和地窖。
充當衛兵的那些烏茲别克人隻是在十天前才剛剛占領了這個地方,他們似乎并不知道此前塔利班在城堡的南端儲藏着槍支和彈藥。
他們剛好把戰俘趕到了那裡。
當初在昆都士投降的時候,俘虜們隻是被收繳了槍支和火箭彈,但沒人對他們進行搜身。
假如安排搜身,那麼差不多每個戰俘都會被搜出一兩顆手雷,隐藏在他們衣袍裡。
他們就是在那種狀态下坐卡車抵達了卡拉伊賈吉。
事件最初的苗頭是在他們抵達的那個周六晚上。
伊茲瑪特·汗當時坐在第五輛卡車上,他聽到了一百碼開外的一聲爆炸的悶響。
坐在幾個烏茲别克衛兵中間的一個阿拉伯人拉響了他的手雷,把他自己和周圍的五個衛兵炸得血肉橫飛。
當時夜幕剛剛降臨,院子裡沒有電燈。
杜斯塔姆部隊的官兵們決定第二天早上進行搜身。
他們把戰俘趕進院子裡,讓他們蹲在地上,不給他們水和食物,周圍布滿荷槍實彈、神經緊張的衛兵。
黎明時,搜身開始了。
身心疲憊的戰俘表現得很聽話,任憑衛兵把他們的雙手反綁起來。
由于沒有繩子,烏茲别克人就用囚犯的頭巾。
但頭巾可不是繩索。
俘虜們一個接一個地站直身子接受搜身。
從他們的身上搜出了手槍、手雷,還有錢。
當錢越堆越高時,賽義德·卡梅爾和他的副手便把它們收集起來,拿到了另一個房間。
過了一會兒,一個烏茲别克士兵透過窗戶向内窺視,看到那兩個人把錢都裝進了自己的衣兜裡。
那個士兵走進房間提出抗議,得到的回答是立即滾蛋。
但他很快就又回來了,帶着一支步槍。
有兩個剛剛努力掙脫了雙手的戰俘目睹了這一幕。
他們尾随那個士兵走進房間,一把奪過步槍,用槍托把三個烏茲别克人全砸死了。
由于沒有開槍,所以根本沒有人注意這事。
但這時候的院子正漸漸演變為一個火藥桶。
來自中央情報局的美國人麥克·斯潘和戴夫·泰森當時已經進入了院子,斯潘就在露天裡開始審問戰俘。
他的周圍是六百名狂熱分子,他們在去見真主之前唯一的願望是殺死一個美國人。
接下來,一個烏茲别克衛兵發現了持槍的阿拉伯人,大叫着發出了警告。
阿拉伯人開槍打死了他。
火藥桶終于爆炸了。
伊茲瑪特·汗蹲在地上,等待着衛兵過來搜身。
與其他戰俘一樣,他也已經掙脫了雙手。
中彈的烏茲别克衛兵倒地之際,牆頭上的其他衛兵趕緊亮出機關槍。
屠殺開始了。
一百多個俘虜當即就死在了泥地上,雙手仍被反綁着。
後來事件平息後,聯合國觀察員進去察看時,看到的就是這種狀态。
其他戰俘互相解開綁在手上的頭巾,這樣他們就能戰鬥了。
伊茲瑪特·汗率領一夥人,包括他的五個阿富汗同胞,躲避着子彈,穿過樹林,跑到了南牆。
這座城堡以前在塔利班控制下,他曾去參觀過,所以知道那位置有個軍火庫。
麥克·斯潘周圍的二十個阿拉伯人撲到他身上,拳腳齊下地把他活活打死了。
戴夫·泰森把一梭子子彈射向暴徒,打死了三個人,而後聽到手槍的撞針撞在空槍膛裡的“咔嗒”一聲,幸運的是,他已經及時跑到了大門口。
不到十分鐘,這個寬敞的院子已經變得空蕩蕩了,隻剩下躺在地上的屍體,以及那些不停地呻吟直至死去的傷員。
烏茲别克人現在已經撤到了圍牆外面,大門“咣當”一聲合上了,那些囚犯全被關在了裡面。
圍攻開始了。
這場戰鬥将會持續六天六夜,而且誰也不想留下活口。
雙方都深信是對方違反了投降協議的條款,但到了此刻,再追究這個已經沒有任何意義了。
軍火庫的門很快就被砸開,儲藏的槍支被迅速分發出去。
這些武器裝備一支五百人的小部隊綽綽有餘。
囚犯們擁有了步槍、手雷、火箭彈和迫擊炮。
他們拿上各自得心應手的武器之後,分頭穿過地道和通道,展開扇形陣形,占領了整個城堡。
隻要有烏茲别克衛兵在牆頭上探一下腦袋,就會有一個阿拉伯人從院子對面的某個缺口射出一顆子彈,将其擊倒。
杜斯塔姆的部隊别無選擇,隻得緊急求援。
杜斯塔姆将軍立即調來了幾百名烏茲别克士兵,他本人也匆匆趕回卡拉伊賈吉。
趕來支援的還有來自肯塔基州坎貝爾的美軍綠色貝雷帽特種部隊的四名戰士,一名美國空軍人員,來标定空中坐标,以及六名第十山地師戰士。
這些西方人的工作基本上是觀察、報告情況,招來空襲以粉碎囚犯的抵抗。
午時,從最近被攻占的首都喀布爾北方的巴格拉姆空軍基地,開來了兩輛加長型的陸虎越野車,車上載着來自特别海勤團的六名英國特種部隊官兵
這是一個占地十英畝的露天大院,裡面種着樹木,還有一些平房。
整個地方圍着一道五十英尺高的圍牆,但牆的兩面都是斜坡,人可以沿着斜坡跑上去,在牆頂上窺視胸牆對面的情況。
這道厚牆裡面有迷宮般的兵營、倉庫和通道,地下又有同樣如迷宮般的地道和地窖。
充當衛兵的那些烏茲别克人隻是在十天前才剛剛占領了這個地方,他們似乎并不知道此前塔利班在城堡的南端儲藏着槍支和彈藥。
他們剛好把戰俘趕到了那裡。
當初在昆都士投降的時候,俘虜們隻是被收繳了槍支和火箭彈,但沒人對他們進行搜身。
假如安排搜身,那麼差不多每個戰俘都會被搜出一兩顆手雷,隐藏在他們衣袍裡。
他們就是在那種狀态下坐卡車抵達了卡拉伊賈吉。
事件最初的苗頭是在他們抵達的那個周六晚上。
伊茲瑪特·汗當時坐在第五輛卡車上,他聽到了一百碼開外的一聲爆炸的悶響。
坐在幾個烏茲别克衛兵中間的一個阿拉伯人拉響了他的手雷,把他自己和周圍的五個衛兵炸得血肉橫飛。
當時夜幕剛剛降臨,院子裡沒有電燈。
杜斯塔姆部隊的官兵們決定第二天早上進行搜身。
他們把戰俘趕進院子裡,讓他們蹲在地上,不給他們水和食物,周圍布滿荷槍實彈、神經緊張的衛兵。
黎明時,搜身開始了。
身心疲憊的戰俘表現得很聽話,任憑衛兵把他們的雙手反綁起來。
由于沒有繩子,烏茲别克人就用囚犯的頭巾。
但頭巾可不是繩索。
俘虜們一個接一個地站直身子接受搜身。
從他們的身上搜出了手槍、手雷,還有錢。
當錢越堆越高時,賽義德·卡梅爾和他的副手便把它們收集起來,拿到了另一個房間。
過了一會兒,一個烏茲别克士兵透過窗戶向内窺視,看到那兩個人把錢都裝進了自己的衣兜裡。
那個士兵走進房間提出抗議,得到的回答是立即滾蛋。
但他很快就又回來了,帶着一支步槍。
有兩個剛剛努力掙脫了雙手的戰俘目睹了這一幕。
他們尾随那個士兵走進房間,一把奪過步槍,用槍托把三個烏茲别克人全砸死了。
由于沒有開槍,所以根本沒有人注意這事。
但這時候的院子正漸漸演變為一個火藥桶。
來自中央情報局的美國人麥克·斯潘和戴夫·泰森當時已經進入了院子,斯潘就在露天裡開始審問戰俘。
他的周圍是六百名狂熱分子,他們在去見真主之前唯一的願望是殺死一個美國人。
接下來,一個烏茲别克衛兵發現了持槍的阿拉伯人,大叫着發出了警告。
阿拉伯人開槍打死了他。
火藥桶終于爆炸了。
伊茲瑪特·汗蹲在地上,等待着衛兵過來搜身。
與其他戰俘一樣,他也已經掙脫了雙手。
中彈的烏茲别克衛兵倒地之際,牆頭上的其他衛兵趕緊亮出機關槍。
屠殺開始了。
一百多個俘虜當即就死在了泥地上,雙手仍被反綁着。
後來事件平息後,聯合國觀察員進去察看時,看到的就是這種狀态。
其他戰俘互相解開綁在手上的頭巾,這樣他們就能戰鬥了。
伊茲瑪特·汗率領一夥人,包括他的五個阿富汗同胞,躲避着子彈,穿過樹林,跑到了南牆。
這座城堡以前在塔利班控制下,他曾去參觀過,所以知道那位置有個軍火庫。
麥克·斯潘周圍的二十個阿拉伯人撲到他身上,拳腳齊下地把他活活打死了。
戴夫·泰森把一梭子子彈射向暴徒,打死了三個人,而後聽到手槍的撞針撞在空槍膛裡的“咔嗒”一聲,幸運的是,他已經及時跑到了大門口。
不到十分鐘,這個寬敞的院子已經變得空蕩蕩了,隻剩下躺在地上的屍體,以及那些不停地呻吟直至死去的傷員。
烏茲别克人現在已經撤到了圍牆外面,大門“咣當”一聲合上了,那些囚犯全被關在了裡面。
圍攻開始了。
這場戰鬥将會持續六天六夜,而且誰也不想留下活口。
雙方都深信是對方違反了投降協議的條款,但到了此刻,再追究這個已經沒有任何意義了。
軍火庫的門很快就被砸開,儲藏的槍支被迅速分發出去。
這些武器裝備一支五百人的小部隊綽綽有餘。
囚犯們擁有了步槍、手雷、火箭彈和迫擊炮。
他們拿上各自得心應手的武器之後,分頭穿過地道和通道,展開扇形陣形,占領了整個城堡。
隻要有烏茲别克衛兵在牆頭上探一下腦袋,就會有一個阿拉伯人從院子對面的某個缺口射出一顆子彈,将其擊倒。
杜斯塔姆的部隊别無選擇,隻得緊急求援。
杜斯塔姆将軍立即調來了幾百名烏茲别克士兵,他本人也匆匆趕回卡拉伊賈吉。
趕來支援的還有來自肯塔基州坎貝爾的美軍綠色貝雷帽特種部隊的四名戰士,一名美國空軍人員,來标定空中坐标,以及六名第十山地師戰士。
這些西方人的工作基本上是觀察、報告情況,招來空襲以粉碎囚犯的抵抗。
午時,從最近被攻占的首都喀布爾北方的巴格拉姆空軍基地,開來了兩輛加長型的陸虎越野車,車上載着來自特别海勤團的六名英國特種部隊官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