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ong>第二部 勇士</strong>
關燈
小
中
大
早就把二等兵麥克·馬丁視為一塊當軍官的料。
一九八一年他去桑德赫斯特軍事學院參加短期進修,回來時便成了一名少尉。
如果他認為榮譽在等待着他,那麼他完全想錯了。
傘兵團下面有三個營,馬丁被分配到第三營。
當時,三營正駐紮在奧爾德肖特,處于“企鵝模式”。
每九年中的三年,或每三次拉練中的一次,這個營的士兵都要卸下跳傘裝備,坐上卡車,當普通步兵。
傘兵們都不喜歡“企鵝模式”。
馬丁作為一名排長,被分配到了新兵排,去訓練新兵們經曆他自己經曆過的那些磨難。
他也許會作為一隻“企鵝”一直在三營待下去,多虧了那個遙遠的加爾鐵裡将軍。
一九八二年四月一日,阿根廷總統加爾鐵裡将軍入侵了福克蘭群島。
三營接到通知,要随時作好開拔的準備。
一星期之内,在誓不屈服的瑪格麗特·撒切爾首相的命令下,英國軍方組建了一支特遣艦隊開赴南大西洋。
在那裡,等待着他們的是南半球的冬季,伴随着紛飛的雨雪和洶湧的海浪。
馬丁一行人乘坐着“堪培拉”号客輪南下,中途在常年刮風的荒涼的阿松森島作了一次休整。
其間,他們等待着最後的外交努力,說服加爾鐵裡将軍将阿根廷部隊撤出福克蘭群島,或撒切爾夫人把英國特遣艦隊撤回去。
但兩個人誰也不肯讓步,外交努力宣告失敗。
在遠征特遣艦隊唯一的航空母艦“皇家方舟”号的庇護下,“堪培拉”号繼續南下航行。
随着局勢的發展,英軍明白登陸戰勢在必行。
馬丁和戰友們乘直升機從“堪培拉”号過駁到一艘登陸艦上。
客輪上的優越條件和文明生活結束了。
在這個風雨交加的夜晚,在馬丁他們由“海王”直升機接駁時,其中一架“海王”墜海了,帶着十九名特别空勤團戰士一起沉入了海底。
這是特空團損失最為慘重的一個夜晚。
馬丁率領三營的三十名戰士在聖卡洛斯海域登陸。
這裡距主島的首府斯坦利港還有好幾英裡的路程,但正是這個原因使阿根廷軍隊對此地放松了守衛。
傘兵和海軍陸戰隊戰士們一起開始冒雨急行軍,穿越濕淋淋的泥地向着東方的斯坦利港進發。
他們的行軍背包裡裝備了所有用品,重得像是背着一個人。
空中出現了阿軍的一架“天鷹”戰鬥機,似乎在向海灘俯沖,但阿根廷人的主要目标是海岸附近的英國艦船,而不是地面的人員。
如果船被擊沉,那麼岸上的人也完蛋了。
他們真正的敵人是寒冷、連綿不絕的冰冷雨水和光秃秃的沒有樹木遮掩的地形,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朗頓山。
三營在山腳下一座叫埃斯坦西亞的孤獨的農場裡稍事休整,并作好了戰鬥準備。
那是六月十一日與十二日之間的夜晚。
原本他們打算來一次靜悄悄的夜間奇襲,但不幸的是,米爾恩下士踩響了一顆地雷。
此後就熱鬧了。
阿軍的機關槍開火了,照明彈把山頭和山谷照耀得如同白晝。
三營可以跑回去尋求隐蔽,或者冒着槍林彈雨沖上去奪取朗頓。
最終,他們奪取了朗頓,付出的代價是二十三名戰士陣亡,四十人受傷。
這是麥克·馬丁第一次真刀真槍地參加戰鬥,子彈在他的耳邊呼嘯,戰友們在他的身邊倒下。
他感覺到舌頭上有一種奇怪的金屬味,那是恐懼的味道。
但他毫發未損,而他那個三十人的排,包括一名軍士和三名下士在内,共計六人陣亡,九人負傷。
守衛在山梁上的阿軍士兵,是被強制征募入伍的。
富人的孩子可以設法免除兵役,窮人家的孩子可不行。
這些小夥子想回家,他們讨厭這裡的雨水、寒冷和泥地。
他們已經從軍營和工事裡撤出,踏上了返回斯坦利港的路。
黎明時,麥克·馬丁站在山梁上,眺望着東方的斯坦利港和朝陽,再次想起了已經遺忘多年的先輩們的神靈。
他向他們感恩祈禱,并發誓永世不忘。
當十歲的小孩麥克·馬丁在巴格達市沙頓區的花園裡奔跑雀躍、引得父親的那些伊拉克朋友感到欣喜之時,在一千英裡以外的地方,一個男孩誕生了。
在巴基斯坦白沙瓦通向阿富汗賈拉拉巴德的道路以西,坐落着白山山脈,其最高峰是托拉博拉。
從遠處看,這條山脈像是分隔兩個國家的一塊巨大的屏障,山上荒涼、寒冷,山頭終年積雪,到了冬天整個山區都是白雪皚皚。
白山在阿富汗這一側,而薩費德山則在巴基斯坦那一邊。
清澈的溪水裹挾着融化的雪水從白山流入賈拉拉巴德周圍肥沃的平原,形成了許多山谷平地、可種莊稼的田地、種水果的果園和養山羊的牧地。
這裡的生活很艱苦,由于生活資源短缺,山谷裡的村莊都很小,很分散。
這片土地上生長的人們,就是普什圖人,舊時的大英帝國就知道他們,畏懼他們,稱他們是帕坦人。
那時候,帕坦人以險要的地勢為屏障,用包黃銅的長筒毛瑟槍——“火铳”作戰,每個人的槍法都很準,簡直可與現代的狙擊手媲美。
英統印度時期的詩人魯德亞德·吉蔔林隻用四句詩就描繪出了山地人對那些英國斥巨資培訓的軍官們來說,具有何等緻命的威脅: 邊防戍所的混戰, 在黑暗泥濘中征行, 兩千英鎊的訓練, 隕于十盧比的火铳。
一九七二年,在其中的一片山谷平地上,有一個叫馬洛柯的小村子。
與所有類似的村莊一樣,它也是以創建村子的早已過世的勇士命名的。
村裡有五座砌着圍牆的院子,居住着幾代同堂的大家庭。
每座院子大約住着二十口人,村子的族長叫努裡·汗。
在一個夏日的晚上,男人們都圍坐在他家院子的篝火旁,喝着一種不加糖和奶的熱茶。
與所有的院子一樣,住房和牲畜棚的牆壁就是圍牆。
桑木柴火的火焰燒得很旺,遠處太陽正在西沉,黑暗慢慢降臨山區,雖然是盛夏,夜晚也有陣陣涼意。
在女眷居住區,說話聲都是很低沉的,但如果有一個聲音特别響,那麼男人們就會停止他們愉快的交談
一九八一年他去桑德赫斯特軍事學院參加短期進修,回來時便成了一名少尉。
如果他認為榮譽在等待着他,那麼他完全想錯了。
傘兵團下面有三個營,馬丁被分配到第三營。
當時,三營正駐紮在奧爾德肖特,處于“企鵝模式”。
每九年中的三年,或每三次拉練中的一次,這個營的士兵都要卸下跳傘裝備,坐上卡車,當普通步兵。
傘兵們都不喜歡“企鵝模式”。
馬丁作為一名排長,被分配到了新兵排,去訓練新兵們經曆他自己經曆過的那些磨難。
他也許會作為一隻“企鵝”一直在三營待下去,多虧了那個遙遠的加爾鐵裡将軍。
一九八二年四月一日,阿根廷總統加爾鐵裡将軍入侵了福克蘭群島。
三營接到通知,要随時作好開拔的準備。
一星期之内,在誓不屈服的瑪格麗特·撒切爾首相的命令下,英國軍方組建了一支特遣艦隊開赴南大西洋。
在那裡,等待着他們的是南半球的冬季,伴随着紛飛的雨雪和洶湧的海浪。
馬丁一行人乘坐着“堪培拉”号客輪南下,中途在常年刮風的荒涼的阿松森島作了一次休整。
其間,他們等待着最後的外交努力,說服加爾鐵裡将軍将阿根廷部隊撤出福克蘭群島,或撒切爾夫人把英國特遣艦隊撤回去。
但兩個人誰也不肯讓步,外交努力宣告失敗。
在遠征特遣艦隊唯一的航空母艦“皇家方舟”号的庇護下,“堪培拉”号繼續南下航行。
随着局勢的發展,英軍明白登陸戰勢在必行。
馬丁和戰友們乘直升機從“堪培拉”号過駁到一艘登陸艦上。
客輪上的優越條件和文明生活結束了。
在這個風雨交加的夜晚,在馬丁他們由“海王”直升機接駁時,其中一架“海王”墜海了,帶着十九名特别空勤團戰士一起沉入了海底。
這是特空團損失最為慘重的一個夜晚。
馬丁率領三營的三十名戰士在聖卡洛斯海域登陸。
這裡距主島的首府斯坦利港還有好幾英裡的路程,但正是這個原因使阿根廷軍隊對此地放松了守衛。
傘兵和海軍陸戰隊戰士們一起開始冒雨急行軍,穿越濕淋淋的泥地向着東方的斯坦利港進發。
他們的行軍背包裡裝備了所有用品,重得像是背着一個人。
空中出現了阿軍的一架“天鷹”戰鬥機,似乎在向海灘俯沖,但阿根廷人的主要目标是海岸附近的英國艦船,而不是地面的人員。
如果船被擊沉,那麼岸上的人也完蛋了。
他們真正的敵人是寒冷、連綿不絕的冰冷雨水和光秃秃的沒有樹木遮掩的地形,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朗頓山。
三營在山腳下一座叫埃斯坦西亞的孤獨的農場裡稍事休整,并作好了戰鬥準備。
那是六月十一日與十二日之間的夜晚。
原本他們打算來一次靜悄悄的夜間奇襲,但不幸的是,米爾恩下士踩響了一顆地雷。
此後就熱鬧了。
阿軍的機關槍開火了,照明彈把山頭和山谷照耀得如同白晝。
三營可以跑回去尋求隐蔽,或者冒着槍林彈雨沖上去奪取朗頓。
最終,他們奪取了朗頓,付出的代價是二十三名戰士陣亡,四十人受傷。
這是麥克·馬丁第一次真刀真槍地參加戰鬥,子彈在他的耳邊呼嘯,戰友們在他的身邊倒下。
他感覺到舌頭上有一種奇怪的金屬味,那是恐懼的味道。
但他毫發未損,而他那個三十人的排,包括一名軍士和三名下士在内,共計六人陣亡,九人負傷。
守衛在山梁上的阿軍士兵,是被強制征募入伍的。
富人的孩子可以設法免除兵役,窮人家的孩子可不行。
這些小夥子想回家,他們讨厭這裡的雨水、寒冷和泥地。
他們已經從軍營和工事裡撤出,踏上了返回斯坦利港的路。
黎明時,麥克·馬丁站在山梁上,眺望着東方的斯坦利港和朝陽,再次想起了已經遺忘多年的先輩們的神靈。
他向他們感恩祈禱,并發誓永世不忘。
當十歲的小孩麥克·馬丁在巴格達市沙頓區的花園裡奔跑雀躍、引得父親的那些伊拉克朋友感到欣喜之時,在一千英裡以外的地方,一個男孩誕生了。
在巴基斯坦白沙瓦通向阿富汗賈拉拉巴德的道路以西,坐落着白山山脈,其最高峰是托拉博拉。
從遠處看,這條山脈像是分隔兩個國家的一塊巨大的屏障,山上荒涼、寒冷,山頭終年積雪,到了冬天整個山區都是白雪皚皚。
白山在阿富汗這一側,而薩費德山則在巴基斯坦那一邊。
清澈的溪水裹挾着融化的雪水從白山流入賈拉拉巴德周圍肥沃的平原,形成了許多山谷平地、可種莊稼的田地、種水果的果園和養山羊的牧地。
這裡的生活很艱苦,由于生活資源短缺,山谷裡的村莊都很小,很分散。
這片土地上生長的人們,就是普什圖人,舊時的大英帝國就知道他們,畏懼他們,稱他們是帕坦人。
那時候,帕坦人以險要的地勢為屏障,用包黃銅的長筒毛瑟槍——“火铳”作戰,每個人的槍法都很準,簡直可與現代的狙擊手媲美。
英統印度時期的詩人魯德亞德·吉蔔林隻用四句詩就描繪出了山地人對那些英國斥巨資培訓的軍官們來說,具有何等緻命的威脅: 邊防戍所的混戰, 在黑暗泥濘中征行, 兩千英鎊的訓練, 隕于十盧比的火铳。
一九七二年,在其中的一片山谷平地上,有一個叫馬洛柯的小村子。
與所有類似的村莊一樣,它也是以創建村子的早已過世的勇士命名的。
村裡有五座砌着圍牆的院子,居住着幾代同堂的大家庭。
每座院子大約住着二十口人,村子的族長叫努裡·汗。
在一個夏日的晚上,男人們都圍坐在他家院子的篝火旁,喝着一種不加糖和奶的熱茶。
與所有的院子一樣,住房和牲畜棚的牆壁就是圍牆。
桑木柴火的火焰燒得很旺,遠處太陽正在西沉,黑暗慢慢降臨山區,雖然是盛夏,夜晚也有陣陣涼意。
在女眷居住區,說話聲都是很低沉的,但如果有一個聲音特别響,那麼男人們就會停止他們愉快的交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