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章 西行記
關燈
小
中
大
們誰救上來誰養活她,這樣死了少受點罪。
’就在這天夜裡,老頭吊死在他家的老槐樹上了……”她接着歎息地說:“人,真是連一根柴禾棒都不如。
就拿咱後街這十來戶人家說,海老清餓死了,運來嬸子淹死了,裴合他爹他媽死了,裴旺叫抓兵抓走了,媳婦也沒有下落,長松家兩個大閨女都賣了。
申奶奶在逃荒的第二年就跳河死了,死前還朝咱赤楊崗的方向磕了幾個頭……” 徐秋齋眼裡湧出了幾顆渾濁的淚珠,“唉!大劫大難啊!天亮他娘!你知道嗎?藍五也死了。
他是上吊死的……” 李麥很激動:“咱逃出來的人,沒有一家人是全的。
過去老人們常說。
‘在劫者難逃,老天爺要收哪一方人,你想逃也逃不脫’,黃河水才沖下來時,我也有點相信。
可是後來我才醒悟過來,什麼天災?屁!全是人禍!湯恩伯軍隊在咱河南住了五六年,派糧,派差,派款。
連槍都是老百姓花錢給他們買的。
可是日本鬼子還沒有來,幾十萬隊伍全放羊跑了。
要這種隊伍幹什麼?……”李麥說着,恨得頭發幾乎都要豎起來。
徐秋齋這時卻眯着眼從容地說:“天亮他娘,這些我都想過。
我在西安住了七年,光是替人家寫信,就寫過幾千封。
什麼樣的苦,什麼樣的難,我都見過。
老天爺有沒有?我不敢說。
孔夫子說是‘敬神如神在’,你不敬他也就沒有了。
可是我相信朱夫子講的話,‘天者理也’,這‘天理’确實是萬古不變的道理。
孔夫子也有老師。
他的老師就是老子,他曾說‘問禮于老子’嘛。
老子說過,‘天網恢恢,疏而不漏’,其實天上哪有一張大網?不過說是說作惡作得多了,‘惡貫滿盈’,自然會得到天的懲罰。
其實這個懲罰也不是天對他的懲罰,而是人對他們的懲罰。
‘天心即民心’嘛!老蔣行這個事,太叫人寒心。
拿咱黃泛區的人來說,幾百萬口子,家破人亡,妻離子散,還不是為了抗戰。
他們抗的什麼戰?貪污成風,賄賂公行,不管文官武官,沒有一個手上是幹淨的。
難民們吃樹皮,吃草根,吃‘觀音土’,他們每天在大館子裡,吃喝玩樂,連擡出來的泔水裡都漂着海參、鱿魚,這能長遠嗎?要這樣都能長遠,那就叫‘誓無天理’了!”徐秋齋說到這裡,眼睛裡露出兩條冷峻而自信的光芒:“别看小百姓都不敢吭聲,都隻會歎氣、流眼淚,古人說過‘千人所指,無疾而亡’,别看眼淚是一泡水,流得多了,也能淹死他們這群龜孫,‘天下沒有不倒的撚撚轉’,總有一天,要叫老蔣這個雜種知道知道老百姓是不能得罪的!”他說着捋着自己的胡子,表現出無限憤慨和鄙視。
屋裡沉默了好一陣子。
徐秋齋才轉了話題問:“天亮在家幹什麼?” 李麥說:“徐大叔,他也不是外人,”她放小聲音,“他參加新四軍已經五六年了。
和八路軍一樣,也是共産黨的部隊。
如今就在咱黃泛區。
” “哦!”徐秋齋臉上頓時出現一種興奮的表情。
他說:“咱們黃泛區的難民,逃荒到甘泉、延安、保安一帶去的人不少,都說八路軍的政策好。
這新四軍到底怎麼樣?” 李麥說:“不賴。
心裡有咱老百姓,公買公賣,一到就給老百姓發麥種,發镢頭、耙子,讓老百姓開荒種地。
看見女孩子。
也規規矩矩,自己搭草庵住,從來不進老百姓的家。
”接着她又把秦雲飛帶領的那個營,在紅柳集一帶活動的情況說了說。
徐秋齋感歎地說:“要是這樣,這一家行的是‘王道’。
他們要是能在咱黃泛區住穩,将來咱們這日子還有個盼頭。
”他說着又興奮地說:“回家,好在路快通了。
路通了咱就回老家!……” 吃罷午飯,李麥到梁晴住的小茅屋裡休息。
她看了看梁晴蓋的那床被子,還是七年前從老家逃難出來時,背的那條印花被面,已經補了幾個補丁,洗得倒還幹淨。
床邊放了個破木箱,箱子裡放着幾件換洗衣服。
大約是徐秋齋每天教她寫字,木箱蓋上放了一個瓦硯和一支毛筆。
牆上挂着一厚疊舊報紙,報紙上密密麻麻寫滿了“河南省”、“大華縣”和“海天亮”的名字。
李麥在床上躺了一會兒,卻怎麼也睡不着覺。
她急切地想看到梁晴,想看到這個漂泊在外已經七八年的苦命閨女。
她想到火車站離這裡不遠,自己下車時又走過這條路,就悄悄披上衣服到車站去了。
車站候車室門口南邊有幾棵槐樹,樹下有幾十個婦女擺着一排做活的籃子。
這些婦女專門給過往客商們上襪底、補襪子。
每個人都坐在一個小凳上,做活計的籃子擺在腳前。
籃子裡放着襪闆、襪底和針錢,這已經成為難民婦女們一種職業了。
李麥逐個兒看着這些婦女。
有的二十多歲
’就在這天夜裡,老頭吊死在他家的老槐樹上了……”她接着歎息地說:“人,真是連一根柴禾棒都不如。
就拿咱後街這十來戶人家說,海老清餓死了,運來嬸子淹死了,裴合他爹他媽死了,裴旺叫抓兵抓走了,媳婦也沒有下落,長松家兩個大閨女都賣了。
申奶奶在逃荒的第二年就跳河死了,死前還朝咱赤楊崗的方向磕了幾個頭……” 徐秋齋眼裡湧出了幾顆渾濁的淚珠,“唉!大劫大難啊!天亮他娘!你知道嗎?藍五也死了。
他是上吊死的……” 李麥很激動:“咱逃出來的人,沒有一家人是全的。
過去老人們常說。
‘在劫者難逃,老天爺要收哪一方人,你想逃也逃不脫’,黃河水才沖下來時,我也有點相信。
可是後來我才醒悟過來,什麼天災?屁!全是人禍!湯恩伯軍隊在咱河南住了五六年,派糧,派差,派款。
連槍都是老百姓花錢給他們買的。
可是日本鬼子還沒有來,幾十萬隊伍全放羊跑了。
要這種隊伍幹什麼?……”李麥說着,恨得頭發幾乎都要豎起來。
徐秋齋這時卻眯着眼從容地說:“天亮他娘,這些我都想過。
我在西安住了七年,光是替人家寫信,就寫過幾千封。
什麼樣的苦,什麼樣的難,我都見過。
老天爺有沒有?我不敢說。
孔夫子說是‘敬神如神在’,你不敬他也就沒有了。
可是我相信朱夫子講的話,‘天者理也’,這‘天理’确實是萬古不變的道理。
孔夫子也有老師。
他的老師就是老子,他曾說‘問禮于老子’嘛。
老子說過,‘天網恢恢,疏而不漏’,其實天上哪有一張大網?不過說是說作惡作得多了,‘惡貫滿盈’,自然會得到天的懲罰。
其實這個懲罰也不是天對他的懲罰,而是人對他們的懲罰。
‘天心即民心’嘛!老蔣行這個事,太叫人寒心。
拿咱黃泛區的人來說,幾百萬口子,家破人亡,妻離子散,還不是為了抗戰。
他們抗的什麼戰?貪污成風,賄賂公行,不管文官武官,沒有一個手上是幹淨的。
難民們吃樹皮,吃草根,吃‘觀音土’,他們每天在大館子裡,吃喝玩樂,連擡出來的泔水裡都漂着海參、鱿魚,這能長遠嗎?要這樣都能長遠,那就叫‘誓無天理’了!”徐秋齋說到這裡,眼睛裡露出兩條冷峻而自信的光芒:“别看小百姓都不敢吭聲,都隻會歎氣、流眼淚,古人說過‘千人所指,無疾而亡’,别看眼淚是一泡水,流得多了,也能淹死他們這群龜孫,‘天下沒有不倒的撚撚轉’,總有一天,要叫老蔣這個雜種知道知道老百姓是不能得罪的!”他說着捋着自己的胡子,表現出無限憤慨和鄙視。
屋裡沉默了好一陣子。
徐秋齋才轉了話題問:“天亮在家幹什麼?” 李麥說:“徐大叔,他也不是外人,”她放小聲音,“他參加新四軍已經五六年了。
和八路軍一樣,也是共産黨的部隊。
如今就在咱黃泛區。
” “哦!”徐秋齋臉上頓時出現一種興奮的表情。
他說:“咱們黃泛區的難民,逃荒到甘泉、延安、保安一帶去的人不少,都說八路軍的政策好。
這新四軍到底怎麼樣?” 李麥說:“不賴。
心裡有咱老百姓,公買公賣,一到就給老百姓發麥種,發镢頭、耙子,讓老百姓開荒種地。
看見女孩子。
也規規矩矩,自己搭草庵住,從來不進老百姓的家。
”接着她又把秦雲飛帶領的那個營,在紅柳集一帶活動的情況說了說。
徐秋齋感歎地說:“要是這樣,這一家行的是‘王道’。
他們要是能在咱黃泛區住穩,将來咱們這日子還有個盼頭。
”他說着又興奮地說:“回家,好在路快通了。
路通了咱就回老家!……” 吃罷午飯,李麥到梁晴住的小茅屋裡休息。
她看了看梁晴蓋的那床被子,還是七年前從老家逃難出來時,背的那條印花被面,已經補了幾個補丁,洗得倒還幹淨。
床邊放了個破木箱,箱子裡放着幾件換洗衣服。
大約是徐秋齋每天教她寫字,木箱蓋上放了一個瓦硯和一支毛筆。
牆上挂着一厚疊舊報紙,報紙上密密麻麻寫滿了“河南省”、“大華縣”和“海天亮”的名字。
李麥在床上躺了一會兒,卻怎麼也睡不着覺。
她急切地想看到梁晴,想看到這個漂泊在外已經七八年的苦命閨女。
她想到火車站離這裡不遠,自己下車時又走過這條路,就悄悄披上衣服到車站去了。
車站候車室門口南邊有幾棵槐樹,樹下有幾十個婦女擺着一排做活的籃子。
這些婦女專門給過往客商們上襪底、補襪子。
每個人都坐在一個小凳上,做活計的籃子擺在腳前。
籃子裡放着襪闆、襪底和針錢,這已經成為難民婦女們一種職業了。
李麥逐個兒看着這些婦女。
有的二十多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