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章 西行記

關燈
又認不出來,他說着:“你是?……” “我是天亮他娘!我是李麥……徐大叔,你怎麼連我都認不出來了?”她說着眼淚已經撲簌簌地滾落在衣服前襟上。

     “啊呀,天亮他娘!啊呀,天亮他娘!……”徐秋齋直着嗓子大聲喊着,用手緊緊地抓住李麥的手腕,兩隻昏花的老眼睛盯着她哽咽着說,“你……咋會來了?你從哪兒來?……”老頭說着嗓子裡發出“呵呵呵呵”的聲音,也不知道是笑還是哭,兩行淚水已經流到了嘴角。

     李麥拿出籃子裡的毛巾,替他擦擦臉上的眼淚,又提高嗓門對着他的耳朵說:“從咱老家來,出來已經半年了。

    都有誰在這兒?” 徐秋齋說:“嗨!都在這兒。

    晴,春義,還有小馬莊姓馮的幾家。

    ” “嫦娥不在西安?”李麥急切地問。

     “嫦娥……在寶雞。

    咳!說來話長,回去再說。

    ”老頭這時神志清醒過來了。

    他對李麥說着:“你坐着。

    ”說罷,像個小孩似地一路小跑,跑到一個賣水煎包小攤前,買了一大盤水煎包子。

    又一路小跑着端回來。

    因為他跑得太快,包子掉在地上一個,他都沒有發現。

     李麥喊着:“包子掉了。

    ”他扭頭一看,隻見一個要飯的小孩.已經撿起來塞進了嘴裡。

     包子放在桌子上,他豪爽地說:“你吃吧!”李麥說:“你是給我買的呀?我剛吃了飯。

    ”徐秋齋卻執意地命令說:“你吃!别叫涼了。

    ” 李麥知道這老人的心意,先揀了個焦脆的遞給他,接着自己也揀了個吃起來。

    她吃着苦笑說:“徐大叔,咱們這還是老習慣,見面先塞塊馍,好像咱黃泛區的人,整天都背着饑布袋似的。

    ”徐秋齋侃快地說:“這就是咱鄉下人的民情厚道。

    ‘人是鐵,飯是鋼。

    ’人不吃東西哪有力氣?連哭都哭不動!”接着他又爽朗地笑着說:“城裡客人到家,左一杯水,右一杯茶。

    肚子裡本來就咕咕噜噜唱洋戲了,再灌一肚子水,哪裡比得了拿個熱馍吃一吃?叫我說,咱農村人最誠實了。

    ” 徐秋齋收拾起筆硯紙墨,領着李麥回窩棚裡去。

    這時徐秋齋的窩棚已經變成兩間了。

    牆是秫稭搭的,還抹上泥巴,房頂也換作麥稭,嚴嚴實實,倒也像個住家戶的樣子。

    院子裡還種了些扁豆和絲瓜。

    這時正是扁豆結莢時候,隻見滿架藤蔓橫爬,綠葉掩映,在一串串白花紫花的莖項上,挂滿了一嘟噜一嘟噜的嫩豆莢。

     徐秋齋是個愛幹淨的人,不管住在什麼破地方,也要收拾得整整齊齊。

    哪怕是半塊磚頭,也要擺得方方正正。

    用他的話說是:“家貧常掃地,人貧多梳頭。

    ”這兩間小茅屋,窗格上糊着白紙,牆上糊着從郵局撿來的報紙,特别是那扇木闆釘的門上,還恭恭正正地貼了一副對聯。

    這對聯是:一畦春雨菰兒菜, 滿架秋風扁豆花。

     李麥看了這個“家”的樣子,感動地說:“大叔,你還是這麼矜持啊,這屋子收拾得多幹淨。

    ”徐秋齋自負地說:“人不是畜生,就是豬圈狗窩,我也叫它像個人住的樣子。

    ”接着他又指着隔壁的小屋說:“晴就住在那個小屋裡。

    她原來在毛毯廠當工人。

    後來毛毯廠關門了,她就在車站口擺個做活籃子,給人家上襪底。

    ” 李麥問起嫦娥的情況,徐秋齋歎了口氣:“嫦娥來西安的第二年,考上了寶雞一個‘工業合作社’當工人去了。

    才去時學織毛巾,後來聽說又學做油墨。

    這閨女走時太小了,她不會寫信。

     去年我去寶雞找了一趟,人家說她們的工廠在雙石鋪。

    有一百多裡地,還沒有車,我隻得回來了。

    ”他說着歎了口氣說:“唉,天亮他娘,就是這件事,我覺得對不起你。

    孩子們跟着我出來,我卻把她失落了。

    不過聽說這個‘工業合作社’,是孫中山的太太宋慶齡辦的,她是一國之母,想着也不會把孩子們流落了。

    ” 李麥這時才清楚嫦娥的下落。

    她有點傷心,千行百裡來在西安,女兒是見不到了。

    不過後來她聽說寶雞離西安并不遠,就準備到寶雞去找她。

    她對徐秋齋說:“徐大叔,我不埋怨你,這樣的大災大難,誰能顧上誰?上月我在渭南裴合那裡,我們算了算,咱赤楊崗二百多戶人家,哪一家不是父南子北,妻離子散? 光是現在知道已經滿門死絕的,就有一百多家。

    裴合家十七口人現在死剩了九口:他弟兄三個帶着孩子逃出來了。

    他爹他媽留在老家。

    他媽是個瞎子,就在咱們逃到尋母口以後,他爹把他家堂屋的檩條拆了兩根,到渡口換了兩個燒餅,回來讓他媽吃。

    他媽還說:‘咱倆一人吃一個。

    ’老頭說:‘你吃吧’瞎老婆把兩個燒餅吃了,老頭一下子把老婆推到河裡了。

    當時有人要跳下河去救,老頭喊着說:‘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