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長安街頭
關燈
小
中
大
對了我出錢,算不對我砸你的攤子!”
徐秋齋又陪情說:“長官,無君子不養藝人。
我是逃黃水出來的,今年快七十了,我這算卦事實上是給人解個心焦!” “别噜嗦,你給我算!” 徐秋齋看着說好的不行,就隻得忍着氣說:“那你就報八字吧!”那個軍校學生報了八字,徐秋齋說:“你問什麼哩!”軍校學生說:“你先說說我家裡都有什麼人?” 徐秋齋:“你爹死了!” “嗯,你往下說吧!” “按你這八字,你是弟兄三個!” 那個軍校學生把眼一瞪說:“不對,我弟兄兩個!” 徐秋齋說:“你别慌嘛!你是生在辰時,又是個南方丙丁火命,這就注定你媽還要改嫁,到時候還要給你領個小兄弟!” 這個軍校學生“通”地一下,照着徐秋齋胸前打了一拳,他罵着說:“他媽的,老家夥!……” 徐秋齋也惱了,他喊着說:“你幹嗎打人?你是來算卦的不是?” 那個軍校學生又把他牆上挂的布招牌一扯,抓住徐秋齋的衣襟說:“跟我走!” 看熱鬧的幾個流亡學生不願意了。
他們走過來說:“你憑什麼帶人!你是哪一部分的?” “擺卦攤犯法嗎?犯哪一條法律?” 軍校學生氣吼如牛地說:“他罵保長,罵我們軍官!罵軍官就是罵蔣委員長!我們軍官都是蔣校長培養出來的。
”他說到“蔣委員長”和“蔣校長”時,兩腿一并,“叭”地立一下正,表示他是軍官學校的學生,對蔣介石無限崇拜。
那幾個流亡學生中有一個年紀大一點的,他看着這個王曲軍校的學生,是被“領袖至上”這一套法西斯教育浸透了的家夥,就對另幾個同學悄悄說:“叫我來治他!” 他對那個軍校學牛說:“你是軍官,看起來道理比我們懂得多,我問你:蔣委員長怎麼訓練你哩!就是叫你打難民嗎?蔣委員長啥時候不讓算卦?蔣委員長命令你來撕人家招牌嗎?……” 他故意說一句話帶一句“蔣委員長”,那個軍校學生就得“叭”地立一下正,他越說越快,那個軍校學牛立正就立得越快,最後弄得滿頭大汗,不得不大喊:“你們這群學生是幹什麼?” 學生們逗了他一會兒,那個軍校學生看着看熱鬧的人都不向着他,就抽身想走,那個大一點的流亡學生拉住他說;“你把這招牌撕了,你得賠人家!”最後經大家說合,由他賠徐秋齋一塊錢,才放他走了。
惹了這場風波以後,徐秋齋不算卦了。
他想着這城市地方,怪不得每個商店裡都貼個紙條“莫談國事”,原來不能随便說話。
另外有些規矩他也不懂,說到蔣介石還得站起來立正!自己是個算卦的,整天得說話,不定哪句話說走了嘴,還得挨打吃官司。
另外,他也覺得這算卦沒有多大意思,自己也不相信.整天磨嘴皮子,也賺不了幾個錢,還不如到郵政局門口代人寫信。
他又跑了兩天,倒是看見了一張桌子,離郵局不遠,有個擺青菜攤子的,他有一張白木單桌。
他每天起五更來賣菜,八九點鐘就收攤子去郊區推菜。
郵局正好是八點鐘上班,兩下借着用,倒是“彎刀對住瓢切菜”,兩不耽誤。
徐秋齋和那個賣菜的說了說,賣菜的也是河南逃荒來的,就滿口答應了。
至此.徐秋齋就在郵局門口代寫起書信來。
徐秋齋代人寫信有個長處,他能問得清楚,寫得明白。
除了一般款式用文言外,正文大多用白話。
比如給人家寫家信,他就寫上:“父母親大人膝下敬禀者……”下邊就用日常白話。
所以寫後給人家讀一遍,人家就很滿意,他規定寫一封信五分錢,有時人家還多給他幾個。
過端午節那天,徐秋齋用一毛錢買了兩個靈寶大棗粽子。
自己吃了一個,一個舍不得吃,給梁晴捎回家來。
他想着孩子整年整月在打包廠縫包,見天就是紅薯熬稀飯。
節不是節,年不是年,吃個粽子也總算知道過五月節了。
回到窩棚裡,卻見一個人在裡邊坐着。
這人有三十四五歲年紀,白淨面皮,留個分發頭,穿着銀灰色線春夾襖,黑綢面褲子,手上戴着個金戒指。
身邊放着一個籃子,籃子裡放了幾十個粽子,還有炸糖糕、油條一類吃食。
梁晴看見徐秋齋回來,就笑着說:“這就是俺徐大爺!”那個人也忙有禮貌地叫着:“徐大爺。
”徐秋齋趕忙把手裡提的那隻粽子藏在襖袖裡,招呼着他坐下問:“是哪裡客?”梁晴說:“這是俺廠裡的崔會計。
現在是崔課長。
”那個人說:“我姓崔。
”接着他說:“早就說來看看你老人家,沒有空。
聽小晴說你人可好了。
” 他又說:“小晴在我們廠幹的可好了,大家都喜歡她,聰明,肯幹,也不偷不拿,手腳下淨。
我和劉經理說了,準備叫她當‘裡工’。
能當上‘裡工’,就有個可靠飯碗了,一個月至少能開三十多塊錢。
” 他說着,徐秋齋哼着。
梁晴還插嘴說:“老崔說還能在黃金廟街附近給咱找一間房子!”徐秋齋說:“這太叫崔課長費心了。
” 他又問:“崔課長你貴府是哪裡人?” 姓崔的說:“大爺,你就叫我天成吧。
我是南陽人。
說起來咱算是老鄉呢。
” 徐秋齋說:“看你這年紀。
你也該是成了家了。
跟前有幾個孩子了?”崔天成支支吾吾地說:“老家兩年都沒有信了。
日本人占了南陽以後,誰知道家裡人死活。
” 他們又說了一會話,崔天成把
我是逃黃水出來的,今年快七十了,我這算卦事實上是給人解個心焦!” “别噜嗦,你給我算!” 徐秋齋看着說好的不行,就隻得忍着氣說:“那你就報八字吧!”那個軍校學生報了八字,徐秋齋說:“你問什麼哩!”軍校學生說:“你先說說我家裡都有什麼人?” 徐秋齋:“你爹死了!” “嗯,你往下說吧!” “按你這八字,你是弟兄三個!” 那個軍校學生把眼一瞪說:“不對,我弟兄兩個!” 徐秋齋說:“你别慌嘛!你是生在辰時,又是個南方丙丁火命,這就注定你媽還要改嫁,到時候還要給你領個小兄弟!” 這個軍校學生“通”地一下,照着徐秋齋胸前打了一拳,他罵着說:“他媽的,老家夥!……” 徐秋齋也惱了,他喊着說:“你幹嗎打人?你是來算卦的不是?” 那個軍校學生又把他牆上挂的布招牌一扯,抓住徐秋齋的衣襟說:“跟我走!” 看熱鬧的幾個流亡學生不願意了。
他們走過來說:“你憑什麼帶人!你是哪一部分的?” “擺卦攤犯法嗎?犯哪一條法律?” 軍校學生氣吼如牛地說:“他罵保長,罵我們軍官!罵軍官就是罵蔣委員長!我們軍官都是蔣校長培養出來的。
”他說到“蔣委員長”和“蔣校長”時,兩腿一并,“叭”地立一下正,表示他是軍官學校的學生,對蔣介石無限崇拜。
那幾個流亡學生中有一個年紀大一點的,他看着這個王曲軍校的學生,是被“領袖至上”這一套法西斯教育浸透了的家夥,就對另幾個同學悄悄說:“叫我來治他!” 他對那個軍校學牛說:“你是軍官,看起來道理比我們懂得多,我問你:蔣委員長怎麼訓練你哩!就是叫你打難民嗎?蔣委員長啥時候不讓算卦?蔣委員長命令你來撕人家招牌嗎?……” 他故意說一句話帶一句“蔣委員長”,那個軍校學生就得“叭”地立一下正,他越說越快,那個軍校學牛立正就立得越快,最後弄得滿頭大汗,不得不大喊:“你們這群學生是幹什麼?” 學生們逗了他一會兒,那個軍校學生看着看熱鬧的人都不向着他,就抽身想走,那個大一點的流亡學生拉住他說;“你把這招牌撕了,你得賠人家!”最後經大家說合,由他賠徐秋齋一塊錢,才放他走了。
惹了這場風波以後,徐秋齋不算卦了。
他想着這城市地方,怪不得每個商店裡都貼個紙條“莫談國事”,原來不能随便說話。
另外有些規矩他也不懂,說到蔣介石還得站起來立正!自己是個算卦的,整天得說話,不定哪句話說走了嘴,還得挨打吃官司。
另外,他也覺得這算卦沒有多大意思,自己也不相信.整天磨嘴皮子,也賺不了幾個錢,還不如到郵政局門口代人寫信。
他又跑了兩天,倒是看見了一張桌子,離郵局不遠,有個擺青菜攤子的,他有一張白木單桌。
他每天起五更來賣菜,八九點鐘就收攤子去郊區推菜。
郵局正好是八點鐘上班,兩下借着用,倒是“彎刀對住瓢切菜”,兩不耽誤。
徐秋齋和那個賣菜的說了說,賣菜的也是河南逃荒來的,就滿口答應了。
至此.徐秋齋就在郵局門口代寫起書信來。
徐秋齋代人寫信有個長處,他能問得清楚,寫得明白。
除了一般款式用文言外,正文大多用白話。
比如給人家寫家信,他就寫上:“父母親大人膝下敬禀者……”下邊就用日常白話。
所以寫後給人家讀一遍,人家就很滿意,他規定寫一封信五分錢,有時人家還多給他幾個。
過端午節那天,徐秋齋用一毛錢買了兩個靈寶大棗粽子。
自己吃了一個,一個舍不得吃,給梁晴捎回家來。
他想着孩子整年整月在打包廠縫包,見天就是紅薯熬稀飯。
節不是節,年不是年,吃個粽子也總算知道過五月節了。
回到窩棚裡,卻見一個人在裡邊坐着。
這人有三十四五歲年紀,白淨面皮,留個分發頭,穿着銀灰色線春夾襖,黑綢面褲子,手上戴着個金戒指。
身邊放着一個籃子,籃子裡放了幾十個粽子,還有炸糖糕、油條一類吃食。
梁晴看見徐秋齋回來,就笑着說:“這就是俺徐大爺!”那個人也忙有禮貌地叫着:“徐大爺。
”徐秋齋趕忙把手裡提的那隻粽子藏在襖袖裡,招呼着他坐下問:“是哪裡客?”梁晴說:“這是俺廠裡的崔會計。
現在是崔課長。
”那個人說:“我姓崔。
”接着他說:“早就說來看看你老人家,沒有空。
聽小晴說你人可好了。
” 他又說:“小晴在我們廠幹的可好了,大家都喜歡她,聰明,肯幹,也不偷不拿,手腳下淨。
我和劉經理說了,準備叫她當‘裡工’。
能當上‘裡工’,就有個可靠飯碗了,一個月至少能開三十多塊錢。
” 他說着,徐秋齋哼着。
梁晴還插嘴說:“老崔說還能在黃金廟街附近給咱找一間房子!”徐秋齋說:“這太叫崔課長費心了。
” 他又問:“崔課長你貴府是哪裡人?” 姓崔的說:“大爺,你就叫我天成吧。
我是南陽人。
說起來咱算是老鄉呢。
” 徐秋齋說:“看你這年紀。
你也該是成了家了。
跟前有幾個孩子了?”崔天成支支吾吾地說:“老家兩年都沒有信了。
日本人占了南陽以後,誰知道家裡人死活。
” 他們又說了一會話,崔天成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