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因果 · 三
關燈
小
中
大
為了聽人數落的。
我有些糊塗了,這和我想象中的支教太不一樣了,我不明白支教靠的是熱情度還是責任感,但畢竟學了四年的師範,對書該怎麼教還是有自己的認知底線的。
我說:不好意思,我需要考慮一下是否繼續留在你們這個組織裡。
老劉卻斬釘截鐵地說不行,他說報名了就不能退出,這樣會影響其他人的情緒,等于破壞支教。
我不想破壞支教,但這種境況實在讓人心裡堵得厲害,我當時年輕,涉世不深,覺得天都暗了。
我一個人盤腿坐在青旅的客廳裡生悶氣,生着生着生出眼淚來,忽然很想爺爺,也忽然覺得自己很笨,眼淚一淌出來就止不住了,委屈得要命。
正哭着呢,有一個叔叔丢了包紙巾到我懷裡。
這個叔叔我認識,他話不多,大家一起在廚房做過飯,我還借過他的打火機,他好像不是青旅的住客,但每天都會來青旅坐一會兒,有時候帶本書過來,有時候帶着筆記本電腦噼裡啪啦敲上半天。
這個叔叔長得像大耳朵圖圖,憨憨的,很實在的樣子,不知道為什麼,我擡頭看了他一眼後,哭得更止不住了。
他也不說話,自己忙着敲電腦,一直等到我哭累了告一段落了,才扭頭問我:說說吧,你出什麼事兒了? 我一邊抽搭,一邊一五一十地把前因後果說了一遍。
叔叔一邊聽一邊吧嗒吧嗒抽煙,他問了我一個問題:你是四川人,經曆過“5?12”,應該知道救災志願者和災難旅行者的區别吧? 我說:知道啊,前者主要是去救人、幫人、獻愛心,後者除了獻愛心外,順便參觀。
開輛車,裝上幾箱礦泉水,在危房前,甚至在一些遇難者身邊拍上幾張照片,錄上幾段視頻。
即使幫忙搬幾塊水泥闆,也不忘了拍照留念,其中的個别人美其名曰救災,但其實是在添亂。
叔叔說:那是一小部分人的行為,咱們先不去讨論他們是對是錯,我再問你一個問題,你覺得支教志願者和支教旅行者的區别是什麼? 我一愣,支教旅行者? 他又點了一根煙,慢慢地說:我覺得,你應該對“支教志願者”這幾個字有個清醒的認知。
扪心自問一下,你真的是去幫助那些孩子的嗎,還是去給自己的人生攢故事?或者是去尋找一份自我感動?支教是種責任和義務,是去付出,而不僅僅是去尋找,是一份服務于他人的工作,而不僅僅是一次服務于自我的旅行。
真正負責任的支教志願者,不應該是一個隻有熱情的支教旅行者。
他接着說:我不反對你們的支教行為,但是如果可以的話,沉下心來在那些學校最起碼教滿一個學期如何?隻去蜻蜓點水地待上一兩個星期或一個假期,你和孩子們誰的收獲更大?你倒是完成了一件有意義的事情了,人生得到升華了,可那些孩子呢?他們收獲了什麼?你匆匆來匆匆走,他們的感受會如何?在“支教”這個詞裡,主角應該是孩子們才對哦,他們沒有必要去做你某段人生故事的配角,也沒有義務去當你某段旅程中的景點。
話說得重一點兒,你有權利去鍛煉自己,但沒權利拿邊遠窮少地區的孩子們當器材道具。
我分辯說:組織者說,不論我們去的時間長短,都能改變孩子們的人生軌迹……他笑了,點着頭說:沒錯,這話沒錯,但誠實點兒講,改變孩子們的人生軌迹是你們的主要目的嗎?在你心裡,改變他們的人生軌迹和豐富自己的人生軌迹,哪個排序更靠前? 再者說,如若真的想良性地影響他們的人生軌迹,那一定是一件系統而嚴謹的事情,想用十天半個月的支教去改變一個孩子的人生,或許是有可能的,但你确保這種蜻蜓點水是負責任的嗎?這一點可否謹慎思考一下? 那個叔叔最後說:是的,無論如何,不論是長期支教還是支教旅行,都是在獻愛心,值得認可,但一個真正的支教志願者不會盲目地去尋求一種道德上的優越感,也不會居高臨下地去關懷。
真正的獻愛心不僅僅是去成全自己,更不是
我有些糊塗了,這和我想象中的支教太不一樣了,我不明白支教靠的是熱情度還是責任感,但畢竟學了四年的師範,對書該怎麼教還是有自己的認知底線的。
我說:不好意思,我需要考慮一下是否繼續留在你們這個組織裡。
老劉卻斬釘截鐵地說不行,他說報名了就不能退出,這樣會影響其他人的情緒,等于破壞支教。
我不想破壞支教,但這種境況實在讓人心裡堵得厲害,我當時年輕,涉世不深,覺得天都暗了。
我一個人盤腿坐在青旅的客廳裡生悶氣,生着生着生出眼淚來,忽然很想爺爺,也忽然覺得自己很笨,眼淚一淌出來就止不住了,委屈得要命。
正哭着呢,有一個叔叔丢了包紙巾到我懷裡。
這個叔叔我認識,他話不多,大家一起在廚房做過飯,我還借過他的打火機,他好像不是青旅的住客,但每天都會來青旅坐一會兒,有時候帶本書過來,有時候帶着筆記本電腦噼裡啪啦敲上半天。
這個叔叔長得像大耳朵圖圖,憨憨的,很實在的樣子,不知道為什麼,我擡頭看了他一眼後,哭得更止不住了。
他也不說話,自己忙着敲電腦,一直等到我哭累了告一段落了,才扭頭問我:說說吧,你出什麼事兒了? 我一邊抽搭,一邊一五一十地把前因後果說了一遍。
叔叔一邊聽一邊吧嗒吧嗒抽煙,他問了我一個問題:你是四川人,經曆過“5?12”,應該知道救災志願者和災難旅行者的區别吧? 我說:知道啊,前者主要是去救人、幫人、獻愛心,後者除了獻愛心外,順便參觀。
開輛車,裝上幾箱礦泉水,在危房前,甚至在一些遇難者身邊拍上幾張照片,錄上幾段視頻。
即使幫忙搬幾塊水泥闆,也不忘了拍照留念,其中的個别人美其名曰救災,但其實是在添亂。
叔叔說:那是一小部分人的行為,咱們先不去讨論他們是對是錯,我再問你一個問題,你覺得支教志願者和支教旅行者的區别是什麼? 我一愣,支教旅行者? 他又點了一根煙,慢慢地說:我覺得,你應該對“支教志願者”這幾個字有個清醒的認知。
扪心自問一下,你真的是去幫助那些孩子的嗎,還是去給自己的人生攢故事?或者是去尋找一份自我感動?支教是種責任和義務,是去付出,而不僅僅是去尋找,是一份服務于他人的工作,而不僅僅是一次服務于自我的旅行。
真正負責任的支教志願者,不應該是一個隻有熱情的支教旅行者。
他接着說:我不反對你們的支教行為,但是如果可以的話,沉下心來在那些學校最起碼教滿一個學期如何?隻去蜻蜓點水地待上一兩個星期或一個假期,你和孩子們誰的收獲更大?你倒是完成了一件有意義的事情了,人生得到升華了,可那些孩子呢?他們收獲了什麼?你匆匆來匆匆走,他們的感受會如何?在“支教”這個詞裡,主角應該是孩子們才對哦,他們沒有必要去做你某段人生故事的配角,也沒有義務去當你某段旅程中的景點。
話說得重一點兒,你有權利去鍛煉自己,但沒權利拿邊遠窮少地區的孩子們當器材道具。
我分辯說:組織者說,不論我們去的時間長短,都能改變孩子們的人生軌迹……他笑了,點着頭說:沒錯,這話沒錯,但誠實點兒講,改變孩子們的人生軌迹是你們的主要目的嗎?在你心裡,改變他們的人生軌迹和豐富自己的人生軌迹,哪個排序更靠前? 再者說,如若真的想良性地影響他們的人生軌迹,那一定是一件系統而嚴謹的事情,想用十天半個月的支教去改變一個孩子的人生,或許是有可能的,但你确保這種蜻蜓點水是負責任的嗎?這一點可否謹慎思考一下? 那個叔叔最後說:是的,無論如何,不論是長期支教還是支教旅行,都是在獻愛心,值得認可,但一個真正的支教志願者不會盲目地去尋求一種道德上的優越感,也不會居高臨下地去關懷。
真正的獻愛心不僅僅是去成全自己,更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