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關燈
小
中
大
術家氣質又使他無法成為一名警察,因為他不能容忍警方那套按部就班的調查程序。
多年前的某一天,父子倆曾有過一次談話,當時,兩人闡述了截然不同的兩種探案觀點。
那段談話我至今仍記憶猶新。
我之所以在此舊事重提,當然是因為它徹底展示了兩人性格上的差異——要想全面了解奎因父子,就必須知道這一差異。
當時,警官正在為我講解他的專業,埃勒裡坐在我們中間,懶洋洋地靠在椅子上。
“破案嘛,”老先生說道,“一般說來幾乎都是千篇一律的。
在絕大部分案例中,作案人都是‘罪犯’——也就是那些經常違法的人。
這些人百分之九十九都有過犯罪記錄。
“在偵破這樣的案件時,偵探們有許多事要做。
按照通常的标準,辦案時必須收集相關的指紋記錄、私人照片及個人的全套檔案。
另外,還要收集一些罪犯的特征資料。
目前,我們的偵探技術還不能和倫敦、維也納及柏林的警察相提并論,但至少,我們已經有了些基礎…… “一個竊賊可能習慣于以某一特定方式撬門、撬鎖;一個搶劫犯作案時可能總戴着粗糙的自制面具;一個殺手可能總抽一種牌子的煙,而且喜歡随手亂扔煙頭;一個流氓可能對女人有着某種變态的興趣;有些人習慣單獨作案,也有些人總要找人“望風”……有時,這些犯罪特征與指紋一樣,是找到罪犯的确切線索。
“在普通人看來,這似乎很奇怪,”奎因警官掏出他的舊鼻煙盒,深深地吸了撮鼻煙——這已經成了他的積習——“罪犯竟會不斷重複相同的作案手段,留下相同的犯罪痕迹——總是抽同一牌子的煙;總愛随手亂扔煙頭;總是戴着同樣的面具;襲擊婦女後,總愛舉行某種瘋狂的儀式。
但他們忘記了,犯罪是罪犯們的職業,而每個行業都會在其從業者身上留下難以磨滅的習慣印記。
” “順便告訴你一句,McC,這位對心理學頗有研究的警察,”埃勒裡笑道,“對告密者的幫助也是來者不拒的。
打個比方吧,就像是一隻小小的食虱鳥,它站在犀牛的背上,預告着危險的來臨……” “我這就要談到這點了,”做父親的心平氣和地反擊道,“正如我一開始時說的那樣,在對付慣犯時,我們有許多工作要做。
但在很大程度上,我們已經習慣于依靠犯罪團夥中的‘告密者’和‘眼線’——他們還有一些更不堪入耳的名字——來偵破尋常案例,我兒子對這事一直就冷嘲熱諷。
如果沒有眼線相助,案子可能積壓如山,這已經算不上是什麼秘密了。
就像律師必須掌握正确的資料一樣,對于大城市的警察而言,眼線們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
其實這麼做也是有道理的——犯罪團夥的消息網非常靈通,誰幹了什麼‘大買賣’,圈内人很快就會知道。
我們隻需找個‘眼線’,給他點甜頭,讓他把消息透露出來。
即便如此,事情也并非總是一帆風順,順便提一下……” “小兒科,”埃勒裡挑釁道,說完咧了咧嘴。
“我深信,”老警官沉住了氣,繼續說道,“如果眼線停止提供消息,全球的警察局都将在六個月内關門。
” 埃勒裡懶洋洋地駁斥道:“先生,您的話大部分都非常正确。
正因為如此,您那百分之九十的案例調查在我眼中才顯得那麼平淡無趣,隻有那剩下的百分之十還有些意思!” “每當遇到犯罪者并非慣犯的案例時,可憐的警探們往往就束手無策了,J.J.”他轉過臉來,笑着對我說道,“因為在指紋檔案庫中根本找不到他的指紋;他的犯罪特征,我們也一無所知
多年前的某一天,父子倆曾有過一次談話,當時,兩人闡述了截然不同的兩種探案觀點。
那段談話我至今仍記憶猶新。
我之所以在此舊事重提,當然是因為它徹底展示了兩人性格上的差異——要想全面了解奎因父子,就必須知道這一差異。
當時,警官正在為我講解他的專業,埃勒裡坐在我們中間,懶洋洋地靠在椅子上。
“破案嘛,”老先生說道,“一般說來幾乎都是千篇一律的。
在絕大部分案例中,作案人都是‘罪犯’——也就是那些經常違法的人。
這些人百分之九十九都有過犯罪記錄。
“在偵破這樣的案件時,偵探們有許多事要做。
按照通常的标準,辦案時必須收集相關的指紋記錄、私人照片及個人的全套檔案。
另外,還要收集一些罪犯的特征資料。
目前,我們的偵探技術還不能和倫敦、維也納及柏林的警察相提并論,但至少,我們已經有了些基礎…… “一個竊賊可能習慣于以某一特定方式撬門、撬鎖;一個搶劫犯作案時可能總戴着粗糙的自制面具;一個殺手可能總抽一種牌子的煙,而且喜歡随手亂扔煙頭;一個流氓可能對女人有着某種變态的興趣;有些人習慣單獨作案,也有些人總要找人“望風”……有時,這些犯罪特征與指紋一樣,是找到罪犯的确切線索。
“在普通人看來,這似乎很奇怪,”奎因警官掏出他的舊鼻煙盒,深深地吸了撮鼻煙——這已經成了他的積習——“罪犯竟會不斷重複相同的作案手段,留下相同的犯罪痕迹——總是抽同一牌子的煙;總愛随手亂扔煙頭;總是戴着同樣的面具;襲擊婦女後,總愛舉行某種瘋狂的儀式。
但他們忘記了,犯罪是罪犯們的職業,而每個行業都會在其從業者身上留下難以磨滅的習慣印記。
” “順便告訴你一句,McC,這位對心理學頗有研究的警察,”埃勒裡笑道,“對告密者的幫助也是來者不拒的。
打個比方吧,就像是一隻小小的食虱鳥,它站在犀牛的背上,預告着危險的來臨……” “我這就要談到這點了,”做父親的心平氣和地反擊道,“正如我一開始時說的那樣,在對付慣犯時,我們有許多工作要做。
但在很大程度上,我們已經習慣于依靠犯罪團夥中的‘告密者’和‘眼線’——他們還有一些更不堪入耳的名字——來偵破尋常案例,我兒子對這事一直就冷嘲熱諷。
如果沒有眼線相助,案子可能積壓如山,這已經算不上是什麼秘密了。
就像律師必須掌握正确的資料一樣,對于大城市的警察而言,眼線們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
其實這麼做也是有道理的——犯罪團夥的消息網非常靈通,誰幹了什麼‘大買賣’,圈内人很快就會知道。
我們隻需找個‘眼線’,給他點甜頭,讓他把消息透露出來。
即便如此,事情也并非總是一帆風順,順便提一下……” “小兒科,”埃勒裡挑釁道,說完咧了咧嘴。
“我深信,”老警官沉住了氣,繼續說道,“如果眼線停止提供消息,全球的警察局都将在六個月内關門。
” 埃勒裡懶洋洋地駁斥道:“先生,您的話大部分都非常正确。
正因為如此,您那百分之九十的案例調查在我眼中才顯得那麼平淡無趣,隻有那剩下的百分之十還有些意思!” “每當遇到犯罪者并非慣犯的案例時,可憐的警探們往往就束手無策了,J.J.”他轉過臉來,笑着對我說道,“因為在指紋檔案庫中根本找不到他的指紋;他的犯罪特征,我們也一無所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