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班主任》的回憶
關燈
小
中
大
動啊?其實那個時候自己還很年輕,不是很老,可是覺得好像經曆了很多事情以後,人與人之間,人情,就開始琢磨這些東西,我覺得那個時候就開始讀出味兒了。
主持人:那您到什麼時候開始覺得自己真的是懂得《紅樓夢》了?可以出來說說《紅樓夢》了? 劉心武:坦率地說,直到今天,我也不敢說我就已經讀通《紅樓夢》了,敢出來說了。
我再強調一下,是《百家講壇》一而再、再而三地非把我拉到這兒來講,我一再跟他們說我不講,因為我沒有自信。
錄的時候我很認真,我這個人是這樣,要不我就不答應,答應以後我就挺認真。
比如說今天這個節目,我既然答應了,我就在這兒老老實實,你問我什麼我能說我就都說。
效果怎麼樣,我既沒有預期,也沒有預料到,完全是無心插柳柳成行。
有人說你想出名,其實說句難聽的話,我早就出過名了,我不需要再出名了。
(掌聲)所以應該說是這麼一個狀态,到現在我覺得自己仍然保持着一份敬畏之心,不敢說把《紅樓夢》就讀懂讀通了。
我覺得越這樣倒越好,因為我如果都覺得自己完全都讀懂讀通了,完全正确了,在這兒講《紅樓夢》,我就是告訴大家什麼是正确的了,那就不是現在這個狀态了。
我就不會再去讀了,因為我就會覺得還讀它幹嗎?我還要讀,還是仍然充滿了新鮮感,我覺得自己可能還會有新的收獲。
主持人:《紅樓夢》這本小說中,您最喜歡的人物是誰呀? 劉心武:這個在我錄的節目裡面我已經說了,我說我最喜歡妙玉,這使很多人大吃一驚。
王蒙,我的一個同行,也是我的一個朋友,跟我通電話,他就曾經說,你怎麼會選妙玉啊,妙玉最讨人嫌了,他最不喜歡的就是妙玉。
主持人:清高、孤僻。
劉心武:是啊,很多人就這麼理解,特别是被後四十回高鹗的續書給糟蹋了,連起來形成那樣一個形象,其實我就覺得妙玉她是很不容易的。
每個人喜歡什麼都有自己的個人原因,因為我的性格就是比較孤僻,不合群,我為自己的個性問題在人生當中遭受到好多挫折。
其實說到底的話,外包裝可能是覺得政治性或者是社會性的,其實就是性格悲劇!其實我覺得自己沒有惡意,也挺好的,但是人家就覺得你,德行,是吧?所以現在我就覺得從妙玉這面鏡子裡能看到自己。
我喜歡她并不等于說我就覺得她是一個正面形象或者是一個應該去學習的楷模,不是那個意思,我就是覺得曹雪芹對這個生命的解釋,讓我覺得最能接受。
她的全部的優點、缺點、弱點,就像那個邢岫煙批評她,“男不男,女不女,僧不僧,尼不尼”,這是很尖刻的批評。
但是妙玉身上有很多閃光的東西,因此我對自己也有一份自尊,一份自信,一份自愛。
主持人:我想問的就是,妙玉身上的什麼東西讓您如此喜歡和敬重? 劉心武:因為從書裡描寫她具體的出身、後來的生存狀态來說的話,她保持一種個人尊嚴是很困難的,可是她保持下來了。
比如說她已經到京城了,師父圓寂了,師父又不讓她回南方,賈府要請她,她要求你下帖子,你可以說她拿架子,你不下帖子,你這個權貴之門以勢壓人,我不去。
再比如說她接待賈母,賈母第一句就說“我不吃六安茶”,她是老祖宗嘛,她說話就可以愛怎麼說怎麼說,最慈祥的話和最專制的話,她想說她就說,妙玉就敢軟頂她。
而且妙玉早就防着她這點,這是妙玉聰明之處,我覺得很厲害。
另外像林黛玉,誰敢說林黛玉俗呢?你說林黛玉小心眼、體弱多病,你敢說林黛玉俗?她還俗?但妙玉就不客氣,點一句,“你是個大俗人”,不是一般的俗。
這就是直來直去的語言,在社會交往中敢使用這樣的一種語言直抒心臆很不容易。
所以我覺得妙玉的為人處事,她有一個前提,她在維護自尊和自愛的前提下,她并不去妨礙别人。
她對别人沒有進攻性,沒有侵略性,甚至于根據我的探佚,她後來還能夠去救助别人,所以我覺得這樣的生命存在應該容納。
我呼籲我們社會要容納怪人,要容納社會邊緣人,要容納性格孤僻的人,要容納内向的人,要容納說話難聽的人。
主持人:我先代表您的反對者問您一個問題。
就是因為您進行的這種原型研究,在曆史中去找尋人物來跟小說中的人物做對比,這樣就使得您整個的研究帶有了一種偵探小說的色彩,所以有些人質疑您,說您是不是在編故事?您是不是把您當作家的、寫小說的才能給用在了學術研究上?對此您怎麼看? 劉心武:我覺得他産生這樣的想法,作出這樣的評論是他的事,我不一定非要面對這樣的問題再去尋找一個答案,因為我這個事已經做成了,我就是這麼做的。
我覺得現在實際上所有《紅樓夢》研究者都遇到一個很大的困難,就是真實可靠的曆史記載的欠缺。
這是我們大家面對的一個共同問題,包括曹雪芹究竟是不是《紅樓夢》的作者,起碼最近出了兩本書,其中一本書的作者他就認為《紅樓夢》的作者是曹?,可能是曹雪芹的父親,但是曹?是不是曹雪芹的父親,也仍然沒有過硬的史料能夠鑒定這一點。
還有一個人士,他主動把書寄給了我,他認為《紅樓夢》的作者是洪〖FJF〗澳〖FJJ〗,就是寫《長生殿》的那個作者,都能夠舉出不少的旁證。
所以我覺得都應該尊重,雖然我是站在《紅樓夢》的作者是曹雪芹這樣一個立場上,從這點出發來研究的,但是我很尊重人家的不同的看法。
所以我覺得有人認為就是說我這個跟他不一樣,我屬于編故事,怎麼怎麼樣,那我覺得他可以有這種看法,就好像我覺得,那個人說是洪〖FJF〗澳〖FJJ〗,他也找些根據,我覺得他可以有他的看法。
在一個社會上,對一個事物有多種多樣的看法,供大家去選擇,這個社會不才是一個和諧社會嗎? 主持人:我不知道為什麼您會把《紅樓夢》中的秦可卿這個人物,當成一個解讀《紅樓夢》的鑰匙? 劉心武:這有兩個原因,有一個是非常私密的原因。
我呢,你看我坐在這兒,基本上我自己的定位就是我是個北京人,因為我八歲到北京的,然後我就沒離開過這個城市,短期出去訪問不算,我就定居在這兒了。
但是我的誕生地是四川成都,四川成都什麼街呢?育嬰堂街,什麼叫育嬰堂?育嬰堂就是養生堂。
我不是養生堂的棄嬰啊,我不是。
(笑聲)但是在抗戰時期,我們當時的經濟條件比較差,那條街房子租起來比較便宜,我母親當時很艱苦地在那兒,都不是到醫院把我生下來的,是在家裡面,請一個人把我接生出來的,所以我生在育嬰堂街。
因此我閱讀《紅樓夢》文本的時候,發現秦可卿是養生堂抱來的,我就跟别的讀者不太一樣,我就比較敏感,這當然是一個太私密的原因了。
所以,從小我讀到這兒就有一個心理反應,哎喲,養生堂,因為我母親多次跟我說,育嬰堂就是養生堂,這是一個原因。
還有一個原因,就是說我覺得她引起我的疑問最多。
其他的角色當然都會有疑問,因為我是認為前八十回基本上是曹雪芹寫的,後四十回高鹗是另外一回事。
因此拿十二钗來說,除了秦可卿以外,那些人的結局怎麼樣也都是一些疑問,但是那些疑問不那麼尖銳,秦可卿是一個在前八十回裡面就已經死掉的一個人,而且在十三回就死了,可是她卻留下那麼多的疑問,所以引起我探秘的興趣。
主持人:把秦可卿跟曆史上的真實人物找尋原型做研究,這種原型研究的方式是您發明的方式,還是自古就有的一種研究方法? 劉心武:這種研究方
主持人:那您到什麼時候開始覺得自己真的是懂得《紅樓夢》了?可以出來說說《紅樓夢》了? 劉心武:坦率地說,直到今天,我也不敢說我就已經讀通《紅樓夢》了,敢出來說了。
我再強調一下,是《百家講壇》一而再、再而三地非把我拉到這兒來講,我一再跟他們說我不講,因為我沒有自信。
錄的時候我很認真,我這個人是這樣,要不我就不答應,答應以後我就挺認真。
比如說今天這個節目,我既然答應了,我就在這兒老老實實,你問我什麼我能說我就都說。
效果怎麼樣,我既沒有預期,也沒有預料到,完全是無心插柳柳成行。
有人說你想出名,其實說句難聽的話,我早就出過名了,我不需要再出名了。
(掌聲)所以應該說是這麼一個狀态,到現在我覺得自己仍然保持着一份敬畏之心,不敢說把《紅樓夢》就讀懂讀通了。
我覺得越這樣倒越好,因為我如果都覺得自己完全都讀懂讀通了,完全正确了,在這兒講《紅樓夢》,我就是告訴大家什麼是正确的了,那就不是現在這個狀态了。
我就不會再去讀了,因為我就會覺得還讀它幹嗎?我還要讀,還是仍然充滿了新鮮感,我覺得自己可能還會有新的收獲。
主持人:《紅樓夢》這本小說中,您最喜歡的人物是誰呀? 劉心武:這個在我錄的節目裡面我已經說了,我說我最喜歡妙玉,這使很多人大吃一驚。
王蒙,我的一個同行,也是我的一個朋友,跟我通電話,他就曾經說,你怎麼會選妙玉啊,妙玉最讨人嫌了,他最不喜歡的就是妙玉。
主持人:清高、孤僻。
劉心武:是啊,很多人就這麼理解,特别是被後四十回高鹗的續書給糟蹋了,連起來形成那樣一個形象,其實我就覺得妙玉她是很不容易的。
每個人喜歡什麼都有自己的個人原因,因為我的性格就是比較孤僻,不合群,我為自己的個性問題在人生當中遭受到好多挫折。
其實說到底的話,外包裝可能是覺得政治性或者是社會性的,其實就是性格悲劇!其實我覺得自己沒有惡意,也挺好的,但是人家就覺得你,德行,是吧?所以現在我就覺得從妙玉這面鏡子裡能看到自己。
我喜歡她并不等于說我就覺得她是一個正面形象或者是一個應該去學習的楷模,不是那個意思,我就是覺得曹雪芹對這個生命的解釋,讓我覺得最能接受。
她的全部的優點、缺點、弱點,就像那個邢岫煙批評她,“男不男,女不女,僧不僧,尼不尼”,這是很尖刻的批評。
但是妙玉身上有很多閃光的東西,因此我對自己也有一份自尊,一份自信,一份自愛。
主持人:我想問的就是,妙玉身上的什麼東西讓您如此喜歡和敬重? 劉心武:因為從書裡描寫她具體的出身、後來的生存狀态來說的話,她保持一種個人尊嚴是很困難的,可是她保持下來了。
比如說她已經到京城了,師父圓寂了,師父又不讓她回南方,賈府要請她,她要求你下帖子,你可以說她拿架子,你不下帖子,你這個權貴之門以勢壓人,我不去。
再比如說她接待賈母,賈母第一句就說“我不吃六安茶”,她是老祖宗嘛,她說話就可以愛怎麼說怎麼說,最慈祥的話和最專制的話,她想說她就說,妙玉就敢軟頂她。
而且妙玉早就防着她這點,這是妙玉聰明之處,我覺得很厲害。
另外像林黛玉,誰敢說林黛玉俗呢?你說林黛玉小心眼、體弱多病,你敢說林黛玉俗?她還俗?但妙玉就不客氣,點一句,“你是個大俗人”,不是一般的俗。
這就是直來直去的語言,在社會交往中敢使用這樣的一種語言直抒心臆很不容易。
所以我覺得妙玉的為人處事,她有一個前提,她在維護自尊和自愛的前提下,她并不去妨礙别人。
她對别人沒有進攻性,沒有侵略性,甚至于根據我的探佚,她後來還能夠去救助别人,所以我覺得這樣的生命存在應該容納。
我呼籲我們社會要容納怪人,要容納社會邊緣人,要容納性格孤僻的人,要容納内向的人,要容納說話難聽的人。
主持人:我先代表您的反對者問您一個問題。
就是因為您進行的這種原型研究,在曆史中去找尋人物來跟小說中的人物做對比,這樣就使得您整個的研究帶有了一種偵探小說的色彩,所以有些人質疑您,說您是不是在編故事?您是不是把您當作家的、寫小說的才能給用在了學術研究上?對此您怎麼看? 劉心武:我覺得他産生這樣的想法,作出這樣的評論是他的事,我不一定非要面對這樣的問題再去尋找一個答案,因為我這個事已經做成了,我就是這麼做的。
我覺得現在實際上所有《紅樓夢》研究者都遇到一個很大的困難,就是真實可靠的曆
這是我們大家面對的一個共同問題,包括曹雪芹究竟是不是《紅樓夢》的作者,起碼最近出了兩本書,其中一本書的作者他就認為《紅樓夢》的作者是曹?,可能是曹雪芹的父親,但是曹?是不是曹雪芹的父親,也仍然沒有過硬的史料能夠鑒定這一點。
還有一個人士,他主動把書寄給了我,他認為《紅樓夢》的作者是洪〖FJF〗澳〖FJJ〗,就是寫《長生殿》的那個作者,都能夠舉出不少的旁證。
所以我覺得都應該尊重,雖然我是站在《紅樓夢》的作者是曹雪芹這樣一個立場上,從這點出發來研究的,但是我很尊重人家的不同的看法。
所以我覺得有人認為就是說我這個跟他不一樣,我屬于編故事,怎麼怎麼樣,那我覺得他可以有這種看法,就好像我覺得,那個人說是洪〖FJF〗澳〖FJJ〗,他也找些根據,我覺得他可以有他的看法。
在一個社會上,對一個事物有多種多樣的看法,供大家去選擇,這個社會不才是一個和諧社會嗎? 主持人:我不知道為什麼您會把《紅樓夢》中的秦可卿這個人物,當成一個解讀《紅樓夢》的鑰匙? 劉心武:這有兩個原因,有一個是非常私密的原因。
我呢,你看我坐在這兒,基本上我自己的定位就是我是個北京人,因為我八歲到北京的,然後我就沒離開過這個城市,短期出去訪問不算,我就定居在這兒了。
但是我的誕生地是四川成都,四川成都什麼街呢?育嬰堂街,什麼叫育嬰堂?育嬰堂就是養生堂。
我不是養生堂的棄嬰啊,我不是。
(笑聲)但是在抗戰時期,我們當時的經濟條件比較差,那條街房子租起來比較便宜,我母親當時很艱苦地在那兒,都不是到醫院把我生下來的,是在家裡面,請一個人把我接生出來的,所以我生在育嬰堂街。
因此我閱讀《紅樓夢》文本的時候,發現秦可卿是養生堂抱來的,我就跟别的讀者不太一樣,我就比較敏感,這當然是一個太私密的原因了。
所以,從小我讀到這兒就有一個心理反應,哎喲,養生堂,因為我母親多次跟我說,育嬰堂就是養生堂,這是一個原因。
還有一個原因,就是說我覺得她引起我的疑問最多。
其他的角色當然都會有疑問,因為我是認為前八十回基本上是曹雪芹寫的,後四十回高鹗是另外一回事。
因此拿十二钗來說,除了秦可卿以外,那些人的結局怎麼樣也都是一些疑問,但是那些疑問不那麼尖銳,秦可卿是一個在前八十回裡面就已經死掉的一個人,而且在十三回就死了,可是她卻留下那麼多的疑問,所以引起我探秘的興趣。
主持人:把秦可卿跟曆史上的真實人物找尋原型做研究,這種原型研究的方式是您發明的方式,還是自古就有的一種研究方法? 劉心武:這種研究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