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莉塔,不...
關燈
小
中
大
張亦絢
《房思琪的初戀樂園》是一份具有獨特性的珍貴書寫。
讓我先将故事摘要如下: ……已婚補教名師李國華五十歲了,誘奸十三歲的房思琪之前,狩獵學生的經驗己很老到。
在初次性侵五年後,與思琪情同雙胞的劉怡婷,接到警局通知,去帶回神智不清,被判定瘋了的思琪。
透過思琪的日記,怡婷得知思琪五年中的所見所思。
五年初始,嫁入錢家的伊紋,是少女的忘年交,但在李國華的用計下,将其“文學保姆”的位置,讓出給李國華。
二十餘歲的她,是丈夫家暴的沉默受害者,如此懦弱的女前輩,形成少女吊詭的守護者。
在思琪與伊紋之間,存在某種“不幸的平等”。
盡管伊紋的關懷,是思琪的一線希望,但在李國華對思琪的暴力加劇之後,終究未成救援。
伊紋鼓勵怡婷不忘房思琪之痛——盡管不知内情的衆人,尊敬李國華如故,并将房思琪瘋掉一事,歸咎于伊紋讓她們“讀太多文學”。
這番内容梗槪,未必能彰顯書寫特出之處,但已掲露不少頗堪玩味的問題意識。
以下我将把論述重心,放在文學表現上: 誘奸主題并非乏人問津。
歌德、納博可夫或哈代,我們都不能說,小說家沒披露少女在年齡、性别與文化上所處的三重不平等。
然而要将少女不單視為苦命人,也是具不同視野的社會成員,多少仍未竟全功。
童妮·摩裡森(這裡參考的分别是歌德的《愛的親合力》;納博可夫的《羅莉塔》;咍代的《黛絲姑娘》。
)在回顧《最藍的眼晴》的寫作時,就稱在一九六五年,強暴受害者仍是“無人聞問的個體”,而最大挑戰,乃是将受暴故事以“少女們自己——的觀點掲露出來”(一九九三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
)。
此處“個體”兩字是重點。
不能說納博可夫不視羅莉塔為個體——不過若以“賦予個體化深度與生命”的尺度量之,《羅莉塔》仍屬失敗大于成功之作。
也就是在這個檢驗向度上,《房思琪的初戀樂園》緻力着墨房思琪的文學癡情——這個有代表性,但不見得有普遍性的強烈個人特質——可以被視為此作,值得肯定之處。
此外還有幾點是我想指出來的。
首先,作者充分掌握了性暴力幸存者的“語言(時)差”特征。
思琪初次傾訴,用的是“……我跟李老師在一起……”——避談強暴。
怡婷想成兩情相悅的小三劇,報之以”你好惡心”。
這個“語言未能承載經驗核心”的吞吐特質,導緻思琪與自我及他人溝通的持續斷裂。
小說處理細膩。
然而,更了不起的是,思琪在自我對話以及與加害者對質的過程中,從嚴重落後,一步步追趕上對她極度不利的“語言差”,運用的并非任何理論,而是以“對手(老師)的語言”反擊之。
細心的讀者會發現,這番語言馬拉松,思琪是從鳴槍時的驚慌始,一路等比加速——盡管此番沖刺,我們讀來心酸。
這并非脫離現實的智商跳表,毋甯說更是絕境逼出的才智狂飙。
然而,暴力是對“語言與智識有效性”的絕對否定。
思琪雖有“反将一軍”的文明,文明不敵野蠻。
其次,在處理人物與文字上頭,作者林奕含也有能夠生冷的老練。
這在筆走性事上是關鍵功力——在本篇中,作用尤其複雜。
故事發生在一個誇誇談“愛”的語境中,李國華“說愛如說教”,其自我陶醉,也許偶會令人不耐。
然而這卻是誘奸的重要一環。
身體侵犯殺身體,誘奸者“諄諄教誨”,則如同殺靈魂的現場直播。
無論少女的文學渴從何而來,如同某些對體
讓我先将故事摘要如下: ……已婚補教名師李國華五十歲了,誘奸十三歲的房思琪之前,狩獵學生的經驗己很老到。
在初次性侵五年後,與思琪情同雙胞的劉怡婷,接到警局通知,去帶回神智不清,被判定瘋了的思琪。
透過思琪的日記,怡婷得知思琪五年中的所見所思。
五年初始,嫁入錢家的伊紋,是少女的忘年交,但在李國華的用計下,将其“文學保姆”的位置,讓出給李國華。
二十餘歲的她,是丈夫家暴的沉默受害者,如此懦弱的女前輩,形成少女吊詭的守護者。
在思琪與伊紋之間,存在某種“不幸的平等”。
盡管伊紋的關懷,是思琪的一線希望,但在李國華對思琪的暴力加劇之後,終究未成救援。
伊紋鼓勵怡婷不忘房思琪之痛——盡管不知内情的衆人,尊敬李國華如故,并将房思琪瘋掉一事,歸咎于伊紋讓她們“讀太多文學”。
這番内容梗槪,未必能彰顯書寫特出之處,但已掲露不少頗堪玩味的問題意識。
以下我将把論述重心,放在文學表現上: 誘奸主題并非乏人問津。
歌德、納博可夫或哈代,我們都不能說,小說家沒披露少女在年齡、性别與文化上所處的三重不平等。
然而要将少女不單視為苦命人,也是具不同視野的社會成員,多少仍未竟全功。
童妮·摩裡森(這裡參考的分别是歌德的《愛的親合力》;納博可夫的《羅莉塔》;咍代的《黛絲姑娘》。
)在回顧《最藍的眼晴》的寫作時,就稱在一九六五年,強暴受害者仍是“無人聞問的個體”,而最大挑戰,乃是将受暴故事以“少女們自己——的觀點掲露出來”(一九九三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
)。
此處“個體”兩字是重點。
不能說納博可夫不視羅莉塔為個體——不過若以“賦予個體化深度與生命”的尺度量之,《羅莉塔》仍屬失敗大于成功之作。
也就是在這個檢驗向度上,《房思琪的初戀樂園》緻力着墨房思琪的文學癡情——這個有代表性,但不見得有普遍性的強烈個人特質——可以被視為此作,值得肯定之處。
此外還有幾點是我想指出來的。
首先,作者充分掌握了性暴力幸存者的“語言(時)差”特征。
思琪初次傾訴,用的是“……我跟李老師在一起……”——避談強暴。
怡婷想成兩情相悅的小三劇,報之以”你好惡心”。
這個“語言未能承載經驗核心”的吞吐特質,導緻思琪與自我及他人溝通的持續斷裂。
小說處理細膩。
然而,更了不起的是,思琪在自我對話以及與加害者對質的過程中,從嚴重落後,一步步追趕上對她極度不利的“語言差”,運用的并非任何理論,而是以“對手(老師)的語言”反擊之。
細心的讀者會發現,這番語言馬拉松,思琪是從鳴槍時的驚慌始,一路等比加速——盡管此番沖刺,我們讀來心酸。
這并非脫離現實的智商跳表,毋甯說更是絕境逼出的才智狂飙。
然而,暴力是對“語言與智識有效性”的絕對否定。
思琪雖有“反将一軍”的文明,文明不敵野蠻。
其次,在處理人物與文字上頭,作者林奕含也有能夠生冷的老練。
這在筆走性事上是關鍵功力——在本篇中,作用尤其複雜。
故事發生在一個誇誇談“愛”的語境中,李國華“說愛如說教”,其自我陶醉,也許偶會令人不耐。
然而這卻是誘奸的重要一環。
身體侵犯殺身體,誘奸者“諄諄教誨”,則如同殺靈魂的現場直播。
無論少女的文學渴從何而來,如同某些對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