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個 二〇一四年六月二十七日 南京
關燈
小
中
大
置,醬油碟和醋碟邊疆明晰各不侵犯,她做飯先把所有菜切好,一溜兒小碗放在竈台上,這才開火下油,但我們還是一團亂賬地分了手。
十年裡有那麼幾次,我打算讀完這套書。
最近那次是在去伊斯坦布爾的飛機上,臨時決定過去,沒有買到直飛航班,要在烏魯木齊轉機,十二個小時被劃分為兩段,讓每一段都更顯漫長,卻又做什麼事都擔心來不及。
我讀到一百頁,吃了兩頓飛機餐,木制書簽就一直留在那裡,回來的飛機上我當然可以繼續讀下去,但我睡了一路,醒過來看到舷窗外滾滾雲層,太陽照出金邊,林奕專心緻志,用iPad看一部國産連續劇,她看我醒了,遞過來一個洗好的蘋果。
我問過林奕有沒有看完這套書,她說有的,剛從美國回來那個月,她調不過時差,就下了一套在kindle上,每天清晨四五點起來讀幾十頁,居然也就這麼讀完了,沒有想象中長,真的,其實也就兩套金庸的時間。
我又問她,到底寫了些什麼?林奕正在洗碗,她不喜歡戴塑膠手套,滿手洗潔精泡沫,房間裡旋繞檸檬香氣。
她潦草地說,也沒什麼,就是一些瑣瑣碎碎的事情,有一冊基本就寫了一頓晚飯。
說完之後,她把熱水開到最大,水聲喧嚣,我回到客廳沙發上看體育新聞。
我還是不知道這套書寫了什麼,我對一套書維持了十年的好奇心,它一直就在手邊,在紐約的五年放在《鬼吹燈》和《量子物理史話》中間,我讀完了全套十三本鬼吹燈,讀完了《量子物理史話》,但不知道為什麼,我始終沒有把這套書讀到一百頁以後,總有别的事情心急如焚地橫亘在前面:學位、論文、職稱、戀愛、分手,一切。
我用裸女打火機給自己和汪染再點上煙,從廣州路大門出去往右走,空氣欲燃,讓那支紫南京更難以下咽。
兩個男人漫無目的往前走,我們平日聯系多到不方便叙舊,卻又陌生到不可能談心,前面馬路茫茫,路旁有人頂着烈日賣青綠李子,我沉默了一陣,問他:“你和王芊怎麼樣?” 王芊做了幾年财經記者,後來去一家小上市公司做PR,我在上海見過她兩次,穿窄身裙,尖頭細跟鞋,頭發末梢微卷,染成含蓄的深咖啡色。
林奕也差不多那樣打扮,隻是她一直黑發,喜歡梳辮子。
王芊當上公關總監才放心休假生孩子,在她猶豫不決的兩年裡,汪染和公司裡一個小姑娘有過一段。
他帶小姑娘來北京出差,在後海喝酒時介紹給我說是“同事”,也就喝到第二杯黑方,他攬住小姑娘的腰,對方輕微扭動了一下,并沒有真的掙紮。
我隻好錯過眼睛,看湖上男女在月光下開黃鴨電動船,岸邊有人釣夜魚,黃鴨控制不住方向,劇烈地向魚線撞過去。
我覺得汪染是在不快樂中控制不住方向,撞向另一種不快樂,魚線不破,一切隻在暗中發生。
這件事我不知後續,王芊生了一個女兒,一切又恢複秩序,好像婚姻生活中了無名病毒,但殺完毒之後這套系統也能體面示人。
汪染的朋友圈每天發一套女兒的九宮格,女兒長得可愛,但也不過是兩歲小姑娘都有的那種可愛:蘋果臉,小肉腿,小肚子,夏天穿綿綢碎花裙,短視頻裡漸漸學會了嗲着聲說轉折詞,“所以”,“但是”,“然而”……然而我覺得悶,我和林奕戀愛到最後兩年也悶,有時候要努力一會兒才能硬,但我知道我們是不一樣的,永遠如此。
汪染漫不經心說:“還行啊,挺好的,我們又買了一套學區房,我給你說過沒有,就在浦東,五百多萬。
” 我也就問不下去了,我悚然發現,汪染從來沒有跟我談過他的感情生活。
他大學有個女朋友,畢業後換了一個,王芊是第三個,他不會主動和女孩子分手,但被分手好像也不讓他痛苦,他的女朋友越找越美,到了王芊,那是一個接近9分。
汪染是那種在起點和終點中間劃一條直線的人,以前我也試圖如此,我以為人人都應當如此,我和林奕不可能走到直線以外,不知怎麼,生命出現了意料之外的轉折詞:然而,盡管,雖然,但是。
我們在青島路上找了一家酒吧,準備在晚飯前先喝兩紮冰黑啤,汪染和我每次見面都是這樣,起先無話可說,後來開始喝酒,酒精打開喉嚨,流出無意義的話語。
屋内幾乎坐滿,快畢業的人和畢業十周年的人混雜其中,有些桌大哭,有些桌沉默,我們隻能坐吧台,緊挨着邊上的姑娘:姑娘穿一件白襯衫,灰色短褲,圓臉濃眉,頭發梳成馬尾,說不上美還是不美,也看不出年紀,孤零零拿個杯子,我能聞到伏特加沖鼻的辣味,也不加冰。
我看她一眼,過了一會兒想起什麼,轉頭再看一眼,又戳戳汪染,讓他也看一眼,他看看她,又看看我,露出“我靠不可能吧”的表情。
黑啤上來了,巨大懷疑像氣泡一樣漸漸上湧,我終于忍不住開口問她:“你……你是不是二〇〇〇級天文系的?” 她轉頭看看我和汪染,又喝了一口,說:“是,我認得你們,你們是丁零隔壁宿舍的吧。
” 我們死命灌下半紮黑啤,絕望地尋找話題。
又過了一會兒,這次是她先開口:“你們也回來參加畢業十周年聚會?”
十年裡有那麼幾次,我打算讀完這套書。
最近那次是在去伊斯坦布爾的飛機上,臨時決定過去,沒有買到直飛航班,要在烏魯木齊轉機,十二個小時被劃分為兩段,讓每一段都更顯漫長,卻又做什麼事都擔心來不及。
我讀到一百頁,吃了兩頓飛機餐,木制書簽就一直留在那裡,回來的飛機上我當然可以繼續讀下去,但我睡了一路,醒過來看到舷窗外滾滾雲層,太陽照出金邊,林奕專心緻志,用iPad看一部國産連續劇,她看我醒了,遞過來一個洗好的蘋果。
我問過林奕有沒有看完這套書,她說有的,剛從美國回來那個月,她調不過時差,就下了一套在kindle上,每天清晨四五點起來讀幾十頁,居然也就這麼讀完了,沒有想象中長,真的,其實也就兩套金庸的時間。
我又問她,到底寫了些什麼?林奕正在洗碗,她不喜歡戴塑膠手套,滿手洗潔精泡沫,房間裡旋繞檸檬香氣。
她潦草地說,也沒什麼,就是一些瑣瑣碎碎的事情,有一冊基本就寫了一頓晚飯。
說完之後,她把熱水開到最大,水聲喧嚣,我回到客廳沙發上看體育新聞。
我還是不知道這套書寫了什麼,我對一套書維持了十年的好奇心,它一直就在手邊,在紐約的五年放在《鬼吹燈》和《量子物理史話》中間,我讀完了全套十三本鬼吹燈,讀完了《量子物理史話》,但不知道為什麼,我始終沒有把這套書讀到一百頁以後,總有别的事情心急如焚地橫亘在前面:學位、論文、職稱、戀愛、分手,一切。
我用裸女打火機給自己和汪染再點上煙,從廣州路大門出去往右走,空氣欲燃,讓那支紫南京更難以下咽。
兩個男人漫無目的往前走,我們平日聯系多到不方便叙舊,卻又陌生到不可能談心,前面馬路茫茫,路旁有人頂着烈日賣青綠李子,我沉默了一陣,問他:“你和王芊怎麼樣?” 王芊做了幾年财經記者,後來去一家小上市公司做PR,我在上海見過她兩次,穿窄身裙,尖頭細跟鞋,頭發末梢微卷,染成含蓄的深咖啡色。
林奕也差不多那樣打扮,隻是她一直黑發,喜歡梳辮子。
王芊當上公關總監才放心休假生孩子,在她猶豫不決的兩年裡,汪染和公司裡一個小姑娘有過一段。
他帶小姑娘來北京出差,在後海喝酒時介紹給我說是“同事”,也就喝到第二杯黑方,他攬住小姑娘的腰,對方輕微扭動了一下,并沒有真的掙紮。
我隻好錯過眼睛,看湖上男女在月光下開黃鴨電動船,岸邊有人釣夜魚,黃鴨控制不住方向,劇烈地向魚線撞過去。
我覺得汪染是在不快樂中控制不住方向,撞向另一種不快樂,魚線不破,一切隻在暗中發生。
這件事我不知後續,王芊生了一個女兒,一切又恢複秩序,好像婚姻生活中了無名病毒,但殺完毒之後這套系統也能體面示人。
汪染的朋友圈每天發一套女兒的九宮格,女兒長得可愛,但也不過是兩歲小姑娘都有的那種可愛:蘋果臉,小肉腿,小肚子,夏天穿綿綢碎花裙,短視頻裡漸漸學會了嗲着聲說轉折詞,“所以”,“但是”,“然而”……然而我覺得悶,我和林奕戀愛到最後兩年也悶,有時候要努力一會兒才能硬,但我知道我們是不一樣的,永遠如此。
汪染漫不經心說:“還行啊,挺好的,我們又買了一套學區房,我給你說過沒有,就在浦東,五百多萬。
” 我也就問不下去了,我悚然發現,汪染從來沒有跟我談過他的感情生活。
他大學有個女朋友,畢業後換了一個,王芊是第三個,他不會主動和女孩子分手,但被分手好像也不讓他痛苦,他的女朋友越找越美,到了王芊,那是一個接近9分。
汪染是那種在起點和終點中間劃一條直線的人,以前我也試圖如此,我以為人人都應當如此,我和林奕不可能走到直線以外,不知怎麼,生命出現了意料之外的轉折詞:然而,盡管,雖然,但是。
我們在青島路上找了一家酒吧,準備在晚飯前先喝兩紮冰黑啤,汪染和我每次見面都是這樣,起先無話可說,後來開始喝酒,酒精打開喉嚨,流出無意義的話語。
屋内幾乎坐滿,快畢業的人和畢業十周年的人混雜其中,有些桌大哭,有些桌沉默,我們隻能坐吧台,緊挨着邊上的姑娘:姑娘穿一件白襯衫,灰色短褲,圓臉濃眉,頭發梳成馬尾,說不上美還是不美,也看不出年紀,孤零零拿個杯子,我能聞到伏特加沖鼻的辣味,也不加冰。
我看她一眼,過了一會兒想起什麼,轉頭再看一眼,又戳戳汪染,讓他也看一眼,他看看她,又看看我,露出“我靠不可能吧”的表情。
黑啤上來了,巨大懷疑像氣泡一樣漸漸上湧,我終于忍不住開口問她:“你……你是不是二〇〇〇級天文系的?” 她轉頭看看我和汪染,又喝了一口,說:“是,我認得你們,你們是丁零隔壁宿舍的吧。
” 我們死命灌下半紮黑啤,絕望地尋找話題。
又過了一會兒,這次是她先開口:“你們也回來參加畢業十周年聚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