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法日記(胎記)(明德二辛未三月二十四始之)
關燈
小
中
大
出經雲。
西方世人以種種花香布施一切。
是懸樹王。
此名寶樹。
三昧總持地自在也。
辨女三昧者定義也。
總時者惠義仍定惠相應義也。
辨女者般若智。
般若能養義也。
故定惠相應地智門以自在利衆生意也。
佛波羅蜜等菩提妙嚴花。
佛波羅蜜者佛部也等者。
金剛部也。
菩提者蓮華部也。
菩提妙嚴者。
菩提者蓮華。
妙嚴歌舞等也。
仍于蓮部如此分别也。
方便作衆妓。
歌詠妙法音供養諸如來。
方便者随衆生機設諸方便也。
衆妓者諸尊印契。
是衆妓也。
妙法音者諸尊真言也。
不思議疏雲。
寶山者能滿衆生願。
幡蓋者幡能降伏。
蓋能利益。
珠鬘者方便波羅蜜也。
寶衣者離色義。
其故自離色離他色也。
香戒也。
花惠也。
雲叆叇也。
衆寶者布施愛語利行同時也。
雜花者慈悲喜舍四無量也。
缤紛者系散義也。
階韻者常樂我淨音出也。
諸音樂聞者淨耳根。
賢瓶者智慧德也。
阏伽者除煩惱垢也。
寶樹王者顯能化教主。
摩尼燈者閻浮檀金色也。
胎藏曼荼羅西門賢瓶。
彼門二龍并地神可有之。
然地神無之。
仍瓶地神三摩耶形也。
故賢瓶即地神也。
又西門即通門也。
仍此瓶即門前瓶沙汰也。
胎曼四門上有鬼形。
是名河伯面也。
佛師カハメロト雲也。
是河伯神面也 次三力偈。
是道場觀真言也。
以此三力道場建立義也。
疏雲。
一切真言心也雲。
而住者即建立義也。
以前所觀道場真言曼荼羅成事顯也 次普通供養文普通真言四遍誦也。
四遍意如十八道 次大輪壇。
此印大輪金剛。
又才發意轉法輪菩薩名。
壇佛空心印事。
此菩薩又金剛道場菩薩名故。
以此印印壇金剛不壞道場成也。
印佛事壇中安置處畫像木像加持之。
修性一體成意也。
印虛空事虛空為道場義故。
遍法界有情。
悉預益義也。
然後印自身。
是則自身本尊一體意也。
次印飲勢事。
一自身即帝釋宮也。
仍帝釋宮三十三天善法堂納此功德意也。
又曼荼羅功德海自心呑納意也二日三日 次衆色界道五色界道并外院界道。
都合十八道也。
印右旋轉也。
所表各異也者。
五色表五佛也。
衆色界道者。
曼荼羅五色界道也。
外院界道三重共五古界道也。
各五古印●吽明誦。
是則五古界道義也。
或第一重五色界道。
第二重三色界道。
第三重一色界道也。
各行道院供養院界道院尊位。
此四可具也。
行道院者。
行者入壇中諸尊供道也。
界道院者。
隔重重牆也。
尊位者。
諸尊列座給座供也。
供養院者。
供養諸尊具置。
所也。
大秘成三壇各别界道可用也。
大悲壇五色秘密壇五古連立之。
成就壇三古羯磨立也。
界道事悉怙決見。
仍可見之。
五色界道樣付回二說有之。
一白赤黃青黑。
自内次第至外。
的筋如一色觀樣一各别不切白色ツツケテ觀赤色。
如此自内次第至外觀也兩說中後說現用也 次觀曼荼羅現修。
私記名月輪觀雲。
現修私記者。
古私記名也。
月輪觀者。
本尊種子三尊月輪上觀。
次第轉作故。
順其本名月輪觀也。
先結定印有月輪蓮華座觀迄。
一曼荼羅大體總觀也。
次結五古印。
●明誦以下别觀也。
後心無所不至印第五阿誦而後中台●字遍成率都婆者。
此率都婆塔婆也。
胎金塔婆其形别也。
此界五輪塔婆也。
妙色超三界以下。
明大日相好也。
是則首陀會天成最正覺儀式也 一曼荼羅諸尊。
一一種子三形。
淺智行者不堪觀故。
唯一曼荼羅五百餘尊。
曆曆有處可觀也。
如來相好三十二相八十種好。
一心非可觀。
隻其莊嚴如觀也 一曼荼羅諸尊。
悉面向大日坐也。
行者所座二明王中間般若菩薩座位也。
是名佛室。
觀曼荼羅佛行者性德曼荼羅也。
勸請佛修德佛也。
仍請修德佛觀作曼荼羅入一體成也。
安置本尊。
或繪像或木像。
随宜像安道場。
行者所觀便也。
仍觀作佛召請佛安置佛。
此三佛全一體也。
或本尊不安置。
觀作召請計行事有之。
求聞持法是也。
彼儀軌安頂上蓮華。
此頂ハリカタト讀也。
繪師繪書時。
絹ハリ付者也。
仍ハリ形蓮華計書是為本尊。
召印時生身佛來住此座給也。
是尚月輪蓮華于安事。
行者所觀為便也。
曼荼羅四重同居方便實報寂光四土表也。
總曼荼羅事一段沙汰也。
月輪蓮華事胎蓮花為面。
金月輪為面也。
然互可具段勿論也。
天台八葉團圓鏡。
是則蓮華月輪表示也。
天台大師花頂入定給時。
白猿來一鏡捧雲。
此鏡昔白道猷鏡也。
而于今守護持之。
大師當其機。
仍獻之(雲雲)其時大師自難雲。
境智二面鏡。
不求得述玉ヘリ。
而邃和尚傳之。
傳教大師付屬。
睿山根本中堂禦廚子上所被懸鏡是也。
是真圓八葉鏡申也。
此事山門随分大事也。
顯露不可沙汰事也。
胎藏九重月輪雲事有之。
王城如有九重。
心王所居又有九重月輪也。
此事初心凡夫辄難知事也。
白毫院圓光上人。
于山門東寺三井三流十七流奧義極玉ヘル人也。
彼上人文殊五十萬返五十度誦滿玉フ。
其最結句時百遍内交餘念舍誦。
結願時蓮華王院棟ノウエテ。
京九重見思九重月輪悟也。
是則得悟給時也。
聖天行者聖天言語交。
法門不審尋人也。
聖天仰記給物盛通抄名。
彼門流秘藏事也。
彼門弟無正體。
本尊聖教等。
當時在他所也。
白毫院太子堂北有之 次治路印香爐共用之也。
何三返右轉也。
此印心修羅軍為防天帝。
虛空鐵網張。
依此印功能鐵網解散。
仍諸佛降來無煩也。
印明功德力故。
修羅嗔事無之 次成不動身謗佛時。
修羅多從來。
仍行者不動威猛形現。
為魔不被惱害四日 次振鈴悉如十八道沙汰。
杵三度擲上事三地超升事表。
一歡喜地。
是則初僧祇也。
二第八不動地。
是第二僧祇也。
三第十如來地。
是第三僧祇也。
仍超三祇登第十地也。
鈴五度振事。
五趣衆生無明眠卧夢驚義也。
三度振事三有衆生令證三解脫門義也。
聲性寂靜者。
般若空智證心也 次勸請印。
真言一返間三度招也。
振鈴驚覺。
是正召請也。
次蘇悉地三部心印明。
前勸請召請事足。
三部諸尊數多故。
重此印明用事丁甯義也 次索印。
是召請義。
即引入意也 次鎖印。
此印本尊令結縛堅住義也 次鈴印。
奉召聖衆令住自他歡喜心也。
勸請印鈎印故。
鈎索鎖鈴次第本尊奉歡喜悅與義也。
鈴印處正鈴振事有之。
若又無鈴處修行法者。
鈴印可用也 次遣除從魔諸佛來給時。
其眷屬中障者來事有之。
仍彼等除卻義也 次示三摩耶辟除時。
本尊可歸給心地有故。
此印明奉留義也。
此處五處不印唯右轉三返計也 次阏伽加持不用。
本私記無前方便故。
此處用加持也。
然前方便種種加持用之。
故此處不加持也。
印二手清淨印也。
此阏伽洗足義也。
西天請客必有洗足故也。
本尊召請後用之。
國土風俗順意也。
二十五返者。
或阏伽真言遍數。
或加持返數異義也。
現用阏伽真言三返誦也。
三五七九如二十五返又一返數也。
此例證蘇悉地三部心真言各二十五遍(雲雲) 次花座洗足後。
必奉座故也 次善來偈。
此偈咒願意也 次除障加護印。
為修供養。
殊此印明結誦自身障除。
其處供物不動加持給雲意也 次成事業身。
是有三印三明。
先大惠刀印觀●字。
即誦明。
次結五古印。
觀●字。
即誦●明。
次右手作三古印。
誦金剛薩埵真言。
加持身五處也。
此處金剛薩埵成事。
諸尊為供養成事業身也。
阏伽以前此印明可用共。
六種供養時阏伽供養内也。
五供養雲時除阏伽。
仍其時勸請内攝也。
前成大日身。
今又成金剛薩埵事轉●阿成●鑁雲文有之。
是則誠證也 次被甲金剛薩埵成故。
金剛甲着也。
成如來身時。
如來甲印明用也 次摧伏諸魔印。
末向左結之也。
此印又名怖魔印也。
如來成道時。
菩提樹下此印以降魔成道也。
舉一指降魔雲此事也。
天台大師定印。
右頭指舉有之。
是則降魔印内證結也。
凡天台禦時。
真言教未渡漢土。
仍大師曰。
西天有不死藥不嘗止。
不死藥者真言事也。
未渡早知真言禦釋分明也私雲。
仰雲。
天台定印。
右手下左上置也 次難堪忍。
降魔終令結界意也。
此印名大結界印也。
廣結界花藏世界。
仍舊三千界結雲 次四方四大護。
先東方無畏。
右手檀荼持左手押腰。
麗噜補裡。
真言上種子字加誦之。
四方各如此 次北方壞諸怖。
是右手持劍左手置腰也” 次西方難降伏。
持物不出。
仍或合掌。
或二手作拳置腰。
無憂花者赤色花也 次南方無堪忍。
是右手持檀荼。
左手置腰也。
玄黑衣者。
深黑衣也。
玄者極也雲。
毗俱胝眉者。
老老形也。
此四天護四天王變作也。
或地水火風四補也。
東北西南逆回事。
是則結護義也。
辟除即左轉也。
仍表降伏義也 次門門二守護。
如法各各四遍結誦之。
若匆略時各二遍結誦。
都合四遍置四門可思。
獨極略時各一遍結誦。
安四方可思。
四大護大大護者也。
是小護者也。
故四大護各居門中央。
此二守護各居門左右也” 次阏伽。
此阏伽嗽口意也。
此處捧器阏伽真言誦也。
印略非。
捧器即八葉印也。
仍事理同時用意也。
或此處阏伽沐浴義也 次塗香乃至燈明。
加阏伽六種供養表六度也。
金界喜鬘等表内供。
即理供養也。
塗香等五供外供也。
即供養也。
惟謹記引事。
各各觀念為令知也。
香花等供養功能。
觀念三昧經委細也 次普供養以前五供别供養。
是總供養意也。
真言句義普如虛空雲此意也 次贊。
贊歎佛。
是則供養也。
仍贊供養分也。
初心小贊四智計用之(雲雲)後心三身贊可用之。
如法大贊佛贊普賢四智悉可用。
然事廣故略之也 次入本尊觀。
五輪成身時。
西方世人以種種花香布施一切。
是懸樹王。
此名寶樹。
三昧總持地自在也。
辨女三昧者定義也。
總時者惠義仍定惠相應義也。
辨女者般若智。
般若能養義也。
故定惠相應地智門以自在利衆生意也。
佛波羅蜜等菩提妙嚴花。
佛波羅蜜者佛部也等者。
金剛部也。
菩提者蓮華部也。
菩提妙嚴者。
菩提者蓮華。
妙嚴歌舞等也。
仍于蓮部如此分别也。
方便作衆妓。
歌詠妙法音供養諸如來。
方便者随衆生機設諸方便也。
衆妓者諸尊印契。
是衆妓也。
妙法音者諸尊真言也。
不思議疏雲。
寶山者能滿衆生願。
幡蓋者幡能降伏。
蓋能利益。
珠鬘者方便波羅蜜也。
寶衣者離色義。
其故自離色離他色也。
香戒也。
花惠也。
雲叆叇也。
衆寶者布施愛語利行同時也。
雜花者慈悲喜舍四無量也。
缤紛者系散義也。
階韻者常樂我淨音出也。
諸音樂聞者淨耳根。
賢瓶者智慧德也。
阏伽者除煩惱垢也。
寶樹王者顯能化教主。
摩尼燈者閻浮檀金色也。
胎藏曼荼羅西門賢瓶。
彼門二龍并地神可有之。
然地神無之。
仍瓶地神三摩耶形也。
故賢瓶即地神也。
又西門即通門也。
仍此瓶即門前瓶沙汰也。
胎曼四門上有鬼形。
是名河伯面也。
佛師カハメロト雲也。
是河伯神面也 次三力偈。
是道場觀真言也。
以此三力道場建立義也。
疏雲。
一切真言心也雲。
而住者即建立義也。
以前所觀道場真言曼荼羅成事顯也 次普通供養文普通真言四遍誦也。
四遍意如十八道 次大輪壇。
此印大輪金剛。
又才發意轉法輪菩薩名。
壇佛空心印事。
此菩薩又金剛道場菩薩名故。
以此印印壇金剛不壞道場成也。
印佛事壇中安置處畫像木像加持之。
修性一體成意也。
印虛空事虛空為道場義故。
遍法界有情。
悉預益義也。
然後印自身。
是則自身本尊一體意也。
次印飲勢事。
一自身即帝釋宮也。
仍帝釋宮三十三天善法堂納此功德意也。
又曼荼羅功德海自心呑納意也二日三日 次衆色界道五色界道并外院界道。
都合十八道也。
印右旋轉也。
所表各異也者。
五色表五佛也。
衆色界道者。
曼荼羅五色界道也。
外院界道三重共五古界道也。
各五古印●吽明誦。
是則五古界道義也。
或第一重五色界道。
第二重三色界道。
第三重一色界道也。
各行道院供養院界道院尊位。
此四可具也。
行道院者。
行者入壇中諸尊供道也。
界道院者。
隔重重牆也。
尊位者。
諸尊列座給座供也。
供養院者。
供養諸尊具置。
所也。
大秘成三壇各别界道可用也。
大悲壇五色秘密壇五古連立之。
成就壇三古羯磨立也。
界道事悉怙決見。
仍可見之。
五色界道樣付回二說有之。
一白赤黃青黑。
自内次第至外。
的筋如一色觀樣一各别不切白色ツツケテ觀赤色。
如此自内次第至外觀也兩說中後說現用也 次觀曼荼羅現修。
私記名月輪觀雲。
現修私記者。
古私記名也。
月輪觀者。
本尊種子三尊月輪上觀。
次第轉作故。
順其本名月輪觀也。
先結定印有月輪蓮華座觀迄。
一曼荼羅大體總觀也。
次結五古印。
●明誦以下别觀也。
後心無所不至印第五阿誦而後中台●字遍成率都婆者。
此率都婆塔婆也。
胎金塔婆其形别也。
此界五輪塔婆也。
妙色超三界以下。
明大日相好也。
是則首陀會天成最正覺儀式也 一曼荼羅諸尊。
一一種子三形。
淺智行者不堪觀故。
唯一曼荼羅五百餘尊。
曆曆有處可觀也。
如來相好三十二相八十種好。
一心非可觀。
隻其莊嚴如觀也 一曼荼羅諸尊。
悉面向大日坐也。
行者所座二明王中間般若菩薩座位也。
是名佛室。
觀曼荼羅佛行者性德曼荼羅也。
勸請佛修德佛也。
仍請修德佛觀作曼荼羅入一體成也。
安置本尊。
或繪像或木像。
随宜像安道場。
行者所觀便也。
仍觀作佛召請佛安置佛。
此三佛全一體也。
或本尊不安置。
觀作召請計行事有之。
求聞持法是也。
彼儀軌安頂上蓮華。
此頂ハリカタト讀也。
繪師繪書時。
絹ハリ付者也。
仍ハリ形蓮華計書是為本尊。
召印時生身佛來住此座給也。
是尚月輪蓮華于安事。
行者所觀為便也。
曼荼羅四重同居方便實報寂光四土表也。
總曼荼羅事一段沙汰也。
月輪蓮華事胎蓮花為面。
金月輪為面也。
然互可具段勿論也。
天台八葉團圓鏡。
是則蓮華月輪表示也。
天台大師花頂入定給時。
白猿來一鏡捧雲。
此鏡昔白道猷鏡也。
而于今守護持之。
大師當其機。
仍獻之(雲雲)其時大師自難雲。
境智二面鏡。
不求得述玉ヘリ。
而邃和尚傳之。
傳教大師付屬。
睿山根本中堂禦廚子上所被懸鏡是也。
是真圓八葉鏡申也。
此事山門随分大事也。
顯露不可沙汰事也。
胎藏九重月輪雲事有之。
王城如有九重。
心王所居又有九重月輪也。
此事初心凡夫辄難知事也。
白毫院圓光上人。
于山門東寺三井三流十七流奧義極玉ヘル人也。
彼上人文殊五十萬返五十度誦滿玉フ。
其最結句時百遍内交餘念舍誦。
結願時蓮華王院棟ノウエテ。
京九重見思九重月輪悟也。
是則得悟給時也。
聖天行者聖天言語交。
法門不審尋人也。
聖天仰記給物盛通抄名。
彼門流秘藏事也。
彼門弟無正體。
本尊聖教等。
當時在他所也。
白毫院太子堂北有之 次治路印香爐共用之也。
何三返右轉也。
此印心修羅軍為防天帝。
虛空鐵網張。
依此印功能鐵網解散。
仍諸佛降來無煩也。
印明功德力故。
修羅嗔事無之 次成不動身謗佛時。
修羅多從來。
仍行者不動威猛形現。
為魔不被惱害四日 次振鈴悉如十八道沙汰。
杵三度擲上事三地超升事表。
一歡喜地。
是則初僧祇也。
二第八不動地。
是第二僧祇也。
三第十如來地。
是第三僧祇也。
仍超三祇登第十地也。
鈴五度振事。
五趣衆生無明眠卧夢驚義也。
三度振事三有衆生令證三解脫門義也。
聲性寂靜者。
般若空智證心也 次勸請印。
真言一返間三度招也。
振鈴驚覺。
是正召請也。
次蘇悉地三部心印明。
前勸請召請事足。
三部諸尊數多故。
重此印明用事丁甯義也 次索印。
是召請義。
即引入意也 次鎖印。
此印本尊令結縛堅住義也 次鈴印。
奉召聖衆令住自他歡喜心也。
勸請印鈎印故。
鈎索鎖鈴次第本尊奉歡喜悅與義也。
鈴印處正鈴振事有之。
若又無鈴處修行法者。
鈴印可用也 次遣除從魔諸佛來給時。
其眷屬中障者來事有之。
仍彼等除卻義也 次示三摩耶辟除時。
本尊可歸給心地有故。
此印明奉留義也。
此處五處不印唯右轉三返計也 次阏伽加持不用。
本私記無前方便故。
此處用加持也。
然前方便種種加持用之。
故此處不加持也。
印二手清淨印也。
此阏伽洗足義也。
西天請客必有洗足故也。
本尊召請後用之。
國土風俗順意也。
二十五返者。
或阏伽真言遍數。
或加持返數異義也。
現用阏伽真言三返誦也。
三五七九如二十五返又一返數也。
此例證蘇悉地三部心真言各二十五遍(雲雲) 次花座洗足後。
必奉座故也 次善來偈。
此偈咒願意也 次除障加護印。
為修供養。
殊此印明結誦自身障除。
其處供物不動加持給雲意也 次成事業身。
是有三印三明。
先大惠刀印觀●字。
即誦明。
次結五古印。
觀●字。
即誦●明。
次右手作三古印。
誦金剛薩埵真言。
加持身五處也。
此處金剛薩埵成事。
諸尊為供養成事業身也。
阏伽以前此印明可用共。
六種供養時阏伽供養内也。
五供養雲時除阏伽。
仍其時勸請内攝也。
前成大日身。
今又成金剛薩埵事轉●阿成●鑁雲文有之。
是則誠證也 次被甲金剛薩埵成故。
金剛甲着也。
成如來身時。
如來甲印明用也 次摧伏諸魔印。
末向左結之也。
此印又名怖魔印也。
如來成道時。
菩提樹下此印以降魔成道也。
舉一指降魔雲此事也。
天台大師定印。
右頭指舉有之。
是則降魔印内證結也。
凡天台禦時。
真言教未渡漢土。
仍大師曰。
西天有不死藥不嘗止。
不死藥者真言事也。
未渡早知真言禦釋分明也私雲。
仰雲。
天台定印。
右手下左上置也 次難堪忍。
降魔終令結界意也。
此印名大結界印也。
廣結界花藏世界。
仍舊三千界結雲 次四方四大護。
先東方無畏。
右手檀荼持左手押腰。
麗噜補裡。
真言上種子字加誦之。
四方各如此 次北方壞諸怖。
是右手持劍左手置腰也” 次西方難降伏。
持物不出。
仍或合掌。
或二手作拳置腰。
無憂花者赤色花也 次南方無堪忍。
是右手持檀荼。
左手置腰也。
玄黑衣者。
深黑衣也。
玄者極也雲。
毗俱胝眉者。
老老形也。
此四天護四天王變作也。
或地水火風四補也。
東北西南逆回事。
是則結護義也。
辟除即左轉也。
仍表降伏義也 次門門二守護。
如法各各四遍結誦之。
若匆略時各二遍結誦。
都合四遍置四門可思。
獨極略時各一遍結誦。
安四方可思。
四大護大大護者也。
是小護者也。
故四大護各居門中央。
此二守護各居門左右也” 次阏伽。
此阏伽嗽口意也。
此處捧器阏伽真言誦也。
印略非。
捧器即八葉印也。
仍事理同時用意也。
或此處阏伽沐浴義也 次塗香乃至燈明。
加阏伽六種供養表六度也。
金界喜鬘等表内供。
即理供養也。
塗香等五供外供也。
即供養也。
惟謹記引事。
各各觀念為令知也。
香花等供養功能。
觀念三昧經委細也 次普供養以前五供别供養。
是總供養意也。
真言句義普如虛空雲此意也 次贊。
贊歎佛。
是則供養也。
仍贊供養分也。
初心小贊四智計用之(雲雲)後心三身贊可用之。
如法大贊佛贊普賢四智悉可用。
然事廣故略之也 次入本尊觀。
五輪成身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