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釋
關燈
小
中
大
四眼是不同的,前面所說的四種眼,都是有分限的,所見的境也是各各不同的;佛眼于每一剎那心中,都能具足前四眼的見,對于前四眼所見的境、無不照了,于一念心中、于一一事都能見到即俗即真即中。
如來問善現,如來有沒有五眼,善現回答說;如是,世尊!如來等現有肉眼乃至有佛眼。
因為如來具有如上的五眼,所以說見具足。
以下,說知具足。
佛告善現說:“在你的意思怎樣?乃至殑伽河中所有的沙,如來說是不是沙呢?”善現回答說:“如是,如來說是沙。
”佛說:“善現!在你的意思怎樣?乃至殑伽河中所有沙的數目,假設有像殑伽河中所有沙數的殑伽河,乃至這些殑伽河中所有沙的數目;假設有像殑伽河中所有沙數的殑伽河中所有的世界,這些世界算不算多呢?”善現回答說:“如是,這些世界的數目很多。
”佛說:“善現!乃至像殑伽河中所有沙數的殑伽河中所有沙數的世界中、所有的有情,那些有情,各有種種,其心流注——各各都有八識心王同相應的心所,這些心王同心所都是剎那生滅、流注不斷的,如水前流後流是相續不斷的,那些有情,各有種種的心心流注,我都能知。
”因為心流注者,是虛妄分别因緣,假名心流注,是空無自性的,沒有流注的實體可得,所以如來說非心流注;但這無相無執所顯的,就是真實法性,所以如來說為心流注。
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其心流注、不斷相續的相,是虛妄的,過去已經過去了,所以過去心不可得;未來還沒有來,就是沒有,所以未來心不可得;現在是在一剎那上建立的,在這一剎那中,沒有能得的同所得的;能得的在這一剎那,所得的已又是一剎那了,覺到是現在的時候、已經就不是現在了,所以說現在心不可得。
佛智具足知見,所以有意業鑒照輪,能照了一切諸法、鑒達一切衆生心,這就是妙觀察智所成的大用。
庚二 身輪福相 辛一 從因緣所生福聚明身輪之因 【佛告善現:“于汝意雲何?若善男子或善女人,以此三千大千世界盛滿七寶、奉施如來應正等覺,是善男子或善女人,由是因緣所生福聚,甯為多不?”善現答言:“甚多,世尊!甚多,善逝!”佛言:“善現!如是,如是。
彼善男子或善女人,由此因緣所生福聚,其量甚多。
何以故?善現!若有福聚,如來不說福聚福聚。
”】 善現想:要是無有少法名為菩薩,無有少法名為如來,都無有少法,那麼就應當無福德相,無福德相、于是佛果上的身輪福相也應當沒有。
因為佛所現的神通相好的身,是依福德為因所成的。
佛知道他有這種疑惑,就問他說:“在你的意思怎樣?若有善男子善女人,用三千大千世界裝滿了七寶、奉施如來應正等覺,這善男子或善女人,由這種奉施的因緣,所生福聚算不算多呢?”善現回答說:“甚多,世尊!甚多,善逝!”世尊同善逝,都是佛的十種尊号中之一種。
善現說了甚多世尊,又說甚多善逝,就是顯誠懇尊重的意思。
佛說:“善現!如是如是,那善男子或善女人,由這種奉施因緣所生的福聚,他的量是很多的。
”因為福聚是沒有福聚相的,所以就是無相真實,這無相真實是等虛空、遍法界的,福聚的量也是等虛空、偏法界的,所以說由此因緣所生福聚其量甚多。
佛的相好身,是因緣所生、空無自性,無相可取,是即相離相的。
所以要無相的福德,才能成無相之身。
辛二 正明身輪 【佛告善現:“于汝意雲何?可以色身圓實觀如來不?”善現答言:“不也,世尊!不可以色身圓實觀于如來。
何以故?世尊!色身圓實、色身圓實者,如來說非圓實,是故如來說名色身圓實、色身圓實。
”佛告善現:“于汝意雲何?可以諸相具足觀如來不?”善現答言:“不也,世尊!不可以諸相具足觀于如來,何以故?世尊!諸相具足、諸相具足者,如來說為非相具足,是故如來說名諸相具足、諸相具足。
”】 佛告訴善現說:“在你的意思怎樣?可不可以用色身的圓滿充實來觀如來呢?”善現回答說:“不可以,不可以用色身的圓滿充實觀于如來。
”因為色身圓實者,如來說非圓實色身。
化身、報身、都現有色身。
這化身、報身、是以法身為本的。
但法身是無色身相可取的,所以圓實色身、就是離圓實色身相所顯的無圓實相可取的法身。
不過為開悟初發心的人,依色身圓實相立色身圓實名,所依的相同所立的名,都是假相假名;真實證得法身,是無色身圓實名同色身圓實相可取的。
但這所顯的無相真實法,就是如來之本,正是如來的色身圓實,所以如來又說名為色身圓實。
佛問善現說:“在你的意思怎樣?可不可以用諸相具足來觀如來呢?”善現回答說:“不可以,不可以諸相具足觀于如來。
”因為諸相具足者,就是一切福德聚完備所現的,就是無相的福德聚,所以如來說為非相具足;但無相就是無為無漏真實法性功德,所以如來又說名為諸相具足。
達摩祖師說“淨智妙圓,體是空寂”的無漏功德,正是如來的功德具足。
所以佛所現的身,就是顯無為真實法性,現一切相、也就是無相。
庚三 語輪說法 【佛告善現:“于汝意雲何?如來頗作是念,我當有所說法耶?善現!汝今勿當作如是觀。
何以故?善現!若言如來有所說法,即為謗我,為非善取。
何以故?善現!說法說法者,無法可說,故名說法。
”】 佛有三身。
法身佛是沒有說法的,報身佛(他受用身)同化身佛、都是有說法的。
佛現報身、是為地上菩薩說法的,現化身、是為地前同凡夫二乘說法的。
但這兩種身、都是依法身才顯的,所以佛以無相之相為身輪。
身輪既是無相,那麼誰能說法呢?善現生起這樣的疑惑,所以佛就告訴他說:“在你的意思怎樣?如來頗作這樣的念:‘我當有所說法嗎?’善現!你不應當作這樣的觀察。
”因為若說法身佛也有說法,就是毀謗法身如來,就是取虛妄分别相而不善取如來的真實相。
因為說的法本無可得,所以也無法可說;如以指指月,正顯月不在指中,才能得月;若說月就在指中,那麼不但不能見月,就是指也不知了。
所以若是在名句文言相中以為有法可得,那就不明說法的義了;不如名句文言而生執著,能通達其中的理,如實的修行,就能證得離相真實法性,這才名為如來說法。
此中是就無自他對待,無說聽機緣相叩,無這樣的說法,所以說法身佛不說法;其它的經中,也有說法身佛說法的,但那是據真實法性說。
因為法性的理,遍一切處,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常時如是,頭頭上明、事事上顯、無處不流露、無處不示現的,這就是說法,所以說法身佛也說法。
己二 總斷難信疑 【爾時、具壽善現白佛言:“世尊!于當來世後時後分後五百歲、正法将滅時分轉時,頗有有情,聞說如是色類法已能深信不?”佛言善現:“彼非有情,非不有情。
何以故?善現!一切有情者,如來說非有情,故名一切有情。
”】 善現聽說依佛果不思議所顯的三輪相用、即非三輪相用,隻是真實法性,他就生起了疑惑:如平常以成佛為目标而修行,所以就能成佛。
若佛果的三輪都沒得,又無相可觀,如何發心成佛呢?所以這種法是甚深難信的。
那時就白佛說;世尊!在當來世末法的後分後五百歲、正法将滅的時分轉起的時候,頗有有情聽說這種色類法後,能夠深信不能呢?色類、即流傳于世間的經典,這經就是色法的名句文、是能诠的,所以名色類。
佛說:“善現!彼非有情,非不有情。
”彼、指那些能聞法起信的有情,不是不具戒、德、智慧、常時颠倒分别的凡夫有情,而是多生以來久積善根、廣開佛法,久已熏習具戒、具德、具慧的有情。
在末法中有智慧能聽此法,并且聽了還能深信此法,所以說彼非有情;非不有情。
平常颠倒分别的有情,不容易聞此法而深信,所以佛所說的有情,是說的具戒、具德、具慧、聞了此法就能深信的有情。
但這有情是離有情相,此法也是無法相的;無有情相所顯的、就是真實法身,無法相所顯的、就是真實法性。
所以這具戒、具德、具慧的有情能深信此法,就是以真實法身深信真實法性,如以空合空、以水投水,又有什麼不可以的呢。
戊二 斷三相疑 己一 明成正覺 【佛告善現:“于汝意雲何?頗有少法,如來應正等覺現證無上正等菩提耶?”具壽善現白佛言:“世尊!如我解佛所說義者,無有少法,如來應正等覺現證無上正等菩提。
”佛言善現:“如是,如是。
于中少法無有無得,故名無上正等菩提。
”】 三相,就是八相中之三相。
什麼叫作八相呢?一、入胎,二、住胎,三、出胎,四、出家,五、成正覺,六、轉法輪,七、度衆生,八、入涅槃。
前四種是未成佛以前的相,涅槃是終了的相,成正覺、轉法輪、度衆生,是成佛住世的相。
此中就是明對于佛住世三相所起的疑,疑中又分三,今先明成正覺。
前面所說的三輪應化的相用而無相用可得,就是無相法身的真實佛;要是這樣,怎麼又有成正覺的這一回事呢?如果沒有成正覺這事,那就也沒有佛了。
佛知善現有這疑,于是問善現說:“在你的意思怎樣?還有少許的法、是如來應正等覺現前所證無上正等菩提的嗎?”善現白佛言:“世尊!如我解佛所說義,沒有少許法、是如來應正等覺現前所證無上正等菩提的。
”于是佛印可善現所說的說如是如是。
一切都是空的,所謂離一切相、即一切法、沒有一切法的相可得,這才名成無上正等菩提。
己二 轉法輪 【“複次、善現!是法平等,于其中間無不平等,故名無上正等菩提。
以無我性、無有情性、無命者性、無士夫性、無補特伽羅等性平等,故名無上正等菩提。
一切善法無不現證,一切善法無不妙覺。
善現!善法善法者,如來一切說為非法,是故如來說名善法善法。
複次、善現!若善男子或善女人集七寶聚,量等三千大千世界其中所有妙高山王、持用布施;若善男子或善女人,于此般若波羅蜜多經中乃至四句伽陀,受持、讀誦、究竟通利及廣為他宣說開示、如理作意。
善現!前說福聚,于此福聚、百分計之所不能及,如是千分、若百千分、若俱胝百千分、若俱胝那庾多百千分、若數分、若計分、若算分、若喻分、若邬波尼殺昙分亦不能及。
”】 善現懷疑,一切法既平等無相可得,為什麼又有如來轉法輪這回事呢?其實佛說一切法為度一切生,若無一切生就不說一切法。
如來所說的法,是不可說的平等法,而此法不是在言說中。
在平常所說的五陰、十二處、十八界、四谛、十二因緣這種種的法,是此一剎那的法就不是彼一剎那的法,有這各各不同的相;如來無上正等菩提的法無不平等,就是一切法真實不動、常住其性的法。
所以佛告善現說:“是法平等,于其中間無不平等,故名無上正等菩提。
”因為沒有我性、沒有命者性、沒有士夫性、沒有補特伽羅等性,沒有這些差别不平等相,所以名無上正等菩提。
一切善法無不現量證明,一切善法無不妙覺。
妙覺、就是沒有能覺所覺的相可得。
這個無相妙覺一切善法,就是如來所說法,沒有定法相可取着。
所以,善法,如來說為非善法;才是如來所說的善法。
因為善不善一切法都是以真如為性,既以真如為性,所以一切法都是無自性,就是無上正等菩提現證妙覺善法。
所以如來說名善法。
但這善法,也沒有善法相可取,所以又說為非善法;要是通達無善法的義,這才是明了如來所說的善法義。
所以佛說了四十九年的法,自己說未曾說一字。
這句話有兩種的解釋:要是從俗谛說,佛現所說的法就是三世諸佛所共宣說的,不是别有所說的。
要是從第一義谛上說,佛說種種法,正是說的不可說的法,無分别智親證無相真實的法,無語言文字可說;雖說了四十九年法,無一字說到的。
所以轉法輪、無轉法輪相可得,這才是轉法輪。
佛又告善現說:“若善男子或善女人集七寶聚,他的量等于三千大千世界中所有妙高山王、持用布施;若善男子或善女人,于此般若波羅蜜多經中乃至最少四句伽陀,受持、讀誦、究竟通利,還能廣為他人宣說開示,如理作意。
善現!前說福聚。
望于這個福聚,百分計算所不能及,如是千分、若百千分、若億兆百千分、若數分、若算分、若喻分、若極細分也不能及。
” 己三 度衆生 【佛告善現:“于汝意雲何?如來頗作是念,我當度脫諸有情耶?善現!汝今勿當作如是觀。
何以故?善現!無少有情如來度者。
善現!若有有情如來度者,如來即應有其我執、有有情執、有命者執、有士夫執、有補特伽羅等執。
善現!我等執者,如來說為非執,故名我等執,而諸愚夫、異生強有此執。
善現!愚夫、異生者,如來說為非生,故名愚夫、異生。
”】 要是沒有成正覺就沒有佛了,也沒有轉法輪,怎麼又有度衆生這回事呢?當時善現有這疑,佛就問善現說:“在你的意思怎麼樣?如來能作這念,‘我當度脫一切有情嗎?’善現!你現在不應當作這樣的觀察。
”什麼緣故呢?沒有少許有情是如來所度的,這因為正是不見有衆生可度,才名為佛。
若有有情為如來度的,就有了我執——我是如來為能度的,有情是為我所度的;有了我執就有有情執、有命者執、有士夫執、有補特伽羅等執。
這些我等執,是由執而有的,本來就沒有我的自體可得。
雖執而無所執,所以如來說為非執;但是為破衆生我等執而顯真實法性,所以名我等執。
但一切愚夫異生,硬是以為有這種執了。
愚夫、是通于凡夫同二乘的,比較異生的意義稍廣一點。
因為二乘人愚法,雖斷人我執仍有法我執,所以也名愚夫。
異生隻通于凡夫,範圍比較狹小點,就是在異類中流轉而受三惡趣生死的。
要是小乘須陀洹果,将分别我執斷了,證得生空法性,不再堕三惡趣中,那就不名為異生了。
佛叫善現說:“愚夫、異生、但随分位上假定的,實則沒有愚夫、異生的自體可得,所以如來說為非生;隻是為除颠倒分别,所以說名愚夫異生。
”要知度衆生,但是度本空的衆生,因為衆生妄想颠倒、不自覺知,就是要斷除他的妄想而顯真實法性;所以度衆生而無衆生可度,這才名為度衆生。
戊三 斷三身疑 己一 即應觀真 【佛告善現:“于汝意雲何?可以諸相具足觀如來不?”善現答言:“如我解佛所說義者,不應以諸相具足觀于如來。
”佛言善現:“善哉善哉,如是如是。
如汝所說,不應以諸相具足觀于如來。
善現!若以諸相具足觀如來者,轉輪聖王應是如來;是故不應以諸相具足觀于如來,如是應以諸相非相觀于如來。
”爾時世尊而說頌曰:“諸以色觀我,以音聲尋我,彼生履邪斷,不能當見我。
應觀佛法性,即導師法身。
法性非所識,故彼不能了。
”】 三身,就是法、報、化三身。
法身有兩種義:一、是以三身相對而明的法身,名為法性身,就是一切法離一切相的真實性。
隻這法性就是佛身,而此法性是遍一切法,一切衆生平等平等無二無别的;不過在一切衆生位,完全沒有顯了,在二乘隻顯了一分,在菩薩位也不能究竟顯了。
凡夫就比如盲人、完全不能見,二乘就比如一眼的人、見不明了,菩薩就比如隔霧觀日、不能了了明知,所以能究竟了了明知而普遍顯了一切法的真實性的,隻有佛智才能證得;這是說的無為法性身。
二、廣義的法身。
就是如來所證的、所思惟的、所說的、所顯得的、所生得的,這一切法,都是佛法,以這一切法為法身,就是一切無漏法的總聚。
所以依三大阿僧祇劫廣修妙行所成的福智二德報身和應化身,這些都是在這廣義法身中所攝,所以廣義的法身,可攝三身。
乃至佛所說法,示現的教化同所教化中的一切天龍八部都是佛的法身所等流出來的,故聲名句文的經典也是從佛無漏法中平等流類的法,所以都是佛的等流身。
此中還是取第一無為法性義來明法身。
報身也有兩種:一、自受用身。
就是在因地中,從初發心經三大阿僧祇劫所修的一切善法,輾轉增勝、成最勝無漏的善法;到了因圓果滿,成福慧具足的佛果,成四智菩提身。
這隻是佛自證的境界,就是等覺也不能見到。
二、他受用身。
他指少分證得法性身的菩薩——初地以上的菩薩。
因為佛自受用身,他不能受用,所以佛施随他的方便,令他受用佛功德的法樂,現超過三界的身土;為初地菩薩、就現初地菩薩所能見的佛和國土,乃至為十地菩薩、就現十地菩薩所能見的佛身佛土,随十地各各所見不同而現他受用報身。
化身、有說應化身,有說變化身的,略稱化身。
此化身有三類:一、勝應身。
是初住以上的菩薩同回小向大的阿羅漢見到的,就是在色究竟天所現的佛身,是世間最高大的身。
二、劣應身。
就是為人間所示現的化身。
三、随類化身。
就是随衆生的類,各見不同,要是沒有業障的人,就見有三十二相、八十種好的種種福德相;要是障重的人所見的,就沒有福德相了;所以神見佛為神類身,鬼見佛為鬼類身。
又華嚴經中說佛有十種身,其實都不出這法、報、化三身。
佛在三身中,又說為二身;一、應身,二、真身。
真身中攝法性身,自受用身。
應身,是應地上菩薩的他受用身和地前三賢菩薩、二乘聖者、世間六道衆生而示現的身,有色身相好可見的。
真身是與法性等同一味,是沒有色身相好的,也沒有彼此自他相的差别。
善現他想:佛為地前菩薩同六凡,現有三十二相、八十種好的應身,既有這種種相好,所以真身也應有種種的相好,為什麼佛在前面說畢竟無種種相可取,名為如來呢?佛問善現:“在你的意思怎麼樣?可以諸相具足觀為如來不能呢?”善現回答說:“如我了解佛所說義,不應以諸相具足觀為如來。
”佛說:“善現!好啊!好啊!是這樣的、是這樣的。
像你所說的,不應以諸相具足觀于如來。
善現!
如來問善現,如來有沒有五眼,善現回答說;如是,世尊!如來等現有肉眼乃至有佛眼。
因為如來具有如上的五眼,所以說見具足。
以下,說知具足。
佛告善現說:“在你的意思怎樣?乃至殑伽河中所有的沙,如來說是不是沙呢?”善現回答說:“如是,如來說是沙。
”佛說:“善現!在你的意思怎樣?乃至殑伽河中所有沙的數目,假設有像殑伽河中所有沙數的殑伽河,乃至這些殑伽河中所有沙的數目;假設有像殑伽河中所有沙數的殑伽河中所有的世界,這些世界算不算多呢?”善現回答說:“如是,這些世界的數目很多。
”佛說:“善現!乃至像殑伽河中所有沙數的殑伽河中所有沙數的世界中、所有的有情,那些有情,各有種種,其心流注——各各都有八識心王同相應的心所,這些心王同心所都是剎那生滅、流注不斷的,如水前流後流是相續不斷的,那些有情,各有種種的心心流注,我都能知。
”因為心流注者,是虛妄分别因緣,假名心流注,是空無自性的,沒有流注的實體可得,所以如來說非心流注;但這無相無執所顯的,就是真實法性,所以如來說為心流注。
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其心流注、不斷相續的相,是虛妄的,過去已經過去了,所以過去心不可得;未來還沒有來,就是沒有,所以未來心不可得;現在是在一剎那上建立的,在這一剎那中,沒有能得的同所得的;能得的在這一剎那,所得的已又是一剎那了,覺到是現在的時候、已經就不是現在了,所以說現在心不可得。
佛智具足知見,所以有意業鑒照輪,能照了一切諸法、鑒達一切衆生心,這就是妙觀察智所成的大用。
庚二 身輪福相 辛一 從因緣所生福聚明身輪之因 【佛告善現:“于汝意雲何?若善男子或善女人,以此三千大千世界盛滿七寶、奉施如來應正等覺,是善男子或善女人,由是因緣所生福聚,甯為多不?”善現答言:“甚多,世尊!甚多,善逝!”佛言:“善現!如是,如是。
彼善男子或善女人,由此因緣所生福聚,其量甚多。
何以故?善現!若有福聚,如來不說福聚福聚。
”】 善現想:要是無有少法名為菩薩,無有少法名為如來,都無有少法,那麼就應當無福德相,無福德相、于是佛果上的身輪福相也應當沒有。
因為佛所現的神通相好的身,是依福德為因所成的。
佛知道他有這種疑惑,就問他說:“在你的意思怎樣?若有善男子善女人,用三千大千世界裝滿了七寶、奉施如來應正等覺,這善男子或善女人,由這種奉施的因緣,所生福聚算不算多呢?”善現回答說:“甚多,世尊!甚多,善逝!”世尊同善逝,都是佛的十種尊号中之一種。
善現說了甚多世尊,又說甚多善逝,就是顯誠懇尊重的意思。
佛說:“善現!如是如是,那善男子或善女人,由這種奉施因緣所生的福聚,他的量是很多的。
”因為福聚是沒有福聚相的,所以就是無相真實,這無相真實是等虛空、遍法界的,福聚的量也是等虛空、偏法界的,所以說由此因緣所生福聚其量甚多。
佛的相好身,是因緣所生、空無自性,無相可取,是即相離相的。
所以要無相的福德,才能成無相之身。
辛二 正明身輪 【佛告善現:“于汝意雲何?可以色身圓實觀如來不?”善現答言:“不也,世尊!不可以色身圓實觀于如來。
何以故?世尊!色身圓實、色身圓實者,如來說非圓實,是故如來說名色身圓實、色身圓實。
”佛告善現:“于汝意雲何?可以諸相具足觀如來不?”善現答言:“不也,世尊!不可以諸相具足觀于如來,何以故?世尊!諸相具足、諸相具足者,如來說為非相具足,是故如來說名諸相具足、諸相具足。
”】 佛告訴善現說:“在你的意思怎樣?可不可以用色身的圓滿充實來觀如來呢?”善現回答說:“不可以,不可以用色身的圓滿充實觀于如來。
”因為色身圓實者,如來說非圓實色身。
化身、報身、都現有色身。
這化身、報身、是以法身為本的。
但法身是無色身相可取的,所以圓實色身、就是離圓實色身相所顯的無圓實相可取的法身。
不過為開悟初發心的人,依色身圓實相立色身圓實名,所依的相同所立的名,都是假相假名;真實證得法身,是無色身圓實名同色身圓實相可取的。
但這所顯的無相真實法,就是如來之本,正是如來的色身圓實,所以如來又說名為色身圓實。
佛問善現說:“在你的意思怎樣?可不可以用諸相具足來觀如來呢?”善現回答說:“不可以,不可以諸相具足觀于如來。
”因為諸相具足者,就是一切福德聚完備所現的,就是無相的福德聚,所以如來說為非相具足;但無相就是無為無漏真實法性功德,所以如來又說名為諸相具足。
達摩祖師說“淨智妙圓,體是空寂”的無漏功德,正是如來的功德具足。
所以佛所現的身,就是顯無為真實法性,現一切相、也就是無相。
庚三 語輪說法 【佛告善現:“于汝意雲何?如來頗作是念,我當有所說法耶?善現!汝今勿當作如是觀。
何以故?善現!若言如來有所說法,即為謗我,為非善取。
何以故?善現!說法說法者,無法可說,故名說法。
”】 佛有三身。
法身佛是沒有說法的,報身佛(他受用身)同化身佛、都是有說法的。
佛現報身、是為地上菩薩說法的,現化身、是為地前同凡夫二乘說法的。
但這兩種身、都是依法身才顯的,所以佛以無相之相為身輪。
身輪既是無相,那麼誰能說法呢?善現生起這樣的疑惑,所以佛就告訴他說:“在你的意思怎樣?如來頗作這樣的念:‘我當有所說法嗎?’善現!你不應當作這樣的觀察。
”因為若說法身佛也有說法,就是毀謗法身如來,就是取虛妄分别相而不善取如來的真實相。
因為說的法本無可得,所以也無法可說;如以指指月,正顯月不在指中,才能得月;若說月就在指中,那麼不但不能見月,就是指也不知了。
所以若是在名句文言相中以為有法可得,那就不明說法的義了;不如名句文言而生執著,能通達其中的理,如實的修行,就能證得離相真實法性,這才名為如來說法。
此中是就無自他對待,無說聽機緣相叩,無這樣的說法,所以說法身佛不說法;其它的經中,也有說法身佛說法的,但那是據真實法性說。
因為法性的理,遍一切處,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常時如是,頭頭上明、事事上顯、無處不流露、無處不示現的,這就是說法,所以說法身佛也說法。
己二 總斷難信疑 【爾時、具壽善現白佛言:“世尊!于當來世後時後分後五百歲、正法将滅時分轉時,頗有有情,聞說如是色類法已能深信不?”佛言善現:“彼非有情,非不有情。
何以故?善現!一切有情者,如來說非有情,故名一切有情。
”】 善現聽說依佛果不思議所顯的三輪相用、即非三輪相用,隻是真實法性,他就生起了疑惑:如平常以成佛為目标而修行,所以就能成佛。
若佛果的三輪都沒得,又無相可觀,如何發心成佛呢?所以這種法是甚深難信的。
那時就白佛說;世尊!在當來世末法的後分後五百歲、正法将滅的時分轉起的時候,頗有有情聽說這種色類法後,能夠深信不能呢?色類、即流傳于世間的經典,這經就是色法的名句文、是能诠的,所以名色類。
佛說:“善現!彼非有情,非不有情。
”彼、指那些能聞法起信的有情,不是不具戒、德、智慧、常時颠倒分别的凡夫有情,而是多生以來久積善根、廣開佛法,久已熏習具戒、具德、具慧的有情。
在末法中有智慧能聽此法,并且聽了還能深信此法,所以說彼非有情;非不有情。
平常颠倒分别的有情,不容易聞此法而深信,所以佛所說的有情,是說的具戒、具德、具慧、聞了此法就能深信的有情。
但這有情是離有情相,此法也是無法相的;無有情相所顯的、就是真實法身,無法相所顯的、就是真實法性。
所以這具戒、具德、具慧的有情能深信此法,就是以真實法身深信真實法性,如以空合空、以水投水,又有什麼不可以的呢。
戊二 斷三相疑 己一 明成正覺 【佛告善現:“于汝意雲何?頗有少法,如來應正等覺現證無上正等菩提耶?”具壽善現白佛言:“世尊!如我解佛所說義者,無有少法,如來應正等覺現證無上正等菩提。
”佛言善現:“如是,如是。
于中少法無有無得,故名無上正等菩提。
”】 三相,就是八相中之三相。
什麼叫作八相呢?一、入胎,二、住胎,三、出胎,四、出家,五、成正覺,六、轉法輪,七、度衆生,八、入涅槃。
前四種是未成佛以前的相,涅槃是終了的相,成正覺、轉法輪、度衆生,是成佛住世的相。
此中就是明對于佛住世三相所起的疑,疑中又分三,今先明成正覺。
前面所說的三輪應化的相用而無相用可得,就是無相法身的真實佛;要是這樣,怎麼又有成正覺的這一回事呢?如果沒有成正覺這事,那就也沒有佛了。
佛知善現有這疑,于是問善現說:“在你的意思怎樣?還有少許的法、是如來應正等覺現前所證無上正等菩提的嗎?”善現白佛言:“世尊!如我解佛所說義,沒有少許法、是如來應正等覺現前所證無上正等菩提的。
”于是佛印可善現所說的說如是如是。
一切都是空的,所謂離一切相、即一切法、沒有一切法的相可得,這才名成無上正等菩提。
己二 轉法輪 【“複次、善現!是法平等,于其中間無不平等,故名無上正等菩提。
以無我性、無有情性、無命者性、無士夫性、無補特伽羅等性平等,故名無上正等菩提。
一切善法無不現證,一切善法無不妙覺。
善現!善法善法者,如來一切說為非法,是故如來說名善法善法。
複次、善現!若善男子或善女人集七寶聚,量等三千大千世界其中所有妙高山王、持用布施;若善男子或善女人,于此般若波羅蜜多經中乃至四句伽陀,受持、讀誦、究竟通利及廣為他宣說開示、如理作意。
善現!前說福聚,于此福聚、百分計之所不能及,如是千分、若百千分、若俱胝百千分、若俱胝那庾多百千分、若數分、若計分、若算分、若喻分、若邬波尼殺昙分亦不能及。
”】 善現懷疑,一切法既平等無相可得,為什麼又有如來轉法輪這回事呢?其實佛說一切法為度一切生,若無一切生就不說一切法。
如來所說的法,是不可說的平等法,而此法不是在言說中。
在平常所說的五陰、十二處、十八界、四谛、十二因緣這種種的法,是此一剎那的法就不是彼一剎那的法,有這各各不同的相;如來無上正等菩提的法無不平等,就是一切法真實不動、常住其性的法。
所以佛告善現說:“是法平等,于其中間無不平等,故名無上正等菩提。
”因為沒有我性、沒有命者性、沒有士夫性、沒有補特伽羅等性,沒有這些差别不平等相,所以名無上正等菩提。
一切善法無不現量證明,一切善法無不妙覺。
妙覺、就是沒有能覺所覺的相可得。
這個無相妙覺一切善法,就是如來所說法,沒有定法相可取着。
所以,善法,如來說為非善法;才是如來所說的善法。
因為善不善一切法都是以真如為性,既以真如為性,所以一切法都是無自性,就是無上正等菩提現證妙覺善法。
所以如來說名善法。
但這善法,也沒有善法相可取,所以又說為非善法;要是通達無善法的義,這才是明了如來所說的善法義。
所以佛說了四十九年的法,自己說未曾說一字。
這句話有兩種的解釋:要是從俗谛說,佛現所說的法就是三世諸佛所共宣說的,不是别有所說的。
要是從第一義谛上說,佛說種種法,正是說的不可說的法,無分别智親證無相真實的法,無語言文字可說;雖說了四十九年法,無一字說到的。
所以轉法輪、無轉法輪相可得,這才是轉法輪。
佛又告善現說:“若善男子或善女人集七寶聚,他的量等于三千大千世界中所有妙高山王、持用布施;若善男子或善女人,于此般若波羅蜜多經中乃至最少四句伽陀,受持、讀誦、究竟通利,還能廣為他人宣說開示,如理作意。
善現!前說福聚。
望于這個福聚,百分計算所不能及,如是千分、若百千分、若億兆百千分、若數分、若算分、若喻分、若極細分也不能及。
” 己三 度衆生 【佛告善現:“于汝意雲何?如來頗作是念,我當度脫諸有情耶?善現!汝今勿當作如是觀。
何以故?善現!無少有情如來度者。
善現!若有有情如來度者,如來即應有其我執、有有情執、有命者執、有士夫執、有補特伽羅等執。
善現!我等執者,如來說為非執,故名我等執,而諸愚夫、異生強有此執。
善現!愚夫、異生者,如來說為非生,故名愚夫、異生。
”】 要是沒有成正覺就沒有佛了,也沒有轉法輪,怎麼又有度衆生這回事呢?當時善現有這疑,佛就問善現說:“在你的意思怎麼樣?如來能作這念,‘我當度脫一切有情嗎?’善現!你現在不應當作這樣的觀察。
”什麼緣故呢?沒有少許有情是如來所度的,這因為正是不見有衆生可度,才名為佛。
若有有情為如來度的,就有了我執——我是如來為能度的,有情是為我所度的;有了我執就有有情執、有命者執、有士夫執、有補特伽羅等執。
這些我等執,是由執而有的,本來就沒有我的自體可得。
雖執而無所執,所以如來說為非執;但是為破衆生我等執而顯真實法性,所以名我等執。
但一切愚夫異生,硬是以為有這種執了。
愚夫、是通于凡夫同二乘的,比較異生的意義稍廣一點。
因為二乘人愚法,雖斷人我執仍有法我執,所以也名愚夫。
異生隻通于凡夫,範圍比較狹小點,就是在異類中流轉而受三惡趣生死的。
要是小乘須陀洹果,将分别我執斷了,證得生空法性,不再堕三惡趣中,那就不名為異生了。
佛叫善現說:“愚夫、異生、但随分位上假定的,實則沒有愚夫、異生的自體可得,所以如來說為非生;隻是為除颠倒分别,所以說名愚夫異生。
”要知度衆生,但是度本空的衆生,因為衆生妄想颠倒、不自覺知,就是要斷除他的妄想而顯真實法性;所以度衆生而無衆生可度,這才名為度衆生。
戊三 斷三身疑 己一 即應觀真 【佛告善現:“于汝意雲何?可以諸相具足觀如來不?”善現答言:“如我解佛所說義者,不應以諸相具足觀于如來。
”佛言善現:“善哉善哉,如是如是。
如汝所說,不應以諸相具足觀于如來。
善現!若以諸相具足觀如來者,轉輪聖王應是如來;是故不應以諸相具足觀于如來,如是應以諸相非相觀于如來。
”爾時世尊而說頌曰:“諸以色觀我,以音聲尋我,彼生履邪斷,不能當見我。
應觀佛法性,即導師法身。
法性非所識,故彼不能了。
”】 三身,就是法、報、化三身。
法身有兩種義:一、是以三身相對而明的法身,名為法性身,就是一切法離一切相的真實性。
隻這法性就是佛身,而此法性是遍一切法,一切衆生平等平等無二無别的;不過在一切衆生位,完全沒有顯了,在二乘隻顯了一分,在菩薩位也不能究竟顯了。
凡夫就比如盲人、完全不能見,二乘就比如一眼的人、見不明了,菩薩就比如隔霧觀日、不能了了明知,所以能究竟了了明知而普遍顯了一切法的真實性的,隻有佛智才能證得;這是說的無為法性身。
二、廣義的法身。
就是如來所證的、所思惟的、所說的、所顯得的、所生得的,這一切法,都是佛法,以這一切法為法身,就是一切無漏法的總聚。
所以依三大阿僧祇劫廣修妙行所成的福智二德報身和應化身,這些都是在這廣義法身中所攝,所以廣義的法身,可攝三身。
乃至佛所說法,示現的教化同所教化中的一切天龍八部都是佛的法身所等流出來的,故聲名句文的經典也是從佛無漏法中平等流類的法,所以都是佛的等流身。
此中還是取第一無為法性義來明法身。
報身也有兩種:一、自受用身。
就是在因地中,從初發心經三大阿僧祇劫所修的一切善法,輾轉增勝、成最勝無漏的善法;到了因圓果滿,成福慧具足的佛果,成四智菩提身。
這隻是佛自證的境界,就是等覺也不能見到。
二、他受用身。
他指少分證得法性身的菩薩——初地以上的菩薩。
因為佛自受用身,他不能受用,所以佛施随他的方便,令他受用佛功德的法樂,現超過三界的身土;為初地菩薩、就現初地菩薩所能見的佛和國土,乃至為十地菩薩、就現十地菩薩所能見的佛身佛土,随十地各各所見不同而現他受用報身。
化身、有說應化身,有說變化身的,略稱化身。
此化身有三類:一、勝應身。
是初住以上的菩薩同回小向大的阿羅漢見到的,就是在色究竟天所現的佛身,是世間最高大的身。
二、劣應身。
就是為人間所示現的化身。
三、随類化身。
就是随衆生的類,各見不同,要是沒有業障的人,就見有三十二相、八十種好的種種福德相;要是障重的人所見的,就沒有福德相了;所以神見佛為神類身,鬼見佛為鬼類身。
又華嚴經中說佛有十種身,其實都不出這法、報、化三身。
佛在三身中,又說為二身;一、應身,二、真身。
真身中攝法性身,自受用身。
應身,是應地上菩薩的他受用身和地前三賢菩薩、二乘聖者、世間六道衆生而示現的身,有色身相好可見的。
真身是與法性等同一味,是沒有色身相好的,也沒有彼此自他相的差别。
善現他想:佛為地前菩薩同六凡,現有三十二相、八十種好的應身,既有這種種相好,所以真身也應有種種的相好,為什麼佛在前面說畢竟無種種相可取,名為如來呢?佛問善現:“在你的意思怎麼樣?可以諸相具足觀為如來不能呢?”善現回答說:“如我了解佛所說義,不應以諸相具足觀為如來。
”佛說:“善現!好啊!好啊!是這樣的、是這樣的。
像你所說的,不應以諸相具足觀于如來。
善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