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昧流口傳集卷下

關燈


    部心咒自所持明以可加持也。

    北雲說瓶入五寶等。

    用部尊主真言。

    或用部母真言。

    加持百八反也。

    蘇悉地印若五瓶。

    以五佛真言加持欤。

     (二百一有下)放印信(雲雲) (二百二)敬愛爐事 建立軌雲。

    爐如八葉蓮(内爐八角)開敷具台蕊(雲雲)池上。

    六壇ノ圖内外俱八角也。

    即此文被書付。

    但谷點本内爐八角之注。

    以朱八字傍注六字。

    是即前唐院點本被移也(雲雲) 大原僧都于平等院被塗置阿彌陀壇。

    既内爐六角也(雲雲)井房阇梨禦說。

    亦以如是六角可塗(雲雲)後日見在唐記雲。

    外緣八角内爐六角(雲雲)委可見彼文。

     毗沙門種子事。

     六觀音事。

     (二百三)本尊觀 金剛王軌雲。

    前所觀者為之法身。

    今所觀者為之智身。

    相合表一體故。

    次應以此心供養開莊嚴世界。

    中道房示給雲。

    道場所觀居之佛者是法身。

    勸請之佛是智身也。

    新生之理性佛。

    舊成之智佛請入也。

    是則佛形像造立神奉入之心也者。

    今以金剛王軌文相葉先師口決也。

     (二百一)授灌頂後放印信作法 先灑水。

    次授法生印(亮海。

    私雲。

    法生恐入佛三摩耶乎)然後請台藏軌上下卷。

    端二三行奧二三行。

    又灑水。

    次授普賢三昧印後讀。

     金軌端二三行讀。

     次又灑水授外縛五?印。

    明吽●吽●。

     然後讀蘇軌端奧。

    其後放三部傳法印信了。

    但若是本随我不部三部之人事欤。

    若本自随習人者不必然欤。

     予奉從大原僧都受許可時。

    未廣被授三部密印之前。

    被授件三印也。

    了後廣授之。

    後日被仰雲。

    蘇悉地傳法印。

    台藏之次授之也(雲雲) (二百二)敬愛爐 (三)本尊觀 (二百四)九執事 日喻本淨菩提心(即是ヒルサナノ自體ナリ)。

     月喻菩提之行(白月十五日衆行圓滿喻成菩薩。

    黑月十五日衆行皆盡喻)(槃涅槃)。

     土曜(持中台台藏)。

    水曜(持右方蓮花眷屬)。

     金曜(持左方金剛部眷屬)。

    木曜(持上方如來果德) 火曜(持下方大力諸明王)。

    (已上注本雲)。

     土(信)木(進)金(念)水(定)火(惠) (二百五)作禮觀之文。

     疏四雲。

    當觀此身遍至一切衆聖前。

    以清淨三業至誠作禮。

    由此因緣獲無量福(私雲。

    普賢十願意欤)。

     (二百六)洗浴真言 三卷底利三摩耶中雲。

    洗浴淨水印明(在真言)又雲。

    不動金剛着甲印明(在真言)以此等印明加持五處。

    随意洗浴。

     (二百七)行法軌儀 行願(九方便等)三昧耶(三昧耶)成身(五輪成身等)道場(道場觀等)供養(五供等)作業(念誦)三摩波多(五供已下)南泉房雲。

    故師雲。

    一切行法作法如此。

    諸軌等存略不同也。

     台藏生起雲。

    軌文分為三。

     一者奉請供養分(謂供養會)二者總别念誦分(從遍知印至念誦後虛空眼印也總謂等)。

    三者供養奉送分(後五供已下也)就初文又二(初供養前遠方便次近方便及共方便也)●●●●●●●●●●●●●●●。

     俱時讀經畢時(讀經時了時也)亦念誦三人一百八反誦了。

    六人互見合畢經終咒也。

    經咒了即六人同音唱吽泮吒之音應音響。

    一結線(謂欲了經咒糸可結樣相構應泮吒音)(引堅也)應糸引豎結。

    亦念誦人中一人打合啟。

    一人灑水于檀越。

    如是事等皆俱時行之。

    勿前後。

    如是若一日二日三日一百日結成者。

    與檀越令系頸。

    若亦五六日乃至七日。

    隻百結滿時與之。

    俱七日護摩者早結滿了。

    第四五日與之。

    時日時不必爾(雲雲)若檀越病愈。

    或事平息者。

    請阇梨令修供養法。

    而解線(雲雲)若不解為行者作障解糸者。

    放咒神欤。

    其解糸時。

    先修供養法解之。

    謂修觀音法欤問。

    何故修讀經誦咒。

     師雲。

    見本法可讀經誦咒故也問護摩六段欤答。

    五六随意同結線樣如何答。

    如二十一結修多羅結樣(雲雲)。

     已上大原被記。

    治曆三年九月六日于北谷傳受河臨。

     長久四年三月八日。

    奉受河臨法。

    此法似世河臨禊。

    覺大師于唐土受此法秘之。

    其後大師門徒受傳之人。

    中古殆将絕。

    故阿彌陀房供奉尋師禀受(師者木寺)(喜書勝内供)。

    先于檀越之家。

     限七日修護摩(作法如先)但先可儲護摩七度料供物等(如恒支具)又大火缽一口。

    阏伽一具。

     幕等鑯人形蘖人形嵩人形各四十九枚(每濑各七枚長三四寸許)解繩七束許(四五寸許切束之)菅秡七枚(六月稷用物也)散米省之。

    伴僧二十人許各伴。

    雖役人少少(雲雲)舟二艘一艘者。

    編二艘為一艘。

    護摩料也。

    一艘廚船也。

    載人之食也。

    其七日護摩第六日師檀等相共。

    随身一一物具乘舟。

    先于流上一濑。

    于舟上幕中安火爐如常護摩。

    但伴僧平人之中四人念誦四人讀經。

    念誦人中一人結線(如先)一人打磬。

    一人灑水檀越。

     問。

    先先七日護摩二三日間結線與檀越(雲雲)今何第六日河臨結線耶。

    答。

    先結線未滿百。

    今河臨時滿之可與之也。

    其念誦讀經間。

    雜役人中堪能者。

    令讀中臣楔。

    又一人令解線。

    中臣稧了。

    即四人件僧口誦六字咒振鈴。

    四人亦誦咒振錫杖。

    四人吹螺。

    又一人不間斷打磬誦咒。

    檀越應發向。

    即取鐵等人形各七枚。

    取令摩身。

    吹系息置之。

    即有一人。

    茅菅秡一枚被檀越。

    如六月稧。

    向後越之。

    而後以散米加彼人形即解繩。

    并菅秡人形入流河中。

    即螺錫磬鈴等音止。

    即護摩等了。

    次下濑亦如此。

    七濑亦如此。

    七濑皆如此。

    若檀主有力者。

    每菅秡可脫裝也(雲雲)六字并河臨時。

    灑水檀越不用之。

    又先師不用之。

    但檀主來可灑之。

    河臨大鼓二口可有。

    煩故不記之。

     問。

    自上至下欤。

    自下至上欤。

    師雲。

    可尋世法(雲雲)當日後夜時。

    如例回向後臨河(雲雲)又日中後無妨。

    四人鈴者鈴欤鈴欤。

    師雲。

    于豫州見之。

    契鈴振之。

    若有金剛鈴者亦無妨。

    唱禮如古記。

    或準聖觀音。

    此法雖息災用三類形。

    此法或加骨爐草。

    為檀越延命也。

     問。

    弓箭欤鏡等安之樣何。

    答。

    見毗沙門壇于橛處在之。

    河臨時不結線。

    解線時。

    修觀音法。

    念誦後解之。

    更不用辟除。

    此私記大原上綱記給(雲雲) 治曆三年九月六日于北谷。

    傳受六字河臨作法如記文。

    但塗扇底迦爐。

    并四面供具等如例。

    第一濑先供養文唱禮九方便。

    次略供養法(十八道)次略護摩(段主舍曜宿)此間助修讀經誦咒結線。

     灑水打金唱發事等如常(每濑咒三百經三卷三結)護摩後助修一人讀中臣稧解繩。

    同助餘助修等振錫枝吹螺振鈴打磐。

    此間不斷各誦咒。

    應響以人形等摩身。

    吹氣加散米菅秡等。

    作法如記文。

    此次阿阇梨後供養。

    此間助修唱誦四智贊等。

    作法如常。

    次阿阇梨發遣如常。

    次移他濑。

    他濑了作法如上。

    但五悔(雲雲) 已上作法大原上綱于富家殿被修此法之次書出給(雲雲) 舟廣者不可編。

    人形存略有一處。

    三許欤自下至上可修也。

    記文雲後夜。

    若月中後可修(雲雲)但初夜後可修也。

     曰揭焉故初夜時護摩了後供養以前可可臨也河臨後還檀處可修後供養也。

    糸送檀主。

    檀主結之百結。

    若檀主遠處行者結之。

    向鬼門結之。

    神供可修之。

    糸通途用白色。

    但六字驗記五色糸也。

    或說了略之。

    每時之終取燒相應物之灰抹之。

    食前和粥可用也。

    糸本法雲。

    三尺五寸。

    或師雲。

    四尺五寸(實誓僧都記有之)慈恩雲。

    五色糸八尺結線事。

    可有結不結之二糸也。

    但不結之說尤吉也(雲雲)北雲說。

     河臨法支度。

     船一艘(一口加廚船一艘)檀一面(四尺二寸)。

    禮盤一面。

    脅機二前。

     閦伽檀供等七前(四面)。

    護摩支分七具。

    錫枝四枝。

    鈴四口。

     法螺四口。

    線一丈。

     灑水。

    打磐。

     中臣稧僧一人(伴僧之内)解繩七具。

    菅拔七具。

    三類形七具。

     大幕等。

    壇敷(蘇密)。

     又米十石五鬥(濑别一石五鬥)油三升五合。

     又米七石。

    油七升。

     又三類形七具(枳鑯未毒舂)小大鼓一口(鼓捊已上大原)禦修法所(大原)。

     奉讀。

     六字神咒經一百八卷。

     奉念。

     大日真言二千一百反。

     護衛本尊●●●●●。

     聖觀音二千一百反。

     六字●●●十七萬反。

     息災護摩●●●●。

     三部諸尊●●●●。

     諸天曜宿●●●●。

     奉供。

     大壇。

    護摩。

    神供。

     六字河臨法(大原)。

     奉念 大日●●七百反本尊●●二千一百反。

     三部諸尊七百反諸天諸天七百反息災護摩●●●●。

     奉供。

     大壇供一七度護摩供一七度。

     秘密稧法一七度。

     右謹依仰命等如常。

     一或後供養之前加持百反許。

     二白色糸三尺五寸檀主結之百結。

    壇主若遠所住行者結之。

    行者向鬼門一萬反百結。

     三三四類形外。

    或咒咀怨家等。

    各書其名字。

    或息災或降伏。

    可修燒供并三類形等。

    乳本薪等如常。

     四讀經卷。

    或護摩時令伴僧讀之。

    或時禮盤讀之。

     桃楊桑弓葦矢等。

     (七十四)安鎮事。

     先莊嚴道場大壇護摩壇十二天壇(如常) 但依息災作法。

     池上記雲。

    若偏為安鎮修之者。

    可依息災法。

    若餘增益等可依當法之。

    若依師說者依增益法(雲雲) 鎮決雲。

    異國軍來等時修降伏。

    但不修八鎮。

    隻以神幡向敵鎮之。

     以八曼荼羅懸大壇北面。

     鎮決雲。

    神幡之外無别八色幡也。

    神幡即八色也。

    次以十六流幡。

    于大曼荼羅左右懸列之。

    開眼之後。

    于壇場八方。

    不動幡本方天幡。

    各一流随方懸之。

    後于壇東為首。

    東北為終。

     不動左。

    天王右。

    私雲。

    師雲。

    行者左右也。

     開眼供養之後。

    承仕取之。

    壇所四方。

    各各乃計天本位。

    明王當天二流高シテ鳥頭豎之。

    足金立ヘキ也。

    大原決雲。

    幡壁邊寄立也。

     次以九方或八方。

    鎮支物折櫃九合。

     或八方安置佛前便宜之處(銅輪鐵橛金剛鎮等兼以供養之具)(作法在别)私雲。

    此供養作法。

    大原鎮決有之。

     三昧記雲。

    折櫃九合。

    池上―記九方銘供養道具。

    作法中大原說此也。

     次辨備供物如常(但護摩壇五味香等并随方施主紀乳木等備之)。

     次阿阇梨助修整威儀共入堂。

     次阿阇梨着坐。

    加持供物等(如常)。

     次新像等開眼及啟白。

    乃至發願(等如常)。

     次供養法若台藏若悉地。

     鎮決雲。

    依台藏修之。

    唱禮等如不動法(雲雲) 種子三形贊等皆如常。

     次贊(加誦諸天贊)乃至護摩作法(如常) 但本尊段作法有口傳(雲雲)已上注助修念大日五字真言。

    至本尊段之初誦不動真言(雲雲)或師傳發願之後。

    至世天段誦大日真言。

    歸壇之後誦不動真言(雲雲) 鎮決雲。

    問。

    戶摩并念誦等誦何明耶答。

    慈救明也。

    但軌意以大日五字真言為不動明也。

    又或說雲。

    伴僧等誦五字也。

    拂壇之後誦不動也。

    戶摩之間同用五字(雲雲)又雲。

    根本印何。

    答。

    不動印如常。

    但前後供養之間令奏音樂(雲雲) 正鎮事。

     先點定九方鎮處。

    依借屋引缦幕隐藏之。

     鎮決雲。

    問。

    于第何日點定處雲張幕等。

    又先點定何方耶。

    答。

    随宜為之。

    問。

    鎮處幾許耶。

    答。

    師說八方也。

    或說九方也。

    問。

    中心修鎮耶。

    答。

    或說于中心亦修鎮。

    謂九方鎮也。

    即是以鎮中心之地。

    如三昧支度等。

    今師說不必爾也私雲。

    今師說者池上欤 又鎮決雲。

    鎮所點定何處耶。

    答。

    假于内裡修之者。

    于四方屋垣之外可修之也。

    先師于與州于垣内修之。

    又隻可随宜有。

     大原決雲。

    于内裡修之時。

    隻于垣内可點鎮處。

    垣外污穢故也。

     次阿阇梨即于鎮所。

    勸請供養地神。

    其作法(在别)池上記雲。

    第三日午前。

    阿阇梨至東方鎮處。

    勸請地神供養。

     鎮決雲。

    問。

    勸請地天作法雲何。

    答。

    可依受地法也。

    如火天戶摩記等。

    三部被甲并如常法者。

    入佛·法界·轉法輪·金―被甲等(乃至)至于驚發地天真言修之。

    凡如此之事。

    隻随宜以用心修之。

    前日說也。

    後日說雲。

    如常備供具。

    于前可修供養法也。

    若台藏供養會修之堀地二說。

    或念誦後堀之或驚發偈之次堀之。

    供養法或隻驚發之偈修之。

    池上決雲。

    供養者例散米等供養之也。

    每鎮所在之處。

     每八方鎮所勸請地神供養啟白可為之。

    如護摩壇之時取土作法。

    深廣如軌。

     次食前吉祥時堀鎮所之穴。

     池上決雲四角堀之。

    文雲四角散之軌雲。

    堀深三肘廣三肘。

     三昧記雲。

    兼令堀地。

    深四尺許。

     次阿阇梨先結鍬印誦真言。

    印地三反。

    然後令驅使堀之。

     池記雲。

    供養啟白之後。

    先結鍬印誦真言堀之。

     鎮決雲。

    問。

    堀地作法雲何。

    答。

    先結印觸地。

    即鍬柄夾二空。

    結鍬印少計堀始之。

    令驅使堀之。

    問。

    自第三日至第五日。

    每日堀幾穴耶。

    答。

    随宜為之。

    問。

    堀地擇土何用耶。

    答。

    不擇者也。

     池記雲。

    此間可誦堀地明(雲雲)明曰。

     ●●●●●●●●● 唵你佉那縛蘇(上)提莎賀 印金剛縛豎禅智進力。

    并豎是也。

     三記雲。

    第七日午後堀九方穴。

    次塗飾坑内(軌雲)以瞿摩夷塗飾。

     池記雲。

    此間可誦塗地明。

     池決雲。

    塗地印明。

    如悉地并建立軌雲●●●●●●●●●● 唵迦羅(引)梨摩诃羅(引)黎莎诃。

     塗飾已于九方鎮處儲置肘方壇。

    辨備香花燈明飲食蘇乳果子等。

     次第五日(可當大陽直日。

    灑水并禮盤如常相加)。

     池決雲。

    蜜日也(撰日事開白吉日并第五日)可當日曜。

    仍此法阿阇梨撰日也。

     大原決雲。

    擇日如前。

    又說正鎮之日。

    不可必當第五日耶。

    第三四日第六日等。

    可用中第七日吉。

     次初夜時(軌雲當于中夜作戶摩業)。

     鎮決雲。

    中夜者初夜時也。

     三記雲。

    第七日初夜後修鎮事。

    戶摩畢未修五供養之前。

     鎮決雲。

    彼日初夜時如常。

    六段修後。

    未入三摩地未結根本印以前。

    即鎮支物令送八鎮所也。

    但未修前送之無妨。

    行事僧并承仕等遣。

    于南殿前。

    薦三四枚方令敷并。

    其上敷手作布其上敷絹。

     三記雲。

    始自南殿南階邊。

    點定九方便宜處。

    可埋鎮物之穴堀之。

    又雲。

    穴前薦。

    三四枚方令敷。

    上敷布敷絹。

     次阿阇梨助修共護身。

    即助修各持不動幡天王幡。

    令承仕等持鎮支櫃。

    出壇場行列。

    帝釋為初。

    乃至伊舍為後(各先)(不動幡。

    次本方天幡。

    次鎮支物。

    如之次第行列立)。

     池記雲。

    先令承仕持鎮支物。

    送置鎮所(雲雲) 池決雲。

    承仕八人。

    各令持八所支物。

    兼テ送之。

    又阇梨共随身可在人心(雲雲) 池記雲。

    八口助修。

    各持二流幢幡。

    明王天像。

    各各二流。

    若助修數多。

    各持一幡。

    持幡人各誦不動明本方天明。

     池記雲。

    助修在前。

    誦當天明。

    帝釋為始。

    大自在為終。

     鎮決雲番僧八口持二幡。

    天明王也。

    何隻誦天明不誦不動明乎。

    答。

    并誦無妨。

    随意樂。

    若番僧數多。

    各持一流各誦其明。

    謂不動慈救咒是也。

    行立次第。

    先王次天次王次天随方次耳。

     又雲。

    問。

    當天明者何乎。

    答。

    軌所說八天王明也。

    大阿阇梨在後誦不動明出堂到南殿前。

     池記雲。

    助修阇梨共右一匝。

    其助修等。

    始從東方至一一鎮所。

     鎮決雲。

    番僧阇梨。

    共自八鎮所之外右繞之也。

    如舍利會大行道也。

    但自垣外可繞也。

    即第二匝之行道。

    各随方方留立也。

    于所敷設絹上。

    随方立旗幡。

    但明王天王。

    皆面向前立之。

    次鎮支物。

    各置其前 池記雲。

    面向中央持幡起立。

    各誦當天明(雲雲) 池決雲。

    面者幡面也。

    中央者本戶摩所也。

     三記雲。

    折櫃九合記九方銘。

    各各分入五谷切紙五香七寶等。

    安置絹上。

    九方五櫃。

    上置輪橛傍立置銀錢币帛。

    八方如置八方幡。

    各折櫃前供居阏伽飯食燈明等。

     律師記雲。

    以方折櫃九合先置中心。

    次置八方。

    起首自東至東北方耳。

    次以帛錢各立折櫃。

    其次第如前。

    次以八色幡亦每櫃置之。

    但懸壇所。

    初夜以後放取持來。

    乍卷置櫃上也。

    次以九前阏伽燈明飲食。

    布烈折櫃前壇布上。

     次阿阇梨面向北着坐。

     三記雲。

    伴僧一人。

    為導師令案内令着坐。

     池記雲。

    其阿阇梨。

    與一人知法弟子。

    俱至東方鎮所入于幕内(雲雲) 私雲。

    池記雲。

    此至東方者無中方鎮故。

     次護身結界等(共也)池三記無之。

    次加持香水灑淨諸物等(灑水儲之)。

     池記雲。

    先加持香水。

    次灑淨。

    先自身。

    次同伴。

    次壇地。

    次支物等。

    皆唱吽發音。

     鎮決雲。

    記雲。

    灑淨唱吽發音者何。

     答。

    灑淨有二說。

    一隻唱吽發吒灑之。

     一誦吉裡吉裡(雲雲)次以辨事明加持諸物等。

     鎮決雲。

    問。

    此記雲。

    辨事者何明耶。

    答。

    吉裡吉裡佳矣(雲雲)次以地天明加持之。

     池記雲。

    一百八反明―如台藏。

    次以如來慈護明加持之。

     ●●●●●●●●●●● 唵沒馱每坦哩耶縛日羅啰乞叉憾。

     次以不動明加持之。

    次結金剛輪印誦真言加持輪。

     池記雲。

    以下真言。

    先結印誦真言。

    印之然後加持之。

     ●●●●●●●●● 唵縛日羅斫迦羅吽弱鑁斛。

     次結金剛橛印。

    誦真言加持橛(池決出地結)(真言)次結金剛槌印。

    誦真言加持槌(池記雲。

    以上加持鎮具了) 鎮決雲。

    問。

    槌印明何。

    答。

    台界金剛手院錘印明 ●●●●●●●●●●●●●●●曩莫三曼多縛日羅赦娑怖吒野縛日羅三波●●●吠ソワカ 印内縛舒豎二大指。

    以印上右頂邊。

    作将打物勢。

    台軌雲。

    以像槌形(雲雲) 次讀祭文。

     祭文畢奏音樂。

    次神分心經三卷計。

    次大日真言一百反。

    次不動真言一百反。

    次八方天真言一百反。

    次祈願寶号(私不動)。

     三記雲。

    次諸天真言各百反。

     件念誦間令奏音樂。

    先鎮舞。

    次萬歲樂。

    次普供養印真言。

    次祈願寶号。

    次願以此功德(雲雲)安鎮供養。

     鎮決雲。

    問。

    樂人住何處耶。

    答。

    随意耳次大阿阇梨并八方阿阇梨。

    共起坐各具随方旗幡并鎮支分。

    各入當方幕處。

    二幡并立之。

     池記雲。

    承仕等入于幕内。

    于鎮所中心安置肘方壇陳列供物等。

    次以明王旗幡于壇内方豎之。

    次當方天幡于壇邊豎。

    次以禮盤安壇前。

     鎮決雲。

    問。

    于鎮所置幡方何。

    答。

    幡向外立之。

    行者向内修之。

    長宴私案。

    此意于壇外可修鎮。

    又天幡明王邊立之。

    次大阿阇梨。

    于中方幕之内修鎮。

     池記雲。

    此間令樂人唱音樂。

    先開鎮支櫃。

    取紙敷穴底(誦辨事明三記同之)。

    次取銅輪安穴内(誦輪真言池記雲。

    安置坑中心)。

     池記意。

    已上事令弟子為之。

    次取鎮橛入立輪臍。

    誦橛真言。

     池記雲。

    又入輪臍穴。

    次取金剛槌(誦槌真言池記雲。

    阿阇梨取錘)。

    次誦不動真言一反。

    一下錘滿一千八十遍(一千八十了以錘加入穴)(中)。

     大原決雲。

    打槌之間。

     本尊明末高聲唱發●吒●也。

    次取七寶布輪上(誦辨事)(明)。

    次取五谷五香四方散之(誦辨事)。

    次取五方色缯彩錢帛鎮之。

    次取散供散之(加持飯食印明。

    須彌王印明等加之。

    池決雲。

    穴内散米也)。

     三記雲。

    先中方穴底敷紙置輪其上立種子橛。

    紙書鎮宅真言。

    押付件橛。

    其傍并币帛銀錢等。

    散五谷切紙。

    入五香七寶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