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昧流口傳集卷下

關燈
)仍予其後行法時。

    雖不見說所。

    依用之師說。

    但後日披閱阿彌陀儀軌之次。

    見付件由者也。

    即又雲。

    加持已即捧珠頂戴。

    心發是願雲。

    一切有情所求世間出世間殊勝大願速得成就(雲雲) (九十三)兩部悉地大日(理智法身) 凡台藏者。

    是自受法樂之理佛故。

    觀蓮花之八葉。

    金剛界者。

    是儀式說法之佛故。

    觀滿月之一輪。

    理觀時用蓮花。

    智觀時用日月輪。

    凡本尊求于胎藏中。

    眷屬求金剛界中。

    故先入胎藏灌頂。

    後入金剛界灌頂。

    其次第如此。

    降三世主金剛界。

    不動尊主台藏。

    理智之用有其司耳。

     又師說雲。

    學密教者。

    先可知其門。

    三部大法門門各别。

    言門異者。

    台藏金剛兩部。

    以理為正而兼事也。

    蘇悉地以事為正而兼理。

    謂之門别也(雲雲) 或人雲。

    理法身者台藏法身也。

    智法身者金剛界法身也。

    仍理出台真言。

    智用金真言。

    是則私案得。

    後聞師說如此(雲雲) (九十四)台藏五佛印相 典侍上毛野朝臣宅造台藏金剛界兩部曼タラ。

    所定台藏八葉東方北方佛位事。

    右蒙師說曰。

    案本經雲。

    東方寶幢佛(乃)(至)北方不動佛。

    一行阿阇梨義釋雲。

    前雲北方阿閦者經誤也。

    今以鼓音佛為定(已上本文)餘曾于靈溪聞有說曰。

    西天昙謹底阿阇梨。

    以瑜伽中阿閦佛為東方寶幢佛。

    乃至不空成就佛為天鼓音佛(此國胡阿阇梨說也)今撿舊例。

    以瑜伽中阿閦佛為北方佛。

    以不空佛為東方。

    唐朝本國。

    且相承此樣。

    是且一義也。

    所以皇大後宮禦願曼タラ供。

    依古圖之者。

    此依昙謹師說。

    以垂臂觸地為東方佛。

    以施無畏為北方佛。

    近來宗睿阿阇梨。

    又同斯說。

    谛莫遣編者。

    恐後代成寒熱。

    故奉口決。

    記錄如件。

     貞觀九年歲次丁亥八月己酉二十五日。

     秘密留學大法弟子延曆寺傳燈大法師位。

    原傳燈大法師獻憲。

     義釋第三雲。

    次于北方觀不動佛。

    作離熱清涼。

    住于寂定之相此是如來涅槃智。

    是故義雲不動。

    非其本名也。

    本名當雲鼓音如來。

    天鼓都無形相亦無住處。

    而能演說法音警悟衆生。

    大般涅槃亦複如是。

    非如二乘永寂都無妙用。

    故以為喻也。

     (九十五)淨珠真言 如意輪不空軌雲。

    即持念珠。

     于掌中以心中心真言加持一遍(雲雲)準之以本尊真言可用加持珠欤。

    可聞師說。

     金輪時處軌。

    以覽●字真言為淨珠明(雲雲) (九十六)中間時奉送用不事 中道阇梨雲。

    結願時不用之。

     問。

    雲何故爾耶。

    答雲。

    行法一期之間奉請安道場。

    一期行法畢奉送本尊也(雲雲)若爾者。

    最初時用勸請。

    後時不用之欤答。

    不爾。

    每時用勸請印明也 問。

    奉送勸請可例。

    何故勸請時時用之。

    奉送者結願時用之耶答。

    本尊奉請極難。

    故時時用勸請。

    發遣最易。

    故結願時。

    用奉送也。

    此等即師說也(雲雲)但都表如意輪軌。

    時時用奉送(雲雲已上中道面授也。

    都表文第)(四帖書之。

    可見之)。

     (九十七)搩量肘量 高大夫護摩私記雲。

    搩者自大指頭至中指頭。

    甚舒取量是也(興善寺和尚之所傳也)。

     或書雲。

    一搩者五寸也。

    可撿之。

     一搩(吒革反)中書雲。

    一為借音(雲雲) 陀羅尼集經六雲。

    如來一搩(常人一肘) 甫正記二雲。

    三肘半四肘者長尺。

    準姫周尺為定尺。

    南州也 東春二雲。

    肘長一尺八寸。

    準姫周尺南八。

    東丈六。

    西三丈。

    北六丈(文為知肘量書)(此等文也)。

     四分律抄中明坐具雲。

    四分長佛二搩二行半交本注也。

    謂展大母指與中指相去也。

    此字應法。

    搩字手邊桀也。

    足邊桀者。

    此磔字也。

    癡革反。

    謂是一舉為磔。

    二タヒ舉為步。

    二義各别也(已上注)手廣一搩手半。

    廣長更增半搩手諸部論搩不定。

    今依五分。

    佛一搩手長二尺。

    準唐尺者。

    則一尺六寸七分強。

    北用二尺。

    為搩手。

    準姫周尺也。

    北通陰陽諸國。

    常準不改。

    即唐人之雲。

    尺者周一尺二寸為尺也。

    但随流浴則不空量(就之唐國用尺有五六種不同)。

     明了論雲。

    人長八尺。

    佛則倍之丈六是也。

    又雲。

    五分肘量長短不定。

    佛令随身分量。

    不必依肘。

     (九十八)焰摩天 大日梵天帝釋焰摩後太山府君五道大神暗夜神(已上二千一百反)焰摩王(六千三百反)銀錢供(二十一度)臘燭供(二十一步度)金剛般若(二十一卷)。

     此焰摩天供卷數也(七日宜也)。

     (九十九)不動 決秘要義雲。

    無動藥廁抳使者(唐雲勇健神雲)像一身四手(雲雲)委可見文。

     陀羅尼集經第九雲。

    五夜叉像法一身四手(雲雲在青面金剛之中)私雲。

    此二像圖樣全同之。

    古說雲。

    阿?煘唅即配立為本迹四尊種子。

    阿●字為古裡迦羅種子。

    ●字矜迦羅制吒迦種子。

    ●●二字不動種子。

    又以●字為不動根本種子(雲雲) 義釋雲。

    覽字回印成不動明王。

    住三角曼荼羅中(雲雲)是任古說也。

    可聞師說。

     (百)芥子燒事(可見第一帖) 請仰事。

     右恐望之間。

    忝賜恩禮喜悅不少。

    抑去年登山之比不禦坐也之間。

    已不蒙處分罷還修者也。

    但所被仰芥子燒之事。

    定樣不候。

    隻人師心也。

    大體除乳木燒供等。

    隻用芥子胡摩等也。

    自餘如護摩作法。

    來月上旬之頃白地可罷登。

    待其次萬事上啟。

    而已不宣。

     三月十八日。

    僧皇慶狀 從良源阿阇梨許所被奉消息禦返事也。

     (百一)大日事 毗盧遮那略修(護身并供養法種種作法皆如無量壽)。

     儀軌心真言(印二手作拳。

    但舒左手頭指以右手執手當心誦七反)。

     唵縛日羅馱都鑁。

     種子。

    ●(金剛界●台藏界) 但召請奉送咒印。

    如不動尊觀音。

     念誦略修(用無量壽儀軌印召請印是。

    已上私記法性房禦說雲雲)。

     瑜祇經雲。

    時金剛界如來。

    複說率都婆法界普賢一字密言曰●鑁 又雲。

    若作曼荼羅。

    及畫瑜伽像。

    結率都婆印誦明加四處。

    普賢三昧耶屈進力如鈎檀惠禅智合。

    是名彼大印。

    次誦一字明。

    結大羯磨印。

    時時不間斷三十七圓滿。

     疏雲。

    以五?印為一字心根本印。

    大日根本印用五?印。

    以此經說為本書(雲雲)南說也。

     又雲。

    台藏用五?印未見其本書。

    是隻師說也。

    但此經既為大日印。

    以之得心台藏用之(雲雲) 無所不至印依台藏用之。

    智拳印依金界用之。

    劍印依金剛界用之。

    但真言有異說。

    一說用三摩耶會真言(雲雲) 又五字真言法結此印誦五字真言。

     毗盧遮那五字真言修習軌雲(不空譯也)毗盧遮那五字劍印。

    二手合掌屈二頭指相着如劍形。

    真言曰。

     那莫三曼多沒馱南阿尾羅吽欠 聖觀音軌雲(可見第四帖)師說是。

    無所不至印也(雲雲)誦五字真言摩利支天法(雲雲)結佛部心印誦五字真言。

    名毗盧遮那佛。

    委可見上三十一遍也。

     (百二)護摩相應物之代物 若無瞿摩夷者。

    麻花及白紙以之交。

    若無蘇者用油。

    若無密用糖。

    若無乳者麻子散。

    已上古說。

    可聞師說。

     (百三)示三昧耶印事 大日七支念誦法雲。

    左轉無動力。

    解前所結護。

    還呈本尊契。

    頂上散開之。

    心送于聖天。

    五輪投地禮。

     私雲。

    今文以本尊印為爾三昧耶印欤。

    可聞師說。

     (百四)别置聖天壇事 古說行法時。

    必别安置聖天壇奉供者也。

    是則行法之時。

    毗那夜迦作障礙。

    仍别奉供之欤。

    但别置聖天壇事。

    見持世别行法。

    則彼法雲。

    将像于舍利塔前。

    面向西安置像。

    前敷設種種香花百味飲食。

    而為供養。

    其毗那夜迦。

    别在一邊。

    還作種種飲食供養(雲雲) (百五)成身觀事(百九不必觀三昧耶形) 台藏傳法私記(阿彌陀房疏)雲。

    念。

    中台有阿字。

    其色黃金。

    放光照其尊位。

    各種子分明現在也。

     次念。

    中台阿字變成大日如來。

    放金色光。

    普照三重諸尊種子。

    其種子皆變。

    各成尊形也。

     師雲。

    如是之觀法。

    此鈍根人觀法。

    若利根人。

    觀種子及三摩耶形尊像。

    一一分明(雲雲)私雲。

    對受記雲。

    意大德說(雲雲) 凡曼荼羅觀之時。

    先結其本尊印誦其真言。

    而後觀之。

    台藏先結五?印誦阿字明。

    而後觀曼荼羅(雲雲)或時先結無所不至誦阿字明。

    而後觀之。

     凡曼次下文池上說大原記也。

     (百六)埋五寶事 埋五寶作法(或說以供具供之雲雲)。

     先加持香水。

    次灑淨壇上 次壇中穿一小坑(陀羅尼集經五寶雲雲)次加持五寶等瓶子先以地天真言加持一百八反。

    次以如來慈護真言加持一百八反。

    次以無能勝真言加持一百八反。

    既加持已安置坑中。

    填築令平正。

     護摩抄雲。

    其杵佉陀羅木等作作之築之。

     建立軌雲。

    于壇内掘一肘。

    不動明加持五寶等。

    定聖尊位五佛四菩薩。

     準泥軌雲(不空)又取諸藥七寶并五谷各少分。

    掘壇中心深一肘。

    安諸藥及七寶。

    複取舊土填滿平治。

    以右手按誦地天偈三反(雲雲) 依準(不空)軌意者。

    填坑複可誦地天偈也。

     又受求土記有此說。

     次塗拭壇上。

     次可有灑淨。

     文殊八字軌雲。

    以白檀香磨作塗香如面。

    更取精白龍腦薰陸等。

    複取汁如乳。

    和塗香磨塗壇(雲雲) 如意軌雲。

    以白檀香泥以塗壇(雲雲)取意。

    慈氏雲。

    流水香郁金香。

    真言加持。

    更塗壇中心(雲雲)取意 陀集雲。

    即須香泥塗其上。

    即成壇法(雲雲) 次塗地印明。

     次掃地印明。

     陀羅尼集十二雲。

    此寶物等一下以後。

    永不得出。

    從此而起金繩界地。

    七寶合成諸佛居上。

    演說大乘轉法輪處。

    即以此地将佛堂最為第一。

    凡人居上一無利益。

     陀經四雲。

    以一行緒共裹寶谷。

    以五色線系絹埋(雲雲) 先加持香水 次灑淨壇上 次穿水坑 次加持瓶子 次地天真言 次慈護 次無能勝 次置坑中 次塗拭壇上 次地天偈 次灑淨 次以白檀香 次塗地印明 次掃地印明 次加持供物 次啟白 次神分 次九方便 次供養法乃至回向等 已上二說大原禦說。

    以永保三年九月二十五日第二轉書寫 (百七)對大曼陀羅移本尊事 義釋十二雲曰。

    凡作餘佛壇。

    如作彌陀壇。

    即移彌陀入中。

    其大日佛移就彌陀位。

    若是二乘諸天等。

    即不令坐八葉花。

    當去之。

    但于方壇中坐其本坐。

    八葉上佛菩薩。

    各移稍近外。

    各依方所也。

    其大日佛。

    當與寶幢并在一處。

    左右無在。

    然亦須在中台院内耳。

    如次以焰摩入中者。

    其外院本位。

    但表地印而供養之也。

    口傳藥師之處書之可見。

    日野莊安置五佛。

    但以阿彌陀為中尊。

    以大日安置彌陀本位。

    但阿閦在東南。

    餘佛如次(雲雲)是則大原僧都奉居給也。

     (百八)血脈次第圖 受法人雖有數。

    非祖師人不注之 依海雲記注之。

    海雲者義操弟子也。

    燕公子。

     台朱金黑蘇紫也。

    此圖依印信注之。

    依對加也。

     大師于義真元政所。

    俱受五瓶灌頂中見也。

     大原八部台界除安惠。

     唐土人人如上。

     中道仙陽。

    兩界俱不除安惠。

     合行。

     唐土人人如海雲記。

     善無畏―義林阿阇梨―順曉―傳教―廣智―德圓―智證―遍昭―安然―最圓―玄靜―大惠―法三宮―寬昭―長鄰―景雲―皇慶―長宴―良祐法全(台界)―義真(台界入灌頂蘇悉道場)―全雅(金界灌頂)―(惟謹)元征―元政(金界五瓶灌頂)―海雲(或元簡ノ一說アリ)―(唐ノ)宗睿(悉昙)―寶月(悉昙)已上八個阿阇梨大師在唐之時秘教之師也已上出對受記 青州判官。

    姓箫。

    名慶中(大師随之受禅法) 志遠和尚(随之受學止觀) 天台第八弟子宗穎(随之研學止觀微旨) 惟謹傳雲。

    此等皆不惜秘局。

     為之指授燈和尚(順曉付法)海和尚(惠果付法)圓仁和尚(法全付)(法)圓行和尚(義操付法)依順禮記從義真受法(雲雲) 惠運和尚(義操付法)常曉(大元文璨阿阇梨付法)圓珍(法全付法)宗睿和尚(圓覺寺粟田寺法名也禅林寺内有此寺雲雲)。

     (百九)本尊觀事(百五)。

     觀大日者法身。

    本尊者應身。

    我身者化身。

    具足三身住諸佛位。

    廣作佛事利益衆生(雲雲)。

     雜反古中有此說。

    今見尊勝軌。

    與此意合。

    仍書之。

    軌文可見第四帖護摩觀想篇之。

     中道雲行法中道觀場之處。

    所觀本尊者是法身也。

    即理身也。

    所召請之身者報身。

    即智身也。

    今則理智合也。

    故三身可圓滿欤(雲雲)。

     私雲。

    台藏之五輪成身。

    金剛界之五相成身。

    以此等義能能可案得也。

     安然和尚說。

    五輪成身五相成身是一緻也。

    而來以五合五可尋之。

    但以五輪成身以五相成身。

    猶是意同欤。

     又五輪成身。

    是因中修行之。

    五相成身是正成正覺之時行也。

     安然以下文。

    池上說大原記也。

     師雲。

    本尊觀之時。

    本尊坐曼荼羅。

    謂諸尊如曼荼羅位我圍繞。

    又我示曼荼羅諸尊本四方圍繞也。

    本尊随方光出生諸尊。

    我随放光。

    亦出生我四方諸尊也(雲雲)入我我入者。

    先觀我身本尊不二也。

    謂本尊住曼荼羅。

    我亦成本尊身了。

    從我身影現曼荼羅。

    于我八方如本位安布諸尊。

    而本尊入我我入本尊也。

    謂如明鏡浮影像又顯現無障礙也(已上二段同前)。

     (百十)百光王事 中道雲。

    百光王暗●字置頂上。

    是定水也。

    安立無垢眼。

    心置無上句。

    是慧眼也。

     定惠具足故成菩提也(雲雲)十字佛頂布字法雲(前唐院相承中有之)觀百光遍照王心所謂暗字。

    放光滿于頂中色。

    如淨月流注甘露。

    内外灌灑(内灌外灑)及于骨髓百脈。

    無所不遍。

    下至足指。

    即于兩眼中各置藍●字。

    猶如燈焰。

    其兩燈焰作兩條光。

    從頭中并下。

    直注心月輪中。

    合而為一。

    便右旋照佛心月。

    其輪令不斷絕。

    其輪中光有阿字。

    行者宜谛觀。

    因此暗字。

    皆是毗盧遮那如來身。

    令一切真言皆得成就。

    亦名不死句。

     (百十一)唱禮事(又九方便) 唱禮出台藏界。

    謂驚發地神之處雲。

     先當為一切如來作禮(雲雲)此即受地之一具文也。

    先為三寶作禮唱名也。

    乃至九方便三部被甲。

    乃至持地印等。

    皆是受地作法也。

    以字燒字以後。

    正是行法也。

    故一卷軌(金剛智)初以字燒字以下出之。

    故無受地作法。

    别尊之諸法。

    不可必用唱禮也。

    隻為世間聞耳。

    為莊嚴用之也。

    全非其法之意也。

     又金剛界無唱禮。

    但是準台用之。

    但禮忏是青龍童蒙等例時作法也。

    故是别卷之書也。

    非彼界之正意也。

    但于金界五悔。

    是普賢行願故用之。

    又别尊法九方便用之。

    普賢行願故也。

     已上池上說大原記之。

     良命阿阇梨雲。

    大和尚雲(無道寺)三昧和尚。

    别尊唱禮多用三身等(雲雲)同人記之。

     (百十二)香象事 先年圓融房和尚。

    于勝林院被修逆修善根。

    結願之日曼荼羅供也。

    導師定林房僧都也。

    先參堂時。

    以十弟子一人令抱香象。

    在導師後。

    至堂前時。

    徐徐步進立置香象。

    于門前即導師越象入堂(雲雲)又古私記。

    十弟子持物之内列香象之也。

     和尚(圓融)為導師之時。

    以香象兼令立門前。

    十弟子不令抱之。

    已上随見私記之。

     門前香象(或安門内)昔如來在世有香象薰大會。

    從此已來用香象(雲雲)門前以下。

    池上說大原記也。

     (百十三)捧供物次第 供養法時先供果次飯次汁。

     或先飯次果次汁(雲雲池上ノ說大原ノ記)。

     (百十四)臂肘差别 師曰。

    文臂者肩下至臂尻也。

    肘者臂尻至腕也。

    池上說大原記。

     (百十五)觸穢之時觀 入穢之時。

    頂上●字。

    放火光。

    謂火頭金剛身(不淨金剛)下體(●●)字(左右)。

     略出經有短吽。

    池上說大原記。

     (百十六)台藏之雜事。

     三重第一重智門。

    第三重悲門。

    第二重悲智二門中也。

    即兼悲智也。

    台藏意說手印處。

    動引用經說三昧耶形之文。

    是常事也(雲雲)。

     良命阿阇梨雲。

    義釋雲。

    三藏是釋。

    禅師是集。

    無極無心事也。

    一行非凡夫。

    額有光(雲雲)而即文中雲。

    疏主謬也。

     雲若是智嚴詞欤。

    一行者從三藏前滅。

    仍後付智嚴。

    智嚴問三藏次次等(雲雲)善無畏一行等(雲雲) 二十五反不動(立印說)。

     北公被示雲。

    二十五反中道房被尋之事也。

    處處文等被書集。

    有但自思。

    二十五反是常途事也。

    處處皆有此文者也。

     求聞持軌見。

    已上北公說。

     蘇悉地軌上卷三部心真言。

    皆注二十五反私勘之。

    台軌上雲。

    大安樂不空金剛三昧寶。

    是古點也。

    但推之誤欤。

    所以者何。

    延命菩薩名大安樂不空真實三昧耶也。

     仍此二句舉延命菩薩也若爾者寶字可實字欤被心得侍。

    已上中道房說也。

     中道房雲。

    五色糸前棟木中引也。

     蘇悉地經中并陀羅尼經曼荼羅品見タリ。

    又栟線法從東北。

    糸引也。

    與例五色糸頗别也。

    又雲。

    四大護第一重門置也。

    又雲。

    蓮華坐次金剛大惠印是蓮華之莖也。

    故可用内縛五?印也。

    可準道場觀所也。

    已上中道房說也。

     器界建立花藏印次五印。

    觀曼荼羅之前可用之(北說也)。

     曼荼羅供時。

    導師隻可誦法身贊許欤。

    念誦大日真言許欤。

     曼荼羅供時。

    後供養了若申佛名者。

    别不可申回向也。

    是顯教平坐作法也。

    已上北雲說也。

     供養法了。

    次三解脫觀。

    次圓明觀。

    次種子若布字觀故。

    成本尊也。

    若不動者十九觀有ヘキ欤。

    次根本印等(雲雲)已上中道說。

     (百十七)金界雜事 大供養會十六尊印内縛也。

    北雲說。

     金剛界五供養。

     一說阏伽香花燈塗(謂雲五供養)。

     一說除阏伽加飯食。

    是普通說也。

     印明。

     八供養印明(用三昧耶會)。

     五供養印明。

    一說用台藏五供養印明。

    一說用金剛界大供養會印明。

     飯食印明。

    一說用台藏飯食印明。

    一說用金剛界薩埵三昧耶印明。

     唵薩縛怛他哦多縛日路(二合)波摩三(去)摩地婆(引)縛娜(引)幡那胃惹那縛婆那布惹迷伽三母捺羅薩發(二合)羅拏三(雲)摩曳吽。

     普供養印明。

    一說用台藏普供養印明。

     一說用阿彌陀軌廣大不空摩尼供養印明。

     (百十八)勸請總别印明之事 凡依大法修别尊法之時。

    總勸請之次可用别勸請也。

    若依台藏修别尊者。

    大鈎召印明之次不用别勸請印明也(大原口決)。

     (百十九)别尊軌雜事 馬頭軌雲。

    面惹者敵也。

     補沙星者鬼宿也。

    見ウス沙摩二卷經。

    衛護本尊真言。

    部母真言也(見蘇悉地經下卷)。

     安悉香(桃ノヤニ)安息香(烏瓜ノ實也)龍腦香(水下卧楊中根也)。

     活兒子者菩提子也。

    菩提樹名活兒樹。

    死タル兒置樹下。

    生活故也(百二十欤已下準之)。

     (二百)灌頂雜事 三結修多羅誦戰拏摩诃路左那吽咒三結。

    北雲說齒木付花事。

    フトキ方可付也。

     中道房說雲。

    此國作法楊枝。

    フトキ方ヲカム。

    仍細方可付花也(雲雲)。

     北雲說準天竺之作法者。

    猶細方可付花也。

     五瓶台中央四方金中央四方。

    坐上置之。

     北雲說環以茅三メクリシテヒトトコロヲ結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