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昧流口傳集卷下
關燈
小
中
大
(六十八)兩部許可。
無所不至四字印明。
台藏傳法大印。
釋迦缽八字真言。
阿阇梨行位大印。
次三身說法印(前三昧初說金界三身說法印真言也。
僧都裡雲。
此三)(身金界中可有雲。
此界三身印二手可梵箧也)。
金剛初三昧耶會大日印明。
次羯磨會大日真言。
次攝一切如來阿阇梨行位印真言(如前)次金剛薩埵印真言二手内相叉。
各以禅智撚進力。
大原僧都禦裡書雲。
進力甲背合。
大指撚頭指初分也。
●●●●●●●●●● 唵縛日羅俱舍冒地節多吽。
已上一說雲。
私雲。
此說清涼流也又說。
台藏五印如前。
高大夫說法身印(可用大惠刀印)報身(可用不空成就)應身印(謂文殊同壽命印也。
印者大指合。
餘八指開敷也)。
不空成就佛印者。
外縛二空二地并立。
如蓮花三昧耶印置頂。
誦其佛真言也。
餘四佛加持。
金剛印二手外縛。
二大二小直立當心。
印外縛二火直立當心。
印外縛當心。
已上三印同頂上散之。
次三身印。
前三昧初說台藏後三身說法印真言也。
又說台藏初無所不至印明(印二手虛心合掌初心)(真言如文)。
次三身說法印。
二手各空火端相撚。
令火背立也。
各令水風少屈。
各令地直立。
惠手向外當乳也。
定手印仰安心上。
是名吉祥印。
是應身如來說法相也。
此印相令是報身如來說法相也。
此印相反定惠。
火甲立合。
以空押火。
俱是法身如來相也。
三昧樣初說。
台藏初三身真言也。
真言。
金剛。
初三昧耶大日印相。
次三身印相(前三昧初說。
台藏後三身印真言也) (已上三說。
康平七年九月十一日。
于中道房傳受)。
三部許可。
一說(同中道初說)。
一說台藏四字印(劍印)八字印(釋迦缽印)。
次三身印有二說(一者通用外縛二者二身各别)。
法身印(左右大指頭指相撚左仰右覆)報身(如前法身印但大指中指相撚)化身(如前大指無名指相撚)。
又說法身印(前化身印也)。
報身(如前)。
化身印(前法身印也)。
次三身贊。
金界五印(如初說。
真言又如初說)。
一說(山本)台藏三身印。
并三身說法印(如三昧初)(說) 台藏次阿阇梨行位印真言八字印(如前)。
金剛羯磨會大日印真言。
法身。
三昧耶會大日印真言。
報身。
羯磨印(外縛二小二大各立縛●曰羅●羯磨●●婆●應身。
攝一切如來阿阇梨行位印(如前) 已上三說并蘇悉地印等。
康平七年八月十一日。
于上房傳受。
許可作法。
先南面佛前敷二座。
一坐北近佛前敷之。
師坐也。
一坐其南從師坐後敷之(弟子坐也 )。
師雲。
坐前置高抔一本(其上安種種物燒香香水五?)。
次師資威儀具足。
共向佛前坐其座。
次師資共起禮佛三反(師曰。
稱南無歸命頂禮摩诃毗盧遮那佛)。
次師取五胡加持香水。
若授兩部密印時。
用大日五字真言。
但授台藏密印時。
用入佛三昧耶真言。
但金剛界密印時。
用普賢三昧耶真言。
次啟白事由。
次召弟子近于師前。
若台藏時。
師向西弟子向東。
長跪合掌候于師前。
若金界時。
師向東弟子向西。
長跪合掌候于師前。
次師以左手把弟子合掌之末。
右手取散杖灌弟子頂。
次師結内縛五胡印稱●。
弟子随同結印稱●(自灌頂也)。
次師結外縛五胡印稱●。
弟子又同結印稱●(他灌頂也)。
次師取五胡插合掌之端。
捧持唱頌曰(三反。
弟子取次第)頌曰。
諸佛金剛灌頂儀汝已如法灌頂竟 為成諸佛體性故汝應授此金剛杵 次師以五胡授弟子(雲雲)受五胡豎插合掌。
三反拜(不起乍居)次二手橫持五胡杵拜(三反)。
次師雲。
汝從今日已後。
可稱金剛号。
或以其本名無金剛子稱某甲金剛(雲雲)已上作法通兩界 次授兩部密印真言三身贊(廣略在師意廣狹在)(弟子機) 次授台藏密印。
次弟子起拜師(三反)。
次授金剛界密印(先師向東坐。
次弟子請師前禮拜三反)。
次授密印等(廣略如前)。
次甘語(有三昧耶偈。
以此為四重)(禁戒) 佛子汝從今。
不惜身命故。
不應舍正法。
舍離菩提心。
悭吝一切法。
不利衆生行。
佛說三昧耶。
汝善住戒者。
如護自身命。
護戒亦如是。
次誡雲。
敬師如佛。
不可惜身命。
何況世間财寶。
如是堅守師迹。
莫斷佛種。
向無三昧耶人。
辄不可令說聞此一偈一句一字(雲雲)若無印之佛結其印。
若無真言之佛作其真言。
任意可勤修。
無佛之世以此人為佛故也。
偈雲。
若于此教法解斯廣大義正覺大功德說名阿阇梨諸佛不出世此人即名佛持誦此教法成大日如來。
弟子受此教已頂禮師足曰。
如師教誨。
我誓修行奉報佛恩。
為大師恩不敢背師命。
亦不違教理(雲雲)。
起拜三反。
從佛前出後。
師往平常居所坐。
弟子随候師前。
爾時師手取持印信。
次弟子拜三反。
次授印信。
弟子賜印信捧持。
當受拜師三反了。
師雲。
授印信有二樣。
一說師向弟子自授之。
二說以使者送弟子本房(已上作法諸說皆同之) 又作法(清涼傳)。
先可備阏伽一前。
次五瓶水并散杖。
次阿阇梨着座(向北坐)次師弟共禮佛。
次師啟白。
次略供養法。
次師以杵加持五瓶次印明。
各複加持(四菩薩中台)。
次灌頂(次左手把弟子合掌末。
則以散杖灌頂。
五瓶次第可有次第)。
次次作法如常(印明)授密印等了。
次拜師(已上台了)(次呼弟子向西坐。
師向東。
次加持五瓶。
次以五佛印加持之。
次灌頂(作法如前)。
次授密印。
次師啟白。
事由等(雲雲)已上作法北谷傳受 (六十九)合行密印 先以一界修行法。
若以台藏界修行供養法之時。
布字八印。
次可結金剛界五智印。
若以金剛界修供養法之時。
三摩耶會後可結台藏八印(雲雲)最秘密努努。
五智者北說雲。
三昧耶五佛印真言也。
慈覺大師。
玄昭律師。
義海和尚。
法增阿阇梨。
源恩大德。
延殷法橋。
堯圓大德。
宗禅阿阇梨潤慶。
許可灌頂阿阇梨位印。
合行。
金界始自大日至長宴十八代。
長宴授宗禅。
宗禅授潤慶。
台藏始自法身如來至同阿阇梨十七代。
長晏授宗禅。
宗禅授潤慶。
初虛心合掌屈二頭指。
撚二大指端。
二頭指一麥許不相至。
當心誦真言。
想成大日合身也。
●●●●●●●●●● 次内五?印舉頂上。
想戴五佛寶冠。
真言曰●●●●●●●●●● 次二手各作金剛拳。
左拳安左腰。
右拳安眉間誦真言。
想成大日。
真言曰。
●●●●●●●●●● 治曆四年五月十九日傳法阿阇梨大法師在判。
已上北谷傳受。
金剛界印可見兩部根本印之處。
(七十)神袋 作法以師右袖覆弟子肩也。
是則以如來衣付弟子之心也。
或以灌頂諸支物道具等入袋。
付屬弟子之心也。
或本袖代(雲雲)已上谷流。
又袖袋者。
練絹七尺許。
表(赤)裡(白)入綿覆受者左肩。
已上中道說。
件事二說不同也。
諸文雲神袋。
瞿醯雲。
神袋末學不知。
以何可為指南者也傳聞。
于池上禦室人人雲。
三井寺袖袋有表裡之袋用(雲雲)阇梨(池上)被示雲。
不知案内。
即如此用欤(雲雲)南說。
(七十一)置次第((取次第)) 又取作法台藏未申角取之。
金剛界從醜寅取之。
以上皆中道傳也。
已上作法。
康平七年秋九月三日。
三昧和尚禦忌日曼荼羅供。
導師中道房阿阇梨所被勤仕也。
阇梨予道具。
仍如教敕 一二共入道具樣如此。
大略置次第被入欤。
非可必一準欤。
治曆四年九月比。
圓融房僧都。
于大原勝林院被修逆修善也。
結願日十月二十九日也。
同曼荼羅供導師大原律師。
以快算令置道具次第如此。
呗師賴昭阿阇梨。
灑水快算。
長音唱禮師賴昭阿阇梨等。
贊衆十人也。
贊衆等事。
注置雖無益事。
次故所注也。
北谷被示雲。
件道具置次第。
慶譽律師說也(雲雲)又雲。
或以東為始。
或以西為始。
多說也。
不同也(雲雲)。
玄鑒和尚說。
五智瓶可置灌頂壇上。
不可置曼荼羅供(雲雲)置道具樣。
一說。
如常行人向方雖不定。
鈴杵之方無改變。
一說。
行人雖向何方。
行人坐方置五胡鈴也。
是依智藏護摩儀軌之意也。
軌雲。
行人南方座。
金剛應在南。
寶部而在西。
法契當北面。
羯磨在東方(雲雲) 大原僧都說雲。
私雲。
此軌随法回曼荼羅也。
準此鈴杵可回欤。
(七十二)本命日事 普通說。
生年支幹為本命日。
令甲子年生人。
以甲子日為本命日。
仍每年六個日也。
師說雲。
次本生日為本命日假令正月一日生人。
以件日為本命。
仍每年一個日也。
延命軌雲。
三長齊月或月本生日。
異本軌雲。
三長齊月或月本生日(雲雲)以此為證欤(雲雲)。
已上南說傳承之。
巡禮記第二雲。
齊時當寺有齊。
今日尚書即君生日設長命齊(青州龍興寺也。
郎君者當州狎衛也。
開成三年四月一日也)第三―六月十一日。
今上降誕日。
于内裡設齊。
會昌元年也。
(七十三)六觀音事 要法門下卷雲。
止觀第二雲。
六觀世音。
即是二十五三昧。
所謂大慈觀世音(破地獄道三)(障)。
大悲觀世音(破餓鬼道三障)。
師子無畏觀世音(破畜生道三障)。
大光普照觀世音(破阿修羅)(道三障)。
天人丈夫觀世音(破人道三障)。
大梵深遠觀世音(破天道三障)。
有雲。
六道司命記雲。
大悲大慈等。
如次聖·千手·馬頭·十一面·準胝·如意輪。
或雲。
悲千手慈聖(雲雲已上惠心要法門)又一說。
除不空加準胝(雲雲)是則法住房圓賀僧都說耳。
有先德注六觀音中。
除準胝加入不空罥索。
又仁海僧都六觀音撿文在别紙。
已上義胤供奉被書集也。
注進。
六觀音像事。
大慈觀音者正觀變也(救地獄道。
身色青白也。
左手取青蓮花。
)(異例蓮花。
右手施無畏也)。
大悲觀音者千手變也(救餓鬼道。
身色黃金色也。
六面左手取紅蓮花。
)(右手施無畏也)。
師子無畏觀音者馬雙變也(救畜生道。
身色青。
右手取蓮)(花。
蓮花上有梵箧。
左手施無畏也)。
大光普照觀音者十一面變也(救阿修羅道。
身色肉色。
右手取紅蓮花。
花上有瓶。
自瓶口出獨古杵。
左無畏也)。
天人丈夫觀音者準提佛母變也(救人道。
身色绀青。
右手取青蓮花。
左手施無畏也)。
大梵深音觀音者如意輪變也(救天道。
身色白。
左手紅蓮)(花。
花上立三古杵。
右手施無畏)。
右六觀音名号及所變異名出摩诃止觀。
但形體色像取物等。
依先師傳所注進如件。
治安三年三月二十二日。
權律師仁海。
池說雲。
六觀音事。
見六字驗記。
但件書文義俱不明。
隻仰信而已。
祖師相承書也。
六觀音号。
大底自六字起欤。
(七十六)二胡四胡事 石泉雲。
三昧和尚雲。
金剛界中摧罪印。
以二火指豎相磨。
是二胡印也。
法性房台藏記雲。
吽迦羅印者。
降三世印。
合掌二水外縛。
二風舒散不相着。
二空着二風側小不相到胡印。
件二個印義供奉注也。
七十五(有下)祭文事。
六(有上)祭文次禮拜。
七(三角等奉送)。
八熾盛決(記文結本尊印觀曼陀羅者。
先結智拳印誦一字真言三反)(而後觀之也)。
九調和。
八十冥道。
八十一無垢淨光。
七有下。
(八十二)三身印明(六十七) 法身印。
二手各風空相撚。
左仰右覆。
如梵箧印不相着●●●●● 報身印如前。
但火空相撚●●●●●應身印如前。
但水空相撚●●●●●已上三身印真言。
承曆四年八月五日。
于定林房奉受。
又随他人所受。
可見三部密印之處。
(八十三)法花事(二十一) 本尊普賢也。
可安置法華經于壇中事等。
如前南說。
但修護摩之時。
即壇者立别案于壇奧方。
可奉安置也。
本尊段頌要偈。
可投芥子等也。
若合物之時可投之欤。
本迹二門或四要品。
若三因佛性文等欤 二十四流幡。
宇治殿三尺許令縫給。
幡色随方色可造欤。
白赤黃青黑色也。
除白色以殘四色如次可懸東南西北也。
一方六流。
即四方并二十四流也。
但正方五流。
四角各一流即蓋懸也 發願。
至心發願唯願大日妙法蓮花 真淨法門本尊界會普賢大士 三部五部諸尊聖衆(乃至雲雲) 卷數。
奉讀法花經二十一部(七日定) 奉念大日真言衛護本尊真言。
乃至複加持發願後。
壽量品偈三反(如前注之)。
已上承曆四年八月五日。
于定林房奉受。
(八十四)四個真言 (八十五)大原許可 (八十六)兩部根本印 台藏若受八印之又。
可用無所不至。
若五?印可任心也。
若未受八印之人。
可用五?印。
若又可結密印。
若存略時不必示也。
但次說澄也。
若未受八印之人。
可用五?印。
已上金剛一說三昧耶會印明(北說)但所據後日可撿(雲雲)私雲。
三摩地法可見之。
一說三昧耶會印羯磨會明(南說并大原說)。
但金剛薩埵儀軌觀自在王如來儀軌六見之。
所據甚多。
修習三摩地法雲(清信士馬烈述)八供養印明。
前供養時羯磨會真言三摩耶會印。
複供養時三摩耶會真言。
羯磨會印(大夫同)又五相成身本尊印羯磨會印三摩耶會明。
金剛界五佛根本印結三摩耶會印誦羯磨會明。
謂三摩耶會五佛真言。
唯皆雲金剛智(縛日羅惹耶南)無五佛之差别用之(見諸軌等之中)但四波羅蜜已去三十餘尊。
皆以三昧耶會印明為根本印明。
其明皆有各别之義。
故金界以下池說大記也。
金剛行法時結根本印。
先誦百字明。
次誦根本真言。
問。
蘇悉地可有根本印明耶答。
一說别此部根本印不可有也。
其所以者。
蘇悉地是兩部羽翼兩部成就法也。
仍修此法時。
依兩部可用之也。
故師阇梨禦說如此。
已上南說(雲雲) 一說依金剛界可用之。
觀自在王佛儀軌等此者見。
依蘇悉地行法。
用金剛界印。
别尊儀軌此樣甚多也。
今以之案之。
蘇悉地行法根本印。
可金剛界印也已上大原說 (八十七)相應物 鹽事南傳雲。
故阿阇梨雲。
息災不用何妨耶。
文不見故也(雲雲)禅定僧都雲。
自古有之。
何除之哉。
準世間法。
萬物和之。
此亦可然也(雲雲)。
大原雲。
四種壇皆可用之。
增益用之。
經說有者也(雲雲)可撿之。
丸香事。
大原傳雲。
護摩必可用之。
當壇相應香以可葛煎丸之。
而香類多多難得之。
内隻甘葛限雖丸之破者也。
仍曾久比相和可丸之。
大如呵梨勒丸也。
之木美香白檀等相加丸之。
團丸事。
大雲。
是敬愛相應物也。
粉丸以之木美香等。
赤色染也。
本尊段七許可用欤。
又團粉無者。
代用赤小豆(雲雲)或不用粳米。
用赤小豆(雲雲) 南雲。
敬愛米赤染可用也。
鈎召亦如此。
又不用。
無有何事哉。
稻糠(禅) 南雲。
是隻調伏用之也(モミノカワナリ世雲モミヌカ)大說亦同之。
稻谷花。
南傳雲。
谷煎花樣令充也。
世謂之是也。
是隻息災用之欤。
智證大師私記。
建立軌心也(雲雲) 大傳雲。
稻谷花如此也。
是花代用之也。
依求聞持軌心者。
喬麥等煎可用也(雲雲) 南傳雲。
燒油可用芥子油子細也。
但此國件物希也。
仍芥子磨碓可加入油也(雲雲) 大傳雲。
降伏出鐵之汁。
和皀莢加入也。
息災增益胡麻米也。
已上六條是傳聞也。
(八十八)護摩餘(三十七) 南雲。
火天段念大日者。
火天即是大日字智火也。
仍奉念大日也(雲雲) 别不請大日。
但覺超僧都别可請大日樣被示(雲雲)大說亦同之。
别不請大日。
隻大日智火也。
如此可觀也。
内護摩觀心即然也(雲雲) 南雲。
曜段主(佛眼)宿段(一字金輪)本尊段主(部主)世天段主(四臂不動)。
私記雲。
釋迦者與金輪同佛故爾雲欤。
私記偈口傳者。
即勸請詞可相加。
此等主也(雲雲)十二宮曜宿段奉請也。
義釋見。
大雲。
二說也。
南雲。
依烏苾軌心者。
本尊段部主前相對本尊可觀欤。
二聖俨而對(雲雲)但本尊背行者坐給。
頗不相順也。
然者不可必依此軌說也。
相并可觀也。
部主尤左本尊右。
大雲。
南說同(雲雲)委被示随向不背雲。
金剛界部主皆向諸方給。
以之思之。
本尊段二聖相并觀有何事。
南雲。
本尊段主部主。
随三部五部等可異也。
雖然隻以大日為其主也。
通部主故。
又依鳥樞軌心。
既以大日為主。
餘法可準知之也。
北鬥等可相異欤。
南雲。
建立軌心大壇護摩壇别也。
大雲。
爐對曼荼羅(雲雲)或雲。
所供如大壇(雲雲)瑜伽軌心。
是即壇也。
師說依瑜伽即壇建立六段也。
即壇心者。
爐回可觀聖衆。
又從彼可奉請入爐也。
是說又爐奧方可奉觀曼荼羅也(雲雲)又一說。
師說用後說為宜(雲雲)依前說者。
供養物從聖衆上投越。
不心通事欤。
但事供養理觀相妨。
爾者有何事哉 大雲。
即壇行者前方聖衆小許倚奇可觀也。
供物其中可投也。
故文雲。
爐蘇器自身不雲聖衆者也是也。
南雲。
所供如大壇者。
壇供等如大壇置之也。
但取上不供養也。
是隻壇上莊嚴欤。
大壇阿阇梨入念誦時。
護摩壇阿阇梨初登先加持供物等。
次修護摩。
護摩後可坐。
更不修供養法。
南說。
南說雲。
乳木末向佛方投也。
但調伏末向我方投說有之。
而橫川僧都雲未見證文(雲雲)今撿一字佛頂等雲書見件事。
恐彼僧都不見給欤。
南雲。
故阿阇梨禦私記。
部母次成事業身者。
五供養前如供養會。
先以不動辟除等成金剛身也。
其後可供養也。
故阿阇梨面授如此(雲雲) 和尚被示雲。
三井寺樣。
世天段不置中尊者也。
即又從大師禦時之師說。
更不置中尊。
隻奉供十二天者也。
慈覺大師禦門徒。
被供中尊四臂不動之由傳承之。
不知其意趣傳(雲雲)即和尚向件人被示雲。
慈覺大師。
大師禦門徒。
中尊四臂不動奉供者也。
其故從大師禦時師說也。
但非無其所以。
護摩儀軌。
大師将來給。
是二本也。
世流布本不置中尊。
但安中尊之本。
唐院禦座者也。
大師依彼本給欤。
次雲。
師說即依大師禦說也ナレト雲シカハ件人雲。
安中尊之本更不見聞傳。
慥件本禦座スルニテハ安中尊之說。
大道理ニコソ傳侍ナントナム(雲雲) (八十九)踏舍睹嚧事(有下永保二年六月六禦物語也)(九十)部母坐所事 軍軌雲。
瑜伽者即觀。
此聖者在本尊前坐蓮花台(雲雲) 師雲。
部母面向本尊。
背後行者可觀也(雲雲大原說也) 金剛部如此。
餘二部準知之。
(九十一)諸佛集會(有下) (九十二)念誦時五大願事 故君被示雲。
欲入念誦之時。
加持珠之後。
發五大願。
是師說也(雲雲
無所不至四字印明。
台藏傳法大印。
釋迦缽八字真言。
阿阇梨行位大印。
次三身說法印(前三昧初說金界三身說法印真言也。
僧都裡雲。
此三)(身金界中可有雲。
此界三身印二手可梵箧也)。
金剛初三昧耶會大日印明。
次羯磨會大日真言。
次攝一切如來阿阇梨行位印真言(如前)次金剛薩埵印真言二手内相叉。
各以禅智撚進力。
大原僧都禦裡書雲。
進力甲背合。
大指撚頭指初分也。
●●●●●●●●●● 唵縛日羅俱舍冒地節多吽。
已上一說雲。
私雲。
此說清涼流也又說。
台藏五印如前。
高大夫說法身印(可用大惠刀印)報身(可用不空成就)應身印(謂文殊同壽命印也。
印者大指合。
餘八指開敷也)。
不空成就佛印者。
外縛二空二地并立。
如蓮花三昧耶印置頂。
誦其佛真言也。
餘四佛加持。
金剛印二手外縛。
二大二小直立當心。
印外縛二火直立當心。
印外縛當心。
已上三印同頂上散之。
次三身印。
前三昧初說台藏後三身說法印真言也。
又說台藏初無所不至印明(印二手虛心合掌初心)(真言如文)。
次三身說法印。
二手各空火端相撚。
令火背立也。
各令水風少屈。
各令地直立。
惠手向外當乳也。
定手印仰安心上。
是名吉祥印。
是應身如來說法相也。
此印相令是報身如來說法相也。
此印相反定惠。
火甲立合。
以空押火。
俱是法身如來相也。
三昧樣初說。
台藏初三身真言也。
真言。
金剛。
初三昧耶大日印相。
次三身印相(前三昧初說。
台藏後三身印真言也) (已上三說。
康平七年九月十一日。
于中道房傳受)。
三部許可。
一說(同中道初說)。
一說台藏四字印(劍印)八字印(釋迦缽印)。
次三身印有二說(一者通用外縛二者二身各别)。
法身印(左右大指頭指相撚左仰右覆)報身(如前法身印但大指中指相撚)化身(如前大指無名指相撚)。
又說法身印(前化身印也)。
報身(如前)。
化身印(前法身印也)。
次三身贊。
金界五印(如初說。
真言又如初說)。
一說(山本)台藏三身印。
并三身說法印(如三昧初)(說) 台藏次阿阇梨行位印真言八字印(如前)。
金剛羯磨會大日印真言。
法身。
三昧耶會大日印真言。
報身。
羯磨印(外縛二小二大各立縛●曰羅●羯磨●●婆●應身。
攝一切如來阿阇梨行位印(如前) 已上三說并蘇悉地印等。
康平七年八月十一日。
于上房傳受。
許可作法。
先南面佛前敷二座。
一坐北近佛前敷之。
師坐也。
一坐其南從師坐後敷之(弟子坐也 )。
師雲。
坐前置高抔一本(其上安種種物燒香香水五?)。
次師資威儀具足。
共向佛前坐其座。
次師資共起禮佛三反(師曰。
稱南無歸命頂禮摩诃毗盧遮那佛)。
次師取五胡加持香水。
若授兩部密印時。
用大日五字真言。
但授台藏密印時。
用入佛三昧耶真言。
但金剛界密印時。
用普賢三昧耶真言。
次啟白事由。
次召弟子近于師前。
若台藏時。
師向西弟子向東。
長跪合掌候于師前。
若金界時。
師向東弟子向西。
長跪合掌候于師前。
次師以左手把弟子合掌之末。
右手取散杖灌弟子頂。
次師結内縛五胡印稱●。
弟子随同結印稱●(自灌頂也)。
次師結外縛五胡印稱●。
弟子又同結印稱●(他灌頂也)。
次師取五胡插合掌之端。
捧持唱頌曰(三反。
弟子取次第)頌曰。
諸佛金剛灌頂儀汝已如法灌頂竟 為成諸佛體性故汝應授此金剛杵 次師以五胡授弟子(雲雲)受五胡豎插合掌。
三反拜(不起乍居)次二手橫持五胡杵拜(三反)。
次師雲。
汝從今日已後。
可稱金剛号。
或以其本名無金剛子稱某甲金剛(雲雲)已上作法通兩界 次授兩部密印真言三身贊(廣略在師意廣狹在)(弟子機) 次授台藏密印。
次弟子起拜師(三反)。
次授金剛界密印(先師向東坐。
次弟子請師前禮拜三反)。
次授密印等(廣略如前)。
次甘語(有三昧耶偈。
以此為四重)(禁戒) 佛子汝從今。
不惜身命故。
不應舍正法。
舍離菩提心。
悭吝一切法。
不利衆生行。
佛說三昧耶。
汝善住戒者。
如護自身命。
護戒亦如是。
次誡雲。
敬師如佛。
不可惜身命。
何況世間财寶。
如是堅守師迹。
莫斷佛種。
向無三昧耶人。
辄不可令說聞此一偈一句一字(雲雲)若無印之佛結其印。
若無真言之佛作其真言。
任意可勤修。
無佛之世以此人為佛故也。
偈雲。
若于此教法解斯廣大義正覺大功德說名阿阇梨諸佛不出世此人即名佛持誦此教法成大日如來。
弟子受此教已頂禮師足曰。
如師教誨。
我誓修行奉報佛恩。
為大師恩不敢背師命。
亦不違教理(雲雲)。
起拜三反。
從佛前出後。
師往平常居所坐。
弟子随候師前。
爾時師手取持印信。
次弟子拜三反。
次授印信。
弟子賜印信捧持。
當受拜師三反了。
師雲。
授印信有二樣。
一說師向弟子自授之。
二說以使者送弟子本房(已上作法諸說皆同之) 又作法(清涼傳)。
先可備阏伽一前。
次五瓶水并散杖。
次阿阇梨着座(向北坐)次師弟共禮佛。
次師啟白。
次略供養法。
次師以杵加持五瓶次印明。
各複加持(四菩薩中台)。
次灌頂(次左手把弟子合掌末。
則以散杖灌頂。
五瓶次第可有次第)。
次次作法如常(印明)授密印等了。
次拜師(已上台了)(次呼弟子向西坐。
師向東。
次加持五瓶。
次以五佛印加持之。
次灌頂(作法如前)。
次授密印。
次師啟白。
事由等(雲雲)已上作法北谷傳受 (六十九)合行密印 先以一界修行法。
若以台藏界修行供養法之時。
布字八印。
次可結金剛界五智印。
若以金剛界修供養法之時。
三摩耶會後可結台藏八印(雲雲)最秘密努努。
五智者北說雲。
三昧耶五佛印真言也。
慈覺大師。
玄昭律師。
義海和尚。
法增阿阇梨。
源恩大德。
延殷法橋。
堯圓大德。
宗禅阿阇梨潤慶。
許可灌頂阿阇梨位印。
合行。
金界始自大日至長宴十八代。
長宴授宗禅。
宗禅授潤慶。
台藏始自法身如來至同阿阇梨十七代。
長晏授宗禅。
宗禅授潤慶。
初虛心合掌屈二頭指。
撚二大指端。
二頭指一麥許不相至。
當心誦真言。
想成大日合身也。
●●●●●●●●●● 次内五?印舉頂上。
想戴五佛寶冠。
真言曰●●●●●●●●●● 次二手各作金剛拳。
左拳安左腰。
右拳安眉間誦真言。
想成大日。
真言曰。
●●●●●●●●●● 治曆四年五月十九日傳法阿阇梨大法師在判。
已上北谷傳受。
金剛界印可見兩部根本印之處。
(七十)神袋 作法以師右袖覆弟子肩也。
是則以如來衣付弟子之心也。
或以灌頂諸支物道具等入袋。
付屬弟子之心也。
或本袖代(雲雲)已上谷流。
又袖袋者。
練絹七尺許。
表(赤)裡(白)入綿覆受者左肩。
已上中道說。
件事二說不同也。
諸文雲神袋。
瞿醯雲。
神袋末學不知。
以何可為指南者也傳聞。
于池上禦室人人雲。
三井寺袖袋有表裡之袋用(雲雲)阇梨(池上)被示雲。
不知案内。
即如此用欤(雲雲)南說。
(七十一)置次第((取次第)) 又取作法台藏未申角取之。
金剛界從醜寅取之。
以上皆中道傳也。
已上作法。
康平七年秋九月三日。
三昧和尚禦忌日曼荼羅供。
導師中道房阿阇梨所被勤仕也。
阇梨予道具。
仍如教敕 一二共入道具樣如此。
大略置次第被入欤。
非可必一準欤。
治曆四年九月比。
圓融房僧都。
于大原勝林院被修逆修善也。
結願日十月二十九日也。
同曼荼羅供導師大原律師。
以快算令置道具次第如此。
呗師賴昭阿阇梨。
灑水快算。
長音唱禮師賴昭阿阇梨等。
贊衆十人也。
贊衆等事。
注置雖無益事。
次故所注也。
北谷被示雲。
件道具置次第。
慶譽律師說也(雲雲)又雲。
或以東為始。
或以西為始。
多說也。
不同也(雲雲)。
玄鑒和尚說。
五智瓶可置灌頂壇上。
不可置曼荼羅供(雲雲)置道具樣。
一說。
如常行人向方雖不定。
鈴杵之方無改變。
一說。
行人雖向何方。
行人坐方置五胡鈴也。
是依智藏護摩儀軌之意也。
軌雲。
行人南方座。
金剛應在南。
寶部而在西。
法契當北面。
羯磨在東方(雲雲) 大原僧都說雲。
私雲。
此軌随法回曼荼羅也。
準此鈴杵可回欤。
(七十二)本命日事 普通說。
生年支幹為本命日。
令甲子年生人。
以甲子日為本命日。
仍每年六個日也。
師說雲。
次本生日為本命日假令正月一日生人。
以件日為本命。
仍每年一個日也。
延命軌雲。
三長齊月或月本生日。
異本軌雲。
三長齊月或月本生日(雲雲)以此為證欤(雲雲)。
已上南說傳承之。
巡禮記第二雲。
齊時當寺有齊。
今日尚書即君生日設長命齊(青州龍興寺也。
郎君者當州狎衛也。
開成三年四月一日也)第三―六月十一日。
今上降誕日。
于内裡設齊。
會昌元年也。
(七十三)六觀音事 要法門下卷雲。
止觀第二雲。
六觀世音。
即是二十五三昧。
所謂大慈觀世音(破地獄道三)(障)。
大悲觀世音(破餓鬼道三障)。
師子無畏觀世音(破畜生道三障)。
大光普照觀世音(破阿修羅)(道三障)。
天人丈夫觀世音(破人道三障)。
大梵深遠觀世音(破天道三障)。
有雲。
六道司命記雲。
大悲大慈等。
如次聖·千手·馬頭·十一面·準胝·如意輪。
或雲。
悲千手慈聖(雲雲已上惠心要法門)又一說。
除不空加準胝(雲雲)是則法住房圓賀僧都說耳。
有先德注六觀音中。
除準胝加入不空罥索。
又仁海僧都六觀音撿文在别紙。
已上義胤供奉被書集也。
注進。
六觀音像事。
大慈觀音者正觀變也(救地獄道。
身色青白也。
左手取青蓮花。
)(異例蓮花。
右手施無畏也)。
大悲觀音者千手變也(救餓鬼道。
身色黃金色也。
六面左手取紅蓮花。
)(右手施無畏也)。
師子無畏觀音者馬雙變也(救畜生道。
身色青。
右手取蓮)(花。
蓮花上有梵箧。
左手施無畏也)。
大光普照觀音者十一面變也(救阿修羅道。
身色肉色。
右手取紅蓮花。
花上有瓶。
自瓶口出獨古杵。
左無畏也)。
天人丈夫觀音者準提佛母變也(救人道。
身色绀青。
右手取青蓮花。
左手施無畏也)。
大梵深音觀音者如意輪變也(救天道。
身色白。
左手紅蓮)(花。
花上立三古杵。
右手施無畏)。
右六觀音名号及所變異名出摩诃止觀。
但形體色像取物等。
依先師傳所注進如件。
治安三年三月二十二日。
權律師仁海。
池說雲。
六觀音事。
見六字驗記。
但件書文義俱不明。
隻仰信而已。
祖師相承書也。
六觀音号。
大底自六字起欤。
(七十六)二胡四胡事 石泉雲。
三昧和尚雲。
金剛界中摧罪印。
以二火指豎相磨。
是二胡印也。
法性房台藏記雲。
吽迦羅印者。
降三世印。
合掌二水外縛。
二風舒散不相着。
二空着二風側小不相到胡印。
件二個印義供奉注也。
七十五(有下)祭文事。
六(有上)祭文次禮拜。
七(三角等奉送)。
八熾盛決(記文結本尊印觀曼陀羅者。
先結智拳印誦一字真言三反)(而後觀之也)。
九調和。
八十冥道。
八十一無垢淨光。
七有下。
(八十二)三身印明(六十七) 法身印。
二手各風空相撚。
左仰右覆。
如梵箧印不相着●●●●● 報身印如前。
但火空相撚●●●●●應身印如前。
但水空相撚●●●●●已上三身印真言。
承曆四年八月五日。
于定林房奉受。
又随他人所受。
可見三部密印之處。
(八十三)法花事(二十一) 本尊普賢也。
可安置法華經于壇中事等。
如前南說。
但修護摩之時。
即壇者立别案于壇奧方。
可奉安置也。
本尊段頌要偈。
可投芥子等也。
若合物之時可投之欤。
本迹二門或四要品。
若三因佛性文等欤 二十四流幡。
宇治殿三尺許令縫給。
幡色随方色可造欤。
白赤黃青黑色也。
除白色以殘四色如次可懸東南西北也。
一方六流。
即四方并二十四流也。
但正方五流。
四角各一流即蓋懸也 發願。
至心發願唯願大日妙法蓮花 真淨法門本尊界會普賢大士 三部五部諸尊聖衆(乃至雲雲) 卷數。
奉讀法花經二十一部(七日定) 奉念大日真言衛護本尊真言。
乃至複加持發願後。
壽量品偈三反(如前注之)。
已上承曆四年八月五日。
于定林房奉受。
(八十四)四個真言 (八十五)大原許可 (八十六)兩部根本印 台藏若受八印之又。
可用無所不至。
若五?印可任心也。
若未受八印之人。
可用五?印。
若又可結密印。
若存略時不必示也。
但次說澄也。
若未受八印之人。
可用五?印。
已上金剛一說三昧耶會印明(北說)但所據後日可撿(雲雲)私雲。
三摩地法可見之。
一說三昧耶會印羯磨會明(南說并大原說)。
但金剛薩埵儀軌觀自在王如來儀軌六見之。
所據甚多。
修習三摩地法雲(清信士馬烈述)八供養印明。
前供養時羯磨會真言三摩耶會印。
複供養時三摩耶會真言。
羯磨會印(大夫同)又五相成身本尊印羯磨會印三摩耶會明。
金剛界五佛根本印結三摩耶會印誦羯磨會明。
謂三摩耶會五佛真言。
唯皆雲金剛智(縛日羅惹耶南)無五佛之差别用之(見諸軌等之中)但四波羅蜜已去三十餘尊。
皆以三昧耶會印明為根本印明。
其明皆有各别之義。
故金界以下池說大記也。
金剛行法時結根本印。
先誦百字明。
次誦根本真言。
問。
蘇悉地可有根本印明耶答。
一說别此部根本印不可有也。
其所以者。
蘇悉地是兩部羽翼兩部成就法也。
仍修此法時。
依兩部可用之也。
故師阇梨禦說如此。
已上南說(雲雲) 一說依金剛界可用之。
觀自在王佛儀軌等此者見。
依蘇悉地行法。
用金剛界印。
别尊儀軌此樣甚多也。
今以之案之。
蘇悉地行法根本印。
可金剛界印也已上大原說 (八十七)相應物 鹽事南傳雲。
故阿阇梨雲。
息災不用何妨耶。
文不見故也(雲雲)禅定僧都雲。
自古有之。
何除之哉。
準世間法。
萬物和之。
此亦可然也(雲雲)。
大原雲。
四種壇皆可用之。
增益用之。
經說有者也(雲雲)可撿之。
丸香事。
大原傳雲。
護摩必可用之。
當壇相應香以可葛煎丸之。
而香類多多難得之。
内隻甘葛限雖丸之破者也。
仍曾久比相和可丸之。
大如呵梨勒丸也。
之木美香白檀等相加丸之。
團丸事。
大雲。
是敬愛相應物也。
粉丸以之木美香等。
赤色染也。
本尊段七許可用欤。
又團粉無者。
代用赤小豆(雲雲)或不用粳米。
用赤小豆(雲雲) 南雲。
敬愛米赤染可用也。
鈎召亦如此。
又不用。
無有何事哉。
稻糠(禅) 南雲。
是隻調伏用之也(モミノカワナリ世雲モミヌカ)大說亦同之。
稻谷花。
南傳雲。
谷煎花樣令充也。
世謂之是也。
是隻息災用之欤。
智證大師私記。
建立軌心也(雲雲) 大傳雲。
稻谷花如此也。
是花代用之也。
依求聞持軌心者。
喬麥等煎可用也(雲雲) 南傳雲。
燒油可用芥子油子細也。
但此國件物希也。
仍芥子磨碓可加入油也(雲雲) 大傳雲。
降伏出鐵之汁。
和皀莢加入也。
息災增益胡麻米也。
已上六條是傳聞也。
(八十八)護摩餘(三十七) 南雲。
火天段念大日者。
火天即是大日字智火也。
仍奉念大日也(雲雲) 别不請大日。
但覺超僧都别可請大日樣被示(雲雲)大說亦同之。
别不請大日。
隻大日智火也。
如此可觀也。
内護摩觀心即然也(雲雲) 南雲。
曜段主(佛眼)宿段(一字金輪)本尊段主(部主)世天段主(四臂不動)。
私記雲。
釋迦者與金輪同佛故爾雲欤。
私記偈口傳者。
即勸請詞可相加。
此等主也(雲雲)十二宮曜宿段奉請也。
義釋見。
大雲。
二說也。
南雲。
依烏苾軌心者。
本尊段部主前相對本尊可觀欤。
二聖俨而對(雲雲)但本尊背行者坐給。
頗不相順也。
然者不可必依此軌說也。
相并可觀也。
部主尤左本尊右。
大雲。
南說同(雲雲)委被示随向不背雲。
金剛界部主皆向諸方給。
以之思之。
本尊段二聖相并觀有何事。
南雲。
本尊段主部主。
随三部五部等可異也。
雖然隻以大日為其主也。
通部主故。
又依鳥樞軌心。
既以大日為主。
餘法可準知之也。
北鬥等可相異欤。
南雲。
建立軌心大壇護摩壇别也。
大雲。
爐對曼荼羅(雲雲)或雲。
所供如大壇(雲雲)瑜伽軌心。
是即壇也。
師說依瑜伽即壇建立六段也。
即壇心者。
爐回可觀聖衆。
又從彼可奉請入爐也。
是說又爐奧方可奉觀曼荼羅也(雲雲)又一說。
師說用後說為宜(雲雲)依前說者。
供養物從聖衆上投越。
不心通事欤。
但事供養理觀相妨。
爾者有何事哉 大雲。
即壇行者前方聖衆小許倚奇可觀也。
供物其中可投也。
故文雲。
爐蘇器自身不雲聖衆者也是也。
南雲。
所供如大壇者。
壇供等如大壇置之也。
但取上不供養也。
是隻壇上莊嚴欤。
大壇阿阇梨入念誦時。
護摩壇阿阇梨初登先加持供物等。
次修護摩。
護摩後可坐。
更不修供養法。
南說。
南說雲。
乳木末向佛方投也。
但調伏末向我方投說有之。
而橫川僧都雲未見證文(雲雲)今撿一字佛頂等雲書見件事。
恐彼僧都不見給欤。
南雲。
故阿阇梨禦私記。
部母次成事業身者。
五供養前如供養會。
先以不動辟除等成金剛身也。
其後可供養也。
故阿阇梨面授如此(雲雲) 和尚被示雲。
三井寺樣。
世天段不置中尊者也。
即又從大師禦時之師說。
更不置中尊。
隻奉供十二天者也。
慈覺大師禦門徒。
被供中尊四臂不動之由傳承之。
不知其意趣傳(雲雲)即和尚向件人被示雲。
慈覺大師。
大師禦門徒。
中尊四臂不動奉供者也。
其故從大師禦時師說也。
但非無其所以。
護摩儀軌。
大師将來給。
是二本也。
世流布本不置中尊。
但安中尊之本。
唐院禦座者也。
大師依彼本給欤。
次雲。
師說即依大師禦說也ナレト雲シカハ件人雲。
安中尊之本更不見聞傳。
慥件本禦座スルニテハ安中尊之說。
大道理ニコソ傳侍ナントナム(雲雲) (八十九)踏舍睹嚧事(有下永保二年六月六禦物語也)(九十)部母坐所事 軍軌雲。
瑜伽者即觀。
此聖者在本尊前坐蓮花台(雲雲) 師雲。
部母面向本尊。
背後行者可觀也(雲雲大原說也) 金剛部如此。
餘二部準知之。
(九十一)諸佛集會(有下) (九十二)念誦時五大願事 故君被示雲。
欲入念誦之時。
加持珠之後。
發五大願。
是師說也(雲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