貳·人生的城市

關燈
一、儀容莊重。

    出門之人,一定要帶着愉快的心情,要有莊嚴的儀容,保持自然,保持微笑,保持端莊。

    見了人不能苦着表情,一臉嚴肅,讓人見了就不歡喜,如此怎麼與人洽談辦事呢?因為自己看不到自己的面孔,更要小心注意自己的表情儀容,不要讓它成為自己與人相處,或是交涉辦事的阻礙。

     二、衣履整齊。

    出門的人,雖然不一定要穿着華麗的衣服向人炫耀,但是出門在外,衣履總要整齊清潔,樸素大方,不可邋遢随便,以免給人留下不良的印象。

     三、情緒安詳。

    出門的人,不可以把在家所受的氣發洩在别人身上,也不能把自己的煩惱、情緒傳染給别人。

    出門在外,要保持心情愉快、情緒安詳,對人微笑有禮,講話心平氣和,這是做人之道。

     四、主動問好。

    出門在外,不管認識與否,既然照面了,不妨問候一聲“你好”、“早安”。

    假如是熟人,也不要匆忙就擦身走過,所謂“見面三句話”,可以寒暄幾句,問候一下“近來可好”、“家居平安”、“事業順利”,讓别人感受到你對他的關懷。

    有時你主動對人招呼,卻得不到回應,也不要生氣。

    你可以想,也許是對方來不及回應,也可能是别人沒有聽到你的問候,所以隻要自己對人的禮數到了就好,不要計較别人的反應,必然自己受益。

     五、精神煥發。

    平時在家,可以閑散、放松,但是一旦出門,就要容光煥發,神采奕奕。

    所謂“在家一條蟲,出門一條龍”,本此道理,出門一定要打起精神,說話铿锵有力,眼光炯炯有神,尤其跟人握手時,一定要表達誠意。

    有的人與人握手,眼睛卻看着别人,如此不專注,不會赢得别人的好感。

    一個人要受到别人的好評,所謂“三千威儀,八萬細行”,稍一不注意,都容易招人批評。

     六、肯定自信。

    出門辦事,尤其是每天外出上班,一定要帶着飽滿的精神,以及愉快的心情,尤其要充滿信心,專注地投入工作。

    如果是出門訪友、參加會議,更要四面玲珑、八方周全,說話妙語如珠,引起别人的好感,容易達成訪談的目的。

    總之,人要肯定自我,對自己要充滿信心。

    已經出門了,如果不知道自己的目标在哪裡、不懂得如何與人應對,如此沒有自信,如何達成目的呢?所以出門一次,看似簡單,其實出門辦事,行止進退,如何應對才得體,裡面大有學問。

    出門,實在是一件不簡單的大事。

     出門預備 每個人每天都要外出上班、辦事,即使不用每天上班,隻要不是“閉關”、“禁足”,總要外出。

    出門前,應該有些預備,沒有事先預備,出門之後才發現忘記了要前往的地方,以及對方的姓名、應送的禮品等,甚至回到家才發現出門時忘了帶鑰匙。

     經常見到有人出門,車子開動了,猛然發現忘記了什麼,隻好回頭。

    甚至出國的人,忘了帶護照,在海關進退兩難。

    為什麼不及早預備好呢? “出門預備”,茲有六事提醒: 一、出門先看天。

    今天會下雨嗎?如果感覺天色不對,有可能下雨,就要先預備好雨衣、雨傘、雨鞋,免得在路上果真變天下雨了,進退維谷。

     二、所去有目的。

    今日出門,要到哪些地方,有幾件事該辦,先有個計劃。

    例如,第一先到甲地,第二再到乙處,第三順道拜訪丙家……把所要訪問的對象一次完成。

    或者今日去鄉鎮公所領戶口謄本,再到銀行存款,接着到市場購買物品……把該做的事計劃好,免得中途猶豫。

    常見有人把車子停在路旁商量,甚至商量時意見不一,吵起架來,這都是出門沒有預備之故。

     三、時間要預算。

    今日出門到多少地方去,需要花費多少時間,事先要有個預算,不要在别人開會時趕到,或是别人吃飯時造訪,免得彼此尴尬。

    如果沒有事先約定,也不宜閑聊長談,最好把事情簡單講完就告辭,免得妨礙别人工作。

     四、事先要預約。

    到銀行機關辦事,他們有一定的上下班時間,隻要在上班時間内,事情都能辦成。

    如果要拜訪的是朋友,彼此各有各的事情,所以最好事先用電話預約,幾點到達,幾點離開,讓對方有個預備,不要貿然前往,成為令人讨厭的客人。

    朋友交往、相處,要能歡喜、愉快,所以應該注意的事情,不能疏忽。

     五、講話看人面。

    我們和人相約,有時閑話家常,有時商量議事,有時向朋友借貸,或是希望他出力相助等,必然會有不等的談話内容。

    談話中,要注意對方的面容、聲音、态度,他對你所說的意見、所提的要求,如果是真心相應、有心資助就好,否則宜應适可而止,不要強人所難,因為即使父母兄弟、至親骨肉,也未必都能所求順遂,何況是朋友、外人呢? 六、禮品要預備。

    日本人訪問朋友,非常重視禮品,現在中國社會也重視禮尚往來,相互贈送一些“惠而不費”的小小禮物,也能縮短彼此的距離,促進彼此的關系。

    不過送禮也要适當,不宜太貴重,免得對方收受後覺得是個負擔。

     出門要預備的事其實很多,應該注意的事項也不少,其中尤以講話的内容要長話短說、具體扼要,不要翻來覆去一再重複,能夠簡單明白、彼此相談甚歡,那就出門愉快了。

     忘記了什麼 “健忘”是一般人共通的毛病。

    下雨天帶傘出門,天晴了,很多人會忘記把雨傘帶回家。

    火車上的廁所裡,經常有被主人遺忘的手機;到餐廳用餐,飯後總會有人忘了自己随身的手提包。

    甚至公交車上、出租車裡,經常有乘客忘記把重要物品帶下車,所以搭乘飛機在世界各地旅行時,每當飛機降落前,空中小姐總會在廣播裡提醒旅客,不要忘記随身攜帶的物品。

     平時一般人出門,也經常在車子開了一小段路之後,忽然想起來:糟糕,我忘記了什麼東西沒有帶!隻好打道回府,于是浪費不少時間。

     健忘實在是人生的缺點,應該改正,茲有十事提醒大家: 一、昨天你對别人的承諾,還記得嗎?如果記得,即刻履行;如果忘記了,要列為自己的重大過失,不可護短。

     二、父母、老師、主管、朋友跟你交代的事情,都記得照辦了嗎?照辦後有向他們彙報嗎? 三、今日出門,随身應該攜帶的東西,如記事本、電話簿、手機、眼鏡、開會資料等,凡手提包裡該有的東西都齊全了嗎?出門前最好再檢查一次,不要丢三落四、忘東忘西。

     四、開車外出,攜帶駕照、身份證了嗎?過路費所需的零錢準備了嗎?所要前往的目的地,路線都事先了解清楚了嗎? 五、外出訪友,已事先電話聯絡了嗎?如系應邀赴約,能如時赴約嗎?乃至該回的電話都回了嗎? 六、出國旅遊,護照、機票、藥品、當地的錢币都帶齊了嗎?甚至換洗的衣物、随身讀物,都不可忘記。

     七、昨天聽到的善言、新知,都能記得嗎?都能将之再轉告給他人嗎? 八、每天要“日行一善”,今天實踐了嗎?做了哪些善事都能夠說得出來嗎? 一般人經常騎驢找驢,眼鏡戴在頭上卻到處找不到。

    健忘的人容易失信于朋友,健忘也是一種失德。

    一部大機器,忘記了一顆螺絲釘,其後果不堪設想。

    一個重要的親友,忘了一句贊美、請安、問候,後果也很難預料,所以古人說“三思而後行”。

    我們每天的生活不可健忘,應該履行的承諾,如約、如期、如實完成,這是做人的根本。

     上 街 自古以來,無論哪個階層的人士,為了購買生活所需,幾乎都有“上街”采購的經驗。

    時至今日,商業發達,百貨公司、購物中心,各種大賣場林立。

    由于業者善于廣告宣傳,經常舉辦減價促銷活動,更是吸引廣大群衆上街一遊。

    當中不全然所有的人都是為了購物,而是另有所圖,例如: 一、滿足欲望。

    上街的人,不必然是為了購物,也不見得有什麼目的,純粹隻是為了上街看看逛街的人潮,看看櫥窗裡陳列的各色商品,即使不買,看看也能滿足人類追求物欲的本性。

     二、消磨時間。

    既然不買,為什麼還要上街?除了街上人多,可以看看各式各樣的人與物之外,尤其街上人多事雜,總會有很多事情發生,借着閑暇逛街,可以看看熱鬧,消磨時間。

    有的父母晚間帶着兒女上街,可以就街上所見,做一些機會教育,乃至到小吃攤吃個點心,有助于親子間的互動,增加親子情誼,這也是上街的一得。

     三、獵取新奇。

    逛街時的心情,總是興奮又好奇。

    走在街上,各種五光十色的商店招牌,還有電影院的影片廣告牌,令人眼花缭亂。

    每逢電影進場散場,人潮如織。

    當中有書童報販,沿街喊叫,各種小販拎着水果,滿街兜售。

    偶爾還有警察追趕小販,乃至女人對街相罵的場景出現,甚至古代還有官轎,擡着達官貴人出巡。

    逛街的人看到這一切,無不感到新奇無比。

    其實一些男士逛街,常是為了尋芳獵豔而來,隻不知一些美麗的女郎,是否也在獵取心目中的帥哥。

    總之,獵取新奇是引起很多人逛街的目标與興趣之一。

     四、市場調查。

    一個城市繁榮與否,市集街道最能反映實況。

    甚至當地的文化習俗、風土民情,也能從街上的活動一探究竟。

    因此,有些學者為了學術研究,下鄉做田野調查,或是上街做問卷。

    尤其一些廠商為了掌握市場需求,上街做市場調查。

    甚至有的人沒事上街閑逛,也能看出流行的趨勢、物價的波動、市場的行情等,因而成為“世間解”,所以市場調查也成為某些人上街的主要目的之一。

     五、陪友參觀。

    偶爾家中有親朋好友自遠方來,陪他到遠處參觀,所費不赀,如果約他遊街,邊逛街邊談天,既有所見,也有議論,而且說長道短,不必負責。

    所以過去的一些茶館,現代的咖啡屋,就成為逛街人士聚會的場所。

     六、采購所需。

    上街最大的目的,還是以采購為主。

    一些公務人員,平時上班,隻能利用假日,或是每天早晚上班前後,上街購買日常用物。

    有些公司團體,負責采購的總務人員,也經常列出清單,有效率、有目标地上街采購。

    平時一些家庭主婦,則是随興地依家人所需,上街采購日用,上街因此成為某些人不可免的生活要務。

     總之,不論居住在什麼地方的人,都有“上街”的經驗。

    上街的往事,不但留下生動有趣的生活體驗,甚至留下很多可談的資料,成為人生的閱曆之一。

     路 路,是給人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