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一日之計
關燈
小
中
大
找到長久的安住之處,唯有信佛、學佛,在佛法裡如果能獲得禅悅法喜,那才是我們真正的安心之處。
睡 覺 人活着都要睡覺,不睡覺就不能活。
但是有的人盡量減少睡眠,想把時間省下來工作。
一個人不工作,整天閑散睡懶覺固然不好,如佛陀批評阿那律:“咄咄汝好睡,螺蛳蚌蛤類,一睡一千年,不聞佛名字。
”睡覺睡得過分,有時也會睡出毛病來,但是如果長期睡眠不足,身體也會出問題,所以适當的睡眠是正精進,因為睡眠有如下意義: 一、睡覺如充電。
一般的家電用品,電池使用一段時間後,都需要充電才能再使用;出門開車,汽車也要加油才能上路。
适當的睡眠,就如機器充電,也如汽車加油。
人的肉體需要吃飯才有體力,精神也需要有充足的睡眠養息。
如果不睡覺,眼睛睜不開、頭腦不清醒,甚至四肢沒有力氣,所以睡眠就如充電、加油,至為重要。
二、睡覺如打烊。
一般的商店,到了晚上都要關門打烊,就是公司裡的員工,白天上班,到了晚上也要下班。
人的身體,眼、耳、鼻、舌、身、心等“六根”,平時一直在與色、聲、香、味、觸、法等“六識”打交道,一天工作下來,也很辛苦,也需要時間休息。
睡覺就如商店打烊,也如公司下班。
借着睡覺,讓“六根”都能放松,得到适當的休息,所以睡覺是很重要的事。
三、睡覺如息兵。
睡覺如軍隊偃旗息鼓,高挂免戰牌,暫時休兵養息。
因此,睡覺時,不但眼睛不看、耳朵不聽,而且要把身心全然放下,好好休息。
但是有的人不甘于把時間浪費在睡眠上,晚上要加班,甚至追尋其他的聲色之娛,如此反而加重身心的負擔,日久身體也會生病、反撲。
所以休息如佛教講的:“學道猶如守禁城,晝防六賊夜惺惺;将軍主帥能行令,不動幹戈定太平。
” 睡覺雖然重要,但警覺性也很重要,不能睡到如人打趣說“睡得像死豬一樣”、“睡得不省人事”、“睡得天昏地暗”,睡得過多,也要自我警惕。
一般的說法,每天睡覺八小時是正常的,也有人說,一天睡個六小時就夠了,其實因人而異,不能一概而論。
不過中老年人,如果每天中午都能小睡半小時到一小時,必然有益身體健康。
四、睡覺如死亡。
在佛教裡,為了勉勵修行人把握每一天,甚至每個當下好好精進修行,不可蹉跎時日,所以有謂“今日脫下鞋和襪,明朝不知穿不穿”也就是要有無常觀,要把睡覺當成死亡一樣,每個今天也許就是生命的最後一天,要自我惕厲。
其實,佛教裡修行悟道的人,一邊睡覺,一邊可以清楚地知道别人在講什麼話、做什麼事。
反之,沒有修行功夫的人,尤其是睡得很沉的時候,什麼感覺也沒有,什麼事都不知道,就像死去一樣,甚至盡管現在醫學很發達,在睡夢中逝去的人,也是為數很多。
不過一般人認為這是“善終”,能在睡覺時逝去,無諸痛苦,安然而逝,未嘗不好。
反過來說,如果每個人都能把死亡當成像是睡覺一樣,那麼死亡也就沒有什麼可怕的了。
睡 眠 人每天都要睡覺,睡眠有時候是懶惰、懈怠的代名詞,但是正常的睡眠是精進,會有再起的力量,因此适當的睡眠,也是正精進。
過去中國的讀書人,以及宗教的修行之士,倡導愛惜時間,都會盡量減少睡眠。
就是一般的農工之家,也是起早待晚,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毫不懈怠。
佛教的阿那律尊者,因為聽經時打瞌睡,被佛陀呵斥為:“咄咄汝好睡,螺蛳蚌蛤類,一睡一千年,不聞佛名字。
”可見睡眠不當,應該呵斥。
但是适當的睡眠,也是值得提倡,因為睡眠具有如下功能: 一、睡眠可以放松身體。
我們的身體,繃得太緊,沒有适當的放松,就如機器,沒有休息,也會發生故障,所以适當的睡眠,讓身體得以放松,就如萬物休養生息,才能生機無限。
二、睡眠可以寬大心胸。
一個人操勞過度,有時候也會影響情緒,例如看别人不順眼,甚至憤世嫉俗等。
如果給予适當的休息,也能怡情養性,開闊心胸,自然不會對人太計較。
我們很少看到一個人剛起床就責怪别人,但常見一個睡眠不足的人,罵你罵他,罵東罵西,所以充足的睡眠很重要。
三、睡眠可以遠離煩惱。
人生的煩惱,可謂八萬四千,為數很多。
我的欲望、我的挂念、我的計較,每天都像泰山壓頂一樣,讓人難以承受。
所謂“一睡解千愁”,其實一睡不但可以把所有煩惱挂礙都息下來,而且在獲得适當的休息後,有足夠的精神、體力解決問題,這才是真正的解千愁。
四、睡眠可以放下事務。
勤勞的人,世間的事永遠做不完,甚至愈做愈多,所以有“能者多勞”之謂。
勤勞的人,做了這樣,又想完成那樣;做完自己的,又想幫别人多做一些。
辦公的人,公事愈積愈多;寫作的人,稿債愈拖愈大。
承諾的事,一件又一件,日常的生活瑣事,更是循環不已。
例如,地每日要掃,飯餐餐要煮,盥洗日日要進行,人情天天要應酬。
所以,有的人被事務纏身,甚至壓迫得身心俱疲。
假如該睡眠的時候,放下事務,好好地睡他一覺,也不失為解脫之道。
五、睡眠可以觀想光明。
佛教講,适當的睡眠也是正精進,尤其在即将入睡之前的一點點時間裡,如果利用來輕聲念佛,或是觀想光明,必定能在身心安然中入睡,如此必然有益健康。
六、睡眠可以閱讀入夢。
有的人習慣睡前看書,所以設有“床頭書”。
在睡覺前,看一本自己喜歡的書,不但可以息下妄想雜念,讓自己擁抱書香入夢。
尤其一旦養成每天看書的習慣,則日積月累,自己的知識、學問必有長進,必能變化氣質,此所謂“腹有詩書氣自華”也。
總之,好逸貪睡,這是浪費生命,合理适當的睡眠,有助健康。
尤其善用時間的人,利用睡前的時間用功,不管是念佛、讀書,或是止息妄念、開闊身心、遠離煩惱等,都能讓自己的生命得到充分的滋養,讓自己更有力量迎向美好的明天。
睡 經 現代人,失眠的問題愈來愈嚴重,有些人不容易入睡,總是在床上翻來覆去,不得成眠。
面對失眠,實在是一件苦不堪言的事,尤其有些人隔天還有重要的事要處理,不能不早起,但是晚上又不能很快入睡,怎不苦上加苦呢?人生貪睡固然是毛病,但是不睡也不是好事。
好比佛陀對弟子二百億耳開示“修行如彈琴”,琴弦太緊容易斷,太松則不響,最好要能中道。
人生在世,行住坐卧都要有适當的安排,好比前往某處,是行腳去還是乘車去呢?居住的環境,是選在山上、水邊好,還是繁華的都市比較方便呢?總要有個安排。
睡覺亦複如此,有的人習慣要點燈,有的人則是幽暗才能入睡。
總之,自覺心安,最為适合。
睡眠也是一種正當的休息,閉上雙眼,能讓眼睛獲得充分休息,身體平躺,能舒解身心的壓力。
因此,睡眠質量好,必能促使心力更加旺盛。
以下提供幾個幫助睡眠的方法,給一些不容易入睡的人士參考: 一、兒歌是母親送給幼兒的催眠曲,難以入睡的人,不妨哼哼呀呀唱個一曲,或許能幫助入眠。
二、可以倒數數字,從一百、九十九、九十八、九十七……數到一,然後再重來一次。
不消重複個二三次,大概就可以入眠了。
三、可以觀想佛的相好光明,把佛相的莊嚴觀到曆曆在目,而且定于一境,不會模糊不清,如此與佛的慈悲、精神、活力相互交流,也容易入睡。
四、躺在床上三五分鐘内,如果仍然無法入睡,可以用手指輕觸眉毛、臉頰、頭部,就像蒼蠅在臉上爬動一樣,因為無事可做,感到無奈,很快就能睡着了。
五、可以默念“七音佛号”,雖然不發出聲音,但有韻律也能幫助入睡。
六、背佛學名相、念外文名詞、記文學上的成語,也有助入眠。
七、如果再睡不着,幹脆想一些困難的問題或難以解決的事情,自問“怎麼辦”,最後也會因為無奈而入睡。
八、把心定于一境,平時我們的心就像猿猴一樣,南北東西到處亂跑,不易安住,若能把心安住在一個境界上,一段時間之後,也會睡着。
九、假如還是睡不着,可以起身洗個澡,重新再睡。
甚至睡前泡腳,不僅促進身體健康,也可以幫助入眠,是一舉二得的好方法。
十、《十六觀經》裡面的任何一觀,如觀日、觀水、觀地、觀樹等,都能有助于睡眠。
人要吃飯、喝水,才能補充營養、增加體力,而睡眠能調節生理時鐘,讓人精力充沛。
所以,人生能吃還要能睡,才是有福氣的人。
吃睡正常、工作正常、思維正常、生活正常,一切都很正常,還會有什麼事情感到不如意的呢? 睡姿奇觀 在人的一生當中,大約有三分之一的時間都在睡覺。
睡眠的時候,其實也像死去一般,隻是人都怕死,但不怕睡覺,因為睡覺會再醒來,死去就不會再活過來了。
每天有充足的睡眠,可以消除疲勞,恢複體力,所以睡覺對人而言,就如遠航的船隻需要添加油料一樣。
有充足的睡眠,才能保持身體健康,良好的睡眠質量對人的重要性,由此可見。
談到睡覺,有的人一躺上床,馬上就能進入夢鄉,有的人總要翻來覆去,久久不能入眠。
甚至睡覺的姿勢,也是千奇百态,因人而異。
茲舉數例一談: 一、仰天長嘯型。
有的人睡覺時間一到,朝床上一倒,面對天花闆,馬上呼呼大睡。
這種睡姿的人,容易打鼾,而且姿态不雅。
幼小時,父母大都會加以糾正,所以這種仰天長嘯型的人,為數不多。
二、大字擺開型。
有的人睡覺,朝床上一躺,兩手一伸,兩腿一叉,像個“大”字一樣,也不管旁邊有人無人。
這種大字擺開型,比仰天長嘯型更為不雅,這種睡姿的人,隻能獨睡,否則不但睡姿難看,也會影響旁人睡眠。
三、卷曲蝦米型。
有的人睡覺,很規矩,很自愛,睡下後,身體側躺,或左或右,像蝦米一樣卷曲,縮成一團。
這種睡姿的人,不妨礙旁人同睡,往往是因為從小的家教養成的好習慣。
四、背天覆地型。
有少數的人睡覺,不是仰天長嘯型,而是背天覆地型,他趴伏在床上睡覺。
這種睡姿不但容易傷害五髒六腑,睡眠也不容易持久,所以從生理衛生、身體保健的角度來看,并不是很理想的睡姿。
五、輾轉反側型。
有的人睡眠習慣不好,尤其當心緒不甯的時候,在床上輾轉反側睡不着。
由于翻來覆去容易驚動旁人,尤其有的人動作誇張,不斷起身再躺下。
如果獨睡還好,萬一在軍中睡大通鋪,或在家中與家人共睡,自己動作太大,也容易引人反感,不受歡迎。
六、右脅而卧型。
真正最好的睡姿,就是佛陀所說的“右脅而卧”,又叫“吉祥卧”。
右手擺在右臉旁,左手伏貼在左腿上,這樣的睡姿一來美妙好看,再者減少妄想,容易入睡。
所以假如偶有心情不好,可以借右脅而卧的姿态,同時一邊可以觀想光明、觀想佛身,或是觀想大自然,讓心胸開闊,幫助入睡。
這樣的睡姿如能養成,不但有益身體健康,而且不管人前人後,尤其在大衆團體裡,也不會失去莊嚴的威儀,就是與人同鋪而睡,也不會驚擾别人。
右脅而卧最大的好處是既不會打鼾,也不容易做夢,睡眠的質量會提高。
所以,各種睡姿奇觀中,還是以右脅而卧的“吉祥卧”最為可取。
睡 覺 人活着都要睡覺,不睡覺就不能活。
但是有的人盡量減少睡眠,想把時間省下來工作。
一個人不工作,整天閑散睡懶覺固然不好,如佛陀批評阿那律:“咄咄汝好睡,螺蛳蚌蛤類,一睡一千年,不聞佛名字。
”睡覺睡得過分,有時也會睡出毛病來,但是如果長期睡眠不足,身體也會出問題,所以适當的睡眠是正精進,因為睡眠有如下意義: 一、睡覺如充電。
一般的家電用品,電池使用一段時間後,都需要充電才能再使用;出門開車,汽車也要加油才能上路。
适當的睡眠,就如機器充電,也如汽車加油。
人的肉體需要吃飯才有體力,精神也需要有充足的睡眠養息。
如果不睡覺,眼睛睜不開、頭腦不清醒,甚至四肢沒有力氣,所以睡眠就如充電、加油,至為重要。
二、睡覺如打烊。
一般的商店,到了晚上都要關門打烊,就是公司裡的員工,白天上班,到了晚上也要下班。
人的身體,眼、耳、鼻、舌、身、心等“六根”,平時一直在與色、聲、香、味、觸、法等“六識”打交道,一天工作下來,也很辛苦,也需要時間休息。
睡覺就如商店打烊,也如公司下班。
借着睡覺,讓“六根”都能放松,得到适當的休息,所以睡覺是很重要的事。
三、睡覺如息兵。
睡覺如軍隊偃旗息鼓,高挂免戰牌,暫時休兵養息。
因此,睡覺時,不但眼睛不看、耳朵不聽,而且要把身心全然放下,好好休息。
但是有的人不甘于把時間浪費在睡眠上,晚上要加班,甚至追尋其他的聲色之娛,如此反而加重身心的負擔,日久身體也會生病、反撲。
所以休息如佛教講的:“學道猶如守禁城,晝防六賊夜惺惺;将軍主帥能行令,不動幹戈定太平。
” 睡覺雖然重要,但警覺性也很重要,不能睡到如人打趣說“睡得像死豬一樣”、“睡得不省人事”、“睡得天昏地暗”,睡得過多,也要自我警惕。
一般的說法,每天睡覺八小時是正常的,也有人說,一天睡個六小時就夠了,其實因人而異,不能一概而論。
不過中老年人,如果每天中午都能小睡半小時到一小時,必然有益身體健康。
四、睡覺如死亡。
在佛教裡,為了勉勵修行人把握每一天,甚至每個當下好好精進修行,不可蹉跎時日,所以有謂“今日脫下鞋和襪,明朝不知穿不穿”也就是要有無常觀,要把睡覺當成死亡一樣,每個今天也許就是生命的最後一天,要自我惕厲。
其實,佛教裡修行悟道的人,一邊睡覺,一邊可以清楚地知道别人在講什麼話、做什麼事。
反之,沒有修行功夫的人,尤其是睡得很沉的時候,什麼感覺也沒有,什麼事都不知道,就像死去一樣,甚至盡管現在醫學很發達,在睡夢中逝去的人,也是為數很多。
不過一般人認為這是“善終”,能在睡覺時逝去,無諸痛苦,安然而逝,未嘗不好。
反過來說,如果每個人都能把死亡當成像是睡覺一樣,那麼死亡也就沒有什麼可怕的了。
睡 眠 人每天都要睡覺,睡眠有時候是懶惰、懈怠的代名詞,但是正常的睡眠是精進,會有再起的力量,因此适當的睡眠,也是正精進。
過去中國的讀書人,以及宗教的修行之士,倡導愛惜時間,都會盡量減少睡眠。
就是一般的農工之家,也是起早待晚,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毫不懈怠。
佛教的阿那律尊者,因為聽經時打瞌睡,被佛陀呵斥為:“咄咄汝好睡,螺蛳蚌蛤類,一睡一千年,不聞佛名字。
”可見睡眠不當,應該呵斥。
但是适當的睡眠,也是值得提倡,因為睡眠具有如下功能: 一、睡眠可以放松身體。
我們的身體,繃得太緊,沒有适當的放松,就如機器,沒有休息,也會發生故障,所以适當的睡眠,讓身體得以放松,就如萬物休養生息,才能生機無限。
二、睡眠可以寬大心胸。
一個人操勞過度,有時候也會影響情緒,例如看别人不順眼,甚至憤世嫉俗等。
如果給予适當的休息,也能怡情養性,開闊心胸,自然不會對人太計較。
我們很少看到一個人剛起床就責怪别人,但常見一個睡眠不足的人,罵你罵他,罵東罵西,所以充足的睡眠很重要。
三、睡眠可以遠離煩惱。
人生的煩惱,可謂八萬四千,為數很多。
我的欲望、我的挂念、我的計較,每天都像泰山壓頂一樣,讓人難以承受。
所謂“一睡解千愁”,其實一睡不但可以把所有煩惱挂礙都息下來,而且在獲得适當的休息後,有足夠的精神、體力解決問題,這才是真正的解千愁。
四、睡眠可以放下事務。
勤勞的人,世間的事永遠做不完,甚至愈做愈多,所以有“能者多勞”之謂。
勤勞的人,做了這樣,又想完成那樣;做完自己的,又想幫别人多做一些。
辦公的人,公事愈積愈多;寫作的人,稿債愈拖愈大。
承諾的事,一件又一件,日常的生活瑣事,更是循環不已。
例如,地每日要掃,飯餐餐要煮,盥洗日日要進行,人情天天要應酬。
所以,有的人被事務纏身,甚至壓迫得身心俱疲。
假如該睡眠的時候,放下事務,好好地睡他一覺,也不失為解脫之道。
五、睡眠可以觀想光明。
佛教講,适當的睡眠也是正精進,尤其在即将入睡之前的一點點時間裡,如果利用來輕聲念佛,或是觀想光明,必定能在身心安然中入睡,如此必然有益健康。
六、睡眠可以閱讀入夢。
有的人習慣睡前看書,所以設有“床頭書”。
在睡覺前,看一本自己喜歡的書,不但可以息下妄想雜念,讓自己擁抱書香入夢。
尤其一旦養成每天看書的習慣,則日積月累,自己的知識、學問必有長進,必能變化氣質,此所謂“腹有詩書氣自華”也。
總之,好逸貪睡,這是浪費生命,合理适當的睡眠,有助健康。
尤其善用時間的人,利用睡前的時間用功,不管是念佛、讀書,或是止息妄念、開闊身心、遠離煩惱等,都能讓自己的生命得到充分的滋養,讓自己更有力量迎向美好的明天。
睡 經 現代人,失眠的問題愈來愈嚴重,有些人不容易入睡,總是在床上翻來覆去,不得成眠。
面對失眠,實在是一件苦不堪言的事,尤其有些人隔天還有重要的事要處理,不能不早起,但是晚上又不能很快入睡,怎不苦上加苦呢?人生貪睡固然是毛病,但是不睡也不是好事。
好比佛陀對弟子二百億耳開示“修行如彈琴”,琴弦太緊容易斷,太松則不響,最好要能中道。
人生在世,行住坐卧都要有适當的安排,好比前往某處,是行腳去還是乘車去呢?居住的環境,是選在山上、水邊好,還是繁華的都市比較方便呢?總要有個安排。
睡覺亦複如此,有的人習慣要點燈,有的人則是幽暗才能入睡。
總之,自覺心安,最為适合。
睡眠也是一種正當的休息,閉上雙眼,能讓眼睛獲得充分休息,身體平躺,能舒解身心的壓力。
因此,睡眠質量好,必能促使心力更加旺盛。
以下提供幾個幫助睡眠的方法,給一些不容易入睡的人士參考: 一、兒歌是母親送給幼兒的催眠曲,難以入睡的人,不妨哼哼呀呀唱個一曲,或許能幫助入眠。
二、可以倒數數字,從一百、九十九、九十八、九十七……數到一,然後再重來一次。
不消重複個二三次,大概就可以入眠了。
三、可以觀想佛的相好光明,把佛相的莊嚴觀到曆曆在目,而且定于一境,不會模糊不清,如此與佛的慈悲、精神、活力相互交流,也容易入睡。
四、躺在床上三五分鐘内,如果仍然無法入睡,可以用手指輕觸眉毛、臉頰、頭部,就像蒼蠅在臉上爬動一樣,因為無事可做,感到無奈,很快就能睡着了。
五、可以默念“七音佛号”,雖然不發出聲音,但有韻律也能幫助入睡。
六、背佛學名相、念外文名詞、記文學上的成語,也有助入眠。
七、如果再睡不着,幹脆想一些困難的問題或難以解決的事情,自問“怎麼辦”,最後也會因為無奈而入睡。
八、把心定于一境,平時我們的心就像猿猴一樣,南北東西到處亂跑,不易安住,若能把心安住在一個境界上,一段時間之後,也會睡着。
九、假如還是睡不着,可以起身洗個澡,重新再睡。
甚至睡前泡腳,不僅促進身體健康,也可以幫助入眠,是一舉二得的好方法。
十、《十六觀經》裡面的任何一觀,如觀日、觀水、觀地、觀樹等,都能有助于睡眠。
人要吃飯、喝水,才能補充營養、增加體力,而睡眠能調節生理時鐘,讓人精力充沛。
所以,人生能吃還要能睡,才是有福氣的人。
吃睡正常、工作正常、思維正常、生活正常,一切都很正常,還會有什麼事情感到不如意的呢? 睡姿奇觀 在人的一生當中,大約有三分之一的時間都在睡覺。
睡眠的時候,其實也像死去一般,隻是人都怕死,但不怕睡覺,因為睡覺會再醒來,死去就不會再活過來了。
每天有充足的睡眠,可以消除疲勞,恢複體力,所以睡覺對人而言,就如遠航的船隻需要添加油料一樣。
有充足的睡眠,才能保持身體健康,良好的睡眠質量對人的重要性,由此可見。
談到睡覺,有的人一躺上床,馬上就能進入夢鄉,有的人總要翻來覆去,久久不能入眠。
甚至睡覺的姿勢,也是千奇百态,因人而異。
茲舉數例一談: 一、仰天長嘯型。
有的人睡覺時間一到,朝床上一倒,面對天花闆,馬上呼呼大睡。
這種睡姿的人,容易打鼾,而且姿态不雅。
幼小時,父母大都會加以糾正,所以這種仰天長嘯型的人,為數不多。
二、大字擺開型。
有的人睡覺,朝床上一躺,兩手一伸,兩腿一叉,像個“大”字一樣,也不管旁邊有人無人。
這種大字擺開型,比仰天長嘯型更為不雅,這種睡姿的人,隻能獨睡,否則不但睡姿難看,也會影響旁人睡眠。
三、卷曲蝦米型。
有的人睡覺,很規矩,很自愛,睡下後,身體側躺,或左或右,像蝦米一樣卷曲,縮成一團。
這種睡姿的人,不妨礙旁人同睡,往往是因為從小的家教養成的好習慣。
四、背天覆地型。
有少數的人睡覺,不是仰天長嘯型,而是背天覆地型,他趴伏在床上睡覺。
這種睡姿不但容易傷害五髒六腑,睡眠也不容易持久,所以從生理衛生、身體保健的角度來看,并不是很理想的睡姿。
五、輾轉反側型。
有的人睡眠習慣不好,尤其當心緒不甯的時候,在床上輾轉反側睡不着。
由于翻來覆去容易驚動旁人,尤其有的人動作誇張,不斷起身再躺下。
如果獨睡還好,萬一在軍中睡大通鋪,或在家中與家人共睡,自己動作太大,也容易引人反感,不受歡迎。
六、右脅而卧型。
真正最好的睡姿,就是佛陀所說的“右脅而卧”,又叫“吉祥卧”。
右手擺在右臉旁,左手伏貼在左腿上,這樣的睡姿一來美妙好看,再者減少妄想,容易入睡。
所以假如偶有心情不好,可以借右脅而卧的姿态,同時一邊可以觀想光明、觀想佛身,或是觀想大自然,讓心胸開闊,幫助入睡。
這樣的睡姿如能養成,不但有益身體健康,而且不管人前人後,尤其在大衆團體裡,也不會失去莊嚴的威儀,就是與人同鋪而睡,也不會驚擾别人。
右脅而卧最大的好處是既不會打鼾,也不容易做夢,睡眠的質量會提高。
所以,各種睡姿奇觀中,還是以右脅而卧的“吉祥卧”最為可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