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林第十五

關燈
性同期佛慧。

    如是妙法諸佛如來時乃說之。

    如優昙缽花時一現耳。

    佛子宿因多幸。

    值遇此教。

    今正是時。

    宜結良緣。

    故年來之間。

    久誦妙文。

    縱不知實相之深理。

    豈不作菩提遠因。

    今更受三蜜之教門。

    欲助一乘之妙行。

    願滅六根之罪垢。

    奉拜普賢之尊容。

    仰願釋迦多寶普賢大士一切三寶護法聖衆加持護念信心佛子。

    一切所願如意滿足(随時可用意)。

     為令法久住利益衆生(摩诃毗盧遮那打釋迦牟尼打)。

     為梵天。

    帝釋四大天王日月五星諸宿曜等。

    三界所有天王天衆。

    奉倍增威光(随意)般若心經(打)。

     為登霞聖靈大師等聖靈奉令成等覺(法華經名打)。

     次〃雲〃随意祈願。

     奉為國主聖朝增長寶壽(藥師打)。

     奉為國母儲君增長寶壽(藥師打)。

     奉為大臣諸卿增長福壽(觀音打)。

     次〃雲〃。

     仰願摩诃毗盧遮那如來·釋迦·多寶·普賢大士·一切三寶護法天等。

    晝夜恒常加持弟子。

    滅罪生善增長福壽。

    現世安穩後生善處。

    無邊善願決定成就(摩诃盧遮那打。

    釋迦打。

    普賢打)。

     為無邊法界平等利益(觀音打)。

     為法成就(大聖文殊利打。

    金剛手打。

    一字金輪佛頂打)。

     次供養文。

    次唱禮(如上)。

    次驚覺。

    次九方便。

    次發願。

     至心發願唯願教主靈山淨土。

     釋迦如來多寶分身十方善逝。

     平等大會一乘妙法普賢文殊。

     諸大薩埵四大明王十羅刹女。

     盡空法界一切三寶護法天等。

     還念本誓降臨道場證知證明。

     所修三寶靈驗勝利決定現前。

     法界衆生平等利益滅罪生善。

     速證菩提聖朝安穩增長寶壽。

     護持佛子滅除業障斷除煩惱。

     增長福壽現世安穩後生善處。

     一切善願決定圓滿。

     次五大願。

     衆生無邊誓願度。

    福智〃〃〃〃集。

     法門〃〃〃〃學。

    如來〃〃〃〃事。

     無上菩提〃〃成(護持佛子成善願)。

     次跏趺座。

    結定印。

    誦如來壽量品。

    或但思惟品内妙義。

    深信如來常住在世與無量菩薩緣覺聲聞以為眷屬。

    處靈鹫山常說妙法深信不疑。

     誦經觀念畢。

    作是念言。

    願一切有情皆獲如來無量壽命念言畢。

    後即誦無量壽命決定如來。

     真言七反(用明定印)真言曰。

     私雲。

    師傳雲。

    此真言是壽量品肝心。

    即以壽量品為真言也(雲雲)。

    然者縱不誦彼品。

    隻誦此真言而作軌觀念亦無妨欤(或略之。

    雲雲)。

     次佛部三昧耶。

    次蓮花部三昧耶。

    次金剛部三昧耶。

    次被甲。

    次地結。

    次金剛牆。

    次寶山。

     二手内相叉。

    極令深豎。

    二肘相着開腕。

    即成。

    真言曰。

    唵婀左攞吽(引) 次道場觀(用定印)。

     觀想。

    地結之上。

    金剛牆之内有寶山。

    即是靈鹫山。

    釋迦牟尼如來宣說妙法蓮華經處。

    山上有七寶莊嚴樓閣。

    高無中邊樓閣内大覺師子座寶柱行列遍有幢蓋珠鬘交絡周匝。

    天塗天香天衣天妙飲食。

    其處頗梨為地。

    種種妙華遍布其上。

    寶樹行列開敷寶花。

    諸枝條上垂妙天衣。

    微風搖激出微妙音。

    想多寶世尊舍利寶塔種種莊嚴。

    釋迦牟尼如來及多寶佛。

    于寶塔中同座而座。

    無量聲聞緣覺天龍八部聖賢衆會圍繞聽法。

    周圍八方釋迦牟尼如來諸分身佛。

    于寶樹下各各坐于衆寶莊嚴師子之座。

    乃至無量微塵數佛。

    多寶塔前賢瓶阏伽八功德水悉皆盈滿。

    妙寶香爐燒無價香。

    摩尼寶玉以為燈燭。

    菩提妙花普散諸佛及諸大衆天。

    諸美膳芬馥香潔。

    塗香末香殊鬘璎珞供養雲海。

    諸波羅蜜供養。

    菩薩歌贊如來真實功德。

    自見己身于中供養。

    于其八方諸分身佛。

    一一佛前悉皆如是奉獻供養。

    又想自在釋迦牟尼如來前。

    聽聞宣說妙法蓮華經大乘勝義。

     次三力偈(普印)。

    次普通供養。

    次觀曼荼羅。

     結輪壇印。

    可觀想樓閣内在三重壇。

    内院有八葉蓮華。

    于台中有寶塔塔門西開。

    塔内有金床。

    床上有●●二字。

    字放随緣色光照諸方三重座位。

    皆顯現随緣種子。

    字變成佛頂骨。

    ●字成佛缽。

    二放光所照諸座種子皆成三昧耶形。

    頂骨成多寶世尊。

    缽成釋迦牟尼佛。

    二佛放光所照三形悉成尊形。

    圍繞寶塔二尊。

    此中寶山寶塔二尊分身量同虛空周遍法界。

    成報土佛刹。

    一切有情冥然身心通同一相。

    影現于此勝刹中。

    離身無土。

    離土無身。

    其名土者一法二義一身即三身三身即一身身土不二法性法爾也。

    起印印佛虛空印自身等(心額頂口也)頌曰。

    虛空為道場。

    菩提虛空相亦無等覺者。

    真如故如來。

    次飲印勢散之。

    真言曰。

    唵嚩曰啰折羯羅吽弱吽鑁斛。

     次治路印明。

    次成不動。

    次振鈴。

    次送車辂。

    次請車辂(真言迦利沙也句下可加唵曀醯?〃〃〃〃怛他誐娜麼縛曰羅之句)。

    次迎請聖衆(三部皆用之)。

     次辟除從魔。

     以左手大指撚小指甲。

    豎三指作拔折羅形。

    左轉三匝。

    右轉三匝。

    上下五處。

    右手亦作此印。

    安腰。

    真言曰。

    唵枳哩〃〃嚩曰啰吽發吒次示三昧耶。

     以右手大指撚小指甲。

    豎三指作拔斫羅形。

    向外托之。

    真言曰。

    唵升羯隸三莽焰沙婆诃。

     次金剛網。

    次火院。

    次阏伽。

    次花座。

    次善來偈。

    次重結大界。

    次成事齊身。

    次五供(應念以微妙塗香等奉獻一切三寶及妙法蓮華經)。

    次普供。

    次贊(如上。

    樂最略者心略四智)。

    次入三摩地(用定印)。

     觀想。

    我心臆間有八分之肉團。

    即為本有妙法之八葉蓮華。

    三重曼荼羅自身中宛然也。

    彼心所變曼荼羅與本有理性曼荼羅無二無别。

    皆從阿字畢竟空之中。

    開發無盡莊嚴之相也。

    一切衆生心曼荼羅亦複如是。

    佛界即心界。

    心界即衆生界。

    一如無二如。

    是則為普賢法界曼荼羅。

    是大略也。

    淺深隻任行者觀智而已。

     次根本印(可問之)。

    次加持念珠(作法如常)。

    置本處。

    次誦經(定印)。

     觀想。

    于舌端有八葉蓮華。

    華上有佛。

    結跏趺座猶如入定想妙法蓮華經一一文字。

    從佛口出。

    皆作金色。

    具有光明遍列虛空。

    想一一文字皆變為佛身。

    遍滿虛空圍繞。

    持經者其持經者随其力分。

    或誦一品。

    或全一部。

    不緩不急(雲雲)。

    此中可兼存。

    天台誦經觀意。

     次誦經畢取念珠念誦(先佛眼。

    大日。

    釋迦。

    普賢。

    一字不動等)。

    次置珠本處。

    次入定觀念。

    次根本印。

    次部母(用佛眼)。

    次成事齊。

    次五供。

    次普供。

    次贊。

    次阏伽(祈願)。

    次振鈴。

    次回向方便。

    次随方回向。

    次解界(火院左轉)。

    次奉送。

    次三部被甲等。

    次起座出堂随意作善。

     右依十八道略行法抄記了。

    人更不可用矣。

     問。

    曼荼羅大旨似書顯寶塔品意有何故耶。

    答。

    法華一部之始終迹本二門之中。

    征顯于寶塔品之中其故何者。

     一曼荼羅。

     問。

    八菩薩次第有何意哉。

    答。

    依對揚故有此次第(雲雲)。

     問。

    四大聲聞居中央四隅有何意趣。

    答。

    有論雲四大弟子如四賢瓶故。

    安中台之四隅也。

    經雲我等今者真是聲聞。

    以佛道聲令一切聞(雲雲)。

    佛道聲聞此意欤。

     問。

    四大明王之中列烏刍沙摩有何故乎。

    答。

    此法即是觀染淨不二。

    速得六根淨故。

    不淨金剛成其事業故(雲雲)。

     已上兩三條或私記有之。

     一功能。

     軌雲。

    若修行者為求六根清淨。

    滿足六千功德。

    成就法華三昧。

    現世入初地。

    決定求證無上菩提者。

    應一七日三七日乃至七七日或三個月。

    應依儀軌(雲雲)。

     一卷數。

     禦修法所。

     奉念。

     大日真言八千二百遍。

     本尊真言五萬遍。

     護摩真言八千二百遍。

     三部總真言八千二百遍。

     諸天總真言八千二百遍。

     奉讀。

     地藏菩薩補阙分真言。

    法華肝心真言。

     那谟阿羅怛那多羅夜耶唵佉羅〃〃俱注〃〃摩羅虐(魚加反)羅吽賀賀素怛拏沙(素靺反)末摩拏薩嚩诃。

     此陀羅尼流起者。

    巨唐朝靜定住僧道如。

    自光和年中晝夜六時專讀誦法華經數及一萬餘部。

    于是鄰房有老僧匆殁畢。

    已及七日乃得蘇生。

    道如法師所清談。

    吾初歸冥途之時。

    猶如異形。

    惛解逼到閻羅王宮。

    見中别床座。

    其上在地藏菩薩。

    乃召老僧雲。

    鄰房道如法師。

    未離攀緣廢亡句偈數千萬。

    未納法藏。

    方今得此真言授與彼道如法師。

    則告知每讀誦經典可念持真言三反。

    縱雖者補阙皆悉如說成就。

    故名補阙真言。

     法華經五十六部。

     奉供。

     護摩供二二十二個度。

     花水供二二十二個度。

     飲食供十四個度。

     右依仰旨始自六月二十七日至于今日。

    合二七個日夜之間。

    五個口傳燈大法師等異口同音。

    殊緻精誠奉請供并三部聖衆念讀上件真言經典等。

    奉祈。

    大施主禦息災增長福壽之由。

    仍錄遍數謹言。

     永承三年七月十二日。

    大法師。

    皇谷。

     承應元年以嵯峨二尊院本書寫訖。

     舜興。

     元祿十六年三月下旬命松安寫之。

     台嶺橫川兜率谷雞頭院嚴覺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