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林第十五

關燈
寶塔湧現懸住空中種種莊嚴。

    釋迦牟尼如來及多寶佛于其寶塔中同座而坐。

    無量菩薩聲聞緣覺天龍八部聖賢衆會。

    圍繞聽法周圍八方。

    釋迦牟尼如來諸分身佛于寶樹下各各坐于衆寶莊嚴師子之座。

    乃至無量微塵數佛。

    多寶塔前。

    賢瓶阏伽八功德水悉皆盈滿。

    妙寶香爐燒無價香。

    摩尼寶王以為燈燭。

    菩提妙花普散諸佛及諸大衆。

    天諸美膳芬馥香潔。

    塗香末香珠鬘璎珞供養雲海。

    諸波羅蜜供養菩薩。

    歌贊如來真實功德。

    自見己身于中供養。

    于其八方。

    諸分身佛一一佛前。

    悉皆如是奉獻供養。

    又想自身在釋迦牟尼如來前。

    聽聞宣說妙法蓮華經大乘勝義。

     次三力偈(普印)。

     以我功德力如來加持力。

     及以法界力普供養而住。

     次普通供養印。

     次觀曼荼羅(用定印)。

     軌雲。

    次應心觀三重曼荼羅會衆。

    初中央佛并八大菩薩及四大聲聞僧。

    第二院諸菩薩無量無數。

    第三院諸天八部并四大威德菩薩。

    各于四隅并無量忿怒眷屬。

    令一切諸魔退散無得侵擾。

     次大輪壇。

     軌雲。

    然後結才發意轉法輪菩薩印。

    二手各作金剛拳。

    二頭指二小指。

    互相鈎即成。

    以印按于壇上誦真言五遍。

    真言曰。

     唵嚩曰啰(二合)斫羯啰(二合)吽弱吽(引)鑁斛(引)。

    由結此印誦真言故。

    其壇中諸佛菩薩及諸聖衆。

    量同虛空遍周法界或報土佛刹。

    一切有情。

    冥然身心通同一相影現于此勝妙刹中。

     次入法性道場觀(用定印)。

     軌雲。

    則次應入真如法性道場觀行。

    而誦此偈思惟偈中真實勝義。

    乃至心與真如體性相應為限。

    偈曰。

     虛空為道場菩提虛空相。

     亦無等覺者真如故如來。

     (私謂。

    先誦偈。

    後觀義) 偈意雲。

    道場者佛成道場也故雲道場道場既虛空故于道場所可成。

    菩提覺也。

    亦虛空相也。

    無體相也(上二句意如此)。

    道場空。

    菩提空故。

    亦等覺亦空也。

    即道場空。

    覺空。

    此覺證人亦空雲也。

    故雲亦無等覺者。

    故唯真如常住周遍法界之理是如來也(故雲真如故如來也)。

    故能依之身。

    所依之土。

    皆同虛空。

    即此周遍法界身土也。

    即知常寂光土法身如來也(雲雲)。

     大原記。

    普通供養印。

    次結輪壇印。

    即觀念雲。

    可觀想樓閣内在三重壇。

    内院在八葉蓮花。

    于台上有寶塔。

    塔門西開。

    塔内有金床。

    床上有●●二字。

    字放随緣色光照諸方。

    三重座位皆顯現。

    随緣種子□字變成佛頂骨□□字成佛缽。

    二放光所照諸座種子皆成三昧耶形。

    骨成多寶世尊。

    缽成釋迦牟尼佛。

    二佛放光所照三形悉成尊形。

    圍繞寶塔二尊。

    此中寶山寶塔二尊分身量同虛空。

    周遍法界成報土佛刹。

    一切有情冥然身心通同一相。

    影現于此勝妙刹中。

    離身無土離土無身其名土者。

    一法二義。

    一身即三身。

    三身即一身。

    身土不二。

    法性法爾也。

    起印印佛。

    虛空印自身等(心額頂口也)。

    頌曰。

    虛空為道場。

    菩提虛空相。

    亦無等覺者。

    真如故如來。

    次飲印勢散。

    真言曰(雲雲)。

     私雲。

    此記上觀曼荼羅并法性道場觀。

    不用别定印。

    住輪壇印修其觀行等也。

     次治路(如胎記)。

    次不動印明(此有辟除結界護身等如胎記)。

    次振鈴(如胎記)。

    次奉請印明(如軌用大鈎召印明)。

     丹州一本記。

    此次用索鎖鈴三印。

    大原記同之。

    儀軌無之。

    私雲。

    三印如胎藏記。

     私雲。

    已上二印儀軌無之。

    召請辟除示三昧耶三印存沒不同。

    如準泥法之中記。

     次阏伽。

     軌雲。

    即取右邊阏伽器。

    二手捧持當額奉獻。

    想浴諸佛菩薩及諸聖衆足。

    即于爾時虔恭殷重啟告諸佛求心中所願。

    速成就真言曰。

     誐誐曩三(引)麼(引)糁麼娑嚩(二合引)賀(有歸)。

     由獻阏伽香水供養故。

    令修行者三業清淨。

    洗除一切煩惱罪垢。

     次花座。

     軌雲。

    二手左右大小指各頭相拄。

    餘六指如欲敷蓮形即成。

    真言曰。

     那莫三(去)滿多沒馱(引)南惡(引)。

     由結此印及誦真言加持力故。

    即從此印流出無量寶師子座并蓮花座金剛座種種諸座。

    佛及菩薩一切聖衆。

    各随所宜。

    悉皆獲得殊勝之座。

     次善來偈(如胎記。

    私雲。

    軌無之)。

    次重結大界(私雲。

    軌雲普通印)。

     軌雲。

    二手内相叉為拳。

    諸指節令稍起。

    即誦藥王菩薩等真言曰(雲雲)。

     由誦如上諸真言故。

    于持經者作大加持。

    諸惡鬼神悉皆遠離不敢附近。

    行住坐卧乃至夢中亦不敢觸惱。

    一切時中皆得安樂(此中有五真言不能暗誦者。

    依師說用經中陀羅尼。

    結此一印。

    誦五種陀羅尼。

    每陀羅尼左轉右轉上下意想結曼陀羅外廓)。

     次報恩供養(用定印)。

     軌雲。

    應作是思惟(乃至)一切諸佛及大菩薩(雲雲)。

     丹州一本記不用之。

    大原記同之。

     次塗香。

    次花鬘。

    次燒香次飲食。

    次燈明。

     私雲。

    已上五供養印明一一觀念。

    具如儀軌說。

    是胎藏供印真言也。

     次普供養(如胎記。

    私雲軌無之)。

    次贊(古用五贊。

    今謂釋迦贊。

    法贊。

    薩埵贊用之。

    有何妨乎。

    私雲。

    贊記無之)。

     釋迦贊。

     曩谟邬婆迦(引)[口*履](一)摩诃馱耶(二)多演難(三)母尼铄(引)吃也(二合四)僧(思孕反)诃(五)缽羅缽底(丁以反六)嚩曰啰(二合)馱啰(七)摩護(引八)忙哩野(二合九)惹那(十)缽利勿?(二合)怛寫(十一)系多(去)也嚩瑳率都帝。

     法贊。

     吠啰拟野(二合)惹曩南秫(詩律反)淡(一)戌婆讷蘖底谟(引)左釼(二)播啰沫體(丁以反)迦謎建耽(三)曩謎達?舍磨嚩憾(四)。

     普賢贊。

     嚩曰啰薩怛嚩摩賀薩怛嚩嚩曰啰薩嚩怛他蘖多三漫多跛捺啰嚩曰啰你耶嚩曰啰幡儜曩牟薩睹帝。

     私雲丹州一本記此次加持念珠。

     次入大空三摩地(用彌陀定印。

    私雲。

    軌初文名實相三摩地)。

     軌雲。

    是修行者作是供養已。

    次則入實相三摩地。

    觀一切法如幻因緣和合生故。

    知一切有情無所得以為方便。

    觀一切法如陽焰。

    上至淨妙刹佛。

    下至雜染世果。

    亦無所得以為方便。

    觀一切法如夢。

    于世間受用。

    知樂受苦受皆無所得以為方便。

    觀一切法如影像。

    知自他身業無所得以為方便。

    觀一切法如響。

    應知一切自他語言。

    上至諸佛。

    下至有情類語業。

    無所得以為方便。

    觀一切法如光影。

    于自他心知心及心所法不即不離。

    悉無所得以為方便。

    即證真如。

    觀一切法如水中月。

    初地乃至法雲地菩薩。

    觀心如水。

    觀清淨菩提心三摩地如月。

    心之與月無二無别。

    亦無所得以為方便。

    即證真如。

    觀一切法如佛變化。

    知心心所緣慮。

    無所得以為方便。

    則入大空三摩地。

    真如法界周遍佛界有情界。

    無間無斷遠離言說。

    及離能緣所緣。

    若約真證之門。

    唯自覺聖智境界所得(私雲。

    若準金剛界者此觀如妙觀察智定)。

     禅定記雲。

    此觀深妙非淺智所堪。

    異說甚多。

    未知依何說。

    今私随宜聊示略觀。

     先結跏趺座。

    結定印。

    應作是念。

    我及法界一切衆生依報正報森羅萬法。

    皆從心生。

    此心如幻本性空寂。

    能生心尚空。

    何況所生法。

    是故一切畢竟空寂(此名無識身三摩地)。

     次五相成身。

     初徹心明(不散定印)。

     軌雲。

    二手金剛縛仰于跏趺上。

    以二頭指屈中節。

    相跓甲相背。

    以二大指頭相柱于頭指甲上。

    置于齊下閉目澄心。

    誦通達無礙心。

    真言七遍。

     唵唧答缽啰(上二合)底吠(無閉反)?迦噜銘。

     誦真言已。

    則靜慮專注。

    尋求自心。

    今我此心。

    為青為黃為赤為白。

    為方為圓為長為短。

    為是過去為是未來。

    為複現在。

    良久推求知此心了不可得。

    則能通達空觀。

    我法二執亦不可得。

    則能悟入人空智法空智(私謂。

    金剛界雲觀心如月輪。

    若在輕霧中。

    如理谛觀察。

    今雲此文可加觀之)。

     禅定記雲。

    初通達菩提心。

    應念心如月輪。

    (在胸臆間)在輕霧中。

    此則阿賴耶識也。

    一切諸法皆依此識。

    此識本非染清淨無瑕穢。

    由具福智故。

    如淨滿月。

    此即如來大圓鏡智。

    作是觀已。

    誦通達無礙。

    心真言七反(雲雲)。

     次無染心(不散前定印)。

     軌雲。

    則于此無所得心。

    觀于圓明。

    淨無塵翳如秋滿月。

    炳現于身仰于心中。

    此則是本源清淨大圓鏡智。

    作是觀已則誦菩提心真言七遍。

    真言曰。

     唵冒(引)地唧多母怛憣(二合引)娜夜銘。

     次觀金剛心。

     軌雲。

    誦真言已。

    當于圓明滿月面上。

    觀五钴金對智杵。

    漸引遍舒普周法界。

    以淨光明照觸一切有情界。

    客塵煩惱自他清淨。

    平等平等同一體性。

    作是觀已。

    誦真言曰。

     唵底瑟姹(二合)嚩日啰(二合)(私雲。

    軌文是薩埵成身也。

    今依此意明之者滿月面上觀吽字。

    其色金色字變成五胡金剛)。

     禅定記雲。

    次成金剛心。

    應念月輪有五钴金剛杵。

    漸引遍舒普周法界。

    光照觸一切有情界。

    自他清淨。

    平等一體。

    作是觀已。

    誦真言曰(雲雲)。

     次成金剛身。

     軌雲。

    良久谛觀。

    複漸收斂其金剛杵。

    如己身量。

    誦真言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