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林第四
關燈
小
中
大
果本迹二義是何次第耶。
答。
此秘密壇秘密中之秘密也。
更問。
問。
二乘諸天為中台時。
當去八葉爾時花藏界以何為所依。
答。
誰言爾時觀華藏界。
彼是别時立作畫作曼荼羅也(雲雲)。
三者或作别壇。
彌陀安中。
三部諸尊安第二院。
以諸世天安第三院。
四者以彌陀安中。
眷屬安第二院。
以諸世天安第三院。
請行持明者行法也。
或依金界者。
若都法者。
佛部大日具三十七尊。
若别法者十三尊曼荼羅(如觀自在王軌)。
随行如此界别尊軌等。
一九品往生布字。
是布字正覺抄之中誰人說哉可尋之。
一九品說法。
上上品(以衆色押黑道定惠同真言。
妒納婆(二合)吠曰曩○南阿密?(二合)。
達麼纥哩娑縛賀)。
上中品(以虛空撚炎中上輪真言曰曩○南阿密哩多三婆吠)。
上下品(以大力菩薩押水自在王真言曰曩○南阿密□哆檗陛)。
中上品(以前一印仰左立右安甘露海上真言曰曩○南阿密?多悉第)。
中中品(以前一印仰左立右安生乳上如上真言曰曩○南阿密?多第際)。
中下品(以前三印處養生上如上真言曰曩○南阿密哩多尾訖磷帝)。
下上品(以前一印皆令朱雀上真言曰曩○南阿密哩多尾訖磷多哦弭甯)。
下中品(以前二印皆令立火于面上真言曰曩○南阿密□多哦哦曩吉底迦?)。
下下品(以前三印玄武相安心部上真言曰曩○南阿密栗多懶上弩毗娑縛?)。
已上九印慈覺大師密傳(雲雲)。
衆色大指。
黑色風指。
虛空大指。
炎中上輪(中)。
大力菩薩(大)。
水自在(無名)。
中三甘露等者乳上。
下三朱雀大輪等心上。
裡書雲。
私雲。
去長承三年秋八月之頃。
師禦共參籠四天王寺三七日之間。
滿百萬反。
彼有一聖人。
号出雲上人。
知法人(雲雲)。
師令谒給言談之次。
上人示雲。
阿彌陀九品印令受給哉。
師曰。
依不慥說處未受之。
聖雲。
非常途之說(雲雲)。
師令求請給。
聖者明常大咒以之通用印即妙觀察智印也。
屈頭指是上品三輩。
屈中指是中品三輩屈水指是下品三輩也。
各各誦明三反合九反也。
師曰。
欲聞其說處聖人雲。
師雲欲知其文可修學仿佛有之(雲雲)。
禅室可同(雲雲)。
九品往生印真言。
八葉蓮花印。
二大指開立九指即表九品。
唵阿密?帝吽。
此一弘法大師傳(雲雲)。
一真言遍數。
軌雲。
誦滿一萬遍。
獲得不廢忘菩提心三摩地(雲雲)。
集經雲。
誦咒滿十萬遍。
滅罪命終生彼國(雲雲)。
一僧數。
集經雲。
共四人僧(雲雲)。
一數珠。
軌雲。
即取蓮子念珠。
安于手中○(雲雲)。
集經雲。
日日供養時。
以金作數珠。
若無用銀。
若無銀者用赤銅。
無赤銅者用水精。
數一百八枚。
無者五十四枚。
更無者四十二枚。
更無者二十一枚。
如此等珠。
掏之誦咒時。
以珠為十波羅蜜多○若作阿彌陀佛供養時。
應用上件物等○餘物不得若作餘雜物者。
一切不得驗。
其中最好者。
以水精○誦咒者衆罪皆滅如珠映徹。
自身亦然。
此水精珠者。
通用一切○(雲雲)。
私雲。
作數珠法等尤委悉也。
可見之。
一尊形(并)曼荼羅。
大日經雲。
西方仁勝者。
是名無量壽(雲雲)。
義雲。
于西方觀無量壽佛。
此是如來方便智○作真金色。
稍閉目下視。
作寂滅三昧之形。
諸佛例如是(雲雲)。
胎軌雲。
彌陀真金色。
秘藏記雲。
西方無量壽如來。
赤金色。
入定之相。
目稍閉視之。
調定院圖雲。
無量壽佛白黃色。
住定印者。
輕衣坐寶蓮花。
前唐院進印曼荼羅同此。
後本同前。
六種曼荼羅釋雲。
無量光如來尊容相好如前。
佛形不露肩胸。
二手舒而重疊仰在臍下。
兩手間秉袈裟角。
孔雀承座(ㄙ雲是依金界也。
前佛者阿閦佛也。
是佛相好雲雲)集經雲。
次畫師畫佛像法。
用中央着阿彌陀佛。
結跏趺坐。
手作說法印。
左右大指無名指頭各相撚。
以右大指無名指頭壓左大指無名指頭。
左右頭指中指小指開豎。
佛之右相作十一面觀世音菩薩像。
左相作大勢至菩薩像。
佛上作寶殿。
皆七寶所成。
殿下作七寶帳。
悉以七寶璎珞所成。
其寶殿上。
畫作三個大寶珠玉。
一一寶上出五色光。
于其光上化為寶殿樓閣。
其寶殿中作佛菩薩其阿彌陀佛坐七寶高座。
其高座上作七寶蓮華。
阿彌陀佛坐其華上。
其花上其内院四角。
作七寶樹。
其佛内院四邊。
作四七寶殿。
其寶殿上各有七寶。
一一寶上出五色光。
一一光上有七寶殿。
其寶殿中有佛菩薩○阿彌陀佛前左右。
作二菩薩。
各作音樂。
其佛底下有甘露水。
中生無量寶花。
一一花上各有菩薩。
左右各作五百花樹。
其佛形作金色。
其袈裟作赤色。
其佛圓光以五色成。
其佛頭上放五色光。
其諸菩薩作黃白色。
其菩薩身上作五色天衣。
其佛左邊。
大勢至菩薩結跏趺坐。
左手覆掌于左髀上。
右手屈臂節拄右髀上。
豎臂向上。
以大指撚無名指甲上。
頭指中指小指。
磔豎掌側當前。
其佛右邊。
畫十一面觀世音菩薩。
結跏趺坐。
屈左臂向肩上。
掌覆向背。
手把蓮花。
右臂節拄右髀上。
手把白拂。
拂尾向右出。
其水四邊有無量寶樹。
七寶所成。
其水之岸。
以七寶成。
其諸佛上諸天散花。
作此像已。
安佛殿中(雲雲)。
ㄙ雲。
觀音勢至左右不同。
觀無量壽經等顯教經。
觀音左勢至右。
陀羅尼集經·阿噜力迦等密教經。
觀音右勢至左。
軌雲。
或于勝地。
或随所居。
塗拭淨室建立方壇上。
張天蓋周匝懸幡。
壇上分布八曼荼羅。
磨白檀香用塗聖位(雲雲)。
裡書雲。
師雲。
仁和寺本堂彌陀三尊也。
其勢至居右而依常違為居替。
先取去觀音。
取勢至欲居替。
凡不動移。
仍如本不直。
以勢至殊為驗佛也。
左右說モ在ルモノヲト偏執ヲ破レ給ケル雲雲。
大原決。
師傳雲。
師曰。
布八曼〃〃者。
一說雲。
唯是八葉蓮花也。
即是八葉蓮花壇也。
故雲八曼〃〃。
即于台上觀本尊。
葉上不必安尊。
如雲延命軌等。
想八葉蓮花于胎中。
想阿字○成菩提(雲雲)。
私雲。
八曼〃〃者。
又一說依八大菩薩曼荼羅經說(雲雲)。
畫圖。
中。
阿寶冠。
着袈裟。
金色。
住定印。
東。
虛寶冠。
白肉色。
左掌持寶當胸。
右拳安腰。
巽。
普寶冠。
白肉色。
左持蓮花莖。
花上有舌形。
有光焰。
舌中有三古形。
如胎藏如來舌之所持也。
右手仰掌。
地水屈着掌中。
而如寶生佛羯磨印勢。
南。
金寶冠。
白肉色。
左手屈水火第二節。
火面合空。
而豎地風。
手掌向外。
當着左乳。
右手持三古杵。
橫着右乳。
坤。
文發髻。
黃金色。
左持蓮花莖。
花上立劍。
右持蓮花莖。
花上安寶箧。
而持蓮華手。
各當左右乳。
西。
除寶冠。
白肉色。
左持幢。
右施願印。
如胎藏曼陀羅。
幹。
地寶冠。
白肉色。
右掌持寶。
當于心上。
左拳安腰。
取蓮花莖。
花上立幢。
北。
觀寶冠。
白肉色。
左持蓮花莖。
當臍前。
其花含未敷花房至心前。
右手當花。
作開勢。
謂屈風火與空面合。
艮。
彌寶冠。
白肉色。
左掌向外。
豎着左乳。
申五指。
右拳安腰。
持蓮華莖。
花上立水瓶塔印。
已上八葉。
葉間各出半三古形。
四隅四攝尊形如金剛界。
但西南鈎。
西北索。
東北鎖。
東南鈴。
或畫圖。
中。
阿同前圖。
但以花鬘各絡左右肩如灌頂時。
東。
除同前。
但位異。
巽。
普發髻冠。
身色同前圖。
但舌形無光(并)三古之文。
右手仰掌當右乳。
火風并申而指端向下。
地水屈着掌中。
空押水初節側。
南。
金發髻。
冠。
身色同前。
左持三古杵拳肘。
右手開舒。
五輪當右腰。
如虛空藏羯磨印。
坤。
文髻發。
冠。
身肉色。
二手當心合掌。
西。
虛同前圖。
但右手當腰。
申垂五指掌向外。
幹。
地髻發。
冠。
身色同前。
左持蓮花莖。
當左乳。
蓮上立幢如前。
右手施願印。
如除蓋障。
北。
觀髻。
冠。
身色同前。
右持蓮莖。
花未敷房至心前。
左手當心而作開勢。
空風相撚(雲雲)。
艮。
彌髻。
冠。
身色同前。
左手當心。
持蓮莖。
花上之印如前圖。
右仰掌安腰
答。
此秘密壇秘密中之秘密也。
更問。
問。
二乘諸天為中台時。
當去八葉爾時花藏界以何為所依。
答。
誰言爾時觀華藏界。
彼是别時立作畫作曼荼羅也(雲雲)。
三者或作别壇。
彌陀安中。
三部諸尊安第二院。
以諸世天安第三院。
四者以彌陀安中。
眷屬安第二院。
以諸世天安第三院。
請行持明者行法也。
或依金界者。
若都法者。
佛部大日具三十七尊。
若别法者十三尊曼荼羅(如觀自在王軌)。
随行如此界别尊軌等。
一九品往生布字。
是布字正覺抄之中誰人說哉可尋之。
一九品說法。
上上品(以衆色押黑道定惠同真言。
妒納婆(二合)吠曰曩○南阿密?(二合)。
達麼纥哩娑縛賀)。
上中品(以虛空撚炎中上輪真言曰曩○南阿密哩多三婆吠)。
上下品(以大力菩薩押水自在王真言曰曩○南阿密□哆檗陛)。
中上品(以前一印仰左立右安甘露海上真言曰曩○南阿密?多悉第)。
中中品(以前一印仰左立右安生乳上如上真言曰曩○南阿密?多第際)。
中下品(以前三印處養生上如上真言曰曩○南阿密哩多尾訖磷帝)。
下上品(以前一印皆令朱雀上真言曰曩○南阿密哩多尾訖磷多哦弭甯)。
下中品(以前二印皆令立火于面上真言曰曩○南阿密□多哦哦曩吉底迦?)。
下下品(以前三印玄武相安心部上真言曰曩○南阿密栗多懶上弩毗娑縛?)。
已上九印慈覺大師密傳(雲雲)。
衆色大指。
黑色風指。
虛空大指。
炎中上輪(中)。
大力菩薩(大)。
水自在(無名)。
中三甘露等者乳上。
下三朱雀大輪等心上。
裡書雲。
私雲。
去長承三年秋八月之頃。
師禦共參籠四天王寺三七日之間。
滿百萬反。
彼有一聖人。
号出雲上人。
知法人(雲雲)。
師令谒給言談之次。
上人示雲。
阿彌陀九品印令受給哉。
師曰。
依不慥說處未受之。
聖雲。
非常途之說(雲雲)。
師令求請給。
聖者明常大咒以之通用印即妙觀察智印也。
屈頭指是上品三輩。
屈中指是中品三輩屈水指是下品三輩也。
各各誦明三反合九反也。
師曰。
欲聞其說處聖人雲。
師雲欲知其文可修學仿佛有之(雲雲)。
禅室可同(雲雲)。
九品往生印真言。
八葉蓮花印。
二大指開立九指即表九品。
唵阿密?帝吽。
此一弘法大師傳(雲雲)。
一真言遍數。
軌雲。
誦滿一萬遍。
獲得不廢忘菩提心三摩地(雲雲)。
集經雲。
誦咒滿十萬遍。
滅罪命終生彼國(雲雲)。
一僧數。
集經雲。
共四人僧(雲雲)。
一數珠。
軌雲。
即取蓮子念珠。
安于手中○(雲雲)。
集經雲。
日日供養時。
以金作數珠。
若無用銀。
若無銀者用赤銅。
無赤銅者用水精。
數一百八枚。
無者五十四枚。
更無者四十二枚。
更無者二十一枚。
如此等珠。
掏之誦咒時。
以珠為十波羅蜜多○若作阿彌陀佛供養時。
應用上件物等○餘物不得若作餘雜物者。
一切不得驗。
其中最好者。
以水精○誦咒者衆罪皆滅如珠映徹。
自身亦然。
此水精珠者。
通用一切○(雲雲)。
私雲。
作數珠法等尤委悉也。
可見之。
一尊形(并)曼荼羅。
大日經雲。
西方仁勝者。
是名無量壽(雲雲)。
義雲。
于西方觀無量壽佛。
此是如來方便智○作真金色。
稍閉目下視。
作寂滅三昧之形。
諸佛例如是(雲雲)。
胎軌雲。
彌陀真金色。
秘藏記雲。
西方無量壽如來。
赤金色。
入定之相。
目稍閉視之。
調定院圖雲。
無量壽佛白黃色。
住定印者。
輕衣坐寶蓮花。
前唐院進印曼荼羅同此。
後本同前。
六種曼荼羅釋雲。
無量光如來尊容相好如前。
佛形不露肩胸。
二手舒而重疊仰在臍下。
兩手間秉袈裟角。
孔雀承座(ㄙ雲是依金界也。
前佛者阿閦佛也。
是佛相好雲雲)集經雲。
次畫師畫佛像法。
用中央着阿彌陀佛。
結跏趺坐。
手作說法印。
左右大指無名指頭各相撚。
以右大指無名指頭壓左大指無名指頭。
左右頭指中指小指開豎。
佛之右相作十一面觀世音菩薩像。
左相作大勢至菩薩像。
佛上作寶殿。
皆七寶所成。
殿下作七寶帳。
悉以七寶璎珞所成。
其寶殿上。
畫作三個大寶珠玉。
一一寶上出五色光。
于其光上化為寶殿樓閣。
其寶殿中作佛菩薩其阿彌陀佛坐七寶高座。
其高座上作七寶蓮華。
阿彌陀佛坐其華上。
其花上其内院四角。
作七寶樹。
其佛内院四邊。
作四七寶殿。
其寶殿上各有七寶。
一一寶上出五色光。
一一光上有七寶殿。
其寶殿中有佛菩薩○阿彌陀佛前左右。
作二菩薩。
各作音樂。
其佛底下有甘露水。
中生無量寶花。
一一花上各有菩薩。
左右各作五百花樹。
其佛形作金色。
其袈裟作赤色。
其佛圓光以五色成。
其佛頭上放五色光。
其諸菩薩作黃白色。
其菩薩身上作五色天衣。
其佛左邊。
大勢至菩薩結跏趺坐。
左手覆掌于左髀上。
右手屈臂節拄右髀上。
豎臂向上。
以大指撚無名指甲上。
頭指中指小指。
磔豎掌側當前。
其佛右邊。
畫十一面觀世音菩薩。
結跏趺坐。
屈左臂向肩上。
掌覆向背。
手把蓮花。
右臂節拄右髀上。
手把白拂。
拂尾向右出。
其水四邊有無量寶樹。
七寶所成。
其水之岸。
以七寶成。
其諸佛上諸天散花。
作此像已。
安佛殿中(雲雲)。
ㄙ雲。
觀音勢至左右不同。
觀無量壽經等顯教經。
觀音左勢至右。
陀羅尼集經·阿噜力迦等密教經。
觀音右勢至左。
軌雲。
或于勝地。
或随所居。
塗拭淨室建立方壇上。
張天蓋周匝懸幡。
壇上分布八曼荼羅。
磨白檀香用塗聖位(雲雲)。
裡書雲。
師雲。
仁和寺本堂彌陀三尊也。
其勢至居右而依常違為居替。
先取去觀音。
取勢至欲居替。
凡不動移。
仍如本不直。
以勢至殊為驗佛也。
左右說モ在ルモノヲト偏執ヲ破レ給ケル雲雲。
大原決。
師傳雲。
師曰。
布八曼〃〃者。
一說雲。
唯是八葉蓮花也。
即是八葉蓮花壇也。
故雲八曼〃〃。
即于台上觀本尊。
葉上不必安尊。
如雲延命軌等。
想八葉蓮花于胎中。
想阿字○成菩提(雲雲)。
私雲。
八曼〃〃者。
又一說依八大菩薩曼荼羅經說(雲雲)。
畫圖。
中。
阿寶冠。
着袈裟。
金色。
住定印。
東。
虛寶冠。
白肉色。
左掌持寶當胸。
右拳安腰。
巽。
普寶冠。
白肉色。
左持蓮花莖。
花上有舌形。
有光焰。
舌中有三古形。
如胎藏如來舌之所持也。
右手仰掌。
地水屈着掌中。
而如寶生佛羯磨印勢。
南。
金寶冠。
白肉色。
左手屈水火第二節。
火面合空。
而豎地風。
手掌向外。
當着左乳。
右手持三古杵。
橫着右乳。
坤。
文發髻。
黃金色。
左持蓮花莖。
花上立劍。
右持蓮花莖。
花上安寶箧。
而持蓮華手。
各當左右乳。
西。
除寶冠。
白肉色。
左持幢。
右施願印。
如胎藏曼陀羅。
幹。
地寶冠。
白肉色。
右掌持寶。
當于心上。
左拳安腰。
取蓮花莖。
花上立幢。
北。
觀寶冠。
白肉色。
左持蓮花莖。
當臍前。
其花含未敷花房至心前。
右手當花。
作開勢。
謂屈風火與空面合。
艮。
彌寶冠。
白肉色。
左掌向外。
豎着左乳。
申五指。
右拳安腰。
持蓮華莖。
花上立水瓶塔印。
已上八葉。
葉間各出半三古形。
四隅四攝尊形如金剛界。
但西南鈎。
西北索。
東北鎖。
東南鈴。
或畫圖。
中。
阿同前圖。
但以花鬘各絡左右肩如灌頂時。
東。
除同前。
但位異。
巽。
普發髻冠。
身色同前圖。
但舌形無光(并)三古之文。
右手仰掌當右乳。
火風并申而指端向下。
地水屈着掌中。
空押水初節側。
南。
金發髻。
冠。
身色同前。
左持三古杵拳肘。
右手開舒。
五輪當右腰。
如虛空藏羯磨印。
坤。
文髻發。
冠。
身肉色。
二手當心合掌。
西。
虛同前圖。
但右手當腰。
申垂五指掌向外。
幹。
地髻發。
冠。
身色同前。
左持蓮花莖。
當左乳。
蓮上立幢如前。
右手施願印。
如除蓋障。
北。
觀髻。
冠。
身色同前。
右持蓮莖。
花未敷房至心前。
左手當心而作開勢。
空風相撚(雲雲)。
艮。
彌髻。
冠。
身色同前。
左手當心。
持蓮莖。
花上之印如前圖。
右仰掌安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