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林第二

關燈
僧數。

     本願經雲。

    請諸衆僧(雲雲)。

     消災軌雲。

    須請七僧(雲雲)。

     藥師經疏(遁倫)雲。

    西域僧口傳雲。

    屈請七僧(雲雲)。

     一行法日限。

     集經雲。

    若一日夜。

    三日七日。

    若七七日。

    以晝兼夜誦咒(雲雲)。

     不空軌别譯軌雲。

    像前念誦四十九日(雲雲)。

     本願經雲。

    七日七夜。

    受持八分齋戒。

     一四十九燈。

     私雲。

    本願經上文雲。

    燃七層之燈。

    下文雲。

    造彼如來形像七軀。

    一一像前各置七燈(雲雲)。

    同新譯本無七層文。

    有七佛各七燈文。

    七佛經又如此。

    灌頂經并集經有一佛七層文。

    無七佛各七燈文。

     或雲。

    或人修七佛法。

    一一佛前置七燈。

    此外别立七層一基。

    或人難之。

    修一佛法立七層。

    修七佛法不用七層。

    隻每佛置七燈(雲雲諸師隻用後說)。

     一尊形并曼荼羅。

     不空别譯軌雲。

    壇中心安藥師如來像。

    左手令執藥器。

    亦名無價珠。

    右手令作結三界即。

    着袈娑結跏跌坐。

    令安坐蓮花台(雲雲)。

     印方抄雲。

    私檢曩初唐本佛雲。

    右手揚臂。

    頭指從第二節折鈎與大指端相合。

    以大指押頭指傍如彈指。

    餘三指直開立左手近仰尚而聊凹臍下。

    掌中心置映徹碧色花形合子。

    胸有滿字。

    其字有焰光(雲雲)。

    不空軌結三界印者。

    恐今尊右手印相欤可尋之(雲雲)。

    又舍法性房說右手相與今相同(雲雲)。

    又檢三五古本。

    唐佛左掌上安合子。

    尚安壸。

    未有其證(雲雲)。

    又鎮西傳教大師所造四體藥師佛。

    皆左手掌持珠玉(雲雲)。

    丹州師雲。

    大日經義釋中。

    通相佛令持玉。

    雲件像為求法傳燈所奉造也。

    義釋當初無之。

    大師說尤貴(雲雲)。

     裡書雲傳教大師傳雲。

    延曆二十二年閏十二月二十三日。

    于大宰府竈門山。

    為四船平達敬造檀像藥師四軀。

    高亦尺餘。

    其名号無勝淨土善名稱吉祥王如來(雲雲)。

     師曰。

    六尺餘者。

    大師禦等身欤。

    慈覺大師傳雲。

    夢見一沙門。

    長六尺餘。

    顔色清朗。

    傍有人曰。

    是睿山大師也(雲雲)。

    仍得此意也(雲雲)。

     保元三年十二月十一日。

    座主親王于冷泉禦壇所奉為上皇被修藥師法。

    禦本尊自上被奉渡。

    其尊右手以中大指持錫杖。

    左手仰掌置齊。

    掌中安玉玉壸碧色無蓋(已上)。

     不空别譯軌雲。

    清淨處如法治地。

    以淨土築令平。

    以淨牛糞和檀香塗圓壇。

    中心藥師如來乃至花台已下十二神将八萬四千眷屬上首令住。

    如來威光中令住日光月光二菩薩(雲雲)。

     消災念誦軌雲。

    塗拭曼荼羅。

    方圓随本意。

    安排十七位(雲雲)。

     集經二雲(如下書千支燈文)。

     印方抄雲。

    藥師曼陀羅無指證本。

    但法性房本别在之(雲雲)。

     淨琉璃淨土标雲。

    寶窟中白寶蓮花師子座。

    左第一重作金剛藏王菩薩。

    ○塵數菩薩衆侍者。

    ○右第一重作蓮花幢金剛手菩薩。

    ○塵數菩薩衆以為侍者。

    ○左第二重作日光菩薩。

    ○右第二重作月光菩薩。

    ○如來近後作十弟子及二十一三十五等羅漢。

    ○左右後作無數仙人仙女等。

    ○佛前左右外院。

    作無量天衆妓樂形○外院上下八方。

    作十二神将(雲雲)。

     七佛經雲。

    造七佛像并執金剛像。

    皆于像身安佛舍利。

    于此像前。

    如上所說種種供養(雲雲)。

     印方抄雲。

    睿山大師為或施主畫七佛藥師像。

    記文雲。

    圖七佛于三副。

    中台大佛像。

    左上方善名稱吉祥王如來。

    左次寶月智嚴光音自在王如來。

    左下方金色寶光妙行成就如來。

    右上方無憂最勝吉祥如來。

    右次法海雷音如來。

    右下方寶海勝慧遊戲神通如來(雲雲)。

     私雲。

    件文檢禦手迹記之。

    但手印相好不明之(雲雲)。

     日光菩薩。

     标雲。

    左作日光菩薩。

    通身赤紅色。

    左手掌安日。

    右手執蔓朱赤花貌。

    或開敷。

    或半開。

    或未開。

    其寶果為之。

     胎圖雲日光菩薩肉色前本持蓮花上安日形後本蓮花上安绀珠坐赤蓮花。

     月光菩薩。

     标雲。

    右作月光菩薩。

    通身白紅色。

    左手掌安月輪。

    右手執紅白蓮花(雲雲)。

     胎圖雲。

    月光菩薩黃色。

    右持未開蓮花。

    右持青蓮花。

    上有半月。

    坐赤蓮花(雲雲)。

     十二神将。

     标雲。

    第一。

    宮毗羅伊舍那方可畏大将。

    其色黃。

    标駕虎。

    執載荼釼。

    左手押左腰。

     第二。

    伐折羅因達方金剛大将。

    其色青。

    眼赤。

    駕菟。

    執三?伐折羅。

    左手屈風仰占第三。

    迷揭羅阿揭拏方護法大将。

    其色帶炎上青煙。

    駕龍。

    執鉾鑷上炎旗二手調之。

     第四。

    安你羅阿揭多方護法大将。

    其色帶炎上黃煙。

    駕蛇。

    執載荼钺。

    左手拳。

    申風指火珠之。

     第五。

    安底羅閻魔羅方正法大将。

    其色赤。

    放炎雷眼火發。

    駕兩翼馬。

    左執代月慮。

    右執鏡上炎之。

     第六。

    珊底羅濕哩豎底方羅刹大将。

    其色黃赤。

    作羅刹像。

    駕羊。

    左執鏡。

    右執載荼釼。

    或執代隻裡之。

     第七。

    因達羅濕哩底方帝使大将。

    其色黃。

    駕獲。

    左執白拂。

    右執鈴。

    令瞻之。

     第八。

    跋伊羅縛骨荼方狼龍大将。

    其色白錯。

    駕金翅鳥。

    左執如意珠。

    右執金剛铎。

     第九。

    摩睺羅縛庚方大将。

    或雲折風大将。

    駕狗。

    狗形可畏。

    所謂天狗。

    左拳申風指輪。

    右屈風。

    其色如黑風。

     第十。

    真達羅縛庚方折水大将。

    駕豬。

    右執鈎。

    左屈地水。

    其色如黑水。

     第十一。

    招在羅毗沙門方護世大将。

    又摩尼大将。

    駕鼠。

    右執如意珠。

    左執罥索。

    其色夏日黑雲色。

     第十二。

    毗羯羅伊舍那方勤忿大将。

    駕牛。

    即水牛也。

    手執寶弓箭。

    其色黑青。

    但稍滅前色。

     已上十二神形色異說多端更可勘之。

     十二神将安立方角。

     大乘止觀院圖。

    壇向東方。

     中台安立琉璃尊。

    佛左方(北方)。

    日光。

    佛右方(南方)。

    月光。

    四角四天(艮提頭羅吒。

    坤毗盧博叉。

    巽毗盧勒叉。

    幹毗沙門天)。

    次右圍佛立十二神。

    東面立三神将。

     第一金毗(寅)。

    第二和耆(卯)。

    第三彌佉羅(辰)。

     南面立三神将。

     第一安陀羅(巳)。

    第二摩尼羅(午)。

    第三索籃羅(未)。

     西面立三神将。

     第一因達羅(申)。

    第二婆耶羅(酉)。

    第三摩休羅(戌)。

     北面立三神将。

     第一真底羅(亥)。

    第二照頭羅(子)。

    第三毗伽羅(醜)。

     私雲。

    右次第依标說石泉法橋立之(雲雲)。

     又或圖位。

     私雲。

    中堂圖。

    以金毗羅安東方之北一。

    即為寅神也。

    後圖以真底羅配東方之北一。

    即為寅神。

    大相違。

    一行阿阇梨集雲。

    金毗羅是微明。

    即亥神。

    和耆羅是河魁成神。

    (乃至如此逆列十二神。

    以十二月乃配十二神。

    依逆次。

    文) 妙見菩薩陀羅尼經成就功德品下卷雲。

    次複有十二神○名曰微月天魁(乃至)大吉神後(文)。

    依此經文者。

    以亥神為始。

    列月将次第。

    與一行說相葉。

    即金毗羅亥神(乃至)真底羅寅神。

    逆安之。

    後圖依之欤。

    又十二神将有月将(正月微明等)及月建(以寅為始)二次第(雲雲)。

     十二神将梵語不同。

     藥師經疏(請邁)。

     一宮毗羅(宋本雲。

    神名金毗羅宮金不同。

    傳梵音輕重為已故耳。

    餘皆同耳)。

     二拔折羅宋雲。

    和耆羅隋本雲。

    跋折羅三迷企羅宋雲。

    彌佉羅隋雲。

    迷佉羅。

     四安底羅宋雲。

    安陀羅隋雲。

    安捺羅。

     五類你羅宋雲。

    摩尼羅隋雲。

    摩怛羅。

     六珊底羅宋雲。

    宗林羅隋雲。

    摩涅羅。

     七因達羅宋雲。

    因持羅隋雲。

    因陀羅。

     八波夷羅宋雲。

    波耶羅隋雲。

    波異羅。

     九摩虎羅宋雲。

    摩休羅隋雲。

    摩呼羅。

     十真達羅隋本。

    同宋雲。

    真陀羅。

     十一招杜羅宋雲照頭羅隋雲。

    招度羅。

     十二毗羯羅宋雲毗伽羅隋雲。

    鼻羯羅。

     此是鬼神名。

    鬼神語。

    印度人亦自不解。

    為此三譯。

    皆悉不翻。

    其中少少不同者由諸三藏言有楚夏。

    音有輕重故耳(雲雲)。

    略抄之。

     私雲。

    集經第三舉列般若十六神王名。

    師說雲。

    此四天并十二神也(雲雲)。

    其梵語與上諸本大異可見之。

     一卷數。

     禦修法所。

     奉讀。

     本願藥師經(ㄙ)卷(無讀經者可留之)。

     奉念。

     大日。

    一字。

    佛眼。

    本尊。

    護衛護摩。

    三部。

    火天。

    曜宿。

     奉供。

     大壇供。

    護摩供。

    神供。

     右謹依仰旨(雲雲)。

     禦祈所。

     奉念。

     大日。

    一字。

    佛眼。

    本尊。

    三部諸尊(可随時)。

    或日光月光等。

     奉供。

     阏伽供。

    飯粥供(若一時ナラバ隻可書飲食供)。

     右謹依仰旨(雲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