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林第一

關燈
雲)。

     私雲。

    經雲。

    佛頂奉請印。

    準前身印。

    唯改二頭指。

    直豎相去四寸半。

    并二大指直豎。

    去中指八分。

    誦佛頂心咒至第四遍。

    二頭指漸漸屈入掌。

    咒滿七遍。

    反手身即和南頂禮向内散矣(心咒如下出)。

     身印去常佛頂印也。

    如下出之。

     次除遺從魔(乃至)。

    五供。

    普供。

    贊(記用真實圓滿功德贊)。

     私雲。

    經雲。

    頂禮釋迦牟尼佛○以偈贊曰。

    南無佛智慧精進那羅延力骨鎖身。

     波羅蜜多六度行大慈悲父常為人。

     次入三摩地。

     記雲。

    觀想。

    心月輪上有波●字。

    字反成大缽。

    漸大量等己身缽。

    反成釋迦牟尼如來。

    住說法印。

    具四八相(雲雲)。

     次根本印。

     私雲。

    經第一雲。

    釋迦佛頂身印第一。

     反叉左右二無名指二小指。

    在于掌中。

    直豎二中指。

    頭指拄。

    屈二食指頭。

    押中指上節背。

    并豎二大指。

    撚中指中節側。

    頭指來去。

    說佛頂心咒。

    咒曰。

     那(上音)谟(上音)薩婆惹耶(一)唵(二)多他揭都烏瑟膩(二合)沙(三)阿那跋盧(輕音)枳跢(四)谟郁地(二合五)帝殊羅施(六)嗚?(二合七)什皤羅什皤羅(八)馱(去音)迦馱迦(九)毗馱(去音)迦毗馱迦(十)陀啰(上)陀啰(十一)毗陀啰毗陀啰(十二)瞋馱瞋馱(十三)頻馱頻馱(十四)嗚?嗚?(二合去音)泮泮(半吒反十五)莎(去音)诃(十六。

    私雲。

    見一字切利軌真言。

    是五佛頂之中光聚佛頂真言也。

    釋迦即光聚欤可詳之。

    但台釋迦院)。

     經第二雲。

    釋迦佛心印咒(釋迦外别光聚佛頂此即光聚也。

    仍别人也。

    但義釋意五佛頂此釋迦五智之頂此如來三部衆菩薩也。

    今皆雲釋迦又無妨欤)。

     二大中小六指。

    各豎頭相拄。

    以二食指向内相叉。

    右壓左。

    無名亦爾。

    開腕四寸。

    咒曰。

     唵(一)薩婆悉底(二合)雞(二)毗輸陀羅(上音)泥(三)莎诃(四)。

     私雲。

    大原甚密抄出此印咒。

     次加持念珠。

    次正念誦(先部母。

    次大日。

    次本尊。

    問之。

    次一字金剛藏。

    十一面。

    四天等。

    次又部母)金剛藏菩薩印咒。

     左右無名指掌内相叉。

    右押左向虎口。

    直申二小指豎相撚。

    二中指豎相撚。

    直豎二頭指。

    相去四寸半。

    并豎二大指。

    去中指一寸。

    誦金剛藏心咒。

     唵(一)跋折啰(二)悉婆(二合)婆皤(去)耶(三)莎诃(四誦七遍。

    徐屈頭指向掌内。

    次頂禮)。

     十一面觀世音菩薩印咒。

     二中指直豎。

    頭相撚直豎。

    二頭指相去四寸半。

    并二大指直豎。

    二無名指相去一寸八分。

    二小指直豎。

    相去五寸。

    頭指來去。

    咒七遍已。

    漸屈頭指入掌。

    ○咒曰。

     唵(一)阿嚧力(二)莎诃(三)。

     護摩(作法如常)。

     本尊壇。

    勸請。

     我今稽首請本尊釋迦文金剛藏菩薩。

     十一面觀音唯願降臨此納受護摩供大少杓油後。

    以小杓金剛藏等供一杓。

    自餘供物同。

    我二菩薩于諸尊收供之。

     世天段(如常。

    但可加四天王分)。

     經雲。

    若知有鬼病者。

    作四肘水壇。

    中心着火爐。

    燒柏樹枝。

    數〃誦咒即差○(雲雲)。

    上所出心印咒也。

     又雲。

    若王病時。

    于七日中設齋。

    作四肘水壇。

    香花飲食百種供養著于壇中。

    其壇中心。

    複安火爐。

    咒師日日香湯洗浴○入于道場。

    喚佛菩薩四天王等。

    取菩提樹。

    若無此樹谷樹亦得。

    一百八段。

    一段一尺○燒于火中○乃至七日。

    王病即差(雲雲)。

     佛心印咒。

     右手大指屈向掌。

    餘四指散向上豎。

     跢侄他(一)阿彌哩(二合)羝阿濕波(二合)湯計(計亞反三)摩末羅摩末羅(四)奢摩波羅奢摩(五)烏波奢摩(六)都奴毗都奴(七)都例都例都谟例(八)莎诃(九)。

     誦此咒至都谟例竟。

    即道王名病差。

    然後口道莎诃竟。

    燒于火中(雲雲)。

     又雲。

    又法咒胡麻稻谷花一千八遍。

    請釋迦佛。

    坐于火中蓮花座上。

    取少許。

    咒一遍擲火中○滿一百八遍○滿七日已。

    心力身力皆悉具足。

    一切四衆菩薩。

    諸天善神常随衛護(雲雲)。

     護摩咒(可用經第二卷真言)。

     番僧咒(經二明随一用之)。

     後加持咒(經二明随一用之。

    若無能勝欤)。

     次置念珠于本處。

    次入三摩地。

    次根本印。

     次部母(記雲。

    佛眼部母依本部者。

    用金剛部母雲雲。

    私雲。

    依法意者可用佛眼。

    若依私師說釋迦别部者能寂母無妨欤)。

     次五供。

    普供(乃至)。

    禮佛。

     次奉送(記雲。

    結送車辂印誦其真言。

    除迦羅灑野句。

    加蘖瑳瑳句。

    以大指向外。

    佛中指頭。

    次結迎請聖衆三部明末迦蘖瑳瑳句。

    以大指向外拂之。

    或不用之)。

     右依丹州池上記抄入經文等。

    隻為自行也。

    早可破卻之。

     遍知眼(又名能寂母)。

     内縛。

    二大豎合二風當火背少不相着。

     怛他誐多作乞○(二合)尾野(二合)縛路(引)迦野ソワカ(在歸)。

     無能勝。

     經雲。

    阿跋羅質多咒。

    唐雲無能勝。

     唵(一)阿跋啰(二合)質提(二)?(上)泮(三)。

     一曼荼羅。

     經第一雲。

    于淨室中安置佛頂像。

    其作像法。

    于七寶花上結跏趺坐。

    其花座底戴二師子。

    其二師子坐蓮花上。

    其佛右手者。

    申臂及掌仰掌。

    當右腳膝上。

    指頭垂下到于花上。

    其左手者。

    屈臂仰掌。

    向齊下橫着。

    其佛左右兩手臂上各着三個七寶璎珞。

    其佛頸中亦着七寶璎珞。

    其佛頭頂上作七寶天冠。

    其佛身形作真金色。

    被赤袈裟。

    其佛右邊作觀自在菩薩(一本雲。

    十一面觀世音像)。

    右手屈臂向上把白拂。

    左手申臂向下把澡罐。

    其罐口中置于蓮花。

    其花端直。

    至菩薩頂。

    臨于額前。

    其佛左邊作金剛藏菩薩像。

    右手屈臂向肩上。

    手執白拂。

    左手掌中立金剛杵。

    其一端者。

    從臂上向外立着。

    咒師于佛前。

    左右邊?跪。

    手執香爐。

    其佛光上作首陀會天。

    散花形。

    作此像已。

    于清淨處。

    好料理地。

    莊嚴道場。

    于中安置此像已(雲雲)。

     私案經意雲。

    于此像前起首。

    從白月一日至于十五日可修行法。

    第十四日。

    于佛像前。

    結長二尺花鬘十六個着之。

    複安十八瓦缽。

    十缽中盛滿香水。

    八個盛滿牛乳。

    複安種種飲食。

    複安蘇燈百八盞。

    複安燒沉香。

    請喚佛。

    種種供養。

    誦咒竟而發遣之。

    第十五日五更頭。

    還如十四日。

    種種供養訖。

    于道場中作水壇竟。

    喚帝殊羅施安置。

    複安火爐。

    取沉水香長一尺。

    百八段。

    兩頭塗蘇合香。

    一一誦咒七遍訖。

    火爐中燒。

    如是燒盡百八段。

    時佛随行者願(雲雲)。

     又案下文意雲。

    每月月生一日。

    至月生七日。

    獻八盤食。

    一切雜果。

    東北·正東·〃南·正南·西南·正中·西北。

    各置一盤。

    從月八日至十五日。

    日日獻食如果子法。

    若不得日日獻者。

    月三日五日七日。

    應獻果子。

    其月八日十三日十四日十五日。

    應獻食供。

    若能月一日至十五日。

    日日相續。

    供養果子食種種諸物香花等者。

    最勝第一。

    十六日已去。

    直以香花供養誦咒。

    乃至月盡月月如是(雲雲)。

     經雲。

    金輪佛頂像法。

    欲畫其像。

    取淨白氎。

    若淨絹布。

    闊狹任意。

    不得截割。

    于其氎上畫世尊像。

    身真金色着赤袈裟。

    戴七寶冠作通身光。

    手作母陀羅。

    結跏趺坐七寶莊嚴蓮花座上。

    其花座下豎着金輪。

    其金輪下畫作寶池。

    繞池四邊作郁金花。

    及四天王各随方立。

    其下左邊。

    畫作文殊師利菩薩。

    身皆白色項背有光。

    七寶璎珞寶冠天衣。

    種種莊嚴乘于師子。

    右邊畫作普賢菩提。

    莊嚴如前。

    乘于白象。

    于其師子。

    白象中間畫大般若。

    菩薩之像。

    面有三目。

    莊嚴如前。

    手把經匣端身而坐。

    于佛頂上空中。

    畫作五色雲蓋。

    其蓋左右有淨居天。

    雨七寶花(雲雲)。

     私雲。

    金輪佛頂者。

    非是一字金輪。

    指釋迦佛頂雲金輪佛頂也。

    臨文而知之。

    又有八肘壇法。

    安置三十二尊。

    依繁不可見經文。

     一功能。

     經雲。

    佛告諸比丘。

    此咒能解一切諸咒。

    若外道若魔醯首。

    咒名能除卻諸惡鬼神。

    亦救衆生五苦八難(雲雲)。

     私雲。

    咒者佛頂心咒也。

     已上集經所說釋迦真言持念行儀畢。

     牟梨曼陀羅經所說釋迦真言持誦法則師傳雲。

    此經與寶樓閣經同本異譯(雲雲)。

    私雲。

    檢經文其旨顯然。

    牟梨經者。

    阙序分直譯正說欤。

    就寶樓閣經有二本。

    菩提流志并不空譯也。

    今此等經相會可持念此真言。

     一支度。

     曼荼羅(有二私曼荼羅。

    一地壇曼荼羅。

    二畫像曼荼羅。

    以地萬陀羅為敷曼荼羅以畫像可懸之欤)。

    大壇。

    護摩壇。

    寶塔一基安置舍利。

    幡蓋。

    五色幡。

    盆三十二。

    瓶三十二。

    燈三十二。

    寶瓶五。

    名香(沉水。

    白檀。

    郁金。

    安悉。

    蘇香。

    薰陸。

    龍惱。

    紫檀)。

     右支度大略如此。

    委勘經文可沙汰之。

     安經意雲。

    當于佛前并諸天前各燒自分香。

     所謂佛前(蘇合不空并流志同)。

    拔折羅波膩燒俱噜唬(杜婆雲安悉)(不雲金剛手前燒安悉。

    流無之)。

    摩尼跋折唎前燒突縮迦香蘇合(不雲摩尼金剛前燒蘇合。

    流同)。

    四天王前燒薰陸香并薩社迦香突迦香(不雲薰陸蘇合白膠香和燒。

    流雲薰陸及薩阇羅婆香白膠)。

    摩诃提婆前燒白檀香(不雲吉祥天女前燒白檀香。

    流同之)商企尼前燒安悉香(不流同)。

    社底堵(雲使者)。

    前别燒陀羅枳香(不雲金剛女使者前燒薩羅計香是青膠香。

    流雲悉必栗迦是苜蓿香)。

    栴檀沉水香健多伽羅香施路超香龍腦香麝臍香郁金紫檀香等。

    以如是等。

    香和水浴于諸天(流雲以為塗香塗天神上)。

     一起首時分等(如上)。

     一行法。

     師傳雲。

    牟梨經說悉地等作法甚委悉也(雲雲)。

     私雲。

    護身結界奉請供養等之取用同于悉地。

    仍行法首尾可用蘇悉地欤。

     唱禮。

     三身至釋迦(三反)佛眼。

     南無阿梨耶阿缽羅爾多冒地薩埵〃〃〃五大明王。

    大少自在。

    三部界會。

     已上師傳。

     三身(釋迦三反)。

     南無摩尼寶花幢王如來(流志本雲寶華王幢如來)。

     〃〃種〃摩尼如來(流雲寶清淨光明如來)。

     〃〃金剛超誦王如來(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