貳 生活篇
關燈
小
中
大
愛情紅綠燈
情不重,不生娑婆。
把感情放在哪裡 有個女生到佛光山找我,神情沮喪。
我問她發生了什麼事,她哭哭啼啼,很傷心地說:“那個人太壞了……”語未畢,泣不成聲。
我勸她先不要激動,有什麼話慢慢說。
她抽噎地說:“我在市政府機關裡服務,有個男同事很愛我,我們相愛有一段時間,後來終于被他的太太知道了,希望我和她的先生斷絕來往,但是我不能沒有對方。
我也曾經要求對方和我結婚,他又放棄不下妻子兒女。
既然不能和我結婚,為什麼又要玩弄我的感情呢?我覺得世間太不公平了,人心太虛僞了!” 感情的發生是身不由己、無可奈何的事,感情如果造成傷害總是遺憾的事。
這個女孩子隻責怪男方欺騙了她,而沒有反省一下,自己破壞了别人美滿的家庭,傷害了更多的人。
像這種隻知道責怪他人、埋怨社會而不知自我檢讨的人生,怎麼能幸福呢? 有句話說:“情不重,不生娑婆。
”佛教裡稱人為“有情衆生”,那麼我們的感情應該放在哪裡呢?金錢要存放在銀行裡才能安全,感情如果存放不當會給自己帶來麻煩。
有些人縱情聲色,聲是無常,色會變化,結果聲色讓你的感情不能安住,甚至會身敗名裂。
感情是人生活的重心,感情給予人生命的意義。
而感情有淨化的也有污染的,有正派的也有邪惡的,有奉獻的也有占有的,有大公的也有自私的,不論處事接物、人際往來,處處都有情。
感情的利弊很多,究竟如何運用? 一要用智慧來領導感情。
有位法國哲學家說:“用感情生活的人,生命是悲劇;用思想生活的人,生命是喜劇。
”短暫沖動的感情令人盲目,一味濫用的感情不能長久。
所以人要經常自我反省:應該這樣愛法嗎?是動之以情嗎?愛得正當嗎?唯有智慧領導的感情,才不緻出差錯。
二要用正派來淨化感情。
情感得當,可以成就美事;用情逾矩,則可緻偏邪。
正派的感情,光明善良,引導人不斷上進;邪惡的感情,或嫉妒,或利用,隻以自己的利益為出發點,摻雜愛恨情仇的情緒,恐怕就要招緻禍害的發生了。
因此,用正派來淨化感情,你為人處世具有廉明公正之情,即使身處泥淖中,也會是一朵清淨的蓮花。
三要用無私來奉獻感情。
許多戀愛中的男女到最後感情上出了問題,為什麼?原因就在于自私。
或者一心想要占有對方,或者對方所作所為不如己意,就生氣憤怒,甚至做出泯滅天良的行為,令人不勝欷歔。
若能出于無私、奉獻,不是占有,不是欺騙,我為你好,你為我好,不計較、不比較,彼此信任的感情才走得長遠,才顯得高貴。
四要用慈悲來升華感情。
感情就是愛,愛往往有所局限,因此要用慈悲來升華感情。
學習把對一個人的愛延伸到對家庭的愛,由對家庭的愛推及為對社會的愛,由對社會的愛擴大為對全人類的愛。
将愛擴而大之,從小我升華為大我,就是一種慈悲。
人生如何才能獲得幸福呢?要以責人之心責己,以愛己之心愛人,不怨天尤人,必能為大衆所愛戴,為社會所接納。
世間的痛苦和快樂不操控在别人的手裡,而掌握在我們自己的手中,我們是自己的幸福的決定者。
我們若以愛心來看世界,那麼這個世界到處充滿了愛;我們若以憤懑的眼光來看世界,那麼這個世界就是個怒火焚燒的地獄。
因此古人說:“禍福無門,唯人自招。
” 佛光菜根譚 心中有歡喜的人,到處是賞心悅目的景色; 心中有禅定的人,耳聞是八萬四千的詩偈; 心中有佛法的人,面對是善人善緣的世界。
——(清)乾隆皇帝 “心安茅屋穩,性定菜根香;世事靜方見,人情淡始長。
”一個人若要處世成功,必須吃得苦、吃得虧、吃得重。
我們的飲食要怎麼吃才健康呢? 一、飲食宜早,才能活力充沛。
饑腸辘辘會讓人精神不濟,現在的上班族常常不吃早餐,長久會影響身體健康。
一部車子加滿了油才能長途奔馳,同樣,早餐吃飽,五髒機能才能正常運作,人才有充沛的活力。
二、飲食宜緩,才能有助消化。
古人說:“學習要深鑽細研,吃飯要細嚼慢咽。
”佛教講正意受食,狼吞虎咽會損胃傷腸,消化不良。
多多咀嚼,口中唾液能潤濕、分解食物,有助腸胃的消化吸收。
三、飲食宜少,才能長歲延年。
佛教以“少食為良藥”,吃得過飽,腦滿腸肥,百脈不調,日積月累,身體就容易生病。
所以“吃飯八分飽”,才會“壽長不見老”;腸胃沒有負擔,才能少病健康又長壽。
四、飲食宜溫,才能滋潤養身。
食物太燥令人口幹,太涼又容易瀉肚子,吃得太熱容易燙傷喉舌,而冰品讓食物滞留腸胃,也會造成代謝不順。
五、飲食宜軟,才能保健腸胃。
粥能養生,所謂“一碗慈心粥,勝飲人參湯”。
東西煮得太硬不易消化,煮得太爛又會流失營養。
熟而柔軟恰當的飲食,對于一般人,乃至病者或老者都适宜。
六、飲食宜淡,才能耳聰目明。
濁食辣味,讓人暴躁混沌。
“吃得口腹之欲,傷得五髒六腑”,何如“口中吃得清和味,腸腹無礙神腦明”?粗淡菜根香才能讓我們神清氣爽、耳聰目明。
俗話說:“能吃是福氣,貪吃生煩惱。
”《大薩遮尼幹子經》也說:“噉食太過人,身重多懈怠;現在未來世,于身失大利。
睡眠自受苦,亦惱于他人;迷悶難寤寐,應時籌量食。
” 佛光菜根譚 素食除了對人體健康、衛生外,更能長養慈悲的心地、忍辱的性格。
尤其能養成有恒的耐力,這是世界上任何事業成功的必備條件。
月亮的啟示 有個小偷,想潛入一戶富有人家中行竊,帶着自己的小兒子見習。
小偷對兒子說:“你在門外幫我把風,看到有人來了就通知我。
”正當他準備下手的時候,兒子忽然在門外大叫:“爸爸,有人看到我們了!”小偷一聽,帶着兒子落荒而逃。
跑了很遠的一段路,小偷停下來問兒子道:“剛才誰在看我們呀?”兒子說:“是月亮在看我們!” 這則笑話旨在說明:沒有人知道我們做壞事,難道天不知、地不知嗎?難道因果和諸佛菩薩不知道嗎?所以不是沒有人知道!就算沒有人知道,至少自己心裡也要明白。
一個正人君子即使獨處一室,做任何事情都如被十目所視、十手所指那般戒慎恐懼。
所以古人有謂君子“十目所視,十手所指”,誠信然也! 佛法說:“守持戒法如明燈,可以照破癡暗;守持戒法如明月,可以自在我心。
”月亮象征着我們的自性,每一個人自性中都有無限的寶藏,假如能識得自家寶藏,何用偷竊他人寶物? 月亮,自古以來就為善人、好人、情人、
把感情放在哪裡 有個女生到佛光山找我,神情沮喪。
我問她發生了什麼事,她哭哭啼啼,很傷心地說:“那個人太壞了……”語未畢,泣不成聲。
我勸她先不要激動,有什麼話慢慢說。
她抽噎地說:“我在市政府機關裡服務,有個男同事很愛我,我們相愛有一段時間,後來終于被他的太太知道了,希望我和她的先生斷絕來往,但是我不能沒有對方。
我也曾經要求對方和我結婚,他又放棄不下妻子兒女。
既然不能和我結婚,為什麼又要玩弄我的感情呢?我覺得世間太不公平了,人心太虛僞了!” 感情的發生是身不由己、無可奈何的事,感情如果造成傷害總是遺憾的事。
這個女孩子隻責怪男方欺騙了她,而沒有反省一下,自己破壞了别人美滿的家庭,傷害了更多的人。
像這種隻知道責怪他人、埋怨社會而不知自我檢讨的人生,怎麼能幸福呢? 有句話說:“情不重,不生娑婆。
”佛教裡稱人為“有情衆生”,那麼我們的感情應該放在哪裡呢?金錢要存放在銀行裡才能安全,感情如果存放不當會給自己帶來麻煩。
有些人縱情聲色,聲是無常,色會變化,結果聲色讓你的感情不能安住,甚至會身敗名裂。
感情是人生活的重心,感情給予人生命的意義。
而感情有淨化的也有污染的,有正派的也有邪惡的,有奉獻的也有占有的,有大公的也有自私的,不論處事接物、人際往來,處處都有情。
感情的利弊很多,究竟如何運用? 一要用智慧來領導感情。
有位法國哲學家說:“用感情生活的人,生命是悲劇;用思想生活的人,生命是喜劇。
”短暫沖動的感情令人盲目,一味濫用的感情不能長久。
所以人要經常自我反省:應該這樣愛法嗎?是動之以情嗎?愛得正當嗎?唯有智慧領導的感情,才不緻出差錯。
二要用正派來淨化感情。
情感得當,可以成就美事;用情逾矩,則可緻偏邪。
正派的感情,光明善良,引導人不斷上進;邪惡的感情,或嫉妒,或利用,隻以自己的利益為出發點,摻雜愛恨情仇的情緒,恐怕就要招緻禍害的發生了。
因此,用正派來淨化感情,你為人處世具有廉明公正之情,即使身處泥淖中,也會是一朵清淨的蓮花。
三要用無私來奉獻感情。
許多戀愛中的男女到最後感情上出了問題,為什麼?原因就在于自私。
或者一心想要占有對方,或者對方所作所為不如己意,就生氣憤怒,甚至做出泯滅天良的行為,令人不勝欷歔。
若能出于無私、奉獻,不是占有,不是欺騙,我為你好,你為我好,不計較、不比較,彼此信任的感情才走得長遠,才顯得高貴。
四要用慈悲來升華感情。
感情就是愛,愛往往有所局限,因此要用慈悲來升華感情。
學習把對一個人的愛延伸到對家庭的愛,由對家庭的愛推及為對社會的愛,由對社會的愛擴大為對全人類的愛。
将愛擴而大之,從小我升華為大我,就是一種慈悲。
人生如何才能獲得幸福呢?要以責人之心責己,以愛己之心愛人,不怨天尤人,必能為大衆所愛戴,為社會所接納。
世間的痛苦和快樂不操控在别人的手裡,而掌握在我們自己的手中,我們是自己的幸福的決定者。
我們若以愛心來看世界,那麼這個世界到處充滿了愛;我們若以憤懑的眼光來看世界,那麼這個世界就是個怒火焚燒的地獄。
因此古人說:“禍福無門,唯人自招。
” 佛光菜根譚 心中有歡喜的人,到處是賞心悅目的景色; 心中有禅定的人,耳聞是八萬四千的詩偈; 心中有佛法的人,面對是善人善緣的世界。
——(清)乾隆皇帝 “心安茅屋穩,性定菜根香;世事靜方見,人情淡始長。
”一個人若要處世成功,必須吃得苦、吃得虧、吃得重。
我們的飲食要怎麼吃才健康呢? 一、飲食宜早,才能活力充沛。
饑腸辘辘會讓人精神不濟,現在的上班族常常不吃早餐,長久會影響身體健康。
一部車子加滿了油才能長途奔馳,同樣,早餐吃飽,五髒機能才能正常運作,人才有充沛的活力。
二、飲食宜緩,才能有助消化。
古人說:“學習要深鑽細研,吃飯要細嚼慢咽。
”佛教講正意受食,狼吞虎咽會損胃傷腸,消化不良。
多多咀嚼,口中唾液能潤濕、分解食物,有助腸胃的消化吸收。
三、飲食宜少,才能長歲延年。
佛教以“少食為良藥”,吃得過飽,腦滿腸肥,百脈不調,日積月累,身體就容易生病。
所以“吃飯八分飽”,才會“壽長不見老”;腸胃沒有負擔,才能少病健康又長壽。
四、飲食宜溫,才能滋潤養身。
食物太燥令人口幹,太涼又容易瀉肚子,吃得太熱容易燙傷喉舌,而冰品讓食物滞留腸胃,也會造成代謝不順。
五、飲食宜軟,才能保健腸胃。
粥能養生,所謂“一碗慈心粥,勝飲人參湯”。
東西煮得太硬不易消化,煮得太爛又會流失營養。
熟而柔軟恰當的飲食,對于一般人,乃至病者或老者都适宜。
六、飲食宜淡,才能耳聰目明。
濁食辣味,讓人暴躁混沌。
“吃得口腹之欲,傷得五髒六腑”,何如“口中吃得清和味,腸腹無礙神腦明”?粗淡菜根香才能讓我們神清氣爽、耳聰目明。
俗話說:“能吃是福氣,貪吃生煩惱。
”《大薩遮尼幹子經》也說:“噉食太過人,身重多懈怠;現在未來世,于身失大利。
睡眠自受苦,亦惱于他人;迷悶難寤寐,應時籌量食。
” 佛光菜根譚 素食除了對人體健康、衛生外,更能長養慈悲的心地、忍辱的性格。
尤其能養成有恒的耐力,這是世界上任何事業成功的必備條件。
月亮的啟示 有個小偷,想潛入一戶富有人家中行竊,帶着自己的小兒子見習。
小偷對兒子說:“你在門外幫我把風,看到有人來了就通知我。
”正當他準備下手的時候,兒子忽然在門外大叫:“爸爸,有人看到我們了!”小偷一聽,帶着兒子落荒而逃。
跑了很遠的一段路,小偷停下來問兒子道:“剛才誰在看我們呀?”兒子說:“是月亮在看我們!” 這則笑話旨在說明:沒有人知道我們做壞事,難道天不知、地不知嗎?難道因果和諸佛菩薩不知道嗎?所以不是沒有人知道!就算沒有人知道,至少自己心裡也要明白。
一個正人君子即使獨處一室,做任何事情都如被十目所視、十手所指那般戒慎恐懼。
所以古人有謂君子“十目所視,十手所指”,誠信然也! 佛法說:“守持戒法如明燈,可以照破癡暗;守持戒法如明月,可以自在我心。
”月亮象征着我們的自性,每一個人自性中都有無限的寶藏,假如能識得自家寶藏,何用偷竊他人寶物? 月亮,自古以來就為善人、好人、情人、